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急性白血病常见合并症之一,而其中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由于其特殊的细胞形态合并DIC的发病率更高。我院1996年1月~1998年6月收治102例APL,合并DIC7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收治APL患者102...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国材 《新医学》2000,31(11):645-646,692
1引 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NL)的一种特殊亚型,临床并不少见,约占ANNL的5%至20%。其特点是出血倾向严重,易并发DIC和继发性或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纤溶)亢进,常因此而导致病人的早期死亡。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药的发掘与启用、治疗方法的改进、新技术的应用,使APL的预后大为改观。2 APL的诱导缓解治疗2.1 维A酸的诱导分化治疗 传统的通过杀伤肿瘤细胞导致骨髓抑制的强烈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虽然也可提高诱导治疗APL的完全缓解率,但由于化疗导致…  相似文献   

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纤溶异常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纤溶异常研究胡炯沈志祥仇倩瑶王学锋王鸿利出血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常见临床症状。通常认为APL的出凝血异常主要是并发DIC,但近年的研究提示,纤溶系统异常是APL另一主要特征。我们通过了对纤溶指标的系统检测和动态观察了...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IC监测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IC监测和治疗李淑珍,盖志伟,夏国强,刘树春现将我院1989年10月~1995年5月治疗的350例APL病人DIC监测和治疗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般资料APL共计350例,男性195例,女性155例,年龄11~64岁,其中325...  相似文献   

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维甲酸治疗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1011)沈泽霜1988年我国王振义教授等首先报道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型)24例,23例取得完全缓解(CR),且无出血或DIC等并发症,引起了国内...  相似文献   

6.
7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MICM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71例形态学(Morphology)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初发患者骨髓标本同时进行了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简称MICM)的分型研究。典型的APL免疫学粒细胞抗体中CD33、CD13有很高的表达;染色体核型为t(15;17)(q22;q11~21);RT/PCR检测可见PML/RARα融合基因。这种APL占本组病例的95.8%。另二例有其他的染色体易位和基因的异常。提示APL是不均一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进展快,易发生DIC的常见恶性血液病,我们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治疗APL23例,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初治APL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3~62岁。与单用ATRA的APL16例对照,两组年龄、血象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APL诊断[1]。1-2 方法 治疗组应用ATRA40~60mg/d,口服,3次/d,第8d起静脉滴注AraC50~100mg/d,7~12d,治疗中酌情…  相似文献   

8.
沈益民  顾庆礼 《临床荟萃》1998,13(10):440-441
对41例初诊住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进行了一般资料,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DIC筛选检查等生物学特征的分析,并探讨了他们与临床的关系。结果显示:APL患者小于50岁者发病率高于大于50岁者,且小于50岁疗效好于大于50岁者(P〈0.05),初诊时白细胞数量,形态学分型(M3a,M3b)与疗效之间无显著差异;AP屠 免疫表型主要以CD13,CD33阳性,CD34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 PLS作用下心脏微血管内皮(CMECs)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1的表达情况及rHDL的调控作用,为CHD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 法:利用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细胞、LPS作用和LPS与 rHDL协同作用下0、1、2、6、12小时不同时相点 ICAM-1表达阳性细胞数及荧光 强度。结果:LPS和CMECs共同孵育下,随时间延长ICAM-1表达的阳性细胞数 和荧光强度上升,rHDL有抑制ICAM-1表达作用。结论:PLS可以刺激CMECs 表达ICAM-1,rHDL对血管内波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型受体(IL8RA)的表达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APL患者18例ATRA治疗中血浆IL8水平(ELISA法),取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加ATRA(10-6mmol/L)体外诱导,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MNC膜IL8RA的表达。结果:MNC加ATRA诱导72小时,上清IL8水平明显下降,MNC膜表达IL8RA增高;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前血浆IL8异常升高(达1010~2000ng/L),较体温及白细胞数量变化更敏感;感染时血浆IL6、IL8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12.34±57.31)×103U/L,234.16±7218ng/L];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恶化时IL8与D二聚体异常同步上升。结论:ATRA抑制APL细胞分泌IL8,加强IL8RA的表达;监测IL8水平可预测RAS及感染发生;IL8与D二聚体异常同步上升提示DIC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周卫东  杨泽钧 《华西医学》1994,9(3):284-285
本文报告了各类肝病患者血浆脯氨酸肽酶(PLD)活性的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12例),慢活肝患者(15例),血浆PLD活性均显著升高,与ALT变化无明显相关,异常率明显高于ALT,急性肝炎患者(54例)PLD与ALT均显著升高,两者变化呈正相关。此结果表明,PLD活性测定是一项反映肝病慢性变化和肝细胞损伤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急性早幼料细胞白血病(APL)中的应用使APL的缓解率大为提高,而且早期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ATRA治疗中复发的患者往往对ATRA产生耐药。本文就APL对ATRA产生耐药的机制及其对策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全反式维甲酸和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纪淑仪傅承彬王信珙王俊和杨艳丽我院近3年来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小剂量三尖杉酯碱(LD-Harr)治疗1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病例初治APL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调搏心负荷二维超声心动图(TEAPL2DE) 试验对冠心病(CHD) 的诊断价值,并与同期静息二维超声心动图(rest2DE) 、食管调搏心负荷心电图(TEAPLECG) 试验相比较。方法 80 例拟诊CHD 的住院病人均行TEAPL2DE、Rest2DE及TEAPLECG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CAG) 冠脉狭窄> 50 % 作为确诊CHD 的依据,60 例确诊为CHD,但除外心肌梗塞。20 例CAG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 TEAPL2DE 助诊CHD 的敏感性为8667 % ,特异性为85 % ,同TEAPLECG、rest2DE比较,TEAPL2DE有更高的敏感性( P< 0025,P< 0005) 。三种试验的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TEAPL2DE 对早期CHD 冠脉轻度狭窄病变也有较高敏感性,而TEAPLECG 则对多支冠脉血管的中、重度狭窄病变敏感性较高。结论 TEAPL2DE 是一安全、有效、无创性助诊CHD 的方法,与TEAPLECG结合更能提高CHD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例冯四洲韩明哲邱录贵李成文邹德慧韩俊领姜容严文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采用联合化疗,完全缓解(CR)率约75%。全反式维甲酸(ATRA)用于APL诱导缓解治疗后,CR率上升至90%左右。然而单用ATRA治疗...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属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在FAB分类中列为M3 型。该病的临床特点 :来势凶猛 ,出血明显 ,常见于皮肤、粘膜 ,病程短 ,极易并发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危及生命[1] 。治疗不当 ,短期内死于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我院近四年来收治病人 2 0例 ,效果满意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病人入院后均做血常规、骨髓检查及骨髓细胞过氧化酶染色 ,免疫分型 ;首先确诊为APL。化疗前依据3P试验 ,纤维蛋白原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检查 ,确诊合并有DIC。其中男 8例 ,女 12例 ;…  相似文献   

17.
藻酸双酯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酸双酯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中的意义蔺竹亭刘学温赵洪国张化道姜培坤刘竹珍翁维权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高凝性疾病。联合化疗易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此,我们在DA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了类肝素药物藻酸双酯钠(PSS),预防DIC发生并提高了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He-Ne激光血液照射对急性脑梗死患白细胞变形能力及粘附功能地影响。方法 对35名对照组及He-Ne激光治疗和常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分别41例和45例)在治疗前后进行外周血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粘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浓度的动态监测。结果 脑梗死患LFI、LAR、CD18表达及血清sICAM-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19.
维甲酸治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毒性反应及护理江苏省人民医院(210029)杨美玲,许莲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临床上除发热、贫血等症状外,出血十分常见。随着化疗的进展,APL完全缓解率(CR)明显提高。但诱导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搪塞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时中性粒细胞(PMN)聚集于肺脏的机制。方法:利用AHN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动态AHNP后大鼠肺脏实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_1), 噬细胞分化抗原-1(CD11CD18)的表达改变和PMN肺脏聚集的变化,结果:AHNP后,肺脏ICAM-1表达逐渐增加,与PMN肺脏聚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面PMN表面CD11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