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子宫疾病.从青春期至绝经后均有发病,但以育龄妇女多见.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根据不同分析角度统计的发病率不同,总的文献报道为5%~70%[1].因该病发生所涉及的疾病因素较多,所以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笔者结合国内外近期文献将子宫腺肌病发病所涉及的内分泌学、免疫学、凋亡以及遗传学等各方面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由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所引起的一种良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不详,部分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0%~65%[1,2].但是,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蜕变在文献中报道病例甚少.我院诊治1例剖宫产病例时,术中发现子宫腺肌病蜕变,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的疾病,孕激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有研究证明,米非司酮可以拮抗孕激素,抑制孕激素受体的基因转录与翻译.现将我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AD)是由于子宫内膜的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基层生长所致.过去称之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30~50岁的妇女.据报道,在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6%~40%有子宫腺肌病[1].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又呈现发病年龄的降低,成为常见的影响受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是子宫内膜在肌层的良性侵入,表现为功能活跃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岛侵入肌层,并伴有平滑肌组织的增生、肥大[1].既往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点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所不同,提出它是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子宫腺肌病约30%-35%无任何症状,约15%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50%合并子宫肌瘤,且症状无特异性等因素造成临床上漏、误诊率较高.所以,临床上寻找一种合理的无创性检查尤为重要.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影像学检查作为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日益受到关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简称AM)是女性常见疾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所引起的良性疾病,约半数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15%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尸检及因病切除的子宫标本做连续切片检查,发现10%~47%子宫肌层中有子宫内膜组织,但其中35%无临床症状[1].多种妇科相关因素如多次妊娠、多次分娩、反复人工流产等都可以引起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与妇产科何种因素相关仍在讨论中.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子宫腺肌病被定义为一种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入侵到子宫肌层的女性良性疾病[1],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期妇女,国外报道发病率为8.8%~31.0%[2],国内报道发病率为13.4%[3],近2/3患者有痛经及月经过多等临床症状。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多且复杂,涉及怀孕、生产等过程,又可能与体内激素紊乱、免疫因素失调甚至与遗传物质的改变相关[3],但其具体的病因及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该病的治疗手段较多。笔者选择有保留子宫要求或有生育要求患者,观察经腹切除手术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近、远期疗效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被定义为一种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入侵到子宫肌层的女性良性疾病[1],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期妇女,国外报道发病率为8.8%~31.0%[2],国内报道为13.4%[3],近2/3患者有痛经及月经过多等临床症状。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多且复杂,涉及怀孕、生产等过程,又可能与体内激素紊乱、免疫因素失调甚至与遗传物质的改变相关[3],但其具体的病因及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该病的治疗手段较多,疗效各异。笔者选择有保留子宫要求或有生育要求患者,观察经腹切除手术与米  相似文献   

9.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少数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似肌壁间肌瘤,称为子宫腺肌瘤[1].  相似文献   

10.
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 immune dysregulation,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 IPEX)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新生儿期发病最早可发生在胎儿期,可引起免疫系统失调,具有很高的致命性[1-2]. 一项关于澳大利亚新生儿糖尿病发病率的回顾性研究发现, 1989—2007 年国家登记数据库中10例新生儿糖尿病中有1例为IPEX,据此估计发病率为1/1609490[3]. IPEX死亡率高,若不及时通过免疫抑制剂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进行治疗,大多数受影响的男性患儿会在出生后1~2年内死亡[4].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1例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治疗经过,为IPEX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同为异位子宫内膜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常可并存,但发病机制及组织学发生不尽相同[1]。研究发现MMP-9基因启动子区的-1562C>T多态与胃癌[2]及冠状动脉疾病有关[3],但有关MMP-9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MMP-9为靶基因,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位于该基因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在中国北方汉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分布,为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活性的变化。方法  62例患者中子宫腺肌病 3 2例 (腺肌病组 ) ,无症状子宫肌瘤 3 0例 (肌瘤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肌病组在位子宫内膜、病灶 (包括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子宫肌层 )和肌瘤组正常子宫内膜及肌层ER、PR、EGFR、VEGF的表达。结果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较在位内膜低 (P <0 .0 5 )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及其周围的子宫肌层EGFR的表达较肌瘤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明显增加 (P <0 .0 1) ;VEGF在腺肌病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肌瘤组正常子宫组织 (P <0 .0 1)。结论 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低 ,可能是其对治疗反应差的原因 ;EGFR对腺肌病的发病有一定作用 ;腺肌病异位内膜及其周围肌层VEGF表达增强 ,提示腺肌病子宫血管生成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子宫腺肌病发病情况与其他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子宫腺肌病组发生情况及合并其他疾病情况。结果全子宫切除患者中,子宫腺肌病发病率42.19%,其中93.52%合并其他疾病。40~50岁的子宫腺肌病组和非子宫腺肌病组合并发生宫颈病变、子宫体病变及卵巢病变均存在差异(P0.05)。在60岁以上,非子宫腺肌病患者全子宫切除人数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组。两组合并子宫体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宫颈及卵巢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可能诱发卵巢良性病变,又可能是子宫体病变的保护性因素。因此,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正确指导,消除患者对子宫腺肌病的恐惧心理,同时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的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所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为妇科常见病,发病率在8.8%~31.0%[1],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的趋势[2].临床上以痛经、经量增多、不孕为主要表现,痛经的发生率为64.8%~77.8%[3].由于月经期病灶出血,刺激子宫平滑肌产生痉挛性收缩导致痛经.痛经的程度不一,常呈进行性加重趋势.病变愈广泛,痛经愈严重,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有药物及手术方法,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明显,但只是暂时的,停药后症状体征很快复发[4],而手术后复发率达5.6%~10%[5].由于该病缺乏非创伤性诊断和特效药物治疗,为临床上常见难治病之一[6].笔者采用《景岳全书》中的决津煎合失笑散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3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肥大症是指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子宫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容易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及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相混淆.由于其临床误诊率高,本文就该病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应芳 《广东医学》2008,29(5):704-705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称为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现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1]。子宫腺肌病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肌层。与  相似文献   

17.
自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应用于子宫腺肌病诊断以来,已明显地提高了该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子宫腺肌病的MRI诊断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腺肌病和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济南市济钢医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且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和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采用秩和检验比较E-cadherin、VEGF及MMP-9在子宫腺肌病和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VEGF和MMP-9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病组患者中的表达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组织在粘附、血管生成、侵袭等方面高度相似,这两种疾病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顽固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子宫肌腺症等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传统路径是经腹切除,虽然术野开阔,暴露充分,但也易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等并发症,且患者术后疼痛严重,腹部切口瘢痕大而影响美观[1].经阴道切除子宫利用人体生理腔道,且最符合微创手术概念,我们采用此术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和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61例手术切除子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腺肌病30例为观察组,子宫肌瘤31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VEGF在两组子宫内膜和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COX-2及VEGF在异位内膜及异位内膜周围肌层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肌层,P均<0.05.而COX-2及VEGF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均<0.05.②子宫腺肌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肌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COX-2和VEGF是参与调控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提示血管生成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