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确运用<伤寒论>方治病,确能起沉疴而显良效,挽危笃而愈重病,周庚生教授临证善用经方,其活用<伤寒论>方治疗汗证、咳证、腹痛、不寐、头痛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中双向强关联规则算法,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30张桂枝汤类方,通过桂枝汤类方相关指征频数统计表、桂枝汤类方相关因素关联度表等说明桂枝汤类方的病证、方、药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当归四逆汤一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木通(现多用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主治阳虚阴盛,血虚寒厥引起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和不松则痛之证.当归四逆汤是治疗厥阴经证之方,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而阳生,若受寒邪,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方运用之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六经立论,统摄八法;药少而专,配伍精当;遵循原则,灵活运用三方面论述了<伤寒论>方的特点,并且阐述了<伤寒论>方原方运用、经方合用、加减变化等目前临床运用的模式,从而论证了<伤寒论>方久用不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浅谈《伤寒论》中的证、方、药特点刘春援(江西中医学院教务处南昌330006)关键词《伤寒论》证方药特点《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体系及理、法、方、药具备的临床经典著作,其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仅就论中部分证、方、药特点,浅谈笔者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系中医临床医学奠基之作.首创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为一体,突出脉证并治.从某种角度上讲,它也相当于中医的一部症状鉴别诊断学.笔者摘取该书诸多证候中"烦躁"一证进行辨析,旨在以管窥豹、探微索隐.不妥当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历代医家尊奉的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想成才,必须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笔者通过临床实际病例,以抓主症、找病机为突破口,结合<伤寒论>理论,运用原方治疗疾病,取得一剂知、两剂愈的显著疗效,多次验证了<伤寒论>方药的神奇.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始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始用之太阳中风表虚证,不仪用以太阳表证,又可和里,用于失治误治的各种变证,有温阳解表,调营卫.和阴阳、充气血之功用,故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后世之人不断扩大发掘其功用,尊其为仲景"群方之冠".作为桂枝汤中主药桂枝,在<伤寒论>亦用处颇多,全文113方中,提到桂枝的有43方.本文试从桂枝四气五味方面,跳出仲景六经论治,全面总结统计分析桂枝用药规律,对于深入理解桂枝用药本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讨民国时期著名医家陈伯坛注解<伤寒论>方法学上的特点.认为陈伯坛在全文注解<伤寒论>时采用了以经释论、以论释论、以经验证经的方法.注释经文主要引用<内经>等有关理论详为阐发,并列举<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条文以互文见义,再参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反复阐述,对帮助读者理解<伤寒论>内容,把握仲景本意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1古典经方为依托随证加减神疗效 古典经方是先贤们通过多年临床经验的所积累而得出的,如<金匮要略>、<景岳全书>、<温病学>、<伤寒论>等等都记载了大量的经典方.徐老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科研探索与积累,认为使用古典经方不能太拘泥,要触类旁通,要发展的眼光去看它.  相似文献   

11.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伤寒论>中对头痛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有多处论述,其理、法、方、药之完备,实开头痛辨证论治之先河,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现将<伤寒论>论治头痛的特点规律浅述于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师承甘肃省名老中医赵文鼎,赵老研究<伤寒论>多年,学养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常用合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临证运用五苓散和桃核承气汤合方治疗急性膀胱炎伴精神症状,柴胡桂枝汤合温胆汤和定志丸合方治疗抑郁症初发,均取得良好效果. 合方应用源于<伤寒论>,经方合方应用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更为复杂的病证.笔者师承甘肃省名老中医赵文鼎,常见其应用合方治疗疑难杂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典型案例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是仲景<伤寒论>之经方.本方不仅能治疗外感热病,也能用于内伤杂病,且疗效确切.历代医家对其组方理论及其临床应用都有很多研究和阐述.近5年来的大量资料报道表明,该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因此倍受中医药界的广泛关注.<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以病统证.方中的柴胡透达少阳半表之邪,解除气郁所化之热,疏畅三焦之气郁,升发阳气.柴胡作用全面,具有疏肝达外,亦可视为少阳表药,因而用量独重,为方中主药.黄芩具有清肺胃肝胆内泄之功效,黄芩与柴胡相伍,则清郁热作用加强.半夏燥湿运脾,生姜温散水湿共治三焦湿郁.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以其特有的六经辨证体系对中医外感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论述.全面分析<伤寒论>六经病症,外感邪气侵袭不同经络,表现各有不同,因此形成了以六经提纲证为代表的外感辨证思想,并且,多方面通过兼证和变证分析,提出了病机相同或相似的病证均可使用<伤寒论>各经本证所提出的方药,使得<伤寒论>理法方药拓展到了杂病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15.
分析<伤寒论>中湿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证治特点,以期建立完整的<伤寒论>湿病体系,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四逆散证治及组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逆散为<伤寒论>少阴病篇首载,后世对该方的研究颇多.一方面,四逆散是公认的疏肝理脾行气之祖方,但这种功效并不能阐明其临床运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由于<伤寒论>原始方证的论述仅见于第318条,治法与冠首"少阴病"不符.因此在研究中产生了种种争议,从而导致<伤寒论>四逆散组方证治理论与临床运用长期得不到统一,也阻碍了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的深入.本文拟对张仲景立方论证之旨作出探讨,以期为<伤寒论>四逆散方证的认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仲景<伤寒论>方,方义精卓,药少力专,历经古今临床验证,为后世医家推崇倍至.仲景之方魅力无穷,下面仅从其"救命方和治病方"的角度切入,以窥其端倪.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为医方之祖,为中医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经方具有方精义深,药简效宏的特点,如运用得当,能获桴鼓之效.全文虽然只有112方.在浩瀚方海中所占比重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是<伤寒论>方之宗,原为太阳中中风而设,它立法严谨,用药精炼,配伍得当,疗效卓著.由于临床疾病千变万化,病情错综复杂,仲圣在确定法与方时,既因证而立,又据证而变.  相似文献   

20.
五苓散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方,大多数人认为其病机是膀胱气化不利,水邪内停.但历代医家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分析五苓散证要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结合分析,才不至于出现认识的片面性.笔者不揣愚陋,谈谈对五苓散证认识的窥管之见,不妥之处敬希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