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明霞 《药物与人》2014,(1S):56-56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肠梗阻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超仪器是美国GElogiqe或日本东芝,Nemio17仪器,实时彩色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5MHz,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测。结果:14例患者中7例为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为完全性肠梗阻,2例为行剖腹产后肠麻痹性肠梗阻,3例肠梗阻同时发现低回声光团,典型者横切面呈假肾征,经外科手术病理报告证实为结肠腺癌。结论:利用超声检查肠梗阻意在尝试使超声成为临床诊断腹部疾病的常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潘秀 《中国医师杂志》2002,4(3):239-240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对早期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的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分析 ,其中绞窄性肠梗阻 32例 ,单纯性肠梗阻 116例。对比临床物理学诊断 :实验室检查WBC升高、X线检查和腹部超声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探讨。比较各项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结果 超声检测的敏感性为 81 3% ,特异性 89 7% ,符合率为 89 2 % ;X线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2 5 0 %和 94 8% ;物理检查符合率为 75 7% ,WBC大于 10× 10 9/L的符合率为 79 7%。结论 腹部超声对早期绞窄性肠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应列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胎儿肠管扩张是胎儿期腹部超声异常表现,通常提示胎儿肠梗阻的存在,与围生儿的预后密切相关。对本院2004~2008年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52例胎儿肠管扩张的孕妇资料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总结胎儿期肠管扩张的临床意义,旨为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咨询和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肠梗阻疾病行超声、CT、X线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纳入来我院就诊的肠梗阻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CT、X线诊断,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明确其诊断的价值。结果:CT诊断肠梗阻疾病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总准确率分别为86.67%(13/15)、92.00%(23/25)以及90.00%(36/40);超声诊断肠梗阻疾病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总准确率分别为66.67%(10/15)、76.00%(19/25)以及72.50%(29/40);X线诊断肠梗阻疾病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总准确率分别为60.00%(9/15)、72.00%(18/25)以及67.50%(27/40);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行CT诊断的价值相比于行超声、X线诊断较优,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用于小儿肠梗阻早期检查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入我院门诊与急诊进行诊治的不明原因哭闹或腹痛并最终确诊为小儿肠梗阻疾病的患儿中选取120例,为患儿分别采用超声与X线诊断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的诊断结果。结果在定性诊断方面,超声诊断与定位诊断的的检出率分为为91.7%与90%,结果较为接近,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位诊断与病因诊断方面,超声诊断更有优势,P﹤0.05。结论小儿肠梗阻疾病的诊断中,与X线诊断相比,超声诊断在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上具有更好的效果。另外,临床应强调小儿肠梗阻疑似患儿准确诊断的早期性,尽早确定患病情况,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展开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腹部X线、超声、CT检查对肠梗阻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的腹部X线、超声、CT检查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在梗阻诊断、梗阻原因分析、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方面,CT检查准确率均明显优于腹部X线及超声检查(P<0.05);针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情况,超声检查准确率均明显优于腹部X线(P<0.05).结论:肠梗阻患者诊断中通过腹部X线、超声、CT检查后,在梗阻诊断、梗阻原因分析、梗阻部位诊断方面,CT检查准确率较高,优于腹部X线及超声检查,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肠梗阻实施超声和腹部X射线平片诊断的效果。方法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36例儿童急性肠梗阻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采取手术治疗确诊,对所有患儿术前均采取超声和腹部X射线平片检查,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患儿实施超声检查对儿童急性肠梗阻的检测准确率与腹部X射线平片检查相比明显较高,患儿实施超声检查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肠绞窄检测准确性与腹部X射线平片检查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肠梗阻实施超声诊断效果优于腹部X射线平片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院自2008年-2011年超声诊断为肠梗阻并经临床最后诊断证实的57例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通过这些病例的检查、分析、讨论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加深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病例系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19例。年龄3岁-73岁,平均年龄38岁。从临床出现肠梗阻症状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X线与超声联合诊断在抗精神病药物致麻痹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抗精神病药物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X线和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符合率.124例均行立位腹部X线平片和透视检查,其中68例同时行B超检查.结果 X线诊断符合率为87.9%(68/68),漏诊率为12.1%(15/124);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4%(56/68),漏诊率为17.6%(12/68);两者诊断符合率和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联合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68/68),无一例漏诊,与单独应用X线及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及漏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抗精神病药物致麻痹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超声检查对肠腔积液的发现具有优越性,两者结合能够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技术在小儿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及结果:回顾性分析160例小儿急腹症患者的超声图像,其中肠套叠6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31例,阑尾炎19例,肠梗阻17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超声检查阴性者24例。结论:超声在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对于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麻痹性肠梗阻关于X线和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经确诊是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麻痹性肠梗阻患者82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41例,记为X线组和超声组。对X线组行X线腹部平片和透视检查。B超组行B超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以及诊断表现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X线组检出34例。漏诊7例。诊断符合率82.9%。而超声组检出32例。漏诊9例,诊断符合率78.0%。两组相比诊断符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检查是临床上对抗精神病的药物所导致的麻痹性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方法。而超声则对发现患者肠腔积液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将两者结合起来检查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肠道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更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性的生理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肠梗阻的诊断临床上主要依靠X线平片,但较少能明确梗阻病因。笔者对笔者所知医院治疗的50例肠梗阻充液性肠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超声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用高频超声检查发现,后经临床治疗复查,以及术后诊断证实的130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中,单纯性肠套叠70例,肠套叠伴肠炎9例,肠套叠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9例,肠套叠伴阑尾炎5例,肠套叠伴肠梗阻17例.小儿肠套叠超声特征性改变呈“同心圆征”或“套筒征”.结论 小儿腹壁较薄,高频彩超可直观清晰地显示小儿腹腔内部层次结构,包括肠壁的结构,肠管的蠕动、大血管及肠系膜上的肿大淋巴结.并能及时发现阑尾炎、淋巴结、肠梗阻等病变.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可作为筛查及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4.
刘艳玲  刘志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140-4142
目的:探讨超声在妊娠期外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期合并外科急腹症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对各种外科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0.4%,急性阑尾炎符合率为91.3%;急性胆囊炎符合率为92.3%,急性胰腺炎符合率为66.7%,急性肠梗阻符合率为75.0%,外伤性脾破裂诊断符合率为100.0%,外伤性肝破裂诊断符合率为100.0%,泌尿系统结石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超声具有便捷、无创、无射线,可重复检查的特点,能为妊娠期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是急腹症首选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张义墨  李耀森  宗岩 《现代保健》2009,(15):128-12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B超检查阑尾区后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提示阑尾炎52例,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1例,右髂窝及右下腹积液间接提示阑尾炎3例,肠梗阻怀疑阑尾炎3例,7例超声未发现明显异常而漏诊。超声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80%。结论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曲连娟 《中国卫生产业》2013,(20):108-108,110
目的探讨分析使用超声检查对儿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院297位经临床证实为儿科急腹症的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246患儿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肠套叠的有105例,肠梗阻的有2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有26例,胆道蛔虫的有1例,肠扭转的有4例,处女膜闭锁的有1例,内脏出血的有5例,阑尾炎的有72例,急性胰腺炎的有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有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儿科急性腹症的患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宝坻区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应用超声检查因急性腹痛入院的75例小儿患者,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检查,收集并记录患者的资料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论是定位还是病因分析,超声在小儿肠梗阻的诊断均优于X线检查。超声检查定性,定位诊断,病因分析阳性率均高于X射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于小儿肠梗阻诊断优于X线,且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18.
杨振军  李新立 《现代保健》2009,(15):130-131
目的探讨急腹症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急腹症的病例应用HP SONOS200超声诊断仪对急腹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病例中胆系结石发病率最高,共28例,占28%;其次为泌尿系结石,共17例,占17%;其他包括:腹部外伤(肝、脾、肾挫伤及破裂)、急性胰腺炎、妇科急腹症、肝脓肿、肠梗阻、胃肠道穿7L、急性阑尾炎等。100例急腹症的B超诊断与临床及术后诊断符合标准者87例,占87%;不符合者13例,占13%。结论超声诊断在急腹症诊断中占重要地位。超声检查方便易行、无创、重复性高,及时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肠套叠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肠套叠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约占95%,继发性肠套叠多数发生在较大的儿童,约占5%。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应用高频与低频超声探头诊断小儿肠套叠15例,本文就高频与低频超声探头诊断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影像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在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中的价值。方法37例经手术证实为胆囊十二指肠瘘的患者,回顾性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本组37例声像图中32例胆囊萎缩,5例胆囊结构显示不清,31例胆囊和,或胆管内积气,17例胆石性肠梗阻。结论超声检查为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的可靠方法,可用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