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杏仁处方应付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目前苦杏仁处方应付不统一的情况,以煎液中的苦杏仁甙含量为指标,对临床上所用苦杏仁的不同样品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苦杏仁的处方应付以统一为蒸品较好。  相似文献   

2.
微波炮制苦杏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微波技术炮制苦杏仁,苦杏仁酶灭活完全,苦杏仁甙含量不受损失。并对微波炮制时间和温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曲组方中用生苦杏仁和制苦杏仁时其苦杏仁苷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神曲、生品苦杏仁、蒸制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进行了跟踪测定.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 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17:83).结果:神曲组方中无论采用生苦杏仁还是蒸制苦杏仁其苦杏仁苷均在发酵不久后即消失.生品苦杏仁从发酵第1天起苦杏仁苷的峰就消失了,而蒸制苦杏仁的苦杏仁苷的峰却一直存在.结论:苦杏仁苷可能是被神曲发酵过程新产生的酶类所酶解,神曲组方中沿用生苦杏仁即可.  相似文献   

4.
苦杏仁的炮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苦杏仁的主成分苦杏仁甙的分解产物氢氰酸的含量为指标,结合现代生产及古文献有关记述对苦杏仁的多种炮制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提出较合理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3批市售炒苦杏仁进行了外观性状、薄层层析及苦杏仁甙的含量测定,并与对照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苦杏仁泛油后主要有效成分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琼 《中医药学报》2002,30(3):32-33
对苦杏仁泛油前后苦杏仁甙及脂肪油含量等进行了比较 ,结果证明杏仁泛油后 ,不仅脂肪油含量及其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 ,而且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苦杏仁甙的含量也明显降低 ,这应充分引起中药经营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丰产,出仁率高,含苦杏仁苷高的优良品种,对部分苦杏仁品种及山杏的优株进行了测定,发现有出仁率38.5%、苦杏仁苷含量高达5.45%的优株。  相似文献   

8.
苦杏仁去皮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两种苦杏仁炮制品,在去皮和留皮中所含有效成份苦杏仁甙的含量变化。结果两种苦杏仁炮制品都是留皮的所有效成分苦杏仁甙略高于去皮的苦杏仁,表明苦杏仁在炮制过程中没有必要去皮。  相似文献   

9.
苦杏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 ,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其在贮存过程中会出现走油及苦杏仁苷分解等影响质量的问题。因此 ,本文选择了苦杏仁苷含量作为观察指标 ,对生火单苦杏仁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旨在通过对 t0 .9及 K2 98k值的比较 ,确立最佳贮存方式。1 材料与仪器苦杏仁 (徐州中药饮片厂 ) ;电热恒温水溶锅 (上海医疗器械五厂 ) ;试剂均为分析纯。2 实验与结果2 .1 恒温加速破坏实验 将样品密封于试管中 ,分别置电热恒温锅中 ,经附表所示温度和时间进行恒温加速实验 ,到时间后立即取出 ,冷却…  相似文献   

10.
改进苦杏仁(火单)法炮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苦杏仁酶对苦杏仁甙稳定酶解速率所需时间、酶解百分率、不同酶量的酶解能力、以及加热与酶灭活的关系,对苦杏仁(火单)法炮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马超 《中医研究》2011,24(10):16-17
目的:研究苦杏仁单煎及与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共煎时汤液中苦杏仁苷含量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杏仁单煎及其与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共煎时汤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结果:苦杏仁单煎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与甘草共煎(3∶4)时苦杏仁苷含量降低最多。结论:苦杏仁长时间煎煮可降低汤液中的苦杏仁苷含量;甘草能降低苦杏仁汤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苦杏仁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定量分析23个不同产地的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并对水浸出物含量、脂肪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苦杏仁苷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不同产地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别。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指标成分含量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3个产地的苦杏仁样品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二类,河北和内蒙部分地区的苦杏仁质量较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苦杏仁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实验证实,使用流通蒸气将苦杏仁蒸至上气再维持30分钟的方法炮制,能有效地稳定苦杏仁申苦杏仁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禹琦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2):213-216
目的:研究闪式提取法从苦杏仁中提取苦杏仁苷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苦杏仁苷为指标,对闪式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与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闪式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是70%乙醇,提取时间1 min,料液比1∶6。结论:此工艺简单、高效、节能,提取率高,有利于苦杏仁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关于苦杏仁种皮去留合理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超寰 《中成药》1993,15(3):19-20
对苦杏仁种皮进行了苦杏仁甙含量测定、急性毒性试验,还就去皮过程对苦杏仁甙含量的影响、种皮对煎出率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苦杏仁炮制后不必去皮,但在入药前应作切制处理。  相似文献   

16.
苦杏仁油的超声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苦杏仁中提取脂肪油。方法:运用超声技术提取,并对提取的苦杏仁油进行理化常数的检测。结果:用超声技术提取苦杏仁油的出油率为47.08%。结论:用超声技术从苦杏仁中提取苦杏仁油,可提高提取率,节省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7.
对苦杏仁燀炒炮制意义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苦杏仁各炮制品,尤其是燀苦杏仁与燀炒品的异同点,检验苦杏仁燀后炒的必要性。方法:通过苦杏仁酶活性的检测,考察各炮制方法的杀酶效果;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各炮制品及生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各炮制品及生品的LD50,综合比较各炮制品,尤其是燀品与燀炒品的异同。结果:各炮制品较生品的苦杏仁苷含量均有所降低,但相互间差别不大,炮制后燀品在苦杏仁苷含量上略高于燀炒品,急性毒性燀炒品与各炮制品相比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苦杏仁各炮制品均可达到杀酶保苷作用,燀炒法工艺繁琐,且外形不美观,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8.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甙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沙明  王玉明 《中成药》1989,11(2):15-16
本文报道在自记式分光光度计上,用二阶导数光谱法直接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甙的含量。样品制备不经分离即可消除背景干扰。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苦杏仁是临床上常用的止咳平喘药,选择何种炮制方法更为合理,笔者对氵单法、蒸法及冷水煮沸的苦杏仁分别进行了苦杏仁甙含量测定分析对比,介绍如下。苦杏仁不同炮制品苦杏仁甙含量见表1。表1苦杏仁炮制后苦杏仁甙含量比较炮制方法规格数量苦杏仁甙含量(%)苦杏仁甙损耗量(%)冷水  相似文献   

20.
苦杏仁中苦杏仁甙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C18柱,以甲醇-水(37)为流动相,对苦杏仁中的苦杏仁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线性范围为4.08~32.64μG,平均回收率97.0%,相对标准偏差为1.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