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该项研究了解早期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近期脑功能的影响。方法FDP治疗组于生后6h内静脉点滴1,6-二磷酸果糖250mg/kg·d共7d,余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生后3d内、10~14d、1个月进行神经行为检查(NBNA)了解患儿近期脑功能。结果NBNA检查治疗组10~14d、1个月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1,6-二磷酸果糖可改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近期脑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络酮和脑活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8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和脑活素,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于治疗7天后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有统计学差异;生后28天时NBNA评分及2年后智能检查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纳络酮和脑活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夏海波  孙金龙  文锋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365-365,367
目的:探讨纳络酮和脑活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8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和脑活素,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于治疗7天后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有统计学差异;生后28天时NBNA评分及2年后智能检查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纳络酮和脑活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纯花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20-120
目的:观察长天欣平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采用长天欣平口服制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患儿32例,并以静滴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28例作对照。结果: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疗效均较满意,分别为81.25%和85.7%(P〉0.05)。结论:长天欣平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作为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疗效。方法将脑活素高压氧联合作为治疗组,单用脑活素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以总有效率进行对照,采用卡方检验,X2=9.3050,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新生儿HIE治疗上,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用脑活素治疗,是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针对病因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此外,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结果:磷酸肌酸钠组患儿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羟丁酸脱氢酶(HBDB)水平与FDP组比较下降(P<0.05);磷酸肌酸钠组心电图异常率较FDP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2.6%,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显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2.1%.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心肌损害疗效显著,效果优于FDP,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罗用  何刚 《四川医学》2010,31(1):81-82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变化。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荣  赵慧  赵莉莉  杨红 《农垦医学》2006,28(3):182-183
为了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对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患儿随即分为两组(分别为25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结果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评分4—7分组、0—3分组分别93%、90%)高于对照组(评分4-7分组、0~3分组分别40%、30%),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治疗组病例应用FDP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改善,疗效确切、安全,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FDP.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FDP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脑活素 3ml加 10 %葡萄糖 2 0ml ,1次 /d静点 ,7d为 1个疗程 ;设对照组 30例 ,采用促进脑细胞代谢、脱水、止惊等常规治疗。结果  1个疗程后治疗组特效 18例 ,显效 6例 ,有效 6例 ,总有效率10 0 % ;对照组特效 11例 ,有效 8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63 33%。 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62例中、重度新生儿HIE随机分为两组,FDP观察组及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各31例,通过对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及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来判断药物疗效。结果 FDP与丹参注射液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患儿均能在9天左右神经症状恢复。结论 FDP亦为治疗HIE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早期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近、远期脑功能的影响。方法FDP治疗组于生后6h静脉点滴1,6-二磷酸果糖250mg/(kg&#183;d)共7d,余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生后3d内、10~14d、1个月进行神经行为检查(NBNA);并于3个月、6个月、1岁、3岁用Gesell方法进行智能测试。结果NBNA检查结果治疗组10~14d、1个月时均优于对照组;Gesell检查FDP治疗组3个月、6个月、1岁、3岁DQ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适应性、个人社交两个能区差异。结论早期应用1,6-二磷酸果糖可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近、远期脑功能。  相似文献   

13.
谢筠 《吉林医学》2013,34(2):22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以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32例,均为足月新生儿且在出生48 h之内。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以果糖二磷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改善患儿血液流通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1.6 -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用 FDP治疗 34例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 ,剂量为 2 5 0 mg· kg- 1 /次 ,半小时内静滴 ,1日 2次 ,疗程 1周。结果 :通过观察心肌酶及同工酶的变化 ,两组差异极显著 (P<0 .0 0 1)。结论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合并心肌损害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瑞霞 《中原医刊》2006,33(24):54-55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FDP(1,6-二磷酸果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缺氧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两组均采用保温、氧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和参麦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DP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贾学云 《当代医学》2014,(9):133-134
目的:研究胞二磷胆碱和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ofnewborn,H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渭南市白水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IE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胞二磷胆碱和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15,P<0.01);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和二磷酸果糖联用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状态,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4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A组给予静脉注射胞二磷胆碱为主的对症综合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差异性和治疗前后NBNA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B组上升幅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钠在阻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脑损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1,6-二磷酸果糖(FDP)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重度窒息新生儿96例随机按2∶1分纳洛酮联合FDP治疗组64例及常规治疗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CT分度、血清酶学变化和行为神经评分。结果两组中重度HIE发病率、头颅CT检查中重度改变的发生率及血清酶学LDH、AST、CK-BB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后7~8天和12~14天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联合FDP能显著减轻重度窒息新生儿HIE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疗效分析单连红,赵桂芬(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省沂水县中心医院儿科)关键词1,6-二磷酸果糖;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宫内窘迫、生后窒息缺氧引起的脑部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