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2年我院上报的28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例发生ADR的患者中,60岁以上者居首位,为126例,占43.9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为150例,占52.2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3例,占25.44%;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为98例次,占总共302例次数的32.45%。结论:临床应该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祝子明  王敏  朱敏  李明真  张年宝 《中国药房》2012,(46):4387-439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35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0.59%;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6.94%和43.06%;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79.05%;由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6.7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顾申勇  薛晓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50-152,169
目的:了解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28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类型及构成比、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和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4.04%;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9.30%和40.70%;引发ADR的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80.70%;由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4.0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8.77%。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宁德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到的48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2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166种,男性发生率(265例,占54.98%)略高于女性(217例,占45.02%);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44例,占29.87%);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295例,占59.48%);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197例,占37.03%);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65例,占30.05%);严重的ADR有16例(占3.32%);所有ADR均治愈和好转。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完善医、药、护合作的ADR监测体系,加强ADR监测,发挥临床药师用药监护作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彝良县人民医院2010—2012年219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19例ADR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为99例(占45.21%),其次为中药制剂的27例(占12.3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146例,占66.67%;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为109例,占48.86%;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张长远  丁吉玉 《中国药业》2010,19(19):49-5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和一般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医院上报的402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2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11类141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共198例(49.25%),其次为中药制剂54例(13.43%);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362例,占90.0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208例(48.83%);ADR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规范并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我院2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度收集上报的235例ADR报告,就ADR上报来源、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引发ADR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及抗微生物药物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严重程度分类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5例ADR报告中,0~12a所占比例较高(31.49%),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2.13%)。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有170例,占72.34%;其中,以喹诺酮类(35.88%)和头孢菌素类(32.94%)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为主(41.1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有27例。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2年上报的453例ADR报告,对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损害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453例ADR中,男261例(57.6%);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167例(26.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6例(43.3%);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高,291例(64.2%)。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11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集的26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268例ADR中,男性(139例)发生率略高于女性(129例),〉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147例,占54.85%);静脉滴注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199例,占74.26%);抗病原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110例,占41.05%),其次是循环系统用药(41例,占15.30%);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37例,占51.12%)。结论:应加大ADR监测,通过ADR监测工作,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降低ADR发生率,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1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定西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收集的21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16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97种,男性发生率(127例,占58.8%)多于女性(89例,占41.2%);6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80例(占37.03%);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109例,占48.23%);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79例,占33.3%);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90例,占40.72%);严重的ADR有8例(占3.7%);所有ADR均治愈或好转。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完善医、药、护合作的ADR监测体系,加强ADR监测,发挥临床药师用药监护作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0年南京市第一医院抗菌药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我院临床科室上报的266例抗菌药ADR报告,按患者性别、给药途径、药品品种及发生频率、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分类及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6例抗菌药ADR中,男性ADR构成比高于女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89.85%)和口服给药(9.40%)为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青霉素类药所致ADR占抗菌药物前3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以及全身性损害为主;严重ADR占全部病例的1.88%。结论:应重视与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表135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ADR构成比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4类4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d139.26%);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1.1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8.15%);严重的ADR4例(占2.96%)。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 收集医院2010年至2011年上报的ADR报告217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报的217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占63.59%,中药制剂占16.1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84.79%,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5.62%.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院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6月上报的12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6.7%),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庆亮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67-168,170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格,对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集上报的318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8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者ADR发生率较高,有117例(36.79%);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引发的ADR最多,分别为136例(42.77%)、57例(17.92%);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12例(66.6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119例(35.42%)。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某地区635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1年收集到的635例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发生部位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上报的635例ADR中,15~44年龄段的发生率最高,有245例(38.58%);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302例(44.67%);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占81.8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329例(占43.81%)。结论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22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4例ADR报告中,〉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4.8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2.59%);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感染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04年6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54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引发ADR的前8位药品、ADR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抗感染药和中成药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第2位;静脉滴注药引发的ADR占82.04%;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8.52%;ADR发生率最高的药品是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结论:应正确认识开展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监测和宣传力度,提高ADR报告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收集的7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上报科室、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类型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72例ADR涉及的药品有45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6例,48.65%);β-内酰胺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5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46例,63.89%);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22.34%)。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永安市立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并上报的144例新的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过敏史、给药途径、涉及药品及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的ADR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静脉滴注是引发新的ADR的主要给药途径(117例次),中药制剂是引发新的ADR最多的药物(48例),新的ADR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结论:应重视和加强新的ADR的监测,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