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脑梗死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Hp感染42例,非Hp感染5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Hp感染和非Hp感染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预后情况,并对影响脑梗死患者生存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Hp感染脑梗死42例占同期脑梗死43.75%(42/96)。Hp感染脑梗死患者较非Hp感染脑梗死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Hp感染脑梗死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Hp感染脑梗死患者,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 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血CRP水平、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是否合并Hp感染脑梗死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CRP水平过高,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Hp感染均为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伴Hp感染脑梗死患者血CRP水平较高、颈动脉狭窄和硬化程度较为严重,且CRP水平过高、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Hp感染均为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而动脉硬化正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Hp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从而为脑梗死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共127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Hp感染的检测、凝血功能(PT、APTT、TT、FIB)及Hs-CRP检测,依据超声检测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85例)和稳定斑块组(42例),依据Hp感染的检测结果分为Hp(-)组(53例)和Hp(+)组(74例),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和各项检测指标变化。结果不稳定斑块组Hp感染阳性率、Hs-CRP与FIB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其APTT水平则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Hp(+)组斑块不稳定比率、Hs-CRP、FIB水平显著高于Hp(-)组,APTT则显著低于Hp(-)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和凝血功能异常有密切联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p)和Hp相关疾病的研究已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证实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4年在胃镜检查中测定Hp的625例慢性胃炎患者中的Hp,探讨各型慢性胃炎的Hp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初发性ACI患者(脑梗死组),同期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Hp感染情况,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脑梗死组分为未感染组(n=40)、轻度感染组(n=31)和重度感染组(n=21),比较各组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状态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Hp感染52例,其中重度感染21例,HpⅠ型感染33例;对照组Hp感染31例,重度感染9例,HpⅠ型感染20例,两组重度感染率及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动脉闭塞型组Hp感染率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P<0.05),两组感染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不同Hp感染严重程度患者的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比较,重度组<轻度组<未感染组(P<0.05);内皮素-1、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重度组>轻度组&g...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食管反流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就诊的患者,分为病例组125例和对照组100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Hp感染程度、GERD分级资料。结果病例组的Hp感染率为65.5%,对照组的Hp感染率为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疾病存在关联,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程度与GERD分级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因素,我们对有上消化道疾病症状而行胃镜检查的622例患者行Hp检测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因素尚无定论。近几年来,Hp感染的相关性疾病逐渐增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Hp感染与儿童时期的因素有关。因此,儿童是研究Hp感染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理想人群。现就近年来儿童Hp感染易感因素及相关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儿童Hp感染动态及易感因素1.1 儿童Hp感染动态 Hp是世界范围感染率极高的细菌性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非洲国家4岁以上儿童的Hp感染率急剧升高,多…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中杰  庞云龙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19-302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90例CI患者作为脑梗死组,9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耶特异性抗体(Hp—IgG)、C反应蛋白(CRP)、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并将Hp-IgG阳性的68例CI患者,分为抗Hp治疗组(A组)与非抗脚对照组(B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降纤、溶检和神经细胞营养治疗,而A组再加用一共7d的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和甲硝唑的抗蛳治疗,两组于治疗后再分别检测CRP、血脂和Fbg.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Hp-IgG的阳性率(75.5%)明显高于对照组(42.4%),脑梗死组的Hp—IgG、 CRP、甘油三酯(TG)及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Hp-IgG阳性患者的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Fbg水平也高于Hp-IgG阴性患者(P〈0.05),A组抗Hp治疗后的CRP、TG、LDl.及Fbg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脚感染与CI相关。建议对Hp阳性的CI患者使用短期安全的抗Hp治疗.[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方丽  丁飚 《临床护理杂志》2005,4(6):51-53,4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致病作用是当前胃及肠疾病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儿童则是Hp的易感人群。近年来,Hp感染与许多胃外疾病的关系已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对于儿童的研究比较少。本文收集了多种相关疾病,以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外疾病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找出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意识障碍、梗死面积、吞咽困难、基础疾病和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密切关系。结论老年人脑梗死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是:COPD病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年龄、基础疾病、大面积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例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的脑梗死患者,7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单克隆抗体蛋白芯片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3种Hp抗体,比较两组抗体的阳性率及菌株分型的差异,分析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子。结果 CI组血清中的CagA、Ure、VaeA抗体的阳性率和Hp的感染率分别为:46.1%、88.2%、48.0%、88.2%,对照组相应的阳性率为:18.1%、43.1%、19.4%和43.1%,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其中CI组90例Hp感染者菌株分型比例为:Ⅰ型33.3%、Ⅱ型26.7%、中间型加.0%,2对照组32例Hp感染者菌株分型比例为:Ⅰ型15.6%、Ⅱ型53.1%、中间型31.3%,两组的菌株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子之一,Ⅰ型Hp感染者比Ⅱ型Hp感染者患CI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幽门螺杆菌感染(Hp)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经内窥镜检查、病理组织病理学、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快速脲酶试验确诊228例胃肠疾病患者,并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Hp感染阳性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Hp感染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胃肠疾病患者,Hp阴性患者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hs-CRP可能为治疗Hp感染提供疗效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幽门螺杆菌(Hp)是于1983年被澳大利亚学者首次从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分离出来的一类致病菌,Hp的发现对于人们认识和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Hp列为人类五大生物致癌因素之一[1]。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病具有密切相关性。此外,有研究[2]证实,Hp感染还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患者生存时间和淋巴结转移等具有相关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近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资料旨在研究抗Hp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对脑梗死复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谭涛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54-1255
自1982年Marshall及Warren成功培养和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Hp)以来,国内外学者均对Hp进行广泛研究.Hp与消化道溃疡、胃炎、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相关性已众所周知,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另一方面,相关研究也发现Hp和缺铁性贫血、肝胆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其他系统疾病也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缺乏大范围流行病学调查及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对本院1095例体检者进行了14C呼气实验和甘油三酯水平测定,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Hp感染和脂类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并探讨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梗死组7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p抗体、TG、CHO、LDL、HDL、ApoA、ApoB及HCRP水平,检测对照组34例健康人血清Hp抗体;比较梗死组与对照组Hp感染状况及梗死组IgM(+)亚组与IgM(-)亚组血脂水平。结果:梗死组患者Hp现症感染率及既往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IgM(+)亚组的血清TG、CHO、LDL及ApoB水平均高于IgM(-)亚组(P0.05),HDL水平低于IgM(-)亚组(P0.05),Apo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增加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Hp感染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及胃淋巴瘤等疾病的关系颇为密切。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消化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准确特异。方便快捷诊断Hp感染是根除其危害的必要条件。Hp感染的诊断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无创检查和创伤性检查。无创检查包括血清学方法、同位素标记尿素的呼气试验和胃液的PCR等。创伤性检查均为纤维胃镜依赖方法,包括形态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微生物学检查主要为Hp分离培养技术,是诊断Hp感染最为准确的方法。但因其必须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梅州市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梅州市儿童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率、Hp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26例儿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水平,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儿童Hp感染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该地区儿童HP感染的总阳性率为31.0%;在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年龄、多人口数家庭、父母有胃病史、文化程度低、养狗者等Hp阳性率较高。结论梅州市儿童的Hp感染率与上述系列因素相关,而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0.
谭秀芳 《临床荟萃》2008,23(11):798-799
近年来慢性感染与脑血管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有多篇文献报道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外疾病,尤其与冠心病及脑梗死的关系,但Hp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