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脾肾亏虚、痰瘀交阻为高尿酸血症的基本病机,脾肾同治、健脾化痰、补肾泄浊为治疗大法,辅以利湿祛瘀,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补益脾肾为主,既健脾使痰湿浊毒无所生,又补肾使浊毒湿邪有所泄,以正本清源,常辅以土茯苓、粉萆薢、玉米须等利湿祛瘀。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常合并出现,导致体内严重的代谢紊乱,影响疾病的转归与预后。高彦彬教授诊治代谢性疾病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痰湿体质为发病的内因;过食肥甘,体力活动减少,体形肥胖为重要的外因;肝失疏泄为发病的重要环节;痰湿瘀毒阻滞络脉为基本病机。防治强调应防重于治,未病先防,异病同治,从络病论治。临床分为:肝郁脾虚,痰湿阻络;湿热内蕴,毒瘀阻络;肝肾亏虚,浊瘀阻络;脾肾两虚,湿浊瘀阻肾络;气阴两虚,痰瘀阻滞心络;阴阳两虚,络脉失荣。治疗上强调健脾、益肾、调肝,更重视祛邪通络,如利湿通络、化痰通络、降浊通络、化瘀通络等,获效颇丰。  相似文献   

3.
高尿酸血症是血液中尿酸盐浓度过饱和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严重后果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和尿酸性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现代中医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湿浊、痰瘀交阻,临床上采用中医辨证、分期或分型进行治疗,同时在基础研究方面对单味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及其作用机制做了大量研究,均取得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从脾肾论治高尿酸血症,通过对病因病机及治疗的分析,认为高尿酸血症以脾肾亏虚为主,治疗健脾补肾为根本,利湿泄浊为治疗之要务。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脂症是体内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增高的一种病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降脂西药存在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而中药在降脂方面多无不良反应,且已取得一定成效,现将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研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张吉正等[1]认为本病为脏腑功能失司、膏脂生成、输化失常所致,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气亏损,或肝肾阴血不足,标实主要为湿浊内蕴,久则兼挟瘀血,导致痰瘀互结为患,脏腑涉及肝肾脾胃,后期病久及血,血行瘀滞,则病及于心。昌炳如[2]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为饮食不当,或年高脏衰,或它病引发导致脾肾肝三脏失常或使脂质不能正常运转,或多余脂质排泄不及,成为脂浊,阻于脉道,气血不畅,机体脏器失养。寇辉[3]认为脾肾亏虚而致湿盛痰瘀,或由于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日久化热,以脾肾亏虚,肝脾不调为根本,而湿盛、痰阻、血瘀是其病变之标。伊柱汉[4]认为本病发生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痰湿阻滞,认为本病病因诸医家看法较一致,外因是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而成痰湿,内因肝脾肾三脏虚损,导...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7.
肾性血尿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燕峰 《河南中医》2011,31(2):116-117
肾性血尿主要病理因素是“虚、热、湿、瘀”四方面,其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以蕴结下焦,热伤肾络或瘀血阻于肾络为标,治疗上当以扶正祛邪为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焦剑主任医师从脾肾湿瘀论治慢性肾衰竭贫血的经验。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湿浊瘀血为基本病机。临床自拟肾性贫血方为基本方,根据症状的不同分为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水湿内停证、瘀血内阻证、浊毒内蕴证5种证型,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味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痛风的治疗上,奚九一教授率先提出了"脾肾两虚、内湿致痹"脾肾相关学术观点。此病总属本虚标实,病机以肾气亏虚、脾运失调为本,以湿热内蕴,痰浊、瘀毒为标。治疗上应注重分期论治:急性发作期多以湿痹化热、风寒湿痹为主,治疗应祛风散寒,利湿消痹;间歇期和慢性期以脾肾亏虚、痰湿瘀血痹阻为主,治疗应益气健脾、补益脾肾、化痰祛瘀为主。  相似文献   

10.
徐鹏  杨霓芝 《新中医》2010,(11):1-3
通过对中医络病理论的阐述及与现代医学肾脏纤维化理论的对比,从中医络病理论探讨中医对肾脏纤维化病机的认识,认为脾肾亏虚是肾脏纤维化的发病基础,湿浊、瘀血是肾脏纤维化的病理基础,肾络瘀阻是肾脏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改变。根据上述理论提出了补脾肾以治肾络损伤之本,化浊活血以祛肾络损伤之标,诸法合用为根本治法。  相似文献   

11.
张睿华 《河南中医》2012,32(6):715-717
肾性贫血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肾亏虚,络脉不荣为本,毒邪瘀阻,络脉不通为标.其“络病”的病机特点为血失濡养,肾络失荣;血溢络外,肾络损伤;浊毒蕴结,肾络瘀阻.治疗时应补脾益肾,解毒泄浊;气血双调,养血祛瘀;并注重使用血肉有情,虫蚁搜剔之品.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了近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概况。将病因病机归纳为气阴两虚、肝肾两虚、脾肾亏虚、瘀血阻络、水湿浊毒、虚瘀湿浊等,临床治疗按辨证论治、分期辩证论治、专法专方治疗、单味中药及提取物治疗等方面予以分述。  相似文献   

13.
尿酸性肾病,原称为痛风性肾病,是指高尿酸血症和(或)高尿酸尿症导致尿酸在肾组织沉积所造成的肾损害,主要包括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石病和急性肾衰竭三种类型。目前尿酸性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长期痛风而有显著性肾损害者占41%,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中医药界对此日益重视,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病名上,中医古代文献对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病无直接记载,多归属于"痛风、痹病、历节病、虚劳、腰痛、石淋"等病证的范畴。病因病机方面,脾肾亏虚,湿浊瘀血是痛风肾的病理基础,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血为标。在治疗上,多采取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专方及经验方治疗以及单味中药治疗。在实验研究方面,湿热(湿浊)、瘀血被认为是痛风肾的主要邪实病理因素,西医所说高尿酸与这些病理因素有相似之处,一些学者对于利湿化浊、活血化瘀中药在尿酸性肾病中的作用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痰瘀理论论述肝硬化形成发展的基本病因、病机,从而确立肝硬化的治疗原则。本文引用文献中关于痰浊瘀血与肝硬化的论述,运用中医学有关痰浊瘀血的理论,系统论述痰浊瘀血与肝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指出肝硬化的直接病因为痰浊瘀血,痰凝血瘀是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认为慢性肝炎进展至肝硬化首先是脾肾亏虚,在此基础上产生痰浊瘀血,进而发展至痰凝血瘀交阻导致肝硬化,故应重视痰瘀理论与肝硬化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为正气不足,肝脾肾亏虚。其病因为受风、寒、湿、热等邪侵袭,内外合邪,气血不畅,痰浊瘀血闭阻经络、筋脉、骨节所致。痰瘀是病理因素,虚邪是痰瘀形成的病理基础。从虚、邪、痰、瘀4个方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李明权教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证经验。李教授认为该病病因无外乎风、湿、热、血瘀、脾肾亏虚、浊毒6种,临床以瘀血内阻、血虚风燥、湿热下注、脾肾亏虚、浊毒蕴结5种证型多见。李教授从瘀论治加以虫类药搜剔通络,再辅以养血散风、清热利湿、补益脾肾、泄浊排毒之法,立法直中病机,内服中药加饮食干预,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可引起痛风、肾脏损伤等多种并发症。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归属“痹证”“历节”等范畴,脏腑亏虚,湿、痰、瘀阻滞血脉为主要病机,属本虚标实证。湿贯穿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全过程,根据痰湿为之首、湿热为之渐、湿瘀为之终的演变规律论治,临床治疗应标本兼治,以化湿泄浊为本,兼以补虚、祛痰、清热、化瘀等,同时固护脾肾,调节脾肾运化水液功能,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嘉毅 《江苏中医》1999,20(4):13-15
慢性前列腺炎可分为湿热蕴聚,热毒瘀阻;瘀血内阻,脉络不通;湿浊交阻,瘀滞不化;脾肾亏虚,湿浊瘀滞;阴虚火旺,湿热瘀阻五种类型。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别配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理气止痛、益气温阳、滋阴补肾法,可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文中附有验案,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许筠主任医师业医行道已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在遣方用药方面独具特色,善抓主症,灵活运用药对,诊治各种肾脏疾病,屡起沉疴。导师认为慢性肾脏病其病机围绕“本虚湿瘀”衍生变幻,即病变以肺脾肾亏虚为主,早期肺肾气虚侧重,渐之脾肾亏虚,后期肺脾肾俱虚,且湿热瘀血全程缠绕,久之宿疾化生浊毒,积弊阻络沉疴。通过对导师以“本虚湿瘀”论治慢性肾脏病,临床常用黄芪与当归、女贞子与墨旱莲、泽兰与穿山龙、蝉蜕与僵蚕、水蛭与地龙、杜仲与牛膝等6对药对进行归纳总结,探寻导师用药规律及思路,传承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慢性前列腺炎可分为湿热蕴聚,热毒瘀阻;瘀血内阻,脉络不通;湿浊交阻,瘀滞不化;脾肾亏虚,湿浊瘀滞;阴虚火旺,湿热瘀阻五种类型。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别配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理气止痛、益气温阳、滋阴补肾法,可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文中附有验案,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