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病历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2000份临床输血病历,依据相关标准对其输血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科室输血病历合理率为78.70%,非手术科室输血病历合理率为92.70%,非手术科室输血病历合理率明显比手术科室高(P0.05);手术科室红细胞、冷沉淀、血浆三种血液成分输注合理率分别为83.6%、85.5%、79.4%,非手术科室分别为93.7%、96.2%、94.9%,非手术科室红细胞、冷沉淀、血浆三种血液成分输注合理率显著优于手术科室(P0.05)。结论非手术科室输血掌握较好,手术科室输血不合理性较为明显,医院应重视输血管理,合理使用血液,提高输血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输血病历的考核来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我院2013年1 881份输血病历按照本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病历考核评价标准》逐一考评,并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我院2013年度成分输血率达100%,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各类成分血用量(U)及合理输血病历比例分别是10 024.5,87.8%;8 490,65.1%;2 858.5,97.2%;7 450,98.8%。结论:血浆输注的合理性较差,特别是手术科室。应加强临床医生输血指征和风险意识的培训,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用血,节约血液资源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临床合理用血情况,提高临床用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2016年归档的输血病历480份,其中非手术科室200份,手术科室280份,输注的血液包括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单采血小板,进行临床用血的合理性调查分析.结果 红细胞合理性输注比率为74%,血浆合理性输注比率为52%,冷沉淀和血小板未出现不合理输注情况;其中手术科室合理性输注比率偏低,为59%,非手术科室合理性输注比率较高,为87%.结论 加强输血相关教育与培训,做好科学合理用血宣教,严格输血审查,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血管理体系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12月1 400份采用输血管理体系的住院输血病历为观察组,并选2012年同期1 400份未采用输血管理体系的住院输血病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输血病历不合理用血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病历较对照组住院患者人均输红细胞量下降了34.4%、人均输血浆量下降了67.5%、人均输血小板下降了49.2%及住院手术患者人均输血量下降了14.4%;人均输冷沉淀升高了45.2%;重点用血科室住院患者人均输红细胞量和血浆量明显下降,其中ICU、胃肠外科和肝胆外科下降率达50%以上;输血适应症符合率提高了17.6%;红细胞不合理输注下降55.6%;血浆不合理输注下降了44.6%;血小板不合理输注下降40.9%,冷沉淀不合理输注下降75%。结论:输血管理体系对临床合理用血发挥了关键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临床用血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江西省临床用血状况,为提高科学合理的用血水平提供数据。方法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江西省16家医院452份病历的输血合理性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三甲医院在输血科建设和输血后评估等方面优于二甲医院;非手术科室的合理性输注好于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人次占相应成分血输注总人次的比率分别为73.70%、36.55%、71.43%、57.14%;红细胞和血浆输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未达到输注指标;临床合理性用血的趋势逐渐好转。结论江西省成分输血工作开展良好,但不合理用血现象在各级医院仍然存在,亟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加强监督审核及输血知识的培训,切实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调查2003年至2013年冷沉淀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增长幅度,分析临床需求状况,合理制定制备计划,保证临床供应。方法:统计2003年至2013年间承德市中心血站冷沉淀的发放数量,各级医院的用量分布情况。结果:连续10年间我站的冷沉淀发出量均以年增长率44.19%速度攀升,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用量占11年总用量的73.54%。结论:冷沉淀的使用量还将继续增长,血站在保证血液安全的同时研究制定冷沉淀库存管理模式,既能保障临床供应,又最大限度控制过期报废;而临床医生则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尽量降低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121-124
目的 了解和掌握扬州地区临床供血需求及各血液产品用血趋势。 V 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扬州地区各种血液产品发放和各级医院血液产品使用状况分布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扬州地区临床用血量总体逐年呈上升趋势,红细胞、冷沉淀、血小板类产品用量逐年上升,分别由2013年57 901.00 U、6010.00 U、3244治疗量上升至2017年64 507.00 U、9814.00 U、4254.00治疗量,血浆用量逐年下降,由2013年56 316.00 U下降至2017年46 300.00 U。其中,三级医院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用量均有上升,上升幅度依次为冷沉淀>血小板>红细胞>血浆;二级医院红细胞、冷沉淀、血小板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依次为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血浆用量呈下降趋势,与三级医院血浆用量呈上升趋势正好相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主要为血浆制品和血小板,以血浆蛋白过敏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主。 结论 采供血机构依据临床供血需求及各血液品种的用血趋势变化,有针对性的合理制定采供血计划,对于进一步加强采供血机构血液的库存管理,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状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运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东佛山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 在佛山市较大的5所医院中随机抽取有输血治疗的患者病历553份,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病历的用血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 553例输血患者中,合理及部分合理用血占73.8%(408/553),不合理用血占26.2%(145/553);三级医院不合理用血比例(29.3%)显著高于二级医院(21.5%,P<0.05);手术科室不合理用血比例(35.7%)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12.7%,P<0.01);三级医院手术科室的不合理用血比例(37.7%)与二级医院手术科室(3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冷沉淀、红细胞、血小板不合理输注的比例分别为79.8%、75.0%、44.4%、16.7%.结论 临床用血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医院各个科室,尤其是三级医院和手术科室.血浆的不合理输注现象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对本市三级甲等医院2007~2009年用血情况进行统计。用血量以单位(U)计算,全血以200ml为1U,成分血1U由200ml全血分离制备而成,成分血主要包括红细胞制品(添加剂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等)、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及冷沉淀等。所有全血及各种成分血均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医院成分血比例(%)=成分血用量(U)/[全血(U)+成分血用量(U)]结果本市三级甲等医院2007~2009年用血情况统计结果及其成分输血率,从表1可见,本市三级甲等医院成分输血率已达到国家标准。成分输血各成分构成比率,从结果看,本市三级甲等医院成分输血保持较高水平,一般不使用白细胞输注,血小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用血现状,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1月-12月的输血病历为正常组;将2013年1月-12月的输血病历做为对照组,输血科严控输血指征,通过回顾性对比调查,分析临床用血的合理性。结果:2012年的输血病历中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为78.7%、48.1%、87.5%、100%;2013年的输血病历中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为97.7%、95%、100%、100%。结论: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可提高临床用血合理性,保证临床用血需求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郭博  陈丽  管政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7):765-766,769
目的: 加强冷沉淀临床应用的输血管理,合理应用冷沉淀,降低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发生率,减少不良输血反应。方法: 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2010年冷沉淀的应用量(U)和2010年冷沉淀的应用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冷沉淀的合理应用率及不合理应用率。结果: 2009、2010年的冷沉淀年均应用量是2008年的3.4倍,2010年冷沉淀的合理应用率为43.8%,不合理应用率为56.2%。结论: 2009~2010年,冷沉淀的应用量过大,2010年不合理应用率过高,必须加强冷沉淀临床应用的输血管理,严格掌握冷沉淀的输注适应证及输注指征,杜绝不必要的输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冷沉淀的临床应用现状,为合理应用冷沉淀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回性性对文山市人民医院2013年1—12月冷沉淀的应用科室及数量(U)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使用冷沉淀2655.5U,大量输血者使用最多,占全院总量的51.40%(1365/2655.5);手术及术后用量也较大,占38.74%(1028.75/2655.5);使用科室以消化内科居首位,占38.02%(1009.75/2655.5);ICU次之,占23.26%(617.75/2655.5);血液科第三,占13.29%(353/2655.5);其它很多科室都有应用冷沉淀的情况,只是数量不是很多。没有1例用于治疗血友病,没有发现明显"安慰血"、"人情血"、"营养血"等不合理输注的情况。结论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已突破传统的血友病治疗,其诸多优点正在被临床发现,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展,并且随着临床医生合理用血意识的加强,临床输血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应用已逐步走向合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的整体使用情况,分析其使用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5年抗生素类药物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率有逐年降低趋势,经查阅2005年间的出院病历600份统计出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470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8 %,再从470份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随机抽出100份病历,统计得出住院期间一联用抗生素的占52 %,使用二联抗生素的占31 %,使用三联抗生素的占8 %,使用三联以上抗生素的占9 %,联合用药率为48 %,而药敏实验率仅为8 %.结论:医院抗生素的使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应加强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及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冷沉淀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136例冷沉淀输注的病例,按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拟定五种疾病分类.通常1U冷沉淀的容量为(255)ml,冷沉淀常用剂量为每10kg体重输1~1.5u,使纤维蛋白原水平维持在0.5~1.0g/L.成人出血2000mL,可考虑补充冷沉淀10u,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的各相关指标.结果 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治疗后有效率达94.2%.结论 冷沉淀的止血功效逐步被临床认识并在各类疾病中得到大量应用[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临床医师填写疾病诊断、选择主要诊断错误的原因,探讨提高主要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3年11月份的出院病历1358份新版病案首页,按主要诊断书写原则进行核查,统计主要诊断存在缺陷的主管医师是否接受过ICD相关知识的培训,作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经过培训的医师错误率为7.47%,未经培训的错误率为33.51%,主要诊断总缺陷率为14.51%,经过培训与未经培训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要诊断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缺乏ICD相关知识的培训.建议加强对临床医师进行ICD-10知识的普及,从根本上提高主要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管理角度剖析病历书写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6120份住院病历,按照《湖北省病历质量考评标准(2010)》给予评价与评分.结果6120份病历中甲级病历率为85.61%;乙级病历率为14.36%;丙级病历率为0.03%.分析书写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不熟悉,部分医师超负荷工作,少数医师人文素质不高,电子病历设计有缺陷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医事法律法规教育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培训,强化医务人员素质教育,合理分配医师工作量,完善电子病历功能建设,健全医院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以期持续提升病历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市各级医院临床医师对医疗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按比例抽样方法,用一般资料问卷、医疗相关法律知识问卷对全市各级综合医院460名临床医师进行调查。结果:捌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45份,临床医师相天法律知识得分为23.18±6.08,得分率为58.23%;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医院级别、有无行政职务、是否培训对知识掌握情况有影响,各项P〈0.05,而不同科室临床医师法律知识掌握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师与医疗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欠缺,影响因素为多方面,急需从各方面努力提高临床医师的相天法律知识,不断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规避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8.
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病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临床医师乃至医院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开展,医院各级领导对病历质量日益重视。我院每年接收临床进修医师150名左右,他们的病历质量好坏对我院的医疗水平有直接影响。进修医师来自军内外各类医院,由于各医院管理水平不一,病历的质量高低也参差不齐,进修医师病历质量低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我们就提高进修医师病历质量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冷沉淀输注的时间不同对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1例按输注冷沉淀的时间不同分为2组,A组为第1袋红细胞悬液输注时间与第1个单位的冷沉淀输注时间间隔小于3小时的患者,B组为两者时间间隔大于3小时的患者。计算患者病情稳定(不再输血)后,输注红悬和血浆的总量,比较2组病例输血量的差异。结果:A组27例患者中,红悬平均用量为15.4U,血浆平均用量16.2U,B组14例患者中,红悬平均用量23.6U,血浆用量平均24.3U。结论:第1袋红细胞悬液输注3小时内输注冷沉淀的A组病例较3小时后输注冷沉淀的B组病例用血量明显减少,结果说明尽早进行冷沉淀输注可以减少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的输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次PDCA循环法在改进骨科手术用血合理率及输血病历缺陷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骨科手术用血合理率及输血病历缺陷率进行持续改进,对骨科手术不合理用血及输血病历缺陷、自体输血率低等原因进行分析,从输血指征、现有政策及监管途径三方面对临床医师、麻醉医师、输血科工作人员及相关制度和流程,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和持续改进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启动第二轮PDCA循环,使改进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结果 1) 2015年至2018年,骨科总手术量(1433例比1332例)及高出血风险手术量(70. 62%比43. 62%)逐年升高;改进后所有患者平均异体红细胞输注量(0. 48 U)及血浆输注量(0. 08 U)均低于改进前(0. 57 U、0. 45 U);改进后异体血输血总费用下调;改进后平均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改进前。2)骨科手术用血红细胞合理率由改进前64%提高至94. 53%,血浆合理率由改进前71%提高至91. 67%,病历完整率由改进前42. 2%提高至72. 09%,骨科自体输血率由改进前2. 95%提高至23. 47%。结论持续PDCA循环能更有效提高骨科手术用血合理率及输血病历完整性,相对单次PDCA循环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