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胎儿型纤维连接蛋白与早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胎儿型纤维连接蛋白与早产的关系,为早产诊断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应用美国ADEZA公司的胎儿型纤维连接蛋白(fFN)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8例先兆早产孕妇(研究组)和43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宫颈粘液中fFN进行检测,以fFN≥250μg/L为阳性。结果:研究组孕妇宫颈粘液中,fFN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fFN对早产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早产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6在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血清及胎膜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探讨白细胞介素6在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在胎膜组织中的表达与早产胎膜早破的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和20例正常孕妇血清中IL-6水平及肥膜组织IL-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论IL-6与感染引起的早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分泌物细胞因子(IL-1β和IL-6)含量与细菌性阴道病(BV)、早产的关系。方法 选择孕32~34周无宫缩而胎膜完整的有BV孕妇27例和无BV孕妇30例,以及胎膜完整的未足月临产孕妇25例和足月临产孕妇26例,进行宫颈分泌物取样,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宫颈分泌物IL-1β、IL-6的含量。结果 宫颈分泌物IL-1β的含量在BV组和未足月临产组均高于无BV组(p〈0.  相似文献   

4.
反复自然流产与白细胞介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血清中IL-6、IL-8、IL-10的水平。流产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选择正常早孕妇女及非孕妇女各20例作对照。结果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IL-6、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流产组升高明显。IL-6与IL-8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与IL-10呈负  相似文献   

5.
滋养细胞肿瘤几种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与病因的关系。方法 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8、10的水平。其中绒毛膜癌18例,侵蚀性葡萄胎12例,并以正常早、中期妊娠女28例、晨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正常孕妇组IL-6.8、10均高于正常非孕妇组,其中正常孕妇组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略升高,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6.
几种检测指标预测宫内感染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几种快速预测宫内感染的方法,了解手术中IL-6在宫内感染时的水平。方法 取19例宫内染孕妇和88便无宫内感染孕妇的血和羊水标本,分别检测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羊水中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和IL-6,羊水沉渣涂片革兰染色胎盘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宫内感染组的粒细胞比例,羊水中LDH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羊水中GLU显著氏于对照组。根据各项与宫内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8对孕足月绒膜羊膜炎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细胞介素8(IL-8)为含72个氨基酸的多肽,是重要的炎性介质和免疫调解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唯一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和激活因子。妊娠期宫腔内羊膜、绒毛膜、蜕膜、胎盘局部均产生IL-8。且绒毛膜-蜕膜产生的IL-8比胎盘产生的明显增加。当组绢绒膜羊膜炎时羊水、脐血、孕妇血中IL-8浓度明显升高。孕妇血清中IL-8浓度对基膜羊膜炎的诊断是最敏感和特异的。应用孕妇血清中IL-8的浓度可作为孕足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结构变化及IGFBP-1的测定在早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阴超检测先兆早产者宫颈长度、内口形态及宫颈指数,并结合IGFBP-1的测定,来作为预测早产的指标。设立随机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①先兆早产组宫颈长度(2.56±0.62)cm,明显短于对照组正常孕妇宫颈长度(3.74±0.71)c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659,P〈0.001)。其中9例早产的宫颈长度(1.61±0.22)cm,明显短于未发生早产的53例宫颈长度(2.69±0.51)c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221,P〈0.001)。先兆早产组宫颈指数(0.68±0.21),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宫颈指数(0.35±0.2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762,P〈0.001)。9例早产的宫颈指数(0.85±0.26)明显高于未发生早产的53例宫颈指数(0.6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3,P〈0.05);②宫颈内口形态:62例先兆早产中宫颈内口漏斗型11例,其中发生早产9例(占81.82%)。正常组宫颈内口均成“T”型;③IGFBP-1:62例先兆早产中IGFBP-1阳性27例(占43.55%),经保胎治疗后先兆早产症状消失。有9例于入院后1-3 d内发生早产(占14.52%)。正常组78例IGFBP-1均为阴性;④疗效:先兆早产IGFBP-1阳性27例;经治疗症状消失,2周后复查IGFBP-1有18例转为阴性(占66.67%)。另外先兆早产治疗后宫颈长度有所增长,平均增长0.56 cm。结论宫颈结构及IGFBP-1的测定与早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早产的客观可靠的指标;也可作为早产疗效判断的可靠指标。宫颈长度≤2.5 cm,宫颈指数≥0.5,宫颈内口有漏斗形成,宫颈阴道分泌物IGFBP-1阳性,则发生早产的特异性为100%。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定先兆早产患者和对照组的宫颈粘液 IL - 6、6 -酮 - PGF1α、TXB2 水平和胎盘病理检查 ,探讨此三种物质及后两者比值与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2 5例先兆早产患者宫颈粘液 IL-6、6 -酮 - PGF1α、TXB2 浓度 ,胎盘病理检查有无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并与未足月对照组、足月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先兆早产组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足月对照组 (P<0 .0 0 1)。先兆早产组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者宫颈粘液IL- 6、6 -酮 - PGF1α、TXB2 浓度均高于无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者 ,而 6 -酮 - PGF1α/ TXB2 比值降低 (P<0 .0 5 )。先兆早产组与未足月对照组比较 ,宫颈粘液 IL- 6、TXB2 升高 (P<0 .0 5 ) ,6 -酮 - PGF1α无显著性改变 (P>0 .0 5 ) ,6 -酮 - PGF1α/ TXB2 比值降低 (P<0 .0 5 )。结论 :先兆早产伴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宫颈粘液 IL - 6、6 -酮 - PGF1α、TXB2 浓度明显升高 ,而 6 -酮 -PGF1α/ TXB2 比值降低 ,可作为预测先兆早产患者亚临床羊膜腔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etal fibronectin,fFN)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及与宫颈长度联合应用时对早产的预测意义。方法联合国内三家医院对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进行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中fFN的测定及宫颈的超声检测,追踪这些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1)共检测122例先兆早产孕妇,75例fFN阳性,阳性率为61.5%。(2)阳性孕妇中7d内、14d内、37周前分娩率分别为22.7%(17/75)、41.3%(31/75)、65.3%(49/75);阴性孕妇则分别为0%(0/47)、0%(0/47)、12.8%(6/47)。对于7d内、14d内和37周内分娩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00%和87.2%。(3)50例孕妇同时进行了宫颈长度的测量。以宫颈长度≤26mm为异常。50例中fFN(+)和宫颈长度同时异常者7d内、14d内、37周前分娩率分别为13.3%(2/15)、40.0%(6/15)、93.3%(14/15),均显著高于fFN(+)而宫颈长度正常的孕妇。宫颈长度异常而fFN阴性者中无一例14d内分娩。二者同时异常预测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97.2%,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85.4%。结论(1)在先兆早产孕妇中阴道后穹窿分泌物fFN阳性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阴性预测短期内不发生早产的价值较大。(2)fFN测定与宫颈长度联合应用可以提高37周前早产阳性预测结果,但对短期内发生早产的预测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