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江平  尹宏  范昊 《四川医学》2002,23(7):760-760
自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应用于临床以来 ,使需行膀胱全切术 ,尿流改道的患者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笔者又在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良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均为男性 ,年龄 36~ 78岁。其中 5例为膀胱内多发巨大肿瘤 ,累及颈部、三角区。病理活检为膀胱移行上皮癌 ( ~ 级 )。 1例为膀胱前壁内巨大肿瘤 ,病理活检为神经内分泌癌。全部行膀胱前列腺精囊全切术 ,改良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1.2 手术方法 :常规膀胱前列腺精囊全切术 ,加髂内动静脉旁淋巴结清扫。游离右半结肠 ,近端至回盲瓣约15 cm回肠段处 ,远端于横结肠…  相似文献   

2.
姚明炳 《广西医学》2002,24(11):1839-1840
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的尿流改道方式 ,近几年探讨得比较多的是各种类型的肠道可控膀胱术 ,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为 12例膀胱全切患者施行了回肠输出道的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年龄4 5~ 81岁 ,平均 5 7岁。膀胱移行上皮癌 11例 ,其中膀胱多发性肿瘤 7例 ,三角区浸润性肿瘤 4例 ;病理Ⅰ级 1例 ,Ⅱ级 5例 ,Ⅲ级 5例 ;前列腺癌并两侧精囊腺转移 1例 ,病理为低分化腺癌。1 2 手术方法 :(一 )常规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游离盲升结肠 ,截取带系膜…  相似文献   

3.
<正>膀胱全切术后或膀胱功能丧失后,尿流改道术式有多种:一种术式的优点主要看其术后生活质量好,对病人损伤小。近10年国内报告了多种可控代膀胱术式,其中以可控回结肠膀胱术式被多家医院采用。我院1994年1月-8月对4例病人施行本术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50岁、21岁、56岁、46岁;除21岁女性病人为外伤性尿道闭锁,其余3例均为膀胱癌。 1·2 手术方法 ①膀胱全切术后(21岁女病人未做膀胱切除)。②探查腹腔,切除兰尾。③距回音12cm处截断回肠。④游离盲、升结肠及肝曲并截取30cm结肠。⑤回横端端吻合并闭合系膜裂孔。⑥用链霉素溶液和甲硝唑溶液冲洗所截取回结肠段。⑦沿系膜对侧结肠带纵行剪开盲结肠并以3个0肠线连续折叠缝合,使之成囊袋状。⑧将两侧输尿管於结肠囊袋后壁结肠带上行抗返流吻合,并置入输尿管支架管20cm,固定防滑脱。经回肠输出段引出。⑨於回肠袢系膜对侧以1号丝绒将回肠袢内翻折叠  相似文献   

4.
膀胱全切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流改道是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能使患者经尿道自控排尿,消除腹壁造口,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我院于1995~1998年对4例膀胱多发性肿瘤患者实行了全膀胱切除+经尿道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45~65岁。移行上皮细胞癌3例,鳞形细胞癌1例。1.2手术办法手术取回肠段60~70cm,折叠成U字形,中间剖开4~5cm做一侧侧吻合,以扩大内腔,形成贮尿的囊袋,两端做内套叠形成乳头瓣,分别起抗返…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0年7月起,自行设计了一种可控抗返流回肠袋并使之与尿道吻合,使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能经尿道自控排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手术方法1.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按常规方法行膀胱全切或盆腔淋巴结清扫,勿损伤尿道括约肌,尽量保留尿道,准备与回肠袋作吻合。2.回肠袋重建膀胱距回盲瓣20cm处游离回肠20cm。回肠远、近端吻合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关闭肠系膜间隙。将游离回肠腔清洗干净,于对系膜缘纵形切开肠壁,对折成∩形并将其缝合成一个回肠袋作为贮尿囊袋。输尿管断端分别植入回肠袋的上端两侧并采用了袖口状反折乳头吻合以抗尿液返流,输尿管内留置F8输尿管支架引流管并经尿道拉出。然后,将F18气囊尿管放入回肠袋,修整回肠袋远端开口使之与尿道断端围绕尿管在无张力下吻合。  相似文献   

6.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法较多,我科2005.02~2010.02选择使用原位回肠新膀胧术后共7例并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48~68岁,平均56岁,均为移行上皮癌,第一次手术,既往无腹部手术史.病理分期,I级和II级5例,III级2例,TNM分期:T2NOMO 6例,T3bNOMO 1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膀胱癌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为解决患者痛苦 ,目前主要通过各种手术治疗 ,因此术后护理十分重要。笔者精心护理 5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手术的患者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部自 1997年 9月~ 2 0 0 0年 9月 ,先后进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手术 5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2~ 70岁。 3例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 ,2例为腺癌 ;分化程度Ⅱ级 4例 ,Ⅲ级 1例。手术在全麻下行腹部正中切口 ,先全切膀胱 ,然后取回肠 15cm和升结肠 10cm ,剖开制作成袋状代膀胱 ,再把输尿管连接在肠膀胱上 ,最后将阑尾倒吻合在肠膀胱上并引到皮外…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2010年2月我科行膀胱全切、结直肠膀胱术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35—74岁,病程6—12个月,有2例曾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术汽化电切术。6例病理诊断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细胞分级Ⅱ-Ⅲ级,  相似文献   

9.
回肠膀胱内移行上皮细胞癌少见。据所掌握资料,国外报告8例,国内尚无报道。现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就有关问题作简要讨论。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9岁,因肉眼血尿5个月于1980年8月以膀胱肿瘤在我科行单纯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术后病理诊断:多发性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Ⅰ—Ⅱ级,侵及前列腺。1987年6月再次出现血尿。同年12月入院检查,大剂量IVP左肾不显影;左肾盂穿刺造影示左肾、输尿管积水、输尿管入回肠膀胱处梗  相似文献   

10.
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手术前后护理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经验.方法:注重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新膀胱的康复训练.结果:8例中4例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通过盆底肌锻炼等康复训练,3例恢复,另1例仍有熟睡时尿失禁现象.1例手术后3个月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经留置导尿后缓解.结论: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后,加强对新膀胱排尿机能的训练及精心护理,是本手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子宫全切术是妇科最常用手术,我们采用经阴道宫颈膀胱间隙注水分离法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院采用经阴道宫颈膀胱间隙注水分离法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60例.年龄42-54岁,其中子宫肌瘤33例,子宫腺肌病13例,功血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8例有剖宫产手术史.子宫≤3个月妊娠大,其中5例同时行附件切除或卵巢囊肿剥除.  相似文献   

12.
膀胱全切。重建可控性低压回肠代膀胱术是继Bricker回肠膀胱术后,治疗膀胱癌的新方法。我院1991~1996年共为6例患者施行了此种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主要简述膀胱全切后重建可控性低压回肠代膀胱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膀胱肤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因病情需要,部分病人需行膀胱全切术,以往全膀胱切除术后,需行回肠膀胱尿流改道,腹部终生佩带尿袋,给生治带来很大不便。我院开展的可控性低压回肠代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压力低、可自控排尿的优点。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膀胱癌患者,其中男29例,女3例,均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后,截取35~40 cm末端回肠,排列成W形制作原位新膀胱。双侧输尿管与新膀胱乳头法吻合,尿道与新膀胱低位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可通过腹压自主排尿,白天控尿率为87.5%,夜间控尿率为78.1%。术后6个月平均膀胱容量410.6 mL,残余尿量22.7 mL。术后新膀胱漏尿3例,轻度肠梗阻2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分泌物导致排尿困难3例,并发症经处理后效果满意。9例术前有勃起功能男性患者,术后5例保留勃起功能;1例保留子宫和附件女性患者术后性功能正常。平均随访15个月,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术后患者可原位排尿,控尿良好,上尿路损害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可作为膀胱全切尿流改道的首选。术后应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和随访。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为5例膀胱全切患者施行去盲结肠带可控膀胱输出道脐部造口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均男性,年龄56~66岁,5例均为多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符合膀胱全切指征。原位阑尾输出道3例,末段回肠输出道2例。12 手术方法 根治性膀胱全切后,切取盲升结肠15~18cm,末段回肠8~10cm,分离肠袢并将回肠近端与结肠远端作端端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肠袢用200ppm碘伏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清洁。检查阑尾无炎症,长度>5cm,腔能通过10~12F导尿管,则可行阑尾根部2cm盲肠带粘膜下隧道包埋后备作输出道。术中注意保…  相似文献   

15.
周萍  田爱琴 《吉林医学》2012,(35):7768-7769
目的:回顾性分析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总结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术后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动态变化,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无感染、吻合口瘘、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个月至今,3例排尿基本正常,1例术后拔除尿管后出现轻度尿失禁,1例患者随访1.5年后出现右肾中度积水,经随访心理护理和积极治疗后患者生活正常。结论:加强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可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取得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987年8月~1993年10月为6例病人施行了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可控性低压回肠膀胱重建术,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新建的膀胱采用40cm肠管剖开后“S”形缝合成低压储尿袋并原位与尿道吻合,输尿管末端与回肠吻合并向回肠内套叠以形成一乳头瓣起伉返流作用,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死亡,术后随访除1例女性患者术后6个月因继发感染死亡外其余5例已随访3年~4年,所有病人白天均能自控排尿,每次尿量>300ml,排尿间隔约3小时~4小时,术后并发症有腹部尿瘘1例,切口感染1例,均于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院对3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苏依莱 《医学文选》2005,24(6):959-960
膀胱全切是治疗中晚期膀胱肿瘤、膀胱肿瘤复发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对患者生理、生活和工作都有较大影响。2004~2005年8月我科成功地在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例,患者达到原位排尿、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膀胱肿瘤患者8  相似文献   

19.
1999年5月,我院为1例74岁膀跳癌患者施行了膀胱全切可控回肠代膀优术。术后病入恢复顺利,排尿功能控制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年龄74岁。1998年2月开始出现间断性血尿,1999年4月在我院经膀联镇活俭确诊为膀既癌,于1999年5月行膀优全切可控回肠代膀眈术。1.2手术方法常规膀眈切除,前列腺切除,前列腺尖部包膜保留O.scm以备与回肠膀优吻合。距回盲部15~20cm处截取带血管蒂末段回肠45cm,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后,将该段肠管两断端封闭,近端6.ocm肠管折叠缝合,做为抗返流瓣,远端肠管…  相似文献   

20.
姚明炳 《广西医学》2003,25(6):1009-1010
我院自 1 996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对 4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卡介苗 ( BCG)加白细胞介素 - 2( IL- 2 )联合膀胱腔内灌注预防癌肿复发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 ,男 30例 ,女 1 2例 ;年龄 37~ 78岁 ,平均 5 3岁 ;膀胱部分切除术 1 7例 ,膀胱部分切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6例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1 9例 ;膀胱单发肿瘤 37例 ,多发肿瘤 5例 ;病理分级 级 2 1例 , 级1 5例 , 级 6例。1 .2 灌注方法 :术后 2周开始膀胱灌注 ,所用药物BCG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每支 6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