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证实CD40分子与其配体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均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细胞成分——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上均有CD40和CD40L表达,两者结合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多种活性介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阻断CD40- CD40L通路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或阻止已形成的斑块进展。CD40L可能参与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活化,急性脑梗死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中的可溶性CD40L持续性增高。一些药物能够下调CS40L水平,为预防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研究表明冠心病是免疫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免疫介质CD40及其配体广泛存在于T、B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血小板及上皮细胞表面 ,二者相互作用可诱导上述细胞产生许多致炎因子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阻断CD40 CD40L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与发展 ,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大量研究显示[1]炎症介质CD40-CD40L广泛存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各种细胞,如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关键细胞成分上,而在正常动脉组织中没有表达.CD40-CD40L系统在AS各个阶段中均起重要作用,几乎贯穿了AS斑块发生、发展和破裂的全过程,被认为是这一炎症进程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CD40L与CD40相互作用不仅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而且在细胞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1].CD40-CD40L信号通路可参与AS斑块内主要细胞成分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反应的调节[2].目前认为,CD40-CD40L可能是AS发病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组织因子作为FⅦ/FⅦa的细胞膜表面受体,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关键因子,组织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形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处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其临床后果的严重性决定于血栓的范围和进展。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循环单核细胞和微颗粒表达组织因子,促进全身的促凝活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不稳定性斑块中组织因子表达和活性较稳定性斑块更高。组织因子通路抑制物是内源性组织因子抑制物,对调剂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现就目前组织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生发展是免疫因子和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CD40-CD40L系统是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枢纽,已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斑块内的各种细胞,两者的相互作用影响着ACS的各个过程,并且与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反应。在炎症免疫调节中,CD40与CD40配体的相互作用是炎症信号传递的重要途径,它参与抗原呈递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近年研究发现,CD40-CD40L相互作用不只局限于炎症细胞之间信号传递,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主要细胞成分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的炎症反应调节。本文将重点介绍CD40信号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研究发现CD4 0 -CD4 0配体 (CD4 0L)相互作用不只局限于炎症细胞之间信号传递 ,参与抗原呈递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 ,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各种细胞的炎症反应调节 ,从而与斑块稳定密切相关。如何识别不稳定斑块 ,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生的危险度 ,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破裂是未来ACS防治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达CD40L及血小板CD62P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与对照组血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达CD40L水平及血小板CD62P含量。结果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达CD40水平及血小板CD62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NS)(P<0.01)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SA)(P<0.05或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达CD40L及血小板CD62P含量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已证实免疫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CD40-CD40L系统作为免疫炎征反应中细胞信息通道的关键介导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CD40-CD40L,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重要理论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血小板药物与阻断CD40信号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抗CD40L(CD40配体)抗体及合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0)、抗血小板药物组(n=10,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抗CD40L抗体组(n=8,抗CD40L抗体)、合用组(n=9,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CD40L抗体).并取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健康雄性近交系C57BL/6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测血脂、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斑块部位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百分率.Western杂交分析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蛋白表达.结果抗血小板药物及抗CD40L抗体治疗可明显降低sVCAM-1和sICAM-1浓度(P<0.01),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少斑块部位巨噬细胞,增加平滑肌细胞数量(P<0.01),对血脂无影响(P>0.05),合用则作用增强(P<0.05).抗CD40L抗体可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P<0.01),抗血小板治疗无此作用.结论抗血小板治疗及阻断CD40信号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稳定斑块,对血脂无影响,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炎性介质CD40/CD40L广泛存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细胞,参与斑块内炎症反应,释放促炎细胞因子,降解细胞外基质,提高促凝活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斑块易损性.干预CD40/CD40L信号系统可能成为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种有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CD40-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启林  田国平 《心脏杂志》2006,18(2):239-241
本文介绍了CD40与CD40L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分布、来源、信号转导机制。综述了CD40-CD40L与慢性炎症、免疫调节、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的相关性,提示抗CD40L治疗是未来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3.
CD40/CD40L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D40/CD40L在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其介导的体液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40/CD40L相互作用是淋巴细胞之间传递炎症和免疫信号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发现,CD40/CD40L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各种细胞中,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AS相关细胞的功能,并且与斑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讨论CD40/CD40L在AS病变及相关细胞中的表达、参与AS过程的机制、信号转导途径以及基因表达的调节。1CD40/CD40L在AS病变及相关细胞中的表达正常动脉未发现CD40L,仅在内皮细胞有少量CD40表达。在人类AS发生过程中,CD40/CD40L在T…  相似文献   

14.
CD40配体与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近研究认为,炎症参与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CD40配体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广泛存在于T、B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及上皮细胞表面,它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可诱导上述细胞产生许多致炎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变化。最新临床研究提示CD40配体可能参与糖尿病炎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阻断CD40-CD40配体的相互作用可能为抑制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CD40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发应,CD40系统的相互作用是炎症信号的重要传导通路,还参与粥样斑块内重要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的炎症反应调节。阻断CD40CD40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最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以前AS仅仅被认为是脂质堆积造成显著管腔狭窄或闭合。现在许多研究都证实AS是一种多种免疫因素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炎症发应贯穿于AS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2…  相似文献   

16.
CD40-CD40配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炎症介质CD40-CD40L被发现广泛存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各种细胞及血小板中,可促进其他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内皮的促凝活性,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协同作用促进动脉的粥样硬化和斑块的不稳定,在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庆  李浪  梁秀琳 《心脏杂志》2008,20(6):725-727
目的观察血小板表达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0及其配体系统(CD40-CD40L)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昼夜节律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05∶00、10∶00分别抽取肘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CD40、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①UAP组和AMI组血小板CD40、CD40L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②UAP组和AMI组05∶00CD40L较10∶00高(P<0.05),对照组两个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③3组血小板CD40两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结论ACS血小板表达的CD40及CD40L增高,且血小板CD40L呈现出昼夜节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CD40/CD40L的过度表达会激发免疫和炎症反应,导致粥样斑块内局部炎症细胞浸润,促发斑块破裂,进而发生脑梗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D40L与脑梗死体积和严重程度相关.因此,检测CD40L可作为判断脑梗死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阻断CD40-CD40配体系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阻断CD40-CD40配体系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18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n=10)和抗CD40配体抗体组(n=8),并以近交系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测定血脂、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斑块部位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CD4 T细胞百分率。Western杂交分析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蛋白表达。结果抗CD40配体抗体治疗可明显降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P<0.01),对血脂无明显影响(P>0.05);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少斑块部位巨噬细胞和CD4 T细胞,增加平滑肌细胞数量(P<0.05),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P<0.01)。结论阻断CD40-CD40配体系统可使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浓度下降,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血脂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作为重要的炎症信号通路,CD40配体(CD40L)相互作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细胞成分的炎症反应调节,体外实验已证实外周血可溶性CD40L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检测了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血清可溶性CD40L的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