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检测Donnahoo Ⅳ型阴茎弯曲畸形阴茎皮肤及纤维性尿道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AR异常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Ⅳ型阴茎弯曲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治疗纠正弯曲畸形,术中收集阴茎背、腹侧皮肤和纤维性尿道组织。以包皮过长患者18例作为正常对照,行包皮环切术收集正常阴茎背、腹侧包皮组织。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后观测AR表达规律,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R在正常阴茎包皮和Ⅳ型阴茎弯曲标本中有阳性表达。正常对照阴茎背、腹侧包皮AR阳性表达率为(62.94±5.40)%、(62.87±5.33)%;Ⅳ型阴茎弯曲背、腹侧皮肤和纤维性尿道AR阳性表达率为(58.63±2.66)%、(57.23±2.04)%、(53.71±2.15)%,AR表达较正常对照均显著减少(P<0.05);Ⅳ型阴茎弯曲自身背、腹侧皮肤间相比,A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AR在纤维性尿道的表达较自身皮肤显著减少(P<0.05)。分层分析发现,轻中度弯曲背、腹侧皮肤及纤维性尿道AR阳性表达率为:(59.37±3.11)%、(58.75±3.20)%、(55.48±2.86)%,AR表达较正常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弯曲背、腹侧皮肤及纤维性尿道AR阳性表达率为:(55.21±3.32)%、(53.69±4.09)%、(46.17±3.65)%,AR表达较正常对照均显著减少(P<0.05);与轻中度弯曲比较,重度弯曲纤维性尿道AR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Donnahoo Ⅳ型阴茎弯曲畸形阴茎皮肤及纤维性尿道组织中AR表达显著减少,自身背、腹侧皮肤间AR表达并无差异,重度弯曲纤维性尿道AR表达减少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阴茎腹侧副尿道为尿道沟的闭合异常,临床上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儿:男,3岁。因阴茎向下弯畸形于1990年5月18日入院。体检:阴茎发育不良,并向腹侧弯曲,尿道口位置正常。拟诊先天性阴茎弯曲。全麻下行阴茎伸直术,术中切除腹侧纤维索带时,发现其内有一横径约6mm,长约3cm  相似文献   

3.
尿道下裂一家系七例张纯周惠玲先证者(Ⅳ2)男,1岁。足月顺产,生长发育正常。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腹侧中段,阴茎稍向腹侧弯曲呈钩状。阴囊内可扪及睾丸。无其它畸形。家系调查见附图。其他6个患者都有相同的尿道畸形。Ⅱ4作者单位:430060武汉市三医院未治疗。...  相似文献   

4.
46,X,t(Y;Y)伴先天性尿道下裂隐睾一例卢洁患儿男,7岁。因生后发现尿道外口位置异常,蹲式排尿就诊。检查:智力正常,身高100cm,体重17kg。男性外阴,阴茎短、小,明显下弯,包皮腹侧对裂,堆积于阴茎背侧呈头巾状。尿道外口位于阴茎阴囊文界处。...  相似文献   

5.
患者社会性别男,17岁,未婚.自幼被发现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腹侧与阴囊相连的部位,阴茎较同龄儿短小呈下弯畸形.5年前在本院整形科行Ⅰ期尿道成形术,术后阴茎畸形矫正,后因出现尿漏于2009年12月4日再次来院就诊,门诊以"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收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材料的组织学特点,指导手术材料的选择。  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重型尿道下裂患者阴茎阴囊皮肤标本共20例,每例均取包皮内板、阴茎体腹侧皮肤、阴囊中隔皮肤、阴囊周边皮肤四份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超薄切片,Masson染色,置于高倍显微镜下由非本实验研究者利用正立显微成像系统随机拍取5个视野,由研究者观察并计算毛囊、皮脂腺、皮下血管密度以及测量皮肤厚度。  结果 毛囊及皮脂腺密度比较:阴囊中隔皮肤<阴囊周边皮肤(P<0.05),而包皮内板及阴茎体腹侧皮肤未见毛囊及皮脂腺。血管密度比较:包皮内板>阴茎体腹侧皮肤>阴囊中隔皮肤>阴囊周边皮肤(各组比较P<0.05)。皮肤厚度比较:包皮内板<阴囊周边皮肤<阴茎体腹侧皮肤<阴囊中隔皮肤(各组比较P<0.05)。  结论 包皮内板及阴茎体腹侧的皮肤是理想的尿道成形材料,材料不足时可适当使用阴囊中隔皮肤,阴囊周边皮肤一般不应用于尿道成形。  相似文献   

7.
尿道上裂伴重复尿道为罕见的尿道发育畸形,我们1990年2月收治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岁,自幼从阴茎根部背侧的尿道外口定时排尿,患儿于1990年2月26日入我院.检查:阴茎短小,长约1.5cm,向背侧弯曲,在阴茎背侧根部,耻骨联合下方,见一尿  相似文献   

8.
<正> 先天性尿道上裂比较少见,现将本人搜集的一例摘要报导如下: 莫××,男,1962年出生,汉族。因“先天性尿道上裂及尿失禁”于1973月11月到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住院号:178815)。检查阴茎长3厘米,直径1.5厘米,向背侧弯曲,阴茎背侧中央有一达膀胱颈的裂沟,耻骨联合下方有一漏斗状瘘孔,其它未见畸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6 3岁。 12年前因阴茎头及包皮炎症、排尿不畅 ,于某医院诊断为“癌变” ,欲收住院手术治疗 ,患者拒绝手术。病情渐加重 ,近 4年来 ,常有稀薄分泌物及坏死组织自阴茎包皮口排出 ,排尿困难加重 ,并发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右侧阴囊内囊性肿物 10年。于 2 0 0 1年 8月 6日入院。专科检查 :双肾无叩触痛 ,膀胱区 (- ) ,阴茎包皮过长 ,不能上翻 ,其内外板肿胀呈灰白色 ,包皮口有分泌物流出 ,无臭味。阴茎较短小 ,阴茎头触不清 ,于阴茎腹侧前端可触及一长 1.5cm索状物 ,质硬 ,无明显触压痛 ,导尿管不能插入。阴囊右侧可触及囊性肿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采用游离包皮内板进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儿童不同类型尿道下裂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科室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对35例不同类型尿道下裂患儿采用游离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进行游离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后,阴茎伸直外观满意,尿道口位置正常;术后发生尿瘘1例,尿道狭窄4例,经行尿瘘修补或尿道扩张治愈,其余患者情况均良好。结论游离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各种类型的儿童尿道下裂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成功率较高,阴茎外观满意,尿道狭窄、尿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尿道下裂主要表现为尿道外口异位,阴茎下屈,包皮分布异常,其中阴茎下屈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严重者不能于站立位排尿,勃起时疼痛,成年后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等。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矫正阴茎下屈和成形尿道,使阴茎外观接近正常,能立位排尿,成年后能进行正常性生活。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尿道下裂术后阴茎下屈患者34例,术后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尿道下裂主要表现为尿道外口异位,阴茎下屈,包皮分布异常,其中阴茎下屈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严重者不能于站立位排尿,勃起时疼痛,成年后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等。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矫正阴茎下屈和成形尿道,使阴茎外观接近正常,能立位排尿,成年后能进行正常性生活。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尿道下裂术后阴茎下屈患者34例,术后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胎儿巨大阴茎极为罕见,我院最近遇见一例,现报道如下:婴儿男,出生一天,系足月顺产第一胎。检查时一般情况良好,阴囊睾丸发育正常,阴茎巨大畸形向腹部倒斜,皮肤色泽正常,触诊时阴茎背侧可触及到棒状长条物。包皮开口约0.8cm,尿道外口存在,排尿正常,阴茎长16.5cm,周径13cm。  相似文献   

14.
阴茎皮肤和包皮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为带蒂阴茎皮瓣修复尿道下裂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例成年男性阴茎的动脉分布进行解剖观察。结果:阴茎背浅动脉的一级分支集中在阴茎的近、中1/3段内,其再分支呈扇形分布于阴茎皮肤和包皮。阴茎背浅动脉的分支首先进入包皮外板,经包皮内外板交界处,返折进入内板。阴茎背浅动脉有三种配布类型:①单支分布型(30%);②对称分布型(40%);③非对称分布型(30%)。阴茎背动脉在距阴茎冠状沟0.5~1.5cm范围内发出穿支至包皮内板。结论:用阴茎远侧皮肤和包皮作纵行带蒂岛状皮瓣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患者,社会性别女性,45岁。因"发现左侧腹部包块1年余,加重18天"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腹部微痛,检查发现有包块,约核桃大小,逐渐增大,1年后包块增大迅速。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患者青春期后无月经来潮,男性面容,可见胡须,有喉节,胸部对称无畸形,乳房未发育,左下腹可扪及巨大包块,质软,活动度差,生殖器畸形,阴茎发育不全,短小,尿道开口于阴茎根部。B超示胆囊多发息肉样物;CT示左侧腹膜后见巨大混杂密度病灶,其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设计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转位尿道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解剖观测阴部外动脉起始、行程;着重阴部外动脉阴茎支在阴茎的走行、分支分布。结果:阴部外动脉始于股动脉,外径1.8±0.4mm,伴行静脉1-2支,汇入大隐静脉。阴茎支可视为本干的延续,经耻骨结节两侧靠近阴茎,分别经2(10)点、3(9)点和1(11)点进入阴茎,多数分出背侧支、腹侧支分布阴茎皮肤。外径0.8±0.2mm。结论:阴茎皮肤血管恒定,以阴茎支为蒂,可在阴茎外侧或背外侧、腹外侧设计皮瓣,用于尿道成形术。术式已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4 d.因联体畸形于2008年3月17日入院.体检:体重共3 kg.正常侧婴儿无明显外部畸形,其胸骨柄的下方剑突部至脐的上方有一畸形体与之相连(图1).畸形体(寄生体)仅有四肢、腹部、臀部、男性外生殖器,有尿从阴茎自主排出.寄生体与正常侧婴儿相连接处,长12.0 cm,宽5.5 cm,周长30.0 cm,连接处两腹腔相通.寄生体四肢无自主运动,对刺激无反应,能做被动关节运动.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4 d.因联体畸形于2008年3月17日入院.体检:体重共3 kg.正常侧婴儿无明显外部畸形,其胸骨柄的下方剑突部至脐的上方有一畸形体与之相连(图1).畸形体(寄生体)仅有四肢、腹部、臀部、男性外生殖器,有尿从阴茎自主排出.寄生体与正常侧婴儿相连接处,长12.0 cm,宽5.5 cm,周长30.0 cm,连接处两腹腔相通.寄生体四肢无自主运动,对刺激无反应,能做被动关节运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采用背侧镶嵌法颊黏膜片移植加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对各型尿道下裂行尿道再造的效果。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21例不同类型的尿道下裂,再造尿道内置入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并经支架内插入6^#静脉切开引流管达膀胱以引流尿液,将颊黏膜之黏膜面朝向支架移植缝合同定于阴茎海绵体腹侧(再造尿道背侧)行尿道再造。结果2例有早期伤口渗尿,14~20d自愈,余19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21例患者随访8~18月,2例发生尿瘘、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尿瘘及吻合口狭窄于术后3~5月成功修复,尿道口及龟头形态良好,阴茎无歪斜。拔除尿道支架后排尿均通畅、尿线粗、无尿瘘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供区愈合良好,无不良并发症。结论颊黏膜片背侧镶嵌法尿道成形术对治疗各型尿道下裂是简单、效果好而创伤小的方法,尤其适合再造尿道的局部组织不足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4 d.因联体畸形于2008年3月17日入院.体检:体重共3 kg.正常侧婴儿无明显外部畸形,其胸骨柄的下方剑突部至脐的上方有一畸形体与之相连(图1).畸形体(寄生体)仅有四肢、腹部、臀部、男性外生殖器,有尿从阴茎自主排出.寄生体与正常侧婴儿相连接处,长12.0 cm,宽5.5 cm,周长30.0 cm,连接处两腹腔相通.寄生体四肢无自主运动,对刺激无反应,能做被动关节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