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2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肝叶切除2例,6例好转出院,2例术后3-4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有20例患者接受了非手术治疗,其中保守疗法16,好转11例,5例自动出院,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4例,均止血成功.结论肝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最好方法,对不能手术切除者,可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介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介入栓塞技术对我院16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均行TAE获得有效止血.其中2例获得Ⅱ期手术治疗,1例因术前失血过多而死于肝功能衰竭.13例多次介入肿瘤缩小.一年存活率为37.5%(6/16).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急诊肝癌破裂出血创伤小,适应证广,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急诊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学堂  杨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843-84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对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的36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6例,男 28例,女8例.30例有肝炎病史,34例合并肝硬化,突发右上腹剧痛29例,休克6例,腹膜刺激征26例,腹腔穿刺、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5%、76%、92%.其中32例行手术止血,成功率100%,术后2周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8例获得随访:其中10例术后10个月内复发死亡,16例生存1年以上.保守治疗4例,2例住院期间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时急诊行剖腹手术止血可以有效止血并同时切除肿瘤,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发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5.4%~14.5%,在肝癌患者的死亡原因中约占10%[1].由于出血和癌肿的双重因素,致使手术处理较为棘手.1994~2002年我们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病人28例,现就手术处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总结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32例外科治疗经验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手术 2 5例 ,行肝癌切除 6例均止血成功 ,术后 1周死于肝功能衰竭 1例 ,1年生存 4例。行缝扎加肝动脉结扎置管 19例 ,死于再出血 2例 ,止血成功 17例 ,死于肝功能衰竭 2例 ,住院死亡 4例。术后经肝动脉置管内化疗 15例 ,1年生存 5例。行保守治疗 7例 ,生存 3个月 1例 ,余病例均于 1周内死于出血性休克 ,肝功能衰竭。住院死亡 6例。手术组病死率低于保守组 (P<0 .0 5 ) ,肝癌切除组 1年生存率大于缝扎置管组 (P<0 .0 5 )。提示 ,对于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缝扎置管是一个实际可操作的选择。术后经肝动脉置管内化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临床分析(附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自发性破裂是肝癌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现将本院1995年~2007年共42例PHC自发破裂出血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8年7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64例,男60例,女4例.非手术治疗44例,其中32例采用选择性肝动脉栓塞(TAE)治疗中,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其余30例均顺利出院;而12例单纯采用输血、输液及止血剂等对症治疗者,均在短期内死亡.手术治疗组20例预后良好,16例获得随访:其中6例术后1年内复发死亡,8例生存1年以上.中位生存期19.5个月.结论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切除手术止血,患者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早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直肠癌(Ι期)182例患者资料,其中行根治术135例,行局部切除术47例.结果 18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27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6个月.行直肠癌根治术者5年生存率为93.1%,局部切除术者为91.7%(P>0.05).T1期直肠癌行根治术者和局部切除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4.4%(P>0.05),T2期患者分别为92.5%和83.3%(P>0.05).T2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者5年局部复发率高于根治术,分别为27.3%和 11.1%(P<0.05).结论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身体条件差、具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可以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对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的36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6例,男28例,女8例。30例有肝炎病史,34例合并肝硬化,突发右上腹剧痛29例,休克6例,腹膜刺激征26例,腹腔穿刺、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5%、76%、92%。其中32例行手术止血,成功率100%,术后2周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8例获得随访:其中10例术后10个月内复发死亡,16例生存1年以上。保守治疗4例,2例住院期间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时急诊行剖腹手术止血可以有效止血并同时切除肿瘤,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艳红 《当代医学》2013,(31):114-1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2012年间收治的32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措施。结果伴有休克症状患者19例,其中3例放弃治疗后当天死亡,8例行手术治疗,8例行保守治疗。无休克症状患者13例,均行保守治疗。经积极的护理干预,27例治愈出院,5倒死亡。结论加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病人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覃岭  左罗  陆德云 《四川医学》2012,33(3):415-417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TAE)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使用碘化油、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对1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肝动脉栓塞止血。结果行TAE术后16例患者出血均得到完全控制。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出血及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术后15d获二期外科手术切除,14例定期再行1~4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1年存活率为28.6%。结论急诊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安全的方法,同时为肝癌后续治疗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自发性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科2005-2011年45例自发性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5例病例中肝癌破裂27例行不规则肝叶切除、肝动脉结扎、大网膜填塞缝合术;2例胃间质瘤破裂出血,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脾破裂3例行脾切除术;胰腺炎出血1例,行切开减压清创引流术;结肠中动脉分支血管、胃网膜左动脉血管畸形破裂出血2例,行缝扎止血术;宫外孕4例行病灶清除术;小肠扭转致肠管坏死出血3例行肠段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扭转行复位术,后见肠管血运差,行Hartmann术;1例未找到出血点仅行腹腔冲洗及引流术。术后1例死亡,其余顺利康复,均好转出院。结论本病少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提高其诊疗水平的关键,腹腔或阴道后穹窿穿刺、腹部B超、尿HCG等检查是诊断腹腔内出血的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附97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特点.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经急诊胃镜确诊的97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全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3%,以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为主要原因,占79%.出血量以中等量出血为多,占47%.出血量的多少和肝功能Child-Pagh分级有关,其中C级患者比例明显大于A和B级患者.内科综合治疗的止血率为87%.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占有相当比例;急诊胃镜检查对明确出血病因有重要意义;内科保守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4.
Primary liver eel/carcinoma (PLCC) 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malignant liver tumor in Nigeria. 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surgery for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spontaneous liver rupture.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can be varied owing to its clinical signs being usually not specific; therefore, correct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re very important. Without any treatment, the outcome is poor and survival rate is only 10%. Surgeons operate on those patients who present with ruptured PLCC; consisting of packing, hepatic artery ligation and hepateetomy. However, i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as high as 70%, even for the less invasive procedures like packing, argon beam coagulation or hepatic artery ligation. We present a 24-year old lady who had ligation of hepatic artery at an emergency laparotomy for ruptured primary liver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5.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宁东  谢春明  杨敏玲 《当代医学》2009,15(23):402-40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3例门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患者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3例患者在栓塞术后3~7天内成功施行肝肿瘤切除术。13例患者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根据病情多次行介入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为肝癌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途经。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7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9例行单纯肝破裂缝合止血,2例缝合止血并术后行肝动脉插管化疗,1例行缝合并肝动脉结扎出血,5例行肝叶切除术。结果:17例病人的出血术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单纯缝合止血者术后半年内死亡,肝叶切除术者存活1年以上。结论: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远期疗效取决于早期正确诊断,即刻支持治疗,及时手术止血,适时肝癌切除术后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不同分级的创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提高其临床救治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3年3月救治的98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诊治经验、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救治结果。结果98例患者中有1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2例未能成功救治转为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85例直接采用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死于循环衰竭,6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但经积极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手术仍是治疗创伤性肝破裂的主要措施,术中可根据患者肝脏破裂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肝脏破裂程度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超声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1年我院的18例肾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超声图像.结果:超声诊断肾自发性破裂13例(72.2%),其中病因诊断明确9例(50%).误诊4例(38.5%).结论:超声是肾自发性破裂出血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血管栓塞术在创伤或自发性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27例患者为外伤或内科保守无法止血的自发性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到医院时血压大多低于正常且持续性下降。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急诊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破裂血管栓塞术"治疗。结果27例病人均可见不同部位动脉破裂出血,均成功进行选择或超选择性(损伤)血管栓塞术。经继续扩容后所有病人血压回升,全部救治存活。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急诊介入血管栓塞术是救治复合外伤脏器破裂合并大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出血性疾病伴失血性休克的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检测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60例PHC,60例转移性肝癌,50例肝硬化,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肝囊肿,20例脂肪肝,20例肝血管瘤,20例药物性肝炎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GPC3进行定量检测.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HC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并对治疗前后PHC患者血清中GPC3及甲胎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HC组血清GPC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炎组血清GPC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血清GPC3水平与甲胎蛋白水平及肝功能状况无关.GPC3与甲胎蛋白诊断PHC的阳性率分别为65%和56.7%,两者联合检测可将PHC的诊断率提高至85%.在23例治疗有效的PHC患者中,15例患者血清中GPC3水平较治疗前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而仅有10例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呈现与疗效相似的下降趋势.结论 GPC3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有望提高PHC的早期诊断率,同时血清GPC3的不同阈值或可在PHC及其他各类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发挥作用.GPC3具有较甲胎蛋白更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或可成为判断PHC治疗疗效的一种特异性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