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源  任静  赖可  陶静  李佳  尹罡  李楠 《骨科》2015,34(3):399
目的以溶出度为指标,筛选格列美脲片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以国外原研片为参比制剂,采用f2相似因子法进行溶出曲线的相似度评价。结果在不同pH的溶出介质中,自制片溶出曲线优于其他国产上市片的溶出曲线,与原研片比较,f2相似因子均>50。自制片和原研片在不同pH的溶出介质中体外溶出行为相似。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格列美脲片采用f2相似因子法进行溶出曲线的相似度评价,结果差异较大,显示现有药品质量标准已达不到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的PI-RADS第二版评分联合f/t PSA及PSAD在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289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确诊前列腺癌分为前列腺癌组和非前列腺癌组,绘制患者PI-RADS第二版评分、f/tPSA及PSAD三项诊断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三个诊断指标以及联合指标对P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系数为0.798,说明两名医师的评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289例前列腺癌患者中,PCa组及非PCa组患者在PI-RADS第二版评分、f/t PSA及PSAD三项诊断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 PSA、PI-RADS第二版评分、PSAD三项诊断指标以及联合指标的AUC分别为0.633、0.796、0.785和0.908(P<0.001)。结论 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的PI-RADS第二版评分联合f/t PSA及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早期筛查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微胶囊化冷榨桔油和微胶囊化蒸馏桔油的感官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比较了"最大隶属度法"、"h函数法"、"双权法"和"f函数法"4种判别方法的差别.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冷榨桔油的感官品质优于微胶囊化蒸馏桔油,且"f函数法"较其他方法更便于进行多个相近样品之间的排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指检(DRE)、影像学(TRUS、MRI)检查、血清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比值(f/t)与PSA在4~10μg/L之间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5例PSA处于灰区的患者进行DRE、TRUS、MRI检查、游离PSA测定,并对这些患者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评估其临床资料与前列腺穿刺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在365例患者中,穿刺病理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共有87例(23.84%)。DRE阳性的患者共有128例,穿刺阳性40例,阳性率为31.25%,TRUS检查的患者共有257例,其中有异常回声结节的69例患者中穿刺阳性26例,阳性率为37.68%,MRI检查的患者共有191例,其中有异常信号结节的107例患者中穿刺阳性59例,阳性率为55.14%。198例患者行fPSA与tPSA比值分析,其中前列腺癌患者的平均f/t PSA明显低于穿刺阴性患者。f/t PSA受试者曲线(ROC)下的面积(0.725)高于患者PSA ROC的面积(0.542)。结论:结合临床DRE、影像学资料及f/t PSA比值可以有效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Tgf-β家族的一个新亚族,其通过以下途径促进精原干细胞(SSCs)的增殖:GDNF与GFR-α1特异性结合,活化Ret蛋白酪氨酸激酶,随后激活PI3K/Akt、Src、Ras/ERK1/2等信号通路,引起通路下游转录因子Pou3f1、Etv5、Bcl6b、Lhx1和基因H19、A-myb、N-myc、C-fos表达的上调,进而促进SSCs的增殖。同时,在该过程中还存在着信号通路间的交联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举办的"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荣获二等奖(证书见封二)。此次评选活动共参选期刊400余种,依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和他引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被评选为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本刊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1.086,在59种外科学类期刊中排  相似文献   

8.
《消化外科》2011,(1):I0001-I0001
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本刊2009年影响因子达到1.071,在56种外科类期刊中排名第2,综合排名第8。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被评选为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本刊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1.086,在59种外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2位。精品科技期刊以其整体的高质量示范作用,将  相似文献   

10.
缺氧诱导因子-1与缺氧诱导因子-2同肿瘤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可以上调多达150种靶基因的表达,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酵解酶等,是细胞在缺氧应答反应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目前发现的缺氧诱导因子成员有HIF-1、HIF-2、HIF-3 3种,HIF-1在1992年由Semenza和Wang首次报道,对其功能研究也就相应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云南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是否携带Leiden V因子(FVL)。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经我院确诊的VTE患者98例,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的凝血V因子基因编码区片段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在98例VTE患者中,发现3例FVL杂合子携带者。结论本研究在我国VTE患者中发现FVL杂合子,在亚洲人群中较为罕见,其是否与云南地域或环境因素有关,并影响该地区的VTE发病,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被评选为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本刊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1.086,在59种外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2位。精品科技期刊以其整体的高质量示范作用,将带动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缺氧诱导因子-3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可以上调多达150种靶基因的表达,是细胞在缺氧应答反应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目前发现的缺氧诱导因子成员有HIF-1、HIF-2、HIF-33种,其中HIF-3是1998年Gu等[1]首先发现,  相似文献   

14.
破骨细胞来源于微环境造血前体细胞,它的生存、增殖、分化和激活需要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参与。RANKL与相应的RANK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成为破骨细胞。这一过程由不同的调节蛋白和激酶来调控,并且依赖于RANKL-RANK信号。本文中,笔者总结了目前已知的在破骨细胞发生过程中调节RANK信号的机制。在早期阶段,RANK信号的调节通过募集调节蛋白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 TRAF6),引起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以及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和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 AP-1)的活化。活化的NF-κB进一步激活调节破骨细胞生成的重要因子-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 NFATc1)。在信号传递的中间阶段,共刺激信号通过激活磷脂酶Cγ2(phospholipase Cγ2, PLCγ2)连同c-Fos/AP-1引起钙离子(Ca~(2+))振荡,同时Ca~(2+)信号促进NFATc1的产生。在破骨细胞生成的晚期阶段,NFATc1入核诱导大量的破骨细胞特异性靶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融合并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10):F0003-F0003
2010年是《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创刊进入第10个年头,创刊9年来在各位编委、读者、作者的大力支持下,我刊的稿件数量、质量得到稳步上升,反映杂志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2008年已逼近0.900。为迎接2011年我刊创刊10周年的到来,我们将在2010年1~2期设置“迎创刊10周年微创外科最新进展”特别栏目。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12月2日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以下简称“本刊”)在1998种统计源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96位,总被引频次第167位;在59种外科学的统计源期刊中,“本刊”总被引频次位于第9位(2010年统计为第11位),影响因子位于第7位(2010年统计为第12位);《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五年总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和被引率(评价期刊最为重要的3个指标)分别位于统计源外科学系统期刊的第4位、第4位和第3位。  相似文献   

17.
内皮细胞产生糖蛋白粘附分子,促进了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结合,有利于炎性细胞的迁移。内皮细胞产生释放的促凝和抗凝因子、内皮细胞源性舒张因子以及内皮细胞源性收缩因子(内皮素)对局部的血凝机理以及血管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精氨酸、ω-3脂肪酸等营养素可调节内皮细胞的功能。创伤和某些病理状态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表达不当,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8.
神经营养因子与周围神经的损伤和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营养因子可由多种组织的细胞表达。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和逆行运输发生显著变化,提示机体对神经营养因子的需求。神经营养因子能影响多种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功能,起到保护损伤神经元、促进神经再生和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展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可以上调多达150种靶基因的表达,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酵解酶等[1],是细胞在缺氧应答反应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20.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细胞内的一种转录因子,能激活许多缺氧反应性基因表达,是哺乳动物和人在缺氧条件下维持氧稳态的关键性因子.HIF-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特异性趋化因子受体CX-CR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是目前肿瘤发生发展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