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探讨 B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检查的临床意义 ,对6 2 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超声表现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提示 B超显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可预测手术难度 ,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本组 6 2 6例均为我院 1995年 12月以来经 B超确诊为结石性胆囊炎而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 C)的患者。其中男2 37例 ,女 389例 ;年龄 2 4~ 74岁 ,平均 42 .5岁。患者肝内、外胆管均无梗阻。采用 Acuson 12 8XP/ 10型彩超诊断仪 ,AlokaSSD- 2 80型、西门子 Prima型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 2 .5~ 4.0MHz。检查于手术前 …  相似文献   

2.
张旭鸣 《吉林医学》2011,(33):7121-7122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漏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B型超声诊断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95例临床资料,与手术后诊断相对照。结果:该组95例B型超声诊断的典型的胆囊炎胆囊结石,手术结果3例非胆囊结石误诊,4例胆囊颈部结石漏诊。结论:超声对胆囊内结石的诊断率高,如果操作时对图像仔细观察并结合病史,会使诊断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显像对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的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46例于2015年04月至2016年0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患者视作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对其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究,均予以超声显像诊断进行检查,评价其诊断结果。结果 46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出现2例误诊患者,其余44例均为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5.65%。患者胆囊腔内有点状回声出现,且较为密集。同时囊腔周围有局限性积液出现。44例患者的胆囊大小在5.4cm×2.1cm至5.3cm×11.8cm之间。超声显像得到,胆囊穿孔部位在胆囊体部患者、胆囊底部患者以及胆囊颈部患者分别为16例、20例以及8例。结论对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患者予以超声显像诊断效果较好,其诊断的准确率高。能较直观性的将患者胆囊穿孔情况、实际穿孔的部位以及是否出现腹现象腔积液。医生可通过超声显像检查结果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并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对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疾病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值得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雅静 《中外医疗》2015,(3):187-18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2006年1月—2014年3月间接诊收治并经病例证实的54例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胆囊恶性肿瘤患者B超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正确率。结果经B超诊断,54例患者中48例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88.89%,误诊6例,误诊率11.11%。胆囊恶性肿瘤声像图主要分为厚壁型,隆起型,实块型及混合型四种类型。彩色多普勒检查肿块内大多数显示高速高阻动脉血流信号。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使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腹部常规超声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0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B超诊断资料,总结胆囊良性病变的种类,分析各病变的B超影像学特点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210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中,胆囊息肉者75例(35.71%)、急性胆囊炎者32例(15.24%)、胆囊结石者98例(46.67%)、胆囊腺肌增生者5例(2.38%);B超诊断胆囊息肉、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腺肌增生的准确率分别为90.67%(68例)、84.69%(83例)、93.75%(30例)、80.00%(4例);腹部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罗-阿氏窦的显示率高于腹部常规超声。结论胆囊良性病变B超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对于胆囊腺肌增生者腹部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高危患者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34例老年高危患者急性胆囊炎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34例手术绝对禁忌证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肝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均成功,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置管微创治疗是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老年高危患者急性胆囊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舒银菊 《当代医学》2013,(31):73-74
目的探讨B超在晚期血吸虫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B超诊断的晚期血吸虫肝病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B超影像特点。结果血吸虫肝病典型病例有8例,伴有门静脉扩张、腹水、脾脏肿大,1例患者伴慢性胆囊炎,见胆囊径线变小,囊壁增厚,胆汁透声较差。1例伴有胆囊多发结石。2例为不典型病例,超声检查均不伴有门静脉扩张。结论B超诊断血吸虫肝病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较好,对晚期血吸虫肝病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恒艳 《吉林医学》2009,30(15):1632-1633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不同原因致胆囊壁增厚的特点及鉴别。方法:选择50例B超检查胆囊发现胆囊壁增厚患者,分析其病因分布以及不同病因及胆囊壁增厚特点。结果:肝硬化腹水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4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8例,其他9例。结论:超声可以对胆囊壁增厚作出诊断,并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2006-07-01/2007-07-01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例共3076(男1237,女1839)例,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579例、急性化脓性结石性胆囊炎1103例、胆囊息肉285例、单纯胆囊炎109例.年龄8~82(平均54.8)岁.B超影像参照我院B超室医师检查报告结果,收集内容包括:B超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结石数目、结石大小、胆总管内径.B超仪器为HP-550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0~3.5 MHz.LC手术难易程度以手术时间为标准,从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为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XGC)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病理确诊的 3 2例 XGC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术前诊断为 XGC。 B型超声均见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 ;1 5例行 CT检查 ,7例见壁内低密度结节。 XG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胆囊炎 ,临床表现不典型 ,病理检查可确诊。结论 :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是 XGC的特征性 CT表现。胆囊切除疗效满意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从事B超工作多年,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胆囊常不显像。查阅有关资料,未曾有过类似报道。为此,现对我院1990~1992年54例急性黄疸肝炎患者的B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急性黄疸型肝炎共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7~67岁。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前,均禁食12小时,按肝胆常规扫描(海鹰SJN2031型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 结果:肝胆轻度肿大52例,占96.3%;中度肿大2例,占3.7%。肝脏实质呈较均匀的回声点,门静脉管壁回声增强,肝内胆管不扩张。胆囊不显像47例,占87%;胆囊缩小,囊壁增厚(和)或双环症7例。占13%。经治疗1月后,临床表现及辅检结果基本恢复正常。复查B超,54例胆囊均显像,表态大小基本正常。 讨论: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黄疸期,病理改变有  相似文献   

12.
本组为我院1990年1月~1996年12月住院6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胆囊B超检查分析,发现其超声图像有不同程度改变,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60例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22~74岁、其中肝硬件17例,肝癌11例,肝硬化癌变6例,急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13例,脂肪肝3例。以上病例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或CT检查确诊。使用日本东芝38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MHz。检查前患者禁食8h以上,检查时取仰卧位,左侧卧位,常规检查肝胆。定期复查。2结果胆囊超声图像改变情况见表1。表1各型肝脏在病眼目自使国故宫.%帘3讨论3.回胆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胆囊炎患者的胆囊显像特点及胆囊收缩功能.方法:对25例无肝胆疾病的正常对照组和经内科治疗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炎患者56例,包括结石性胆囊炎患者31例,进行99mTC-EHIDA肝胆显像及定量分析.结果:20例胆囊未显像,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例,慢性胆囊炎16例,其中结石性胆囊炎9例.与对照组比较,非结石组与结石组的胆囊收缩潜伏期(LP)延长,胆囊排泄分数(EF)及排泄率(ER)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预测胆囊疾病和评价胆囊功能方面,放射性肝胆显像可作为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胆囊炎患者的胆囊显像特点及胆囊收缩功能。方法 :对 2 5例无肝胆疾病的正常对照组和经内科治疗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炎患者 5 6例 ,包括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31例 ,进行99mTC EHIDA肝胆显像及定量分析。结果 :2 0例胆囊未显像 ,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4例 ,慢性胆囊炎 16例 ,其中结石性胆囊炎 9例。与对照组比较 ,非结石组与结石组的胆囊收缩潜伏期 (LP)延长 ,胆囊排泄分数 (EF)及排泄率 (ER)均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在预测胆囊疾病和评价胆囊功能方面 ,放射性肝胆显像可作为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白铁成  吕春梅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10-131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UPTGD)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UPTGD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52例均获得有效的胆囊引流,41例治愈。38例于急性胆囊炎治愈后2周至3月行择期胆囊切除术,3例行胆囊的化学性切除。1例出现胆汁腹腔漏。全组无因急性胆囊炎及相关的治疗而死亡。3例行胆囊化学性切除的患者随访分别达1.5、2及3年,无症状出现,并且B超证实胆囊腔完全闭锁。结论:UPTGD是治疗老年性胆囊炎患者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1985~1996年我们诊治老年人肠套叠21例,均行B型超声检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6例。年龄55~72岁,平均63.2岁。21例均因腹部触及包块而行B超检查确诊为肠套叠。后在B超引导下水压或钡剂灌肠压力整复7例,手术治疗14例。 2 方法 仪器使用日产SAL-38AS型和SSI)-63。型实时超声显像仪,线阵及扇形探头频率分别为4mHz、3.5mHz。病人无须特殊准备,取仰卧位,于腹部连续多切面扫查,重点观察分析肠管纵及横切面图像,选择典型声像图冻结,波拉片  相似文献   

17.
刘清华 《河北医学》2000,6(10):909-910
超声显像作为一种常规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 ,自 93年以来 ,在每年健康体检人群及门诊就诊病人中 ,检出较多胆囊隆起性病变 ,使我们对此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 37例是我院 B超诊断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 37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6例 ,年龄在 2 5~6 0岁 ,检查前患者需禁食 10~ 12 h,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 ,仪器 EUB— 30 5超声诊断仪 ,探头 3.5兆赫 ,检查时应多方位显示胆囊的长轴及短轴切面。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及发生的部位 ,数目胆囊壁的改变等。2 结 果本组 37例均经胆囊切除术 ,病理结果是 …  相似文献   

18.
O<lmm的胆囊结石,在胆汁充盈下,B超即能显示,当①>2_者,B超即可显示有强光团伴声影[‘·‘他典型声像,并可随体位改变而随其应力方向在胆囊内滚动。但结石充满胆囊,嵌顿于胆囊颈部,以及胆囊壁上的小结石,其B超声像表现特殊,本文报告43例于下b.IB超检查资料1.1病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充满型)28例,记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10例,慢性胆囊炎胆囊小结石5例。1.ZB超声像图表现_______、1.2.1胆囊结石(充满型):胆囊暗区消失,于胆囊床见一长46mm回声弧型光带,其前方见宽约smm中等回声光带;…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12月~1999年10月,我们收治非梗阻型输尿管结石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20~69岁。患者既往均有肾绞痛、腰胀、血尿及泌尿系感染等症状。常规B超首检无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均符合非梗阻型输尿管结石。1.2 方法 使用HP-200型超声显像仪、机械扇形探头、频率3.5MHz。受检者高度充盈膀胱。检查方法:1先用B超常规方法检查肾脏。2对常规B超可疑及临床症状典型,但声像图无异常发现者行超声速尿法扫查。操作时先排空膀胱内尿液,肌注速尿20mg,30min后超声观察双肾输尿管,记录双侧肾集合系分离暗区最大前后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研究超声检查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笔者所在基层医院自2005年1月到200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23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结果,总结胆囊疾病的超声图像特点,评价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患者23例,经过超声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6例,慢性胆囊炎6例,急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样病4例,胆囊继发肝病改变1例,胆囊癌1例。结论:应用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疾病,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无创的优点,可以作为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