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模拟人工胃液条件处理不同种质资源蒙古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和膜荚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细胞可溶性多糖及糖缀合物,获得一系列PACE糖指纹图谱,用于黄芪的种质资源鉴别和评价。方法:利用SMICA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t检验,获得区分不同种质资源黄芪的差异性糖组分。结果:蒙古黄芪中移栽芪和野生芪分离现象明显,且多糖酸解产物中的四糖和六糖可以作为区分生长方式的主要差异性糖片段,野生蒙古黄芪中四糖的含量高于蒙古移栽芪中含量,移栽蒙古黄芪中六糖的含量高于野生芪中含量;三糖和四糖可以作为区分野生蒙古黄芪与野生膜荚黄芪的主要差异性片段;五糖和六糖可以作为区分移栽蒙古黄芪与移栽膜荚黄芪的主要差异性片段。结论:人工胃酸降解的多糖产物能很好的鉴别黄芪种属(野生蒙古黄芪与野生膜荚黄芪、移栽蒙古黄芪与移栽膜荚黄芪),生长方式(移栽蒙古黄芪和野生蒙古黄芪)。本研究为黄芪药材的品质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芪是豆科植物膜荚黄芪、蒙古黄芪或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前二者习称“黄芪”,后者习称“红芪”。近来我们发现有人用豆科植物蓝花棘豆  相似文献   

3.
黄芪为常用中药,商品分黄芪和红芪两大类。一九七七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l.mongholicus(B-ge.)Hsiao 或多序岩黄芪 Heh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前二者习称“黄芪”,后者习称“红芪”.  相似文献   

4.
曾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采集的膜荚黄芪叶中分离出皂甙黄芪叶素C,并确定了结构。本文报道一个新的皂甙和两个己知的黄酮糖甙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实验材料及方法:自然干燥的膜荚黄芪  相似文献   

5.
叶迎  王瑞海  苗青  许京  吴东苑  刘丽梅 《中草药》2023,54(14):4649-4661
目的对甘肃产1~2年生红芪(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和黄芪(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或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总皂苷、总多糖、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多指标探讨红芪和黄芪的差异。方法运用R3.3.2软件,选取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4种异黄酮含量总和8个含量指标,产地、品种、采收时间、纬度、经度、海拔高度6个影响质量的因素做变量,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产1~2年生红芪和黄芪质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聚类结果表明红芪、黄芪聚成2大类,2种药材品质相差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芪质量优于红芪,总体上2年生红芪、黄芪药材质量优于1年生药材,宕昌产黄芪质量较优,武都产红芪质量较优。结论甘肃产红芪和黄芪药材质量有明显差异,从质量角度分析,二者不适合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6.
以内切-1,4-β-甘露聚糖酶的最佳酶解条件对不同种质资源蒙古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和膜荚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多糖进行酶解,通过荧光辅助糖电泳获得糖指纹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区分不同种质资源黄芪的差异性糖组分。结果显示,内切-1,4-β-甘露聚糖酶酶解产物中三糖、四糖和五糖可以作为区分蒙古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的差异性糖片段,五糖和六糖可以作为区分膜荚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的差异性糖片段,三糖和四糖可以作为区分移栽蒙古黄芪和移栽膜荚黄芪的差异性糖片段。研究表明,内切-1,4-β-甘露聚糖酶降解的多糖产物能很好地鉴别黄芪种属(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生长方式(移栽芪和野生芪)。该研究为黄芪药材的品质评价及活性寡糖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甘肃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药材中总黄酮含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6,(10)
目的:比较甘肃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各28批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黄芪样品中总黄酮平均含量宕昌地区为0.396%、武都地区为0.358%、陇西、岷县、渭源3县为0.283%;红芪样品中总黄酮平均含量宕昌地区为0.288%、武都地区为0.307%、陇西、礼县、岷县、渭源4县为0.194%。结论:甘肃省黄芪和红芪各28批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地黄芪总黄酮平均含量均高于红芪;28批黄芪中宕昌地区黄芪总黄酮含量最高,28批红芪中武都地区红芪总黄酮含量最高,武都、宕昌产黄芪、红芪总黄酮含量均高于陇西、岷县、渭源、礼县所产黄芪、红芪。由此可见二者不适合替代,应该分开使用。  相似文献   

8.
包强  刘丽梅  王瑞海  叶迎  柏冬  刘卫东  田生华 《中药材》2016,(10):2281-2284
目的:比较甘肃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各28批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黄芪样品中总黄酮平均含量宕昌地区为0.396%、武都地区为0.358%、陇西、岷县、渭源3县为0.283%;红芪样品中总黄酮平均含量宕昌地区为0.288%、武都地区为0.307%、陇西、礼县、岷县、渭源4县为0.194%。结论:甘肃省黄芪和红芪各28批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地黄芪总黄酮平均含量均高于红芪;28批黄芪中宕昌地区黄芪总黄酮含量最高,28批红芪中武都地区红芪总黄酮含量最高,武都、宕昌产黄芪、红芪总黄酮含量均高于陇西、岷县、渭源、礼县所产黄芪、红芪。由此可见二者不适合替代,应该分开使用。  相似文献   

9.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补气固表、托疮、利尿的功效,为治疗虚政之要药。市场上,时有伪品出现。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现将黄芪的正品及其伪品作一鉴别,供參考。黄芪,来源于豆科(Legumnosae)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ceus(Fisch·)B ge·蒙古黄芪Amembranaceus(Fsch·)BgeVar,Momgholicus(Bge·)Hsiao的根和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trysH-M·的根(亦称红芪)。膜荚黄芪,主产于山西(商品称绵芪)、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及內蒙古自治区均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内切-1,4-β-半乳聚糖酶水解的黄芪糖指纹图谱,用以鉴别不同种质资源的黄芪。方法:以内切-1,4-β-半乳聚糖酶对不同种质资源蒙古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和膜荚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多糖进行酶解,通过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获得糖指纹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区分不同种质资源黄芪的差异性糖组分。结果:内切-1,4-β-半乳聚糖酶酶解产物中五糖和六糖可以作为区分蒙古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的差异性糖片段,四糖和五糖可以作为区分膜荚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的差异性糖片段,四糖、五糖和六糖可以作为区分野生蒙古黄芪与野生膜荚黄芪的差异性糖片段。结论:内切-1,4-β-半乳聚糖酶降解的多糖产物能很好的鉴别黄芪种(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及生长方式(移栽芪和野生芪)。该研究结果可为黄芪药材的品质评价及活性寡糖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判定甘肃红芪是否含有黄芪甲苷;测定甘肃不同产地二年生红芪和黄芪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对比分析一年生、二年生红芪和黄芪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方法: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采用HPLC-MS联用法检测红芪和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260 n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芪和黄芪中总黄酮的含量;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检测波长为540 nm,可见分光光度法测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测定样品中,甘肃红芪中黄芪甲苷的质量分数为0.055 5μg·g-1,黄芪中黄芪甲苷的质量分数为37.9μg·g-1;二年生红芪总黄酮质量分数,陇西等地为0.449%,宕昌为0.370%,武都为0.394%,全省平均为0.402%;黄芪总黄酮质量分数,陇西等地为0.374%,宕昌为0.542%,武都为0.424%,全省平均为0.452%;二年生红芪总皂苷质量分数,陇西等地为3.68%,宕昌为3.89%,武都为4.24%,全省平均为3.95%,黄芪总皂苷质量分数,陇西等地为4.63%,宕昌为5.11%,武都为4.80%,全省平均为4.86%。结论:甘肃红芪中含有黄芪甲苷,红芪含有的黄芪甲苷仅为黄芪的1/682;甘肃不同产地一年生、二年生红芪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均低于黄芪。二年生红芪和黄芪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均高于一年生。一年生、二年生红芪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均为武都优于宕昌,一年生、二年生黄芪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均为宕昌优于武都。红芪为武都地区二年生质量最优,黄芪为宕昌地区二年生质量最优。黄芪甲苷、总皂苷、总黄酮含量差异明显,二者不适合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生产以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为基原的1年生优质黄芪,改变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用量进行栽培,探讨了对膜荚黄芪茎叶重量、产量、根的粗细、长短、葡糖甙(异类黄酮Ⅰ~Ⅳ;黄芪皂甙Ⅰ~Ⅳ)及异类黄酮Ⅴ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姚萱航  刘翠晶  常晶茹  张雪薇  刘霞 《中草药》2021,52(7):2072-2081
目的以2年生2种类型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ceus(绿茎有毛膜荚黄芪、紫茎有毛膜荚黄芪)根、茎、叶为实验材料,探究其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为药材膜荚黄芪资源合理利用及其优良品种选育选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方法使用HPLC检测膜荚黄芪根、茎、叶中黄芪甲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膜荚黄芪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根中皂苷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AATC)、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HMGS)、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DI)、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鲨烯合酶(SS)、鲨烯环氧酶(SE)、环阿尔庭烷合酶(CA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紫茎膜荚黄芪根中黄芪甲苷含量始终高于绿茎膜荚黄芪;在生殖生长期时,绿茎膜荚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高于紫茎膜荚黄芪,而枯萎期二者变化浮动较大;绿茎膜荚黄芪根中总皂苷含量普遍高于紫茎膜荚黄芪。AACT、FPS、HMGS基因表达量与绿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IDI基因表达量与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这4个基因在绿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合成中具有重要影响;HMGR基因与紫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呈显著相关(P0.05),其他基因与紫茎膜荚黄芪皂苷含量均有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探究了2种类型黄芪3种主要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和皂苷类化合物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为黄芪皂苷类化合物合成生理生态机制的明晰、膜荚黄芪资源合理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不同产地黄芪中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我国八个不同产地的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作为研究样本,对比两个品种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对比不同种植方式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对比不同产地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对比不同产地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结果:内蒙古产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最高,为(22.95±1.17)mg/g,吉林产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最低,为(18.12±0.59)mg/g,不同产地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可见明显差异(P0.05)。蒙古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为(21.24±1.06)mg/g,膜荚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为(19.01±0.87)mg/g(P0.05)。野生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高于人工种植黄芪(P0.05);不同产地内蒙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产地膜荚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产地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具有明确差异性,临床应用中应给予足够重视,根据产地、品种、种植方式等修正方剂中黄芪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鉴别中药饮品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旨在鉴别药材中用红芪代替黄芪的伪品.方法 HPLC法鉴别中药饮品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根据测定结果鉴别黄芪与红芪.结果 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黄芪药材中含有一定量的黄芪甲苷,而红芪中未见黄芪甲苷的成分.结论 HPLC法可有效鉴别中药饮品黄芪与红芪,是制剂质量控制的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价值。方法: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150 mm×4.4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 ml/min;柱温:25℃。分别对黄芪与红芪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2.024~10.120μg范围内,黄芪甲苷的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稳定、可重复的特点。黄芪中明显含有黄芪甲苷,而红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十分微少,可提供此法鉴别黄芪与红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甘肃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药材中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总皂苷含量。方法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检测波长为540 nm,测定甘肃5县1区28批黄芪和28批红芪样品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甲苷对照品质量在0.0498~0.1638 mg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3),黄芪和红芪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7%和98.9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00%和2.86%(n=6)。甘肃各地区黄芪样品中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宕昌5.10%、武都4.41%、陇西等3地4.21%;红芪样品中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宕昌3.41%、武都4.15%、陇西等4地3.0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黄芪和红芪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肃地区黄芪和红芪中总皂苷含量测定及其对比研究。甘肃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药材中总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宕昌黄芪总皂苷含量最高,武都红芪总皂苷含量最高,且同一地区黄芪总皂苷含量高于红芪总皂苷。  相似文献   

18.
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的考察调研,探明了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为:主要依赖人工栽培,蒙古黄芪为主流商品,甘肃和山东分别成为栽培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新主产区,山西北部半野生种植模式保持了传统道地黄芪药材的特征,但产量有限,目前已形成传统芪与栽培芪并存的资源格局.发现膜荚黄芪的栽培选址、黄芪根腐病以及传统芪采刨难是制约黄芪药材生产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从我国黄芪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标准体系建立、生产技术研究与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甘肃红芪和黄芪药材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甘肃不同产地一年生、二年生红芪和黄芪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Agilent Eclipse-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在254 nm处检测。结果:毛蕊异黄酮苷在2.25~0.005 625μg(r=0.999 7),芒柄花苷在2.22~0.111μg(r=0.999 4),毛蕊异黄酮在0.112~0.001 12μg(r=0.999 9),芒柄花素在1.68~0.001 68μg(r=0.999 8)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红芪和黄芪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RSD均3%(n=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红芪和黄芪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肃地区红芪和黄芪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其对比研究。从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一年生、二年生红芪质量相当,一年生黄芪优于二年生,且黄芪质量优于红芪。红芪最佳产区为武都,黄芪最佳产区为宕昌。甘肃地区红芪芒柄花素含量高于黄芪,黄芪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含量高于红芪。在开发和利用甘肃红芪和黄芪时,应根据二者异黄酮含量各自优势有所选择,二者不适合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含红芪和含黄芪益气养血汤对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损伤及抗免疫衰老作用的效果及差异。方法:用相同剂量红芪替换益气养血汤中的黄芪,灌胃18个月龄老龄鼠。测定老龄小鼠脾脏、胸腺指数,检测老龄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水平和血清IL-2含量。结果:含红芪和含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均可提高老龄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在提高脾脏指数方面红芪作用优于黄芪。2种药物均可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MDA水平,且二者作用无差异(P>0.05)。含红芪和含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均可升高老龄小鼠血清IL-2含量且红芪作用优于黄芪(P<0.05)。结论:含红芪和含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对老龄小鼠有一定的抗氧化损伤和抗免疫衰老效果,且红芪作用与黄芪作用相当。含红芪的益气养血汤在提高老龄小鼠脾脏指数,提高血清IL-2含量方面优于含黄芪益气养血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