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海地区精神科门诊处方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上海地区四家精神病院万余张门诊处方用药情况。采取了限定日剂量、药物使用指数等国际上常用的测量单位来监测医师是否合理用药,解决了不同时间、不同医院、不同地区及不同人群药物使用的可比性问题。结果表明:四家医院均无滥用一、二类精神药物现象,其他精神科用药也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三级医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三级医院52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药现状调查分析,发现合并药物较多;各级医院均超过60%;常用药物达到最大治疗量的时间差异较大,从一天到四个月不等;安坦使用者占16.92~50%。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精神病院住院患者药物使用状况,提高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天津市安宁医院HIS系统对全部住院患者采用一日法进行用药时点调查。结果当日共调查616例患者,其中单用一种抗精神病药有499例(81.0%),联用两种59例(9.6%),联用三种1例(0.2%)。抗精神病药总用药例次为635,其中利培酮使用频度居首位317例(49.9%),其次为氯氮平163例(25.7%),喹硫平40例(6.3%)。共54例(8.8%)患者使用心境稳定剂,使用频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丙戊酸镁26例(48.1%),丙戊酸钠19例(35.2%),卡马西平9例(16.7%)。共222例(36.0%)患者使用抗焦虑和镇静催眠药物,其中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中使用氯硝西泮74例(33.3%),其次为阿普唑仑61例(27.5%)、艾司唑仑30例(13.5%)。在躯体疾病辅助用药中,心脑血管疾病药、降糖药、保肝药物使用例数分别为468例(76.0%)、123例(20.0%)、73例(11.9%)。结论精神病院住院患者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占主导地位,且符合单一用药原则,药物使用剂量合理,但应控制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奥氮平直肠给药对老年缺血性卒中后患者谵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干二科2013年3月1日~2014年2月18日 收治的60例缺血性卒中后谵妄的住院患者分为口服给药组及直肠给药组。两组患者均在谵妄发生后 24 h内给予奥氮平治疗。用药前及用药1周后对两组均进行谵妄评定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别评 估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的谵妄严重情况及卒中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1周后的用药平 均剂量、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等。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评分随访以评估药物治疗是否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结果 ①口服给药和直肠给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1周内NIHSS及CAM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NIHSS中 位数(8.5 vs 10;P =0.79)、CAM[(25.8±3.1)vs(26.1±5.3);P =0.79];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 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例差异无显著性:高血压病(6.7% vs 2.0%;P =0.18)、糖尿病 (10.0% vs 23.3%;P =0.1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0.0% vs 60.0%;P =0.43);两组患者缺 血性卒中部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76)。②口服给药和直肠给药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直肠 给药组1周内平均给药剂量明显低于口服给药组[(5.33±2.12)vs(4.25±2.06);P =0.03]。③用药1周 后,直肠给药组CAM、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口服给药组:CAM[(19.8±3.9)vs(15.2±2.1);P =0.00]、 NIHSS中位数(7.5 vs 6.5;P =0.00)。3个月后随访mRS得分提示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15)。 结论 老年缺血性卒中后谵妄患者,尤其是口服给药困难者,直肠给药可能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替 代方式,但用药剂量尽量小于口服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5.
抗精神病药引起女性闭经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女性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闭经的情况。方法对入院后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观察,对四种药物用药前及用药后四周血清泌乳素(PRL),和四种药物所致闭经的构成比做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共观察女性病人408例,根据所服抗精神病药不同分成四组,四组患者服药后四周PRL明显升高。四种药物所致闭经的构成比如下:氯丙嗪(104例)27.88%;利培酮(118例)34.75%;奥氮平(96例)21.88%;奎硫平(90例)11.11%。结论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是常见副反应,在本次调查中,四种抗精神病药用药后四周PRL较用药前升高明显,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闭经的比例均在10.00%以上,其中以氯丙嗪、利培酮为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三级医院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现状并作分析。方法 于 2 0 0 0年 9月 2 8日调查省、市、县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 ,并与 1989年的调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虽被广泛应用 ,但不同医院使用品种不同。用药方式以单一使用为主 ,常用药物的剂量较1989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种长效抗精神病药都需注射用药,唯五氟利多是一种临床上很有希望的口服长效药.一次用药的有效时间为1周,其作用为哌迷清(与五氟利多同属二苯丁基哌啶类药物)的七倍.其化学结构与氟哌啶醇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精神痛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处方进行调查。结果(1)单一用药及合并用药中利培酮处方量均第一;(2)新型抗精神病药比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更广泛且以单一抗精神病药为主;(3)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均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老年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1名床应用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型抗精神病药使用越来越广泛,药物选择更趋多样化;对于药物的选择和用量考虑疗效的同时应特别关注老年人药物的耐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个省市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联合用药的现状,并初步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各省分为5个经济发展等级,以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的41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89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抗精神病药治疗现况调查.结果 (1)4306例(73.0%)患者单独使用1种抗精神病药,其中74例(1.2%)单独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1237例(21.0%)患者单独使用第1代抗精神病药,2995例(50.8%)患者单独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1541例(26.1%)患者联合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联合用药患者中,291例(4.9%)联用长效抗精神病药与非长效抗精神病药,1250例(21.2%)联用≥2种非长效抗精神病药,其中159例(2.7%)联用≥2种第1代非长效抗精神病药,741例(12.6%)联用第1代与第2代抗精神病药,350例(5.9%)联用≥2种第2代抗精神病药.(2)联合用药组震颤、静坐不能、嗜睡、便秘、流涎、口干、体位性低血压、体质量改变、肝功能变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诊或住院治疗、所在地区、年龄、病程(总病程和本次病程)、就诊次数、阴性症状、情感症状、思维奔逸、言语活动增多、攻击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为使用联合用药方式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当前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以单一用药为主,联合用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应当掌握联合用药的适应证;联合用药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本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抗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住院精神疾病种类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2)两药联用与单药治疗并重;(3)药物以利培酮处方量第一;(4)St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内.结论 目前本院药物使用以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为主,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首选心境稳定剂和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处方方式、不良反应、经济负担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等。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39家精神卫生机构中接受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治疗的240例双相障碍患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临床总体印象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 scale-severity of illness,CGI-SI)、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进行社会人口学、疾病临床特征、处方方式(联合用药情况)、精神类药物花费、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调查。结果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者(抗精神病药组)152例(63.3%),首选心境稳定剂治疗者(心境稳定剂组)88例(36.7%)。抗精神病药组与心境稳定剂组相比,住院患者构成比(90.1%vs.76.1%)、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构成比(27.0%vs.11.4%)、不良反应发生率(46.1%vs.31.8%)、精神类药物日花费(中位数12.00元vs.8.37元)和总花费(中位数344.61元vs.144.64元)均较高(P0.05)。但两组间药物处方方式、不良反应严重程度、MARS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以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但首选抗精神病药并未减少之后的联合用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经济负担均明显高于首选心境稳定剂治疗者,所以心境稳定剂仍应作为双相障碍主要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2.
精神科住院病人苯二氮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苯二氮 艹卓 类药 (BZD)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在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精神科进修期间对该院住院病人用此类药物的现状作时点调查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为 1998年 8月 3日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精神科全部住院病人共 40 0例 ,其中男 2 2 1例 ,女 179例 ;年龄 16~ 76岁 ,平均 ( 3 7 41± 12 61)岁。1 2 方法 采用一日法进行调查 ,对当日所有住院病人均逐项填写自拟的苯二氮 艹卓 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结  果2 1 一般资料  40 0例病人中使用BZD (使用组 ) 2 0 9例(…  相似文献   

13.
老年失眠患者门诊用药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老年失眠患者门诊用药情况。方法:调查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无锡地区因失眠而就诊的老年患者1224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限定日剂量和Ghodse药物利用指数(DUI),对苯二氮类(BZD)等药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中,使用BZD者1124例(91.83%);BZD联合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使用者786例(64.22%);≥2种BZD使用者327例(26.72%);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硝西泮、地西泮的DUI均≥1。结论:老年人BZD临床使用不尽合理,BZD依赖情况严重,联合用药较多;改变BZD使用模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脊髓损伤尚无有效的药物。作者研究了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的治疗效果。本组共8例12例次。其中,痉挛性截瘫7例11例次,中心性脊髓损伤综合症1例次。男6例,女2例,年龄33~68岁,平均57岁。7例痉挛性截瘫包括外伤性颈髓损伤1例,胸椎黄韧带及后纵韧带骨化,脊髓良性肿瘤、颈椎椎间盘脱出各2例,均于术后1个月至1年症状固定。中心性颈髓损伤综合症为颈髓损伤4个半月症状固定。各患者用药两周前神经症状均无变化,以除外自然好转的因素。方法:生理盐水20ml+TRH 0.5mg×2,一日两次,连续十天为一疗程。于用药两周前、用药前、用药三日后及一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用和联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糖)、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美金刚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新生大鼠体格发育、学习记忆和肢体运动功能的远期影响. 方法 5日龄SD新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VL组、UDP-糖组和UDP-糖+GDNF+美金刚组(简称三联药组).对照组大鼠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接扎和缺氧;PVL组大鼠结扎颈总动脉和缺氧;UDP-糖组大鼠在缺血缺氧后给予腹腔注射UDP-糖;三联药组大鼠在缺血缺氧后给予颅内注射GDNF,同时腹腔注射UDP-糖和美金刚.每组大鼠造模前后称重并记录睁眼日龄,在PVL造模后21d进行水迷宫和斜板测试,记录各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游泳距离及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斜板得分. 结果 PVL组在各时段的体质量及睁眼日龄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四象限的平均逃逸潜伏期值和游泳距离数值均显著长于其他3组,在45°和50°斜板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用药组间以及两个用药组分别和对照组间大鼠体质量、睁眼日龄、逃逸潜伏期值、游泳距离以及斜板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用UDP-糖或联用UDP-糖、GDNF和美金刚能明显改善脑白质损伤大鼠的长期预后,三联药组的改善作用略微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国内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现状,取得国内专家对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共识,为规范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德尔菲法(Delphi法)选择来自我国不同省市精神专科三级医院临床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专家基本情况、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进行分析,对问卷的各个项目采用频数的描述性分析,总结出临床治疗指导意见。结果:(1)两轮调查共有48名专家参与,来自18个省市,职称全部为副高及以上,平均从业29年以上。两轮调查的积极系数为100%。(2)调查取得了6种不同情况下抗精神病药选用顺序的推荐意见。在涉及用药及换药时机、合并用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非药物增效治疗、药物维持治疗等5个方面共19项治疗意见中,有11项的认同率超过2/3,达到专家共识。结论:国内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专家共识是6种情况下抗精神病药前3位的推荐用药、11条具体推荐意见;存在争议的问题是合用情感稳定剂时机、超说明书用药、维持治疗时间、前驱期是否用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案、长效针急性期是否应用、氯氮平疗效欠佳时治疗方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否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  相似文献   

17.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发病72h后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巴曲酶注射液对发病72h~5d(试验组)与发病6~72h(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两组60例患者应用巴曲酶注射液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首次为10BU,另两次各为5BU.用药前、治疗后2h、12h±20min、24h±20min、3d、7d、14d、1个月及3个月时进行NIHSS评分,在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 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s,MRS)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试验组神经功能恢复在用药后2h NIHSS评分即开始改善,对照组在用药后12h开始改善;两组在其他各时间点均较用药前显著改善.试验组在用药后3个月的BI、MMSE评价比用药后1个月时有显著进步.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巴曲酶注射液对发病72h~5d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氯丙嗪和氯氮平对血脂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动态观察氯丙嗪和氯氮平对血脂的影响并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入院前至少四周未用过抗精神病药,有关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且无躯体疾病,于用药前,用药后4周,10周16周各测定一次血脂,标本均于禁食后12小时采集。结果 两组于了药后血脂均有上升,但氯丙嗪线于服药后10周开始显著高于氯氮平组,且有继续升高趋势;而氯氮平组的血脂则于16周开始下降,两组异常增高者的年龄无差异,结论 氯丙嗪较氯  相似文献   

19.
鉴于我院住院精神病人使用BZD比例偏高、时间较长 ,且多药合用[1] 。为此 ,将使用BZD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分析 ,旨在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于 1999年 8月 9日对我院五个病区的全部住院精神病人 (2 61例 )进行了调查 ,其中使用BZD者共 5 3例。1.2 方法 采用自编的住院病人调查表 ,内容包括 :性别、年龄、婚姻、民族、职业、文化程度、住院天数、次数、诊断、用药情况(药名、剂量、用法、用药时间 )。要求每个住院病人逐项填写调查项目。所有数据均经数理统计验证。2 结  果2 .1 一般情况 本…  相似文献   

20.
<正>本研究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合并苯海索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对象和方法收集201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和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3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患者资料。入组标准:年龄18~60岁;出入院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手册》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既往无肝、肾、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