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考黄建军北京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大椎,督脉,腧穴大椎为督脉之经穴。目前所有的针灸医籍、讲义、教材等,一律将大椎穴定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为全身交会经脉最多的一个交会穴。同时,近代的针灸书籍在绘制经络图时,也多将手足三阳经循...  相似文献   

2.
大椎穴为督脉的腧穴,能够治疗本经的病变,但由于大椎穴与诸阳经相交会,又可以治疗太阳、阳明、少阳经的病变,<针灸甲乙经>中始有记载:"为三阳、督脉之会".由此可见,手足三阳经均与督脉相交于大椎穴,因此历代医家、都认为"大椎为诸阳之会"针之泻之可清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久灸之可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故此穴为调整全身机能的要穴,其临床应用范围甚广,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此穴:  相似文献   

3.
大椎为督脉要穴,诸阳会聚之处。它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之所,除调节督脉之气外,还可调节六阳经经气,故通过治疗此穴可达到调和阴阳之功。同时本穴还具有宣扬退热、解表固表、驱邪除蒸、散寒通痹、振奋阳气等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因此近年来随着对此穴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法亦有所不同且各具特色。现将近10年来大椎穴临床常用治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主穴 :大椎、风门 (双侧 )、肺俞 (双侧 )。  方义 :大椎属督脉经穴 ,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交会处 ,又称诸阳经之会穴。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 ,故可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 ,用于治疗哮喘有宣通肺气平喘之效果。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俞穴 ,又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 ,该穴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之门户 ,故名“风门”。针之可散风寒、泻邪热调肺气、止咳平喘 ;灸之可振奋阳气 ,实腠固表 ,既有镇咳平喘之效 ,又可预防哮喘之复发。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俞穴 ,又是肺脏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具有调肺气、止咳喘、实腠理之作用 ,可治疗…  相似文献   

5.
百会系督脉经穴,位居巅顶。又因其为督脉与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的交会穴而有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巅上、天满、维会等别名。《针灸集锦》谓其有“清头散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之功,亦有医家认为百会有宁心安神之效。早在《史记》中就记载了扁鹊嘱其弟子针刺三阳五会治愈虢太子尸厥。笔者临床以百会为必选穴,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昏头痛、失眠多梦、中风偏瘫、二便失常及癫痫、疝气、阴挺、脱肛等多种病症,均收到了较好疗效。现将体会略述如下,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百会其穴位在《针灸甲乙经》定位于“以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等均遵此说。百会在历代的针灸文献中,有诸多名称,如《针灸甲乙经》称百会为三阳五会;《针灸资生经》称为天满;《普济本事方》称为泥丸宫;《针灸聚英》称为巅上。尚有称五会、三阳、岭上、维会等名称。百会穴是足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督脉5条经脉的交会穴,故称三阳五会,又是百脉朝会之穴,有输出输入、宣通气血的功能。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百会在临…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医针灸理论中,大椎穴为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故督脉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按摩大椎可贯通阴阳,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低头时,摸到颈后突起最高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按摩大椎适宜的手法有按法、揉法和搓摩法,都方  相似文献   

8.
百会升阳益气作用探析及其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会穴属督脉经穴,《甲乙经》称之为“三阳五会,位于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具有独特的升阳益气作用,笔者运用此穴治疗一些常见病症和疑难病症,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神经性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类似中医文献记载的“内伤头痛、偏正头痛”等。本病时好时犯,经年累月、缠绵难愈。近代医学尚无特殊疗法。中医中药,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脉,和主一身之阳的督脉,均上至于头。因此,有“头为诸阳之会”和“头者精明之府”的说法。脏腑之精  相似文献   

10.
百会穴属督脉经穴,《甲乙经》称之为“三阳五会,位于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具有独特的升阳益气作用,笔者运用此穴治疗一些常见病症和疑难病症,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整理报道如下。1 升阳益气作用探析  百会穴居巅顶之中,位于人体至高正中之处,为百脉聚会。《针灸大成》云:“犹天之极星居北”;道藏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故曰百会”。所谓天者,以其居人身之最上也;所谓百神者,有关全身之神识也。本穴处人身最上,四围各穴罗布有序,大有百脉朝宗之势。犹地理学之世界屋脊,在人身则总摄阳经之汇也,名以“百会”,最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腧穴、经脉进行频数统计,并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腧穴、经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82篇文献,包括308个针灸处方、96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为1 928次。其中,主要选取的经脉为督脉及足三阳经;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面、下肢和上肢;累计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百会、四神聪、足三里;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腧穴配伍以大椎→百会最为常见。结论 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重视督脉及足三阳经的使用;取穴以近部取穴及远近配穴为主;重视特定穴使用,尤其是交会穴。  相似文献   

12.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头痛48例临床观察镇江市中医院蒋英头痛是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髓海之所在,手足三阳经上循头面,足厥阴经上会巅顶,五脏精化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头。故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六欲均可使血脉闭阻不...  相似文献   

13.
经曰:“头为诸阳之会”,“头者精明之府”。手足三阳经脉,皆汇聚于头,而温养其头面,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头而为精明之用。此生理之常态也。设起居不慎,为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所伤,皆能令头部经脉阻滞,清阳受困,气机不利而发生头痛。  相似文献   

14.
下合穴为针灸特定穴之一,指手三阳经在下肢所设的三个合穴,结合足三阳经的三个合穴,共称下合六穴。根据《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腑,取之合”而立论。《素问,咳论》篇指出:“治脏者,取其俞,治腑者,取其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荥腧治外经,合治内腑”。进一步明确了合穴的治疗作用。诚然,下合六穴对腑病确有显著的疗效,故特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寒战即恶寒战栗,表现为怕冷的同时全身不自主地颤抖.本症又称"寒栗"、"战栗"、"振寒".目的:讨论针灸治疗寒战.方法 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结论 中脘、关元、神阙为任脉要穴,可温中焦散寒邪,大椎为诸阳经之会穴,可宣通阳气以祛邪外出,清泻毒热.曲池清血分热毒,合谷疏风清热;十宣点刺出血亦为清泻血中郁热,陶道解热,水沟、中冲、劳宫、涌泉醒脑开窍,大椎、至阳、期门为治疗疟疾的经验穴.  相似文献   

16.
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督脉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病机为上虚下实,脑髓失养,其与督脉在生理上、病理上有着极为密切关系。脑为人体阳中之阳,必受阳气之养以化神明;督脉行于背部,与巨阳之脉相并,与阳维相合,手足三阳均与之会于大椎,总司一身之阳,是联系周身,维系生命活动的网络基础,对脑部的气血供养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郁证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抗抑郁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中医针灸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长期治疗方法。督脉通过调节脑的功能来治疗精神异常,而足太阳经络脑为诸阳之属,是督脉统领五脏六腑经脉作用的重要途径。因此,选用督脉和足太阳经治疗郁证,充分体现了“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对郁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索从先秦至清代的古代中风针灸处方文献,研究针灸处方的主要配伍规律。方法:选取半身不遂和不省人事2个具代表性的中风症状,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中腧穴、经络和特定穴运用规律,总结、提炼针灸处方配伍方式。结果:①半身不遂:使用腧穴频次最多的为曲池、肩髃等手阳明经穴;肩髃、曲池、足三里、百会、风池配伍是最常用处方;多选用足少阳经和手足阳明经穴位。②不省人事:使用腧穴频次最多的为督脉百会穴、心包经中冲穴;风池、百会、曲池配伍或大椎、百会、风池配伍是最常用处方;经脉多选用督脉和足少阳、手阳明等阳经穴位。结论:古代治疗半身不遂和不省人事针灸处方所选腧穴的配穴组方及特定穴运用与现代临床常用处方基本一致。在经络选取上,治疗不省人事针灸处方选用经络与现代临床常用处方基本相同,而治疗半身不遂选用足少阳胆经最多,与现代临床常用足阳明胃经不同,需要进一步思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持续高温不退、急须降温、而常规治疗无效者,笔者常用大椎穴封闭疗法,有较好的效果。大椎为督脉与诸阳之会穴,能泻热邪,而酒精是物理降温的材料之一,少量酒精注入大椎穴便是一种特殊的物理降温方法,也叫穴位注射疗法。操作时,用注射器抽出百分之七十五酒精一毫升,兑取一毫升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混合均匀。选准大椎穴,局  相似文献   

20.
水沟,别名人中,出自《甲乙经》,是督脉的穴位,为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位于面部正中线,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处。史料记载此穴可用于癫疾、鼻出血、脊膂强痛、面肿虚浮、口眼斜、产妇晕倒、癔病、昏厥、急惊风的治疗。我们在临床上除验证上述治疗范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