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本体感觉是膝关节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水平与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程度有关。为此探讨ACL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1-03/2003—12进行膝ACL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60例,按病区将患者分本体感觉促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本体感觉促进组除了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外还加以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位置觉测定。结果:本体感觉促进组在被动角度重现测试中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25&;#177;1.06)&;#176;,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7&;#177;1.95)&;#176;(P&;gt;0.05)。对照组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91&;#177;1.01)&;#176;,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3&;#177;1.22)&;#176;,患膝的总平均偏差显著大于健侧(P&;lt;0.01)。结论:ACL韧带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改善患膝位置觉。  相似文献   

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量感觉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浪  赵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55-57
目的:运用定量感觉检查技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温度觉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小纤维神经的功能状态。 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组为2005—01/04于卫生部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就诊,并被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3~70(49.8&;#177;11.5)岁。所选病例均为单侧上肢出现症状(左侧10例,右侧10例),且检查前1周未进行理疗或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选择同期在疼痛诊疗中心就诊的非颈椎病患者及志愿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3&;#177;75(49.7&;#177;14.7)岁。应用神经感觉定量分析仪界限法检查双上肢大鱼际掌侧冷感觉、热感觉.冷痛觉.热痛觉阈值。 结果: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和20例对照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根型颈椎病组患侧冷感觉阈值低于健侧,热感觉阈值高于健侧[(29.00&;#177;1.26)℃,(30.00&;#177;1.06)℃:(35.04&;#177;0.87)℃,(34.14&;#177;0.99)℃,P〈0.05]。冷痛觉和热痛觉阈值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神经根型颈椎病组患侧与健侧阚值之差和对照组双侧阈值之差进行比较可见:冷感觉.热感觉、冷痛觉和热痛觉差异均有显著性[(-1.01&;#177;o.57)℃,(0.04&;#177;0.28)℃;(0.89&;#177;0.39)℃,(0.05&;#177;0.26)℃;(2.49&;#177;1.10)℃,(0.28&;#177;1.79)℃;(-1.62&;#177;0.86)℃,(0.17&;#177;1.10)℃,P〈0.01]。颈椎病组患侧冷感觉和热痛觉阈值比健侧低,热感觉和冷痛觉阈值比健侧高。 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感觉障碍发生率显著增高。主要形式为温度觉减退和痛觉过敏,提示C类和A8类神经纤维出现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重心动摇平衡检查在共济失调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津存  万琪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69-2870
目的:探讨人体重心动摇平衡检查在共济失调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人体重心动摇平衡仪对74例健康志愿及174例共济失调患平衡功能进行测试。结果:正常人人体重心动摇轨迹平面图(姿势图)以中心型多见,感觉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弥散型出现率最高,多中心型,前后、左右型次之,未出现中心型;前庭性共济失调介于两之间。感觉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和前庭性共济失调患动摇迹的长度、速度均大于正常人,差异有显性(P<0.01);而感觉性、小脑性患与前庭性共济失调患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人体姿势图可定量分析各种共济失调患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可用于对共济失调患进行粗筛。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8例脊髓损伤患损伤后接受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3d以内)9例,中期治疗组(3周以内)24例,晚期治疗组(3周以上)25例。在患治疗前和治疗后3~13个月(平均5个月)分别对患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观察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患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3组患感觉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组恢复明显,尤以运动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价改善显(运动评分18.9比11.2和6.8),中期治疗组感觉功能恢复较晚期治疗组显,痛觉和触觉分别提高到12.7和9.2,但运动功能恢复不明显,部分患有所改善。结论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疗效与伤后接受治疗的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房积血体位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64例前房积血患按前房积血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取左右交替侧卧位,对照组34例取半坐卧位,观察两组患前房积血吸收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1、2、3级前房积血平均吸收时间短1.8,2.7,1.6d,患感觉舒适,而两组患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右交替侧卧位是前房积血较理想的卧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感知觉障碍的患侧机能恢复的措施。方法采用评估收集资料、护患沟通、实施患侧感知觉训练、感知觉刺激、并提出康复护理中安全防范措施等。结果浅感觉恢复77.3%;深感觉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待再进一步探讨:视野缺陷恢复77.78%: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记分法恢复率77.5%;病程越长恢复越慢。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感知觉障碍恢复有促进作用,早期进行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王金兵  邱平 《现代康复》1999,3(12):1431-1431
患男,68岁。1997年2月21日发病,诊断恼于出血。当时病情危重,曾行气管切开,心呻复苏抢救.后病情稳定.神志转清.但遗留左侧肢体无力.左侧探浅感觉减退,右侧周围性面瘫.构音障碍,曾行针灸、按摩等传统康复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仍很差。本次患主要为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发热隔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龙振宜 《护理学报》2003,10(4):28-29
SARS流行期间,被隔离的发热患普遍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此时,患心理能否得到有效的调适,将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笔认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注意运用语言沟通艺术,如讲究称呼艺术,在倾听中了解病情,掌握患心理需要等,有助于取得患的信任和好感,解除其心理负担,使之积极配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感觉障碍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将53例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感觉功能的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进行患侧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治疗组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患者进行感觉康复训练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感觉功能,也可以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1 方法介绍 1.1 保持良肢位 上肢肘关节屈曲,肘部垫一软枕维持外旋。腿部外侧放一沙袋或软枕,以防下肢外展、外旋。足部用足托板,使足与床尾成直角以防足下垂或内翻。减少患侧肢体受压,每 2 h翻身 1次,并拍击背部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宜采取健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减少患侧卧位。 1.2 皮肤感觉刺激法 有感觉障碍者,患侧给予感觉刺激,如对患肢进行按摩、拍打,用毛刷、冰块在皮肤上快速按摩。对于痉挛期患者,应注意运动模式,如:上肢呈屈曲模式即肘关节屈曲,手指呈屈曲模式即手指呈握拳状,以上刺激宜在伸侧进行。 1.3 手部肿胀康…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江 《现代康复》1999,3(5):582-582
患92例.男73例,女19例;年龄14~69岁,病程3个月~5a不等;L3、4。间盘突出3例,L4、5间盘突出55例.L5S1坷盘突出34例,其中旁侧型63例.中央型29例;有腰部外伤史8I例.均以腰腿痛为主要症桄.有脊拄侧弯87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80例,有小腿感觉异常72例.肌力下降6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附院儿科家属护患沟通的现状与期望值的差异,为建立新型护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48名病儿家属进行护患沟通的现状与期望结果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结果;希望一般护理操作时沟通、1~2次/d、疾病康复指导、每次沟通15分、站式沟通、态度热情、称呼床号和姓名、以朋友方式沟通和护士主动沟通的期望值均高于现状(P〈0.05)。结论:护患沟通的现状与期望结果存在差距,护理人员应满足病儿家属需求,提高护理质置。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感知觉障碍的康复护理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欧阳鸿枚 《现代康复》2000,4(10):1488-1489
目的探讨促进脑卒中偏瘫患感知觉障碍的患侧机能恢复的措施。方法采用评估收集资料,护患沟通,实施患侧感知觉训练、感知觉刺激、并提出康复护理中安全防范措施等。结果浅感觉恢复率62.79%;深感觉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待再进一步探讨;视野缺陷恢复77.78%;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记分法)恢复率74.41%;病程愈长恢复愈慢。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感知觉障碍恢复有促进作用,早期进行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不同径路和固定方法。方法:84例面中部骨折患采用口内龈颊沟切口.配合眶外缘、眶下缘及头皮冠状切口,骨折复位后用小(微)型钛板或钢丝固定。结果:84例患伤口全部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患开口度≥37mm,咬合关系良好,X光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52例面部畸形患除1例颧部轻度塌陷、2例颧部略显突出外,基本恢复。23例眶下区麻木患仍有4例感觉麻木,但范围明显缩小。3例眼球下沉、内陷、复视患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面中部骨折手术疗效可靠.应根据不同类型和部位的骨折,选择不同的切口和固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慢性下肢缺血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溃疡期和坏疽期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2003-03/2005-0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慢性下肢缺血患者94例(102条患肢),男59例,女35例,年龄平均69.5岁。病因:糖尿病性下肢缺血90条患肢(84例患者),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7条患肢(6例患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条下肢(4例患者)。间歇性跛行期13条患肢(12例患者);静息痛期41条患肢(38例患者);组织缺损期包括溃疡期和坏疽期,分别有26条患肢(24例患者)和22条患肢(20例患者)。①全部患者均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采用下肢局部肌肉注射、下肢动脉腔内注射、下肢局部肌肉注射和动脉腔内注射同时进行3种方法。下肢局部肌肉注射是将经过分离、提纯的自体骨髓干细胞,采用多点方法注射在患肢缺血部位的肌肉内;下肢动脉腔内注射是将骨髓干细胞注射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时要用球囊导管阻断下肢动脉闭塞处的近端血流,时间3-5min;下肢局部肌肉注射并动脉腔内注射的方法是同时采用前2种方法进行移植。②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观指标的评估:间歇性跛行期根据在正常速度下行走的距离分为5级(0级:行走≥500m,无疼痛;1级:行走400-499m,有疼痛;2级:行走300-399m,有疼痛;3级:行走100-299m,有疼痛;4级:静息痛,无法行走或行走〈100m,有疼痛)。静息痛期根据疼痛与否及疼痛程度分为5级(0级:无疼痛;1级:偶有疼痛,被问及能回忆起;2级:疼痛经常出现但能耐受,不需或偶用一般止痛剂;3级:经常使用一般止痛剂;4级:因疼痛影响睡眠,一般止痛剂难以缓解)。患肢冷感根据患肢有无冷感及冷感的程度分为5级(0级:无冷感;1级:受累肢体偶有发凉、怕冷的感觉;2级:受累肢体经常有发凉、怕冷的感觉;3级:受累肢体明显有冷、凉的感觉#采用局部保温措施后症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4级;受累肢体明显有冷、凉的感觉,采用局部保温措施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③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客观指标的评估:新生侧支血管评估根据其数量分为4级(0级:无新生侧支血管;1级:少许新生侧支血管;2级:中量新生侧支血管;3级:丰富新生侧支血管)。保肢率以术后2个月为基准,观查各期的截肢率和保肢率。④疗效评估:患肢疼痛、冷感和间歇性跛行未减轻为无变化,减轻1级为改善,减轻2或3级为明显改善,达到0级为症状消失;创面愈合并且疼痛消失为治愈,创面明显缩小为明显改善,刨面缩小为改善,创面及疼痛无变化或扩大为无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纳入实验的94例患者102条患肢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患病期的下肢缺血总有效率比较:间歇性跛行期100%,静息痛期92.7%,溃疡期83.3%,坏疽期59.1%。前3期比较基本相近(χ^2=1.01~2.23,P〉0.05);静息痛期与溃疡期比较仍无差异(χ^2=1.11,P〉0.05);前3期均显著高于坏疽期(χ^2=10.48,P〈0.01;在5.18,P〈0.05;χ^2=3.93,P〈0.05)。②不同患病期的踝肱指数变化: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溃疡期、坏疽期踝肱指数增加分别为46.2%,31.7%,34.6%和27.3%,无明显差异。③不同患病期保肢率:间歇性跛行期100%,静息痛期97.6%,溃疡期88.5%,坏疽期59.1%。前3期比较基本相近(χ^20.32~0.41,P〉0.05);静息痛期与溃疡期比较也基本相近(χ^2=2.35,P〉0.05);前3期均显著高于坏疽期(在15.87,P〈0.0l;χ^2=5.18,P〈0.05;χ^2=5.48,P〈0.05)。④不同患病期经皮氧分压增加与血管生成情况:经皮氧分压测定各期之间无明显差异。下肢动脉造影显示,有丰富血管生成的百分比各期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下肢局部肌肉注射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患者,在病变的早、中阶段和单纯溃疡阶段,其有效率和保肢率均无明显差异,但以上3阶段的有效率和保肢率均明显高于晚期的有组织坏疽阶段,充分说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特别适合下肢缺血患者病变的早期与中期,对于缺血晚期特别是患肢存在组织坏疽者的治疗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海波  林静  张东君 《现代康复》1999,3(3):377-377
患男,38岁,工人,患嗜酒10余a.饮酒量250~500ml/d,且酒后常常不进食。查体;营养欠佳,面、颈、手背、前臂、足前皮肤干燥、脱屑,呈深褐色。与未暴露部位皮肤有明显界限。舌质红,神经科所见:反应迟钝,眼底(-).其余颅神经(-)。四肢肌力V级.无明显肌萎缩,腱反射活跃( )。双Hoffman( ).Babinski(-),Kemig(-)。双肘关节及取膝关节以下深浅感觉明显下降。辅助检查均无异常。诊断为Pellagra病。经给予维生素B1、B1、B12、B6、烟酸及酵母片及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精神症状逐渐清失.四肢麻木、色素沉着逐步减轻.1个月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7.
尿毒症周围神经炎误诊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53岁.因四肢麻木无力,疼痛10d,下肢瘫痪1d来诊。半个月前有上感病史。门诊以Guillain-Barre综合征收住院。16岁时曾患急性肾炎,已痊愈。查体:BP165/100mmHg,轻度贫血貌.眼睑水肿,四肢肌张力低,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级,膝反射减弱,锥体束征阴性。血常规示:Hb86g/L。肾功:BUN24.5mmol/L,Cr1480μmol/L。  相似文献   

18.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科2000年以来胃癌患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我院胃癌患236例,其中男187例,女49例,年龄30~75岁。均为进展期,行胃癌根治术。 1.2 方法 口头询问患家属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60%患不知道自己已患胃癌,患家属要求医护人员对患保密。100%的患希望得到手术治疗的有关知识指导。  相似文献   

19.
患男性,14岁。因发作性视物变形半年入院。患本人及家属代诉近半年来不明原因出现发作性视物形状无限变大,随之呼之不应,神志恍惚,每次持续5min左右缓解,每4~5d发作1次,清醒后对所发生事无记忆。有时如。梦样”稍有回忆.既往身体健康,足月顺产,无抽搐病史。查体;发育及智能正常,内科系统未见异常,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对称,未引出病理反射,深浅感觉正常,  相似文献   

20.
康脑液颈动脉滴注治疗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康脑液颈动脉滴注治疗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74例脑梗死后感觉障碍患采用颈动脉滴注自配的康脑液治疗。结果 治愈率达81.1%。对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脑梗死所致的感觉障碍及对纯感觉障碍和非纯感觉障碍治疗效果无显性差别。结论 该法对脑梗死导致感觉障碍疗效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