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低白蛋白血症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腔进入组织间隙,是肾病综合征水肿的主要原因.当组织间液水容量增长超过5kg,即出现临床上可察觉的可凹形水肿,我科于2009年9月收治肾病综合征重度皮肤水肿1例,以皮肤水肿最为突出.通过常规方式难以解除其重度皮肤水肿,改为于皮肤薄弱处穿刺引流从而达到了很好的缓解水负荷的目的.此方法为首次使用穿刺引流方式缓解水肿的成功病例,本文就其临床治疗水肿的治疗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淋巴水肿的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淋巴系统具有免疫功能 ,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 ,将组织间隙中的水分、蛋白、代谢废物回流至血循环。一旦此功能受损则蛋白质积聚于组织中 ,渗透压升高 ,吸收水分引起淋巴水肿。淋巴水肿这种富含蛋白质的环境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也就易导致急慢性的感染。反过来 ,炎症又加重了淋巴系统的损伤 ,又增加了水肿 ,整个病变过程都发生在皮下的组织间隙中 ,使之增厚 ,皮肤皱折、纤维化。淋巴水肿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 ,但可采取措施控制肿胀的程度 ,减少急性感染的发作 ,改善活动度 ,增大肢体活动范围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伦敦 St.Thoma…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术后康复操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手术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术后患者出现的患肢功能障碍和水肿仍是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乳腺癌护理小组设计了一套“乳腺癌术后康复操”,试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肢功能锻炼,旨在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减轻和消除水肿,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现将此套“康复操”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烧伤病人往往合并吸入性损伤,并且早期出现全身组织的水肿,肺组织水肿导致通气换气功能明显下降,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需要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来来维持病人的肺功能。人工气道建立之后,气道护理就成为呼吸机治疗中很重要的环节。呼吸机治疗病人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治愈率、感染率、并发症率及死亡率。下面就我科112例呼吸机治疗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弹力绷带联合包扎治疗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12月淋巴水肿护理门诊收治的38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泡沫块绷带+低弹力绷带+高弹力绷带联合包扎,实施综合淋巴消肿治疗。治疗前1 d,治疗后10、20 d测量患侧上肢周径。对比治疗前1 d和治疗20 d后患者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皮肤纤维化发生率。结果治疗10、20 d后,患侧上肢5个测量点周径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患者的患侧上肢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皮肤纤维化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不同弹力绷带联合包扎实施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可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患侧上肢的淋巴水肿程度,缩短疗程,同时可改善淋巴水肿皮肤纤维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物理因子疗法联合综合消肿治疗(CDT)对盆腔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盆腔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62例,根据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3例)及重度组(1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治疗(包括中频电疗、空气波压力治疗及超声波治疗等)及CDT治疗(包括手法引流、多层绷带包扎、功能锻炼及家庭护理等),连续治疗20 d为1个疗程。于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下肢周径变化,并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变化情况。 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3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均较入选时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重度组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下降值[(10.68±2.06)%]明显大于轻度组及中度组[分别为(6.74±2.18)%和(8.54±1.8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物理因子疗法联合CDT治疗能有效促进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消肿疗法联合泡沫型颗粒绷带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压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在我院淋巴水肿门诊就诊的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50例,均由同1名淋巴水肿治疗师资质的专科护士给予每例患者进行综合消肿疗法联合泡沫型颗粒绷带进行治疗,包括:皮肤护理、徒手淋巴引流、泡沫型颗粒绷带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泡沫型颗粒绷带加压包扎、功能锻炼。每天1次,1个疗程(20次)的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第0次)、治疗后(第20次)采用Inbody S10 SMF BIA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身体水分变化,并比较患者治疗前中后的主观症状。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本组患者的生物电阻抗、细胞外水分、节段水分分析、细胞外水分比率均优于治疗前,此外,患者的主观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 综合消肿疗法联合泡沫型颗粒绷带在下肢淋巴水肿压力治疗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阶段式综合康复方案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将2022年1月—6月于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淋巴水肿护理门诊就诊的33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设置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2022年7月—12月就诊的36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阶段式综合康复方案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生物电阻抗、患肢握力、上肢功能障碍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在体质量指数、患肢节段水分含量、患肢生物电阻抗、患肢握力、上肢功能障碍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等指标上明显更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段式综合康复方案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对于缓解上肢淋巴水肿、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提升家庭亲密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将其推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和实验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压力治疗仪),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第2个月末淋巴水肿发生率、发展程度及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和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患者治疗后自觉肢体轻松舒适,无肿胀、沉重感,并且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梯度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促进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高频电切除息肉的治疗技术主要是利用电的热效应产生局部高热,组织水分汽化,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被切除。因其切割、止血同时进行,且具有快速、安全、简便等优点,是临床上结肠息肉的最普及和成熟的治疗方法,以公认可以替代手术治疗。我院于1999年7月-2004年7月共治疗162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急性炎症,为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好发于冬春季节。由于儿童抵抗力弱,喉腔狭小,会厌舌面、杓状软骨及声门下等组织松驰,淋巴组织丰富,炎症时声门下区炎性水肿较显著,易发生喉阻塞;加之儿童神经系统不稳定,咳嗽反射功能差,不易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咳出,受刺激后易发生喉痉挛,更使呼吸困难加重,故病情多严重。急性喉炎是五官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年来我科诊断治疗了数千例急性喉炎患儿,在治疗和护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现将临床护理小儿急性喉炎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急性炎症,为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好发于冬春季节。由于儿童抵抗力弱,喉腔狭小,会厌舌面、杓状软骨及声门下等组织松驰,淋巴组织丰富,炎症时声门下区炎性水肿较显著,易发生喉阻塞;加之儿童神经系统不稳定,咳嗽反射功能差,不易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咳出,受刺激后易发生喉痉挛,更使呼吸困难加重,故病情多严重。急性喉炎是五官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年来我科诊断治疗了数千例急性喉炎患儿,在治疗和护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现将临床护理小儿急性喉炎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召婵 《家庭护士》2008,6(1):40-41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基础护理学》将压疮分为4期,即Ⅰ期淤血红润期,Ⅱ期炎性浸润期,Ⅲ期浅度溃疡期,Ⅳ期坏死溃疡期,其中Ⅱ期炎性浸润期,病人发病部位皮肤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可出现水疱,极易破溃。破溃后,露出湿润红润的疮面。此期的治疗、护理尤为重要,若治疗护理及时得当,可阻止压疮进入Ⅲ期而转为Ⅰ期或痊愈,降低病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带淋巴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12例带淋巴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治疗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12例腹股沟带淋巴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全部成活,患侧上肢淋巴水肿逐渐消退。结论 严密细致的观察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是带淋巴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治疗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颖 《天津护理》2003,11(3):120-121
对5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发现高龄、术式、术后放疗、肥胖是引发患肢水肿的高危因素。对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通过给予心理护理,保护患肢,袖带加压,微波治疗,患胶功能锻炼,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使50例患者患肢水肿症状明显减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程度手外伤均可导致手的功能不同程度丧失或障碍。手外伤手术的目的在于修复或重建手部的解剖结构,而手的功能恢复主要在于术后康复护理,因此,术后的功能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康复是在治疗的基础上,强调预防挛缩,防止肌腱粘连、组织水肿等。应用训练方法,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刺激潜在能力以恢复丧失的功能。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视术后护理及早期康复,使患者获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减少或者减轻术后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陆丽华 《护理研究》2013,27(5):478-479
黏液性水肿昏迷是严重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致使机体代谢和各系统功能下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严重而罕见的并发症,又称甲减危象[1].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低体温、呼吸抑制、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及周围循环衰竭等.目前临床上黏液性水肿昏迷并不常见,一项研究显示,1953年-1996年全世界报道的病例总计约200例[2].但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其病死率在50%以上;即使得到及时诊断和适当的治疗病死率仍在25%以上[3].我科于2012年1月—2月收治2例黏液性水肿昏迷病人,经过及时诊断治疗、精心护理,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褥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护理问题。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得不到所需的营养,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发生褥疮的人群主要是手术后病人、老年人、体弱,及营养不良、水肿、长期卧床病人。  相似文献   

19.
负压封闭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软组织严重感染创面的新型引流技术,它利用高负压将引流区内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及时清除,同时有利于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和组织水肿的消退,并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加快组织的修复^[1]。2006年1月-2008年7月,我院对8例创面严重感染病人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患肢功能锻炼联合预防水肿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患肢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患肢功能锻炼联合预防水肿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淋巴水肿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肢功能锻炼联合预防水肿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