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HPLC法测定4种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八角链中鬼臼毒素含量的方法,考察不同溶剂及提取方法对含量测定的结果的影响。方法 Hewlett-Packard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WhatmanPartiShere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mol/L磷酸氢二钾(50:50),检测波长:290nm,样品用80%的甲醇水溶液超声振荡提取 结果 标准曲线方程Y=0.225+438.95X,r=0.9997(n  相似文献   

2.
建立测定密骨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30min,在C18柱以上以甲醇-水-醋酸(45:50:5)为流动相,在波长270nm处检测。淫羊藿苷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5089~0.814μg,线性回归方程为Y=1479.437+455051.213X,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为2.44%。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密骨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替洛尔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替洛尔的含量,以Spherisorb ODS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醋酸钠缓冲液(50:50),检测波长274nm,非那西丁为内标物,分离度为5.7。结果线性范围为100 ̄40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7%,RSD为1.01%;平均含量为99.90%,RSD为0.36%,测定结果与UV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维拉帕米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维拉帕米血药浓度的新方法。血浆样品用正己烷-乙醚(1:1,V/V)提取,以Zorbax Silica为固定相,0.05mol/L磷酸二氢铵-乙腈-甲醇-三乙胺(50:25:25:0.25,V/V)为流动相,紫外232nm处测定。采用外标法峰高定量。血药浓度在2.5 ̄400.0n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6。最低检测浓度为2.0ng/ml。回收率达95.11% ̄101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凉山杜鹃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HPLC法对凉山杜鹃中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选用Shim-packCLC-ODS分析柱(150mm×6.0mm,5μm)甲醇-0.5%磷酸(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mm,流速1.0mL/min结果:线性范围:0.08~0.4μg(r=0.9999)平均回收率96.48%,RSD为1.5%,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补血口服液中黄芪甲甙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补血口服液中黄芪甲甙的含量,用YWG-G18柱(4.0×150mm),在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流速炎0.5ml/min;检测波长为201nm;柱温为30℃的色谱条件下,就快速有效地分离和测定复方补血口服液中黄芪甲甙的含量,其平均回收率98.54%,RSD=4.5%,线性范围为7.25-58.00mg/ml。  相似文献   

7.
HPLC测定氨酚待因片中磷酸可待因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含有0.05ml/LIPR-B6,0.00375mol/L三乙胺和2%醋的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测定氨酚待因中磷酸可待因的含量及含量的均匀度。结果磷可待在0.05-0.12mg/ml范围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100.6%(n=5)RSD-0.43%。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获得满意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氯仿-浓氨溶液(90∶10)作溶剂,超声波振荡提取。硅胶柱,氯仿-甲醇-浓氨溶液(90∶10∶0.3)为流动相,紫外254nm波长检测。平均加样回收率(n=5)士的宁为98.2%,RSD=1.4%;马钱子碱为99.3%,RSD=3.3%。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士的宁分别为0.6%和1.3%;马钱子碱分别为1.1%和2.4%。  相似文献   

9.
小蔓长春花组织培养物中长春胺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小蔓长春花组织培养物中长春胺的含量。应用高效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为石油醚-氯仿-甲醇(10:10:1.2)。在λS=490nm,λR=550nm波长处扫描。长春胺标准品的线性范围为0.535 ̄3.745μg;平均回收率为98.68%,RSD=1.9%(n=6)。小蔓长春花组织培养物经碱性氯仿和2%硫酸提取后点样,按随行外标两点法进行测定,计算样品的含量。测得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B5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胶囊的含量及溶出度方法,测定波长:(278±1)nm,在10~16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r=0.9999),平均回收率99.50%(CV=0.42%),氢溴酸右美沙芬UV法和非水滴定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1),溶出度(小杯法)测定结果表明:缓释胶囊体外缓释明显,12h内累积释药量>80%,6h内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F(t)=25.82+18.90,r=0.9937]。  相似文献   

11.
比色法测定固公果根中三萜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固公果根中三萜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熊果酸为对照品,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系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50nm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6~0.138mg/ml,标准曲线:A=1.566C+0.6012,R=0.9993(n=5),平均回收率为103.45%,RSD=2.75%(n=4),原药材中三萜成分含量为1.93%。【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于固公果根中的三萜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固公果中总鞣质的工艺条件参数。 方法比较了8种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量、静态解吸率,筛选出最佳的吸附树脂。以静态、动态吸附实验相结合,确定了最佳的吸附分离工艺。采用干酪素法进行鞣质的测定。 结果 在考察的8种树脂中,HP20型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参数,并确定了工艺条件。 结论 本实验筛选出HP20型树脂对固公果根中总鞣质类成分吸附解吸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固公果药材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了固公果不同药材部位中总鞣质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磷钼钨酸为显色剂、干酪素为鞣质吸附剂、没食子酸为标准品,在760nm波长下,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总鞣质含量.【结果】方法的标准曲线:y=0.1416x-0.039,R=0.9988,结果显示鞣质质量在0.014-0.140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值为1.94.固公果药材的根和茎中总鞣质含量相当、叶中总鞣质含量最高.【结论】本研究首次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法对固公果药材不同部位中鞣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测定方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红花五味子的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A)、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B)和五味子丙素(schisandrinc)含量。方法 HPLC法,使用Sphereclone ODS柱;流动相:水(A),甲醇(B),梯度洗脱:0~4min,70%B;4~54min,70%~100%B;流速为0.4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结果 五味子酯甲、甲素、乙素、丙素在红花五味子中含量分别为0.026%~0.083%,0.007%~0.945%,0.002%~0.121%。0.01%~0.038%。其中五味子甲素普遍存在,且果实中含量高于茎藤。结论去氧五味子素是红花五味子果实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南五味子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性状鉴别、扫描电镜和薄层色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及其近缘种绿叶五味子、翼梗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进行生药性状、种子表面微形态和薄层鉴别。结果 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可以将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分为3个类型。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deoxyschisandrin)、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的薄层定性表明产于陕西平利、河南栾川、山西阳城、湖南衡山的华中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中都含有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翼梗五味子果实中仅含有五味子酯甲,而甘肃小陇山、陕西留坝产华中五味子果实中检测不到这两种成分。结论 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可以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和薄层色谱结果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6.
从显脉香茶菜茎叶中分得一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rabdonervosinB,根据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其结构1α,15β-二羟基-6β,7-B-断裂-对映-对映-贝壳杉-16烯-6,20-环氧-7,20-δ-内酯。  相似文献   

17.
自青风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首次分离得到8,14-二氢萨鲁塔里定碱8,14-Dihydrosalutaridine,千金藤宁Stepharanine,蝙蝠葛宁Bianfugenine和一种新生物碱,命名为青风藤定碱Sinomendine。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凹叶厚朴愈伤组织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提取方法和工艺的优选。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浸渍法及浸渍-超声波法提取厚朴酚及和厚朴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凹叶厚朴愈伤组织中酚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超声波法为提取工艺,进一步考察溶剂、温度、提取时间对含量检出值的影响。结果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浸渍法为0.135%与0.017%,超声波法为0.144%与0.018%,浸渍-超声波法为0.146%与0.018%;最佳工艺为A3B2C3,即用丙酮30℃超声提取60 min。结论本试验的结果可以为凹叶厚朴的生物技术利用提供科学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香茶菜及同属植物微性状鉴别特征.方法 采用500万像素电子摄像目镜,应用景深合成技术合成微性状鉴别图片,观察4种香茶菜属植物的新鲜及干燥叶片的微性状特征.结果 在叶尖突起程度、毛茸的长短与分布方面,4种香茶菜属植物叶片的微性状有明显不同:岐伞香茶菜和显脉香茶菜密被校长毛茸,叶尖极度突起或明显突起;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稀被较短毛茸,毛茸多分布在叶脉、叶缘,叶尖微凹或突起.结论 微性状鉴别方法简便,可以区别香茶菜属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从狭叶五味子 Schisandra lancifolia 中分离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 (phyllocoumarin) 和 (-)-表儿茶酸[(-)-epicatechi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 活性。方法 为了筛选和确认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 HBV 活性,以 HepG2.2.15 细胞为体外研究 HBV 模型,分别用 RPMI 1640 完全培养基稀释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 3 d 后收集上清,采用 MTT 法检测药物对 HepG2.2.15 细胞的生长影响和 ELISA 法检测培养上清中 HBsAg 和 HBeAg 的水平,评价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对 HBsAg 和 HBeAg 的影响。结果 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 HBV 活性,其细胞毒性非常小,CC50 均大于 200 μg/mL。扁枝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 HBsAg 和 HBeAg 分泌作用。阳性对照药物阿德福韦酯也抑制 HBV HBsAg 和 HBeAg 分泌,但在相同质量浓度 (1.6 μg/mL) 下其抑制作用较扁枝杉香豆素弱。结论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 (-)-表儿茶酸具有一定体外抑制 HBV HBsAg 和 HBeAg 分泌的作用,从而起到抗 HBV 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