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克 《大家健康》2010,(12):50-50
对于莲子,很多人一点儿都不陌生。曹雪芹应该是十分偏爱莲子的,不然他不会在《红楼梦》中,对莲子着下那么多的笔墨。《红楼梦》第十回中,讲到秦可卿思虑太过,导致经血不能按时而至,大夫给秦可卿开的方子中就用了“建莲子七粒去心,大枣二枚”。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语言艺术倪春元,徐乃为清人洪秋藩在《红楼梦抉隐》中说:“《红楼梦》一姓一名皆具精意”,张新之《红楼梦读法》中也说:是书名姓,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意。”这里说的姓名“具精意”、“有寓意”,是说作者在为小说人物取名时,充分利用汉...  相似文献   

3.
余怡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50-154
《金瓶梅》和《红楼梦》是我国的两大“奇书”,历来小说研究者总是惯常把这两部书并提,并努力从各个侧面挖掘它们之间的关系。《金瓶梅》和《红楼梦》不仅同样是写一个家庭的兴衰故事,而且同样写了许多真正的现实人物。文学是人学,塑造典型人物,这是文学作品特别是像小说这样的叙事性文学作品的一个最基本的课题。《红楼梦》的人物描写,正是继承了《金瓶梅》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远远超越了后者。它所写的四百多个人物,也无一不是活跃于当时社会舞台的真正的现实人物。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第十六回中写道:“……原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入城,来找秦钟。不意被秦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得老病发了,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读《红楼梦》书的人未必会对这段文字感多大兴趣,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秦邦业这个名字。秦邦业虽然守着个“清寒之家”,但是,他女儿秦可卿却嫁到了显赫的宁国府中,与贾蓉结为夫妻,成了少夫人。儿子秦钟,即秦鲸卿,又结交了荣国府“运旺时盛”的少爷贾宝玉,可称得是攀龙附凤,身高百倍。正在他一心高攀,指望后辈荣宗耀祖的时候,偏偏这一对儿女不争气,秦可卿与公公、小叔有暧昧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洋 《开卷有益》2011,(12):41-41
《红楼梦》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描写了张太医为秦可卿诊脉治病的情景。因秦可卿的特殊身份,生活在人际关系十分复杂的贾府,天长日久,导致月经不调。张太医道:"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的时候就用药治起,只怕此时已痊愈了。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与《呼啸山庄》这两部小说中都存在梦境的描写,梦境在两部小说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将从文学的叙事角度来对《红楼梦》与《呼啸山庄》梦境式的叙事技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好书     
《不疲劳的生活》 “疲劳”是现代人最爱使用的一个词语。无论是脑力工作者还是体力工作者,无论是连续加班一个月还是放假一个月,最后都会无一例外地说:“疲劳”。究竟什么是疲劳?什么情况下会疲劳?怎么让自己不疲劳地生活?作者从中医理论的角度为你解决这些问题。该作者之前的《不上火的生活》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想必去火之后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如何抗疲劳了。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被文学界称为元明长篇小说中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市井凡人家庭生活为内容的社会小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它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我国一些学者称它是“有明之大百科全书也”,毛泽东曾把《金瓶梅》和《红楼梦》加以比较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金瓶梅词话》(明万历丁已年本)用大量的篇幅、详尽生动地记载了明代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内、外、妇、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和男性学等医药卫生史料。愦憾的是,《金瓶梅词话》被搀伪为禁书后,其中丰富、珍贵的医学史料在中国医学史上,也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价值。以下从三个方面略述《金瓶梅词话》中医学史料之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得最鲜活,性格刻画得最丰富的莫过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曹雪芹既不同于罗贯中,把典型人物绝对化:如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又大大别于才子佳人的小说的作者把人物塑造得千篇一律,如:写才子必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写美人必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尤其是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更是独树一帜,为人称道。就《红楼梦》第三回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辉武 《肝博士》2005,(5):74-75
一部《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小说的一般“佳人”形象——林黛玉,从她“抛父进京都”到“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都是以“爱生气”的性格特征为主线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