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对在本院治疗的50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2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24例患儿为观察组采用运动治疗的同时结合脑电仿生电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Wee FIM,GMFM,FMFM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Wee FIM,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Wee FIM,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FMF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治疗结合传统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Bobath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Bobath治疗)31例及治疗组(温针灸联合Bobath治疗)30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独立功能评定(Wee FIM)和格赛尔发育量表(GD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的GMFM、Wee FIM和GDS中的个人-社交、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GMFM、Wee FIM和GDS中的个人-社交、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Bobath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运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进行评定,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瘫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中医综合疗法加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及发育商DQ评估,并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及发育商D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衡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平衡疗法”和常规按摩干预。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得分均明显增加(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GMFM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与常规按摩干预相比平衡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值得从事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治疗师和特教老师们借鉴和参考,以更好地促进脑瘫患儿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患儿则给予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和改良Ashworth法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和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GMFM评分和肌张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儿治疗时给予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有益,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脑超声对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作用,选取40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及观察组(n=20),对照组只接受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接受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辅以脑超声治疗。治疗90 d后,使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超声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小儿脑瘫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选取本院小儿脑瘫患儿9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运动疗法,观察小儿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运动疗法,能促进小儿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身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几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前者用A型肉毒素治疗,后者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提高程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Ashworth痉挛分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和GMFM评分提高程度及Ashworth痉挛分级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痉挛型单侧脑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和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Peds QLT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D、E区)和Peds QLT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D、E区)和Peds QLT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76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对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的D、E区功能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D、E区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联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综合能力及活动的影响。方法收集小儿脑瘫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躯干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前馈控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的Wee FIM和GMFM-88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两组干预后6个月的Wee FIM和GMFM-88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Wee FIM和GMFM-88评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与干预前均存在明显差异,社交功能、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及Peds QL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的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躯干训练的基础上对小儿脑瘫患者联合实施前馈控制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将68例脑瘫患儿按性别、年龄、分型、病情进行随机配对设计.对照组(34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生物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以盲法测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66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治疗脑瘫(cerebralpalsyCP)患儿异常步态的疗效观察.方法 100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 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的贴扎.分别指在入组时和治疗后8周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66)评分.结果 治疗组8周后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内效贴布能有效的改善脑瘫患儿的 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肌肉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CSS)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运动功能指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评分]和平衡功能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SS和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PDMS和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确切,能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瘫患儿共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脑血流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后VP显著高于对照组,PI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增加血流量,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本中心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观察时间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进行康复评定,判定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ADL评分、GMFM得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后ADL评分、GMFM得分改善更明显(P<0.01、P<0.01)。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康复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用于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者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9例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给予康复治疗+针灸,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评估不同治疗方式患儿恢复情况,组间对比两组疗效差异,门诊随访1年以粗大运动功能表(GMFM)、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ADL)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L、GMFM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4.6%(P<0.05)。结论:临床以康复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用于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者其疗效理想,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联合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功能训练及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2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干预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评分及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各项评分。结果与同组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GMFM88评分及Gesell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功能训练联合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究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脑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两组VEGF及CK-B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增加血流量,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