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探究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决策树的CHAID算法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37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年龄≤44岁的患者,≥60岁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高(OR=5.637,95%CI:2.843~11.175,P<0.001);相比受教育时间6年及以下的患者,7~12年(OR=0.138,95%CI:0.023~0.827,P=0.030)和12年以上(OR=0.076,95%CI:0.013~0.454,P=0.005)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低;伴有糖尿病(OR=2.009,95%CI:1.147~3.521,P=0.015)和有脑血管病史(OR=5.039,95%CI:2.281~11.129,P<0.001)的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高。共6个变量进入决策树模型,由上到下分别为年龄、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受教育时间、透析方式、肌酐。结论 决策树模型与传统Logistic模型的结合应用可以科学充分地探究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其影响因素涉及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症、治疗方式及检查指标各个方面,临床中应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洪欢  黄巧   《护理与康复》2017,16(10):1046-1048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2例患者病历资料和血液透析前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后认知水平评估,对血液透析前后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并对认知功能降低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前后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分别为(26.3±2.7)分、(25.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透析时长延长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降低程度增加。单因素分析:高血压、糖尿病、低血红蛋白、血脂异常及透析时长为认知功能降低危险因素(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降低,高血压、糖尿病、低血红蛋白、血脂异常及透析时长是血液透析后认知功能降低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终末期肾病(ESRD)常伴随全身多器官功能损伤。认知功能损伤在ESRD患者中发病率较高,静息状态下脑活动异常是ESRD认知损伤的表现之一。静息态fMRI(rs-fMRI)可分为功能分离分析法和功能整合分析法两类,从不同方面反映大脑神经活动变化。rs-fMRI无创、无辐射且时间和空间分辨力较高,已逐渐成为认知损害神经生理机制的有效研究手段。本文对ESRD伴认知功能损伤的病理机制及rs-fMRI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肾病是由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该疾病的产生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和氧化应激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过度激活、遗传因素以及代谢因素等密切相关。高血压和肾损害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应重视早期筛查,以尽早确诊,及时救治,帮助患者改善预后。现将高血压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筛查手段的研究进展展开如下综述。高血压肾病是以原发性高血压为基础病变,并由此导致的肾脏结构与功能损伤。高血压肾病发病初期可无任何症状,发病过程中可有微量蛋白尿、血肌酐上升等表现,可增加终末期肾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和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在北京友谊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8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回归分析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终末期肾病患者共384例,其中77例患者死亡。384例患者中,糖尿病肾病65例(16.93%),非糖尿病肾病319例(83.07%)。77例死亡患者中糖尿病肾病24例(31.17%),占糖尿病肾病患者的36.92%;非糖尿病肾病53例(68.83%),占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16.61%;COX回归分析提示透析后留存体质量(edOW)、血清钾是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edOW、性别、血红蛋白、血流量是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该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尽可能使edOW0.1kg;与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更应关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血钾变化。  相似文献   

6.
阴茎勃起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过程,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性唤起、外周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阴茎海绵体血管舒张以及静脉被动闭塞引发充血等一系列过程。在分子水平上,勃起过程依赖于支配血管平滑肌的舒张神经和收缩神经的精确动态调控,各种化学信号比如性激素、NO、内皮素、PGE-1的相互作用等等。任何水平的、系统性或局灶性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的障碍都将导致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发生,从而不能完成满意的性交行为。研究表明终末期肾病能够在多个环节上对勃起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诱发终末期肾病患者E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内分泌因素、血管因素、神经因素、心理因素、血液因素和药理学等因素[1]。肾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移植技术的普及和成熟,接受肾移植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长,然而肾移植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勃起功能的作用仍然存在疑问[2,3]。移植受者移植后ED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神经因素、血管因素和内分泌因素等[4],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肾移植术后ED的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属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生前预嘱的态度,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生前预嘱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认可生前预嘱,实施仍有阻力;推广生前预嘱的阻碍因素,包括家庭、舆论、认知等;实施生前预嘱的前提和条件,包括法律法规、医务人员的信息支持等。结论应加强生前预嘱宣传,适时开展死亡教育相关讲座,转变家属对生前预嘱的负性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前预嘱认知,共同为患者做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终末期肾病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和非药物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主要阐述目前国内外终末期肾病患者妊娠非药物管理的现状。非药物管理包括容量管理、血压管理、营养管理、产前咨询、孕期监测及产后指导等,旨在为临床管理终末期肾病患者妊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红细胞脂质氧化损伤状态.[方法]分析105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64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丙二醛(P-MDA),血浆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P-SOD),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丙二醛(E-MDA)含量.[结果]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健康对照比较氧化应激状态异常,表现为血浆、红细胞MDA增高,SOD降低(P均<0.01).[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明显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RSD)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问卷,对237例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问题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等心理问题,并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以透析效果、治疗费用及生活质量为主要影响。结论:应针对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透析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终末期肾病,此时需应用肾脏替代疗法,大多数患者选择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维持肾脏功能。近年来,由于慢性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费用不断攀升,且预后不佳,已成为危害全人类公共健康问题的重大疾病之一。据Lysagh[1]报道,在发达的欧美国家终末期肾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35/百万人、336/百万人,到2010年美国政府每年将支付高达290亿美元用于治疗多达  相似文献   

12.
正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成年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病理特点是肾小球系膜区和(或)毛细血管袢以多聚IgA1为主及补体成分的沉积,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区基质增多。IgAN患者30年内约50%进展为终末期肾病[1,2]。IgAN进展缓慢,许多因素与IgAN预后密切相关,如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伤程度等,除此之外,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IgG、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RSD)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问卷,对237例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问题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等心理问题,并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以透析效果、治疗费用及生活质量为主要影响.结论:应针对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透析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血液净化治疗抗凝状态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凝血系统的正常功能是由凝血-纤溶因素、血小板因素、血管因素三大部分组成的。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尿毒症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体内存在有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血小板功能的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和血管功能不良^[1],因此存在着很高的出血和死亡风险,临床上表现为高出血倾向、高凝血状态、血管硬化和心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住院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82例,合并肺部感染者54例,同时随机选取无肺部感染者58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与年龄、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贫血、血清白蛋白降低、容量负荷过多等因素有关。结论积极控制血糖、纠正贫血、改善营养、充分透析是减少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首次进入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延迟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实施干预、促进终末期肾病患者适时进入透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2010年4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期间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首次进行透析治疗的22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与透析延迟相关的资料,利用SPSS 18. 0软件建立数据库,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27 例患者中共有157 例(69. 2%)存在透析延迟.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为:临床表现知晓情况、首诊科室、肾内科就诊史、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呼吸道感染、血红蛋白和血钾. 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透析延迟率较高,病情较重. 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涉及健康教育、肾内科就诊史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有研究认为,器官功能衰竭是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致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确诊终末期肾病后,医生一般会综合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肾脏替代方法,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透析通路的建立是进行透析的必要条件.终末期肾病患者具有营养条件差、免疫功能低下等易感因素,透析导管的使用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有学者统计认为透析患者MRSA感染占所有MRSA感染的15%[2],而中央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被确认为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发生的最为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造动静脉内瘘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薛蕾 《上海医学影像》2008,17(3):253-25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内瘘的监测作用。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结果3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22例人工动静脉内瘘通畅,10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认知障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脑灌注异常被认为与认知功能改变有关。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操作、无需对比剂的MR灌注成像技术,可不受血脑屏障的影响而定量评估脑血流量情况,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逐年增多。本文对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终末期肾病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以危险因素为导向,总结其发生原因,从根本上加以防护。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动静脉内瘘是否失功分为通畅组67例和失功组1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流量、原发病、压迫时间、低血压、感染、甘油三酯、血磷是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流量<200 ml/min、糖尿病肾病、压迫时间≥30 min、低血压、感染、甘油三酯>1.71 mmol/L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动静脉瘘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避免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