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二者共存造成了治疗上的矛盾,根据临床特点判断病因是指导治疗的关键。由于老年人大动脉弹性降低,神经内分泌机制以及肾脏调节血压的能力减弱,治疗时不应单纯追求降压,应兼顾低血压所致的器官灌注不足及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降压应缓慢,维持血压稳定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如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对神经反射的敏感性降低、体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在老年人群中收缩期高血压占很大的比例,降压治疗效果差,因此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考虑其特点,本文综述了抗高血压药物在老年人群中的治疗进展,提出对于老年人高血压降压治疗应该多方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血压的降低,而且要考虑老年人同时合并的疾病及各器官功能状态,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才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将该院高血压科2011-06~2012-12住院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18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同期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糖脂代谢紊乱、脉压、血压波动、血压昼夜节律、伴随疾病和并发症、体位性低血压、降压药物种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应以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了解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产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86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询问其基础疾病、服药情况等,并榆测立位、卧位血压变化.结果 经榆测,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为22.1% (19/86) 其中长期服用降压扩血管药物占10.3% (9/86)、镇静安眠药占6.4% (5/86)、降糖药物占3.2%(3/86)、利尿剂占2.2% (2/86);另外老年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大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顺应性下降、心输出量减少等,也是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征,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结论老年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的关键是了解其用药、病理生理等情况,注重立:卧位血压的检测,对高危患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减少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害,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起病隐袭,常常不被重视。体位性低血压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体位性低血压通常继发于药物、体液丢失或肾上腺机能不全,慢性体位性低血压常常是由于血压调节机制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需要一个综合的病史评价,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规范的血压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强调首次发现的体位性低血压,并除外神经退行性疾病、淀粉样变性、糖尿病、贫血和维生素缺乏等病因。长期的血压随体位变化降低,会导致心、脑血管所供应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症状,尽可能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使患者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目标范围内,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这类人群,合理评估与管理,从而尽量减少老年人跌倒、骨折、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神经-体液-心脑血管变化调节能力下降,异常血压波动易造成患有高血压老年人的靶器官损害.研究表明异常血压变异性(BPV)是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BPV同时给老年人平稳降压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临床上也应监测老年人血压变异情况.本文主要对老年人BPV与相关临床疾病以及抗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曾经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尤其是收缩压的升高,是一种衰老的良性表现,致使老年人有了高血压也不进行积极治疗。近十多年来,有关老年人(多在80岁以下)高血压大型临床试验表明,降压药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混合型高血压都有益,能使致死性与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与非老年人高血压相比,老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大,降压治疗受益也更明显。因此,对60~79岁老年人高血压应该给予积极的治疗。有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生活方式改变治疗。因为老年人降压治疗能同样受益,故无论其年龄如何,都主张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发病因素。相关数据中显示,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达到三分之二。老年患者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其中包括血压波动较大、对神经反射的敏感性较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等,明显降低降压治疗效果。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积极考虑其特点,从而选择针对性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此展开综述,分析各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假性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现象是指袖带间接法测定的血压低于血管内直接的定值的临床上的疾病和现象。及时发现和确诊是关键。老年人、糖尿病病史较长、慢性肾脏病及动脉硬化严重等患者中易发生假高血压。正确的血压测定对确诊至关重要。一些辅助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如:直接血压测定、血管影像学检查等,而传统的Olser法可能对诊断的意义有限。假性高血压在降压治疗时应避免过度降压。  相似文献   

11.
正·肾动脉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的利与弊[2020年12月1日]·是否应保留高血压前期(正常高值血压)的概念?高血压前期有哪些危害,应如何处理?[2021年1月1日]·高血压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如何选择降压药物?[2021年2月1日]·家庭血压监测比诊室自动血压监测更为可靠?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2021年3月1日]·隐蔽性高血压如何筛查?何时干预?[2021年4月1日]·高血压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该如何处理?[2021年5月1日]  相似文献   

12.
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但控制率较低。高血压仍是高龄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的血压控制需要临床医师积极并合理地应对。高龄老人血压控制的靶目标应控制在150/90 mmHg以内。治疗应遵循平稳、有效、安全、简便的原则。临床上应特别注意用药繁多、肾功能损害和各种合并症对高龄老人降压治疗的影响和药物间相互作用。良好的沟通和简单的用药方法是提高老年人降压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2):65-66
无数研究证明老年降压治疗能防止脑中风,冠心病.老年人血压到多高,才算高血压?是否同样应当降压?用降压治疗是否有同样效果?血压降到多少才算是合适?这些都是有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快速降压导致分水岭脑梗死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快速降压与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因高血压病接受快速降压治疗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于快速降压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其中71%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评估可能存在的颅内外动脉狭窄,血压不宜快速降低,尤其对于老年人,以防分水岭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5.
叶展荣 《心脏杂志》2000,12(4):335-336
为了指导临床实践 ,依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介绍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分型、治疗等。1 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1老年高血压患者自觉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高血压的水平不是平行关系 ,个体差异较大 ;2老年高血压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不少患者收缩压达 2 0 0 mm Hg (1m m Hg=0 .1333k Pa)以上 ;3老年人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比年轻患者有较大的波动 ,在 2 4h内其波动也较年轻患者明显 ,老年人血压值的昼夜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体位性低血压 ,尤其容易发生在降压过程中 ;5老年人肝肾功能和代谢功能减退 ,有时常…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患者快速增多,他们临床上有收缩压高、波动大、昼夜节律异常、白大衣高血压与假性高血压多等特点。老年患者一般血压150/90 mmHg以上开始降压并须降到该血压值以下,如耐受可降至140/90 mmHg以下,但高龄患者一般情况下不宜低于130/60 mmHg。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也是指南推荐的五大类。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及多病共存状态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类型,而且难治性高血压多见,临床上需要注意合并有体位性血压变异、餐后低血压等老年高血压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高血压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其主要并发症有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单一药物很难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一定的目标值,联合用药不仅能使血压达标,还可增加降压效果.我们观察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52例门诊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血压测量,根据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非体位性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以及24h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用药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夜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均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80岁以上的老老年人口增长迅速,高血压是这个群体常见的慢性病,患病率高、危害性大.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老老年高血压治疗的特殊性,但基于相关资料不足,还没有任何指南可以明确提出老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起点和目标血压值.已有的老老年高血压研究的不同试验关于老老年人血压与预后关系的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存在混杂因素相关.目前降压治疗研究多数支持老老年高血压降压有益,样本量最大的HYVET试验初步证实降压效益,其正式结果值得期盼.  相似文献   

20.
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55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83.72±3.84)岁]血压控制的临床资料。结果选用1种降压药占32%,2种以上占68%;用CCB占52%、8受体阻滞剂占55.2%、利尿剂占19.2%、ACEI占24%、ARB占46.4%。血压由(175.64±19.31)/(99.13±13.11)mmHg,降至(125.15±14.55)/(73.70±8.83)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体位性低血压。结论老年人降压应个体化,平均血压降至125/74mmHg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