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不同产地细辛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细辛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的含量。方法 以6个产地(凤城、通化、安图、本溪、敦化及哈尔滨)细辛为实验材料,采用比色法测定马兜铃总酸、L-酪氨酸含量,采用HPLC测定马兜铃酸A和细辛脂素含量,采用GC-MS测定挥发油种类和含量。结果 细辛中马兜铃总酸、马兜铃酸A、细辛脂素、L-酪氨酸含量最高的产地分别是本溪、凤城、哈尔滨及凤城,而这4种成分含量最低的产地分别是哈尔滨、安图、安图及通化。各产地细辛挥发油中共含有73种化合物,其中黄樟脑、甲基丁香酚、肉豆蔻醚及榄香素含量较高。各产地细辛中黄樟脑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通化、凤城、本溪、安图、敦化及哈尔滨;甲基丁香酚的含量从高到低为依次为凤城、通化、本溪、安图、敦化及哈尔滨;肉豆蔻醚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敦化、安图、凤城、通化、本溪与哈尔滨;榄香素含量从高到低为:凤城、通化、安图、本溪、敦化和哈尔滨。结论 各产地细辛中马兜铃总酸、马兜铃酸A、细辛脂素、L-酪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细辛及其不同入药部位中的肾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优选出肾毒性成分含量低、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细辛药材品种及产地。方法: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Ⅰ及细辛脂素的含量;GC法测定甲基丁香酚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细辛中,马兜铃酸Ⅰ含量以陕西宁强(华细辛)地下部分最高,为0.4528mg/g,以吉林通化(北细辛)地上部分最低,为0.0083mg/g;甲基丁香酚含量以吉林合龙(汉城细辛)地下部分含量最高,为1.35%,细辛脂素含量以吉林合龙(汉城细辛)地下部分含量最高,为3.92mg/g。结论:不同产地细辛马兜铃酸Ⅰ、细辛脂素、甲基丁香酚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分析确定北细辛的最佳采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发育期北细辛中挥发油的形成和积累,以确定北细辛根的最佳采收期。方法:用气相色谱的方法测定北细辛根的不同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生长发育期采集的北细辛中挥发油的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兼顾不同的挥发油的含量因素,北细辛的采收期以9月中旬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石菖蒲不同提取物(挥发油、水提液、去油水提液)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石菖蒲挥发油中除β-细辛醚相对含量高外,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还有α-细辛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榄香素(烯),反式甲基异丁香酚、菖蒲二烯、石竹烯、柏木烯等;水提液中检出了石菖蒲挥发油的3个主要成分,几乎未检出α-细辛醚;去油水煎液中发现一特征成分,由于现有的谱库中未能检索到,故未能鉴定.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石菖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卢兰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02-2103
目的:探讨细辛用量与剂型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黄樟醚和甲基丁香酚为指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两者煎煮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相同剂量下,细辛根末所含黄樟醚的含量分别是全草煎煮10、20、30分钟后的4、12和50倍,而同时甲基丁香酚也有下降,但是黄樟醚/甲基丁香酚比例却有所上升.结论:细辛用末不可大剂量,而汤药需适当增加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石菖蒲不同提取物(挥发油、水提液、去油水提液)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石菖蒲挥发油中除β-细辛醚相对含量高外,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还有α-细辛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榄香素(烯),反式甲基异丁香酚、菖蒲二烯、石竹烯、柏木烯等;水提液中检出了石菖蒲挥发油的3个主要成分,几乎未检出α-细辛醚;去油水煎液中发现一特征成分,由于现有的谱库中未能检索到,故未能鉴定.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石菖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辽细辛果实中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辽细辛果实与种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辽细辛果实中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辽细辛种子进行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结果辽细辛果实各部位以及各产地的辽细辛种子中均含有马兜铃酸A,辽细辛果实以种子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最高,测定的各产地辽细辛种子以吉林省富江乡和清原县北三家乡产辽细辛种子中马兜铃酸A含量最低。结论辽细辛果实各部位中均含有马兜铃酸A,其中以种子中的含量为最高,不同产地的辽细辛种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8.
北细辛不同生长期挥发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细辛[Asarum he terotropodesfr.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为我国药典规定的细辛主要正品品种,习称辽细辛。以往北细辛药材主要来源为野生资源,但目前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商品细辛多为栽培北细辛。细辛具有祛风攻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功效。其中主要有效部位为挥发油。为了探讨栽培北细辛中挥发油的年变化规律,为确定其高质量时期和最佳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以栽培6年生北细辛为材料,对其一年中不同生长发育期地下,地上两部分及全草中挥发油含量进行了测定。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为本校栽培6年北细辛。按不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套完整的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辛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利用标准品比对测定细辛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生境和不同采收期的苏州荠苧挥发油含量进行考察,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果不同生境和不同采收期的苏州荠苧挥发油含量变化范围为0.40%~1.21%。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m ethyleugenol)、龙脑烯(bornene)、侧伯酮(thu jone)、二氢香芹酮(d ihydrocarvon)、香荆芥酚(carvacrol)、橙花烯(ner-olidene)、α-石竹烯(α-caryophyllene)、γ-杜松烯(-γcad inene)。结论苏州荠苧在香精香料、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辽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对同一批辽细辛种子进行处理并种植,采收2年生不同月份的辽细辛植株进行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采用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以0.05 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乙腈(体积比为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90 nm,进样量为10μL,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种植2年后的辽细辛药材各部位中均含有马兜铃酸A且地上部分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其含量逐渐减少,到8、9月份已趋于稳定。结论采用水超声处理辽细辛种子的方法可以除去细辛中的部分马兜铃酸,但不能完全除去,为细辛中的马兜铃酸的去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辽细辛不同药用部位中马兜铃酸IV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hiseido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55∶44∶1),检测波长为252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马兜铃酸IVA质量浓度在4.720~47.2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n=6),辽细辛根、根茎和叶中马兜铃酸IV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9.4%9、8.9%(n=6),RSD均小于2.8%。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辽细辛不同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北细辛中芝麻脂素和细辛脂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北细辛中L-芝麻脂素和L-细辛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该药材提供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醋酸乙酯为溶剂,加热回流120min撮用HPLC法测定:使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膊-水(50:50),流速1.2mL.min^-1,检测波长:287nm,纸整党mm.min^-1,进样量:10αL,外标法定量。结果:两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芝麻脂素  相似文献   

14.
辽细辛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辽细辛地下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辽细辛地下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卡枯醇(kakuol,1)、2-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丙酮(2-methoxy-4,5-methylene-dioxypropi-ophenone,2)、(-)-芝麻脂素((-)-sesamin,3)、(-)-细辛脂素((-)-asarinin,4)、pluviatilol(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6)、正丁基-吡喃果糖苷(n-butylfruct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6、7为首次从细辛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药细辛的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细辛的遗传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形实验,观察细辛水煎液在小鼠体内对雄性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通过微核率和畸形率评价细辛对雄性小鼠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细辛水煎液能明显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具有致突变作用。结论中药细辛作为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临床应用时需考虑其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北细辛药材不同部位的马兜铃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纯  田德娟  李季 《中国药业》2010,19(13):24-25
目的检测北细辛药材不同部位的马兜铃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150mm×4.6mm,5μm),磷酸二氢钠-乙腈(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00nm。结果北细辛药材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全草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A。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北细辛药材中马兜铃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辽细辛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idesFr 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bS)8,9-dihydroxy-1,5,6,10b-tetrahydro-2H-pyrrolo[2,1-a]isoquinolin-3-one(1)、尼古丁酸(nicotinic acid,2)、5-羟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furoic acid,3)、琥珀酸(succinic acid,4)、山奈酚(kaempferol,5)、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细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辽细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