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手术不遗留肛瘘,是近几年来肛肠外科的一大进展。所谓一期手术就是切开排脓的同时,切开或挂线切开引起脓肿的原发内口肛隐窝,以达到日后不形成肛瘘的目的。我们总结了183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手术均达到痊愈,无肛瘘形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孙柱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2):873-873
肛旁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由于肛旁脓肿的原因主要是肛腺感染,因此根治肛旁脓肿的关键是处理好感染肛腺,传统治疗是切开排脓成肛瘘后行相关手术。  相似文献   

3.
肛周脓肿又叫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又称其为肛痈,此病症是发生于肛管、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多为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1]。临床统计,此病症与肛瘘属于肛肠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2%,发生率占肛肠疾病的8%~25%,好发于20岁~40岁男性,以肛周持续性剧烈疼痛加重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2]。目前,肛周脓肿患者多数采取手术切开引流术治疗,如脓肿破溃或是切开引流后,易形成肛瘘,而传统的手术切除引流术后需要在脓腔填塞凡士林油纱布,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疼痛感较强烈,愈合时间较长,肛瘘形成概率较高,故寻找一项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非常重要[3]。本研究针对中药坐浴联合湿润烧伤膏或凡士林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肛门和直肠周围脓肿统称为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传统观点主张分期手术治疗,即先切开排脓,待其形成肛瘘后,再作Ⅱ期手术.我们近3年对148例急性期肛周脓肿患者采取Ⅰ期根治术,术后配合自拟中药坐浴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肛门和直肠周围脓肿统称为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传统观点主张分期手术治疗,即先切开排脓,待其形成肛瘘后,再作Ⅱ期手术。我们近3年对148例急性期肛周脓肿患者采取I期根治术,术后配合自拟中药坐浴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肛周脓肿为常见病,是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绝大部分由肛腺感染引起[1]。脓肿切开引流是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但切开引流后,绝大多数形成肛瘘。我院采取脓肿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随访观察1-3 a,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妍 《中医杂志》2003,44(Z1):96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周脓肿的续发病,是肛窦感染发炎沿肛腺管蔓延扩散到肛门直肠间隙或肛管皮下与粘膜下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多形成肛瘘.本病例因肛周脓肿后外口尚未破溃而形成半瘘,粪便经感染肛窦形成的内口进入脓腔,长久积存而形成粪石.  相似文献   

8.
肛周脓肿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简称,系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及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中医称为肛痈、脏毒,属痈疽的范畴。为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以20~40岁多见,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常因自然溃破或单纯排脓而形成肛瘘。  相似文献   

9.
马英  左进 《中医杂志》2003,44(Z1):98
1内口的探查及处理 肛瘘多由于肛腺感染所致.自行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收缩呈管状,形成纤维化管壁;若引流不畅,或继发感染,炎症向直肠粘膜下层及肌层深部蔓延,并超越肛窦部及直肠环区深部,则形成高位复杂性肛瘘,因此治疗上寻找原发病灶即内口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过去治疗时通常先切开排脓,待炎症吸收(一般需要数月后)形成肛瘘后,行第二次手术切除;阶段各医院越来越倾向于Ⅰ期根除手术治疗.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反复比较研究认为:对于肛周脓肿急性发作还是应先切开排脓,待炎症消退后再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11.
肛周脓肿是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坐骨直肠窝脓肿、肛周皮下脓肿、直肠周围浅部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临床上统称为肛周脓肿,又称肛旁脓肿.以往对其治疗常采用抗感染、自溃、切开排脓、换药等方法,这些方法疗程长,痛苦大,本病一般不能自愈,而后破溃所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须再次手术.近几年笔者对本病术式进行改良,收到了痛苦小、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的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必须及早进行外科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往手术治疗多采用先切开排脓及引流,待脓腔缩小,形成管腔(肛瘘)后,再行二次手术。我科1990—2001年以来,采用了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既缩短了治愈时间,又减轻了患者二次手术之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肛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指经肛管或直肠下段到肛门周围皮肤的瘘管,也叫肛漏或痔漏,是外科常见病。肛瘘多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后,由于脓液或粪便仍从原来的感染灶进入脓腔,引流不畅,日久脓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瘘管。少数为结核性所致。肛瘘病人非常痛苦,肛门处经常流脓,刺激周围皮肤,引起湿疹、痒痒、伤口经久不愈合。  相似文献   

14.
肛窦炎和肛腺感染引起的肛门周围组织感染可引起肛周脓肿,深部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后,内部压力逐渐增大。认为肛周脓肿深部脓肿根治术不仅可使患者脓腔早愈,防止蔓延,而且也不易形成肛瘘,即使形成肛瘘,也比较容易治疗,其高治愈率,低复发率,使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5.
肛周脓肿是肛腺感染后蔓延到肛门直肠周围几个间隙而形成的化脓性感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多于女,此病发病急、痛苦大、疼痛剧烈,重症多伴有发热、周身不适,甚至影响大小便.对肛周脓肿的治疗现在仍有不少医生采取切开引流的疗法,待形成肛瘘以后再做肛瘘手术,这样不但延长了治疗期,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我院从70年代起就采取了肛周脓肿切开挂线疗法一次性治疗肛周脓肿,既防止形成肛瘘,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近2年来肛周脓肿切开挂线疗法治疗的38例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局部肿胀、疼痛剧烈,常伴高热,自溃或切开排脓后常形成肛瘘。本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如治疗不及时,易导致致死率极高的坏死性筋膜炎~([1])。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在实际临床中,有一部分患者不愿意或无法接受住院手术治疗,而选择保守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肛周脓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的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常易形成肛瘘,故肛周脓肿和肛瘘是一个病的两个阶段。目前对肛周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并常在手术时将外括约肌皮下部及浅部毫无顾忌地切开,由此而导致肛管缺损、肛周疤痕畸形,对肛门的功能和外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许多临床医师逐渐尝试采用各种方法保留肛门括约肌以避免上述问题[1~2],却常因操作繁琐或不能保证引流通畅而疗效欠佳。笔者自2001年3月~2006年3月对38例肛周脓肿应用保留括约肌术结合四黄生肌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传统的肛…  相似文献   

18.
<正>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脓肿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仍不断进入脓腔,在愈合缩小的过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疤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中医称本病为"悬痈"、"坐马痈"、"脏毒"等,多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裂,经久不愈而形成的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多发于20~40岁男性。  相似文献   

19.
肛周脓肿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此病发病急骤,痛苦大,疼痛剧烈,发热,周身不适,甚至影响排便,破溃后一般形成肛瘘.因此肛周脓肿应看作是一种急症.争取早期治疗,以免形成复杂性肛瘘.自2006年8月~2008年5月,笔者采用透脓散治疗肛周脓肿100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尹霞  裴玉洋  裴玉芹 《光明中医》2006,21(10):71-71
肛瘘是指发生于肛门周围与肛管直肠部的瘘管,属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继发病.脓肿初起红、肿、热、痛,继则化脓,切开排脓后反复自溃,脓溢毒出,暂可收口.余毒未尽或正气虚弱,脓水淋漓,久而不敛或闭而又溃,形成肛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旁流脓淌水.本病目前的治疗方法除肛瘘切除术外,还没有其它有效根治的方法,现将肛瘘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