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腧穴。方法:使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腧穴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纳入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共93篇,涉及53个穴位,出现346频次。选穴以足三里、中脘、内关使用频率最高。经络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是足阳明胃经、任脉、手厥阴心包经。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所选穴位以足三里、中脘、内关最多,经络主要集中在胃经、任脉和心包经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现代文献,总结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1977~2017年收录的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期刊文献,建立梨状肌综合征的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归纳梨状肌综合征的针灸临床选穴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医家治疗梨状肌综合征选取的腧穴主要为环跳、阳陵泉、委中、秩边、承扶;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为下肢部;选取特定穴主要为五输穴、下合穴和八会穴。结论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明显,选穴常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重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3.
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选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间符合针灸治疗为主或其他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梳理后纳入文献47篇,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发现关元、肾俞、三阴交、中极和足三里为最常用腧穴;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是选用较集中的经脉;胸腹部、下肢部和腰背部是选取腧穴较集中的部位;交会穴、募穴、背俞穴和五输穴是选用较多的特定穴类别。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选穴规律为循经、分部、辨证取穴,并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崩漏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6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崩漏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58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崩漏的腧穴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崩漏选取腧穴主要为三阴交、隐白、关元、气海、足三里、血海和太冲;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阴脾经和任脉;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选取腧穴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针灸治疗崩漏的取穴规律具有以循经取穴、分部取穴、辨证取穴和特定穴取穴为主的特点。结论临床上针灸治疗崩漏,应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取以属于足太阴脾经和任脉为主的腧穴进行配伍,将辨证选穴与对症选穴有机结合起来,重视特定穴,从而使所选腧穴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增强针灸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用穴特点。方法:收集近10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Clementinel 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现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选用腧穴47个,总频次600次。所选经脉以足阳明胃经选用频次最高(195次),其次为任脉(119次)与膀胱经(88次);所选腧穴频次最多为足三里穴(101次),中脘(84次)、内关(63次)、天枢(50次)、太冲(35次)次之。特定穴占总腧穴的85.11%(40/47),其中募穴的使用占优势(189次),用穴个数多,集中在中脘、天枢、期门等;其次是五输穴、交会穴和下合穴的使用频次较高,分别为157次、136次和12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足三里-中脘。结论:总结了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选穴常用组合规律,可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79-2182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英文数据库中近10年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结果:在纳入111篇文献中被采用的腧穴有43个,涉及特定穴种类10种,分布于十条经脉,其中足阳明胃经腧穴使用频次235次,足太阴脾经148次。结论: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选穴以循经取穴为主,以特定穴为主要腧穴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上针灸推拿治疗假性近视的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近十年来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的有关针灸推拿治疗假性近视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描述性和关联性分析。结果:数据库共纳入84个腧穴处方,涉及80个穴位,共792频次;其中攒竹、太阳和睛明穴使用频次最高;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使用频次最高,且膀胱经腧穴使用个数最多;针灸推拿治疗假性近视主要选取头面部及下肢部(包括足部)的腧穴,另外特定穴以五输穴、原穴、背俞穴使用的频次和腧穴数量最多;“丝竹空-攒竹”配伍集使用频次最高。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推拿治疗假性近视选穴主要遵循“病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规律,以及远近配穴的原则;多选取眼周局部、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并通过局部腧穴配伍丰富临床选穴处方,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为临床选穴提供了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便秘经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便秘优化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2011年至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所有针灸治疗便秘的文献。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55篇,用穴47个,统计得出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大肠俞等;在所选用经脉中以胃经、膀胱经、任脉、脾经为主;特定穴中选用募穴、下合穴、合穴以及背俞穴最多。结论:针刺治疗便秘疗效肯定,安全无副反应,以胃经、膀胱经、任脉及脾经腧穴最常用;多以俞募合配穴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分析法对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穴位、配伍、分部、经脉、特定穴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85篇,针灸处方285首,涉及腧穴62个,腧穴使用总频次为588。针灸治疗高血压病以太冲、曲池、风池、合谷、足三里、百会为主穴,并随证加减;高频基础方为太冲、合谷、足三里、曲池;腧穴分布以四肢部为主,占53.2%;归经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共计占63.9%;腧穴使用以特定穴为主,占95.7%,高频特定穴有五输穴、原穴、交会穴。结论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基本方为太冲、合谷、足三里、曲池,多从肝经、胃经、大肠经、胆经论治,多选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FD的古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FD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炼出针灸治疗FD的常用腧穴与腧穴配伍、腧穴分部规律以及经络、特定穴运用规律。结论: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于针灸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是可行的,结果分析反映循经取穴是古代针灸治疗FD选穴基础,特定穴是处方的组成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探讨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选穴规律,为临床研究处方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2月)中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资料。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选用穴位31个,主要分布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上。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犊鼻、血海、膝眼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足阳明胃经为使用腧穴频数最高的经脉,腧穴分布最多的部位为膝关节局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阿是穴应用较多。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穴符合病因病机特点;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为主,重视特定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姬春燕  孙洪文  李慧 《河南中医》2016,(9):1642-164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取穴规律,为青少年近视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对万方数据库1991年1月—2012年12月收录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选择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49篇文献,对其涉及的腧穴及腧穴的归经、分部及特定穴属性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结果: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睛明、攒竹、风池、太阳、四白、合谷、承泣;所选用穴位的经脉以经外奇穴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选用腧穴多集中在头面部,以眼周围为最多;背俞穴、原穴、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结论: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安全、有效,针灸医家多选用经外奇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并以头面部眼周围腧穴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归纳和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对照文献中的十四经腧穴的取穴规律。方法:主要搜集近5年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对照文献,筛选合格文献,提取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结果:纳入合格文献54篇,纳入腧穴41个,其中使用频率高的腧穴是足三里、中脘;纳入腧穴中特定穴33个,涉及特定穴10种;纳入经脉8条,其中使用频率高的经脉前四条分别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膀胱经、脾经。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主要以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为主,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腧穴运用规律,为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临床选穴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94年~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所有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文献,统计分析其腧穴应用规律。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44篇,统计得出使用频数最多的腧穴为足三里、上巨虚、天枢、三阴交、内关等,在所选用经脉中以胃经、脾经、任脉为主,下合穴、合穴、八会穴为使用频数最多的特定穴。结论: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安全、有效,以胃经、脾经、任脉的腧穴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选穴规律和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纳入65篇文献,涉及腧穴共128个,使用总频次780次。其选用腧穴中,以足三里为多,其次排名依次为阳白、攒竹、三阴交、合谷;选用的腧穴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最,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较为常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及背俞穴选用频次高;关联规则分析中,阳白与足三里、丝竹空、足三里与阳白在穴位配伍上最为常见;聚类分析中,足三里,阳白与攒竹,三阴交与合谷最为常见。结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选穴具有一定规律和相似性,其规律可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43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选穴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针灸文献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选取腧穴主要为合谷、内关、三阴交、外关、肩髃、曲池、手三里、阳陵泉、尺泽和足三里,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上肢部和下肢部,选取腧穴特定穴类别主要是五输穴、交会穴和八脉交会穴。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取穴规律具有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重视特定穴取穴为主的特点。结论:临床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应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取以肢体痉挛性瘫痪所在部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为主的腧穴进行配伍,坚持辨证论治选穴配方,重视特定穴,从而发挥所选腧穴协同增效的作用,增强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临床上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有关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章,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结果:纳入116篇文献,针灸处方146首选穴73个总频次819次。所用腧穴归属足三阳经及督脉为主,且督脉及足少阳胆经腧穴配伍较为常见;腧穴当中,风池运用累积频次最高;颈夹脊风池、风池百会、天柱风池配伍最为常见;特定穴以八脉交会穴及原穴的频次最为高。结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选穴、配伍方面有相当的规律性,对于指导临床及相关针灸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近代中文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不宁腿综合征"同功穴"的选用特点和规律。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07篇,选用腧穴105个。分析近代针灸治疗不宁腿综合征"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三阴交、承山、阳陵泉;"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多分布在下肢部和腰背部;"同功穴"特定穴中使用五腧穴和下合穴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阳陵泉→足三里,重视辨症取穴及局部腧穴的配伍应用。结论近代针灸治疗不宁腿综合征,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以及PubMed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 建库至 2023年 8月 1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 IBM SPSS Moder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 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50篇,提取出83组腧穴处方。描述性 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干预措施主要为穴位埋线、电针和针刺耳穴结合运用;使用频次前 7位的腧穴是三阴 交、足三里、肾俞、天枢、关元、中脘、气海;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 穴方面,主要选取交会穴、募穴、背俞穴,腧穴分布以胸腹、下肢、腰背为主。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更年期肥 胖的核心穴对为“足三里-三阴交”,核心腧穴处方为“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天枢、肾俞、关元、气海”;聚类分析发现 7类临床取穴聚类。【结论】 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注重补益肾中精气,恢复脾胃气机的选穴规律及特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等收集1991年-2016年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处方选穴特点和规律。结果:纳入文献64篇,选穴73个。分析发现选用腧穴以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使用频次最高,所选腧穴遍布十三经,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为主,占总频次的58.07%。五输穴、交会穴、背俞穴等特定穴使用广泛,占56.71%。结论:总结出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主穴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