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动态演变规律。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40只)。用化学致癌剂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诱发SD大鼠肝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连续监测各时相肝组织中PC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本实验的诱癌过程可分为炎性变期、增生纤维化期和癌变期3个阶段;PCNA的表达最早出现于炎性变早期汇管区的卵圆细胞中,并在汇管区呈区域性过表达分布;炎性变中期,PCNA表达阳性率达高峰,随后下降,在癌变期又升高,在整个病理演变过程中其表达具波动性。结论在致癌因素的存在下,PCNA首先表达于卵圆细胞;PCNA表达的动态演变对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位增殖情况。方法 对 2 4例瘢痕疙瘩组织和周围正常皮肤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比较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增殖指数 (Proliferatingindex ,PI)。结果  2 4例瘢痕疙瘩PI平均值为 1.44,两者经配对t检验 ,P <0 .0 0 1,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结论 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在瘢痕疙瘩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蛋白和mRNA的表达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同步检测4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SCA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进一步比较其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显示:42例(87.5%)的PSCA蛋白阳染区域所见与其mRNA阳染区域相同,其中的37例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评分值)均一致,其余11例的PSCA蛋白表达水平与其mRNA表达水平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PSCA蛋白和mRNA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很高的一致性,PSCA蛋白表达与PSCA基因的转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评价直肠癌术前辅助性治疗的新方法。方法直肠癌周粘膜多点连续封闭式注射抗癌药物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C(MMC)和卡铂(CBP),次日手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并作为评判疗效的标准。结果直肠癌原发灶癌细胞变性51例、坏死率80%(41/51);淋巴结转移灶变性坏死率为826%(171/207);原发灶PCNA表达,治疗组阳性率72%(37/51),对照组阳性率100%(30/30),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u=316,P<001)。平均PCNA指数(PCNALI)分别为(47±19)%和(38±16)%,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u=541,P<005)。淋巴结内癌细胞PCNA表达,治疗组阳性率773%,平均PCNALI(40±13)%,对照组阳性率913%(126/138),平均指数为(50±1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癌周粘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对原发灶和淋巴结内转移癌有杀伤作用并降低其增殖活性。重复给药可加强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直肠癌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在脂质肾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在脂质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高脂组大鼠饲以 4%胆固醇及 1%胆酸钠的鼠料 ,正常组大鼠饲以普通鼠料 ,分别于 4周及 8周时处死大鼠。采用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 ,增殖性核抗原及层粘连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血脂及尿蛋白检测用生化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4周时高脂组增殖性核抗原表达增加 ,8周时高脂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P <0 0 5 )。 8周时高脂组大鼠肾组织中层粘连蛋白质表达增加 ,2 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 (P <0 0 5 ) ,肾小球、肾小管及其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指数与 2 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 (r =0 978,P <0 0 0 1;r =0 986 ,P <0 0 0 1;r =0 975 ,P <0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在脂质肾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 ,保持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有助于减轻肾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敏感基因蛋白(Rb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GMCs分为脂多糖(LPS)组、对照组、维生素(VitE)组、激素组与激素+VitE组共5组分瓶培养,后3组加LPS诱导。实验末,收集培养细胞,涂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MCs的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去磷酸化Rb蛋白(Rb)、磷酸化Rb蛋白(pRb)阳性表达率,TUNEL法检测GMCs凋亡指数(AI)。结果:VitE组、激素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PCNA阳性率均低于LPS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激素组。VitE组、激素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LPS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激素组。VitE组、激素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Rb阳性率均低于LPS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Rb阳性率明显低于激素组。VitE组、激素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pRb阳性率均低于LPS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pRb阳性率均低于激素组。PCNA细胞阳性率与pRb阳性细胞率、Rb阳性细胞率均成正相关;AI与pRb阳性细胞率、Rb阳性细胞率均成负相关。结论:去磷酸化和磷酸化R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均促进了肾脏系膜细胞的异常增生,抑制异常增生的系膜细胞凋亡,促进肾脏病的慢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PSCA)为一种细胞表面抗原 ,在正常前列腺中表达 ,在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胰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PSCA在前列腺癌监测中敏感性优于PSA。PSCA可用于制备蛋白疫苗和基因疫苗 ,为癌症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 ;进一步研究可以明确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人精原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寻求可能用于人精原干细胞(SSC)分离和纯化的特异性表面标志。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应用造血干细胞(HSC)表面标志c-kit、Thy-1,人胚胎干细胞(ES)表面标志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3、SSEA-4、碱性磷酸酶(ALP),原始生殖细胞(PGC)标志SSEA-1以及小鼠SSC表面标志α6和β1整合素对成人及胎儿睾丸SSC的特异性表达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在成人睾丸组织中,α6整合素在生精小管生殖细胞表面存在较广泛而显著阳性表达,而β1整合素主要在生精小管基底部细胞存在显著阳性染色,Thy-1在成人睾丸生精小管基底部细胞可见散在阳性染色,少量间质细胞中亦可见阳性染色。上述3种抗原标志在成人生殖细胞表面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在胎儿睾丸生精小管中,可见SSEA-1在生殖细胞表面存在显著阳性表达,具有明显特异性。结论:α6、β1整合素和Thy-1可作为阳性标志用于人SSC的分选。SSEA-1可作为识别胎儿SSC的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9.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on-HLA antigens can be involved in renal graft rejection [1]. The so called minor antigens have been found to be expressed on a variety of cells, including endothelial cells [2]. With the aim of understanding better the role of minor antigens in graft rejection, we undertook a Western blot screening of sera from patients waiting for or having received grafts from living-related or cadaveric donors.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d the reactivity of these sera against a 17 kD antigen with expression in many different cell types.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a)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prostatestemcellantigen ,PSC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 (ISH)技术 ,对 2 6例PCa和 9例正常前列腺 (NP)组织中PSCAmRNA进行检测和定位。结果 :PSCAmRNA在PCa组织表达阳性率为 84 .6 % ,其中强阳性率为 5 7.7% ;NP组织阳性率为6 6 .7% (均为弱阳性 )。PCa与NP组织表达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PSCAmRNA在PCa组织主要表达于癌细胞 ,细胞间质和肌肉组织均无表达 ;NP组织表达则定位于前列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PSCAmR NA表达水平与PCa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PSCA在探索PCa起源、PCa免疫靶向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特征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肾上腺肿瘤细胞增殖特征,对肿瘤恶性度及预后作出判断,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4例肾上腺恶性肿瘤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并与25例肾上腺良性肿瘤和12例增生、正常肾上腺组织对比,以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片做积分吸光度测定,并进行PCNA指数计数。结果显示:肾上腺恶性肿瘤PCNA表达高于良性肿瘤,两者又高于增生、正常肾上腺表达。结果表明:图像分析积分吸光度测定对判断肿瘤恶性度和不良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PCNA可用于细胞增殖特征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鱼油治疗大鼠浅Ⅱ度烫伤的效果及其对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银锌霜治疗组和甲鱼油治疗组,每组36只。采用将脱毛区置于70℃恒温水浴中15s的方法制成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模型,伤情经病理切片证实。各组创面分别用生理盐水纱布(1ml/cm2)、银锌霜纱布(1ml/cm2)、甲鱼油(1ml/cm2)纱布覆盖包扎固定后放回笼中分笼饲养,换药1次/d。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各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3、5、10、14d取创面组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①创面愈合时间:单纯烫伤组为(15.33±0.82)d、银锌霜治疗组(12.57±0.54)d,甲鱼油治疗组(11.33±0.67)d,甲鱼油治疗组比单纯烫伤组明显缩短(P<0.01)。②创面愈合率:3组大鼠伤后10和14d的创面愈合率与伤后7d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甲鱼油治疗组和银锌霜治疗组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比单纯烫伤组在伤后7、10及14d均明显升高(P<0.01)。③病理学观察:甲鱼油能减轻烫伤创面早期的炎症反应,组织学分析显示甲鱼油可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④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创面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量:甲鱼油治疗组比单纯烫伤组、银锌霜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甲鱼油能加速大鼠烫伤创面组织修复细胞的增殖,加快创面再上皮化,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恶性淋巴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肿瘤类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例泌尿生殖系恶性淋巴瘤组织PCNA及免疫表型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肿瘤类型(组织学类型和免疫表型)与PCNA增殖指数有关,免疫表型或肿瘤生物学行为属T细胞性,淋巴瘤的PCNA指数高于B细胞性和非T非B细胞性淋巴瘤,前者预后亦较后者差。结论PCNA可作为评估淋巴瘤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细胞增生与凋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细胞增生和凋亡在严重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 H P T)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5 例伴严重 S H P T的尿毒症患者的腺体,采用 D N A 片段末端标记作细胞凋亡的定量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 、 Bcl2 蛋白质表达。结果  S H P T组甲状旁腺腺体细胞凋亡指数(11 ±12) 较对照组(71 ±56) 明显下降,结节性增生组织比弥漫增生组织更为显著。腺体细胞 P C N A 阳性率(610 ‰±377 ‰) 比对照组(156 ‰±140 ‰) 显著增加, Bcl2 表达(093 ‰±048 ‰) 比对照组(044 ‰±032 ‰) 亦上调;后两者与腺体细胞凋亡程度均呈负相关。结论 尿毒症时甲状旁腺腺体细胞增生与凋亡失去平衡可能是导致 S H P T 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  Wang X  Mei H  Chen W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8):484-486
目的研究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与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87例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凋亡及PCNA表达情况,计算出细胞凋亡指数及PCNA表达指数,并对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凋亡指数与PCNA指数比值在复发组小于非复发组(P<001),显示在复发组癌细胞的增殖程度明显高于细胞凋亡程度。结论对凋亡指数及PCNA阳性指数的综合分析,即凋亡指数与PCNA阳性指数的比值,可更全面的反映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状态,对判断肿瘤的复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增生的组织形态及其PCNA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手术标本的组织形态及其细胞增殖状态的区域分布特征。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方法,对24例BPH手术标本的三个区域中组织构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间质面积百分比和间质/上皮比值在尿道周围区、中间区和包膜下区中均依次递减(P<0.01),而上皮和腺腔面积百分比则依次递增(P<0.01);三区间腺腔/上皮比值差异无显著性。尿道周围区PCNA指数高于其它两区(P<0.05)。结论BPH的组织构成和细胞增殖状态存在着区域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9例膀胱癌,32例癌旁组织和6例正常膀胱粘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CNA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正膀胱组织。PCNA表达强度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在肿瘤乳头状和浸润状两种不同生长方式之间PC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癌和癌旁组织PCNA表达与复发有关(P<0.05)。结论 PCNA表达与膀胱病理分级、生长方式和复发有关,PCNA可作为判断膀胱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癌变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维甲酸治疗组(Ⅱ组)较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大肠癌发生时间晚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Ⅰ、Ⅱ组PCNA指数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表达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强的趋势(P<005),至诱癌后期PCNA指数已达168±14,接近高分化腺癌水平,低于低分化腺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Ⅱ组PCNA指数早期与Ⅰ组差异无显著意义。中后期显著低于Ⅰ组(P<001)。结论我们认为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逆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其发生率,为临床应用维甲酸防治大肠癌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E-cadherin在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Ki-67、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3.3%和47.9%,两者呈负相关(P<0.05).两者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结论 检测Ki-67与E-cadherin有助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建立受体针对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转入自杀基因诱导移植耐受的可行性.方法供体鼠脾细胞免疫受体鼠,再分离、纯化经供体鼠抗原刺激受体鼠T淋巴细胞,将其作有限稀释为单个T淋巴细胞,再分别以不同浓度饲养细胞、ConA、IL-2等条件,促使T淋巴细胞分裂、增殖,构建受体针对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结果①受体针对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稳定建立;②不同免疫组间克隆生成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t0.05);无或单纯饲养细胞孔无克隆生长;ConA刺激有少数克隆生成;克隆生成率与IL-2刺激浓度可能相关.结论成熟T淋巴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发生分裂和增殖,形成克隆.通过供体脾细胞抗原特异性刺激,提示最终筛选出的T淋巴细胞克隆具有针对供体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