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静脉全麻(B组)两组,每组60例。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术中1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术后72 h(T5)6个时间点抽取时静脉血。检测各时间点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红细胞C3b受体花结率(R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药结率(RRICR)、肿瘤红细胞花结率(RTRR)。结果:两组患者的RRCR、RRICR及RTRR均于T1开始下降,与T0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RRCR于T4时下降至最低点,RRICR及RTRR于T3时下降至最低点,于T5时RRCR、RRICR及RTRR均恢复T0水平。组间比较,两组患者于T0时RRCR、RRICR及RT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至T4时两组患者的RRCR、RRICR及RT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B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麻醉对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损伤作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化疗对卵巢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英  郭峰 《现代免疫学》1995,15(6):365-366
本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结率(R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结率(RICR)、红细胞肿瘤花结率(ETR)测定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对20例接受化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与化疗前相比,化疗第1疗程后,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第2疗程后开始有轻度损伤,以后随着疗程的增加,红细胞免疫功能有逐渐下降趋势,表现为RC3bRR和E-TR降低、RICR升高。提示化疗可能抑制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卵巢癌患者进行化疗的同时,宜加用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的118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A组尾侧背侧入路,B组尾侧腹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7 d癌活力指标(血清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1,TK1)、Polo样激酶1(Polo like kinase 1,Plk1)、凋亡抑制因子Livin、术前及术后2个月免疫指标(CD4+、CD8+)、并发症等的区别.结果:与B组对比,A组手术时长及首次排气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术后7d,A组血清TK1、Plk1、Livin水平均低于B组;术后2个月,A组CD4+较B组高,CD8+较B组低(均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首次排便、进食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尾侧背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肿瘤清除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3例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44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163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为腹腔镜组,181例行开腹根治术为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短期手术疗效、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穿刺口和切口的种植转移率、远期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缘情况、清除淋巴结数、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局部复发率、种植转移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治疗组优于开腹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其短期和长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可广泛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1月我院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选取同期开腹手术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210min±56minvs160min±32min,P〈0.05);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分别为(2.3±0.8)d、(1.7±0.7)d、(8.8±1.1)d,开腹组分别为(3.4±0.9)d、(2.4±0.6)d、(10.2±1.2)d,腹腔镜组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均未出现穿刺孔或切口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微创、疗效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剂量γ射线对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0份人全血,采用γ射线照射,照射剂量为1Gy,并分别于照射前及照射后1h,2h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0bRR)、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RBC—ICR)及肿瘤红细胞花环率(RTRR)的变化情况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人红细胞经γ射线照射后,RBC—C3R及RTRR较照射前明显升高(P〈0.05),而RBC—ICR无明显变化(P〉0.05)。经γ射线照射1h后,SOD,GSH—Px,GR及CAT活性与照射前比较明显升高(P〈0.1),照射后2h,除SOD外,所有指标与照射后1h比较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人红细胞在体外经低剂量γ射线照射后,可明显增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和明显提高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即可诱导红细胞免疫和抗氧化酶的兴奋效应。  相似文献   

7.
孙志扬  郭峰 《现代免疫学》1995,15(5):296-297
采用大鼠脑外伤模型,观察伤后红细胞及淋巴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变化。结果显示,红细胞C3b受体花结率(RC3bRR)及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结率(RICR)及红细胞免疫抑制百分率(RFIR)明显升高;淋巴细胞免疫粘附癌细胞花结率(LTRR)明显下降;RC3bRR与LTRR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讨论了发生机理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选择性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成两组,开腹胆囊切除(OC)组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组40例,于术前1 d,术终、术后第1、2、3天检测血WBC、IgG、IgM、IgA、C3、SIL-2R、IL-6、CD3、CD4,分析它们的变化.结果围手术期血WBC及IL-6的变化OC组明显大于LC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SIL-2R及CD3、CD4的变化不明显.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对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OC明显大于LC.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64例右半结肠癌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3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开腹组32例患者采用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流质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都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健康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未处理组(B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每组20只。三组动物模型建立后分别于1h,6h、10h从下腔静脉抽血1mL。10h时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不同时间血清淀粉酶(AMY)、肿瘤坏死因子(TNF—d)及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C组分别与A、B组比较,血清AMY、TNF-α及病理组织学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胰酶和细胞因子的分泌、释放,可显著改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血栓素B2(TXB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免法和免疫法对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浆TXB2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BC-C3bRR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血浆TXB2水平显著地升高(P〈0.01),RBC-C3bRR水平与TXB2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r=-0.3812,P〈0.05),RBC-ICRRR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与血浆TXB2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682,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免疫调节的紊乱,免疫功能低下与血浆TXB2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左半结肠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临床收集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近端结肠全切、回肠一结直肠吻合的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上述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在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吻合口漏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半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术式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是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创伤较小的外科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别检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w及2w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排斥组手术后1w、2w与手术前比较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稳定组手术后1w与手术前比较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手术后2w则下降至手术前水平(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存在Th1/Th2失衡,表现为Th1优势应答。肾移植手术前后监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变化对于判断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椎体前缘高度、中缘高度、Cobb’s角测量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与中缘高度分别为(56.02±12.08)%、(58.19±13.11)%,术后分别为(72.10±16.19)%、(78.33±19.02)%,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VAS评分由术前的(8.31±1.22)分降低至术后的(1.65±0.33)分;Cobb’s角由术前的(24.12±3.28)°降低至术后的(13.56±2.05)°。手术前后前缘高度、中缘高度、VAS评分及Cobb’s角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由术前的23.75%降低至术后的1.25%,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去势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外,予以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由专职护士分别于干预前、术后7天及1个月(门诊复查时)与患者进行访谈,填写问卷进行评定。结果术后7天干预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角色功能、情感功能及认知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45,P0.01;t=2.39,2.08,2.51;P0.05),而SAS及SD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2.57,2.44;P0.01)。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改善前列腺癌去势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同步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和近期疗效。方法4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放疗组21例先采取常规前后野对穿照射,剂量40Gy后改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包括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25~30Gy/10~12次,总剂量为65~70Gy。同步放化疗组的放射治疗同单纯放疗组,化疗采用吉西他滨1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30mg/m^2·d,第1~3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化疗周期。化疗共4~6个周期。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为66.7%、33.3%、23.8%,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为38.1%、14.3%、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无重症肌无力早期胸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无重症肌无力早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分期、病理学类型、后续治疗、并发症、随访结果等。结果:30例患者全部经右侧胸腔镜完成胸腺切除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40—200min,平均(91.7±38.1)min,出血量30~300ml,平均(106±75)ml;术后住院时间5—7d,平均(5.1±0.8)d。术后临床分期,I期17例(56.7%)、II期13例(43.3%)。病理学类型,A型14例、AB型10例、B1型5例、B2型1例。Ⅱ期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疗。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或死亡,总生存率(OS)为(70.2±1.7)个月(95%CI:66.8—73.6)。结论: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无重症肌无力早期胸腺瘤安全、有效,而且更加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及术后早期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病人共30例,年龄40-60岁,在麻醉前、麻醉后30min、术毕(麻醉苏醒时)、术后24、48、72h分别采肘静脉血,检测Hηb、Lηb、ESR、Hct、EAI、EDI、ERI等。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期间Hηb、Lηb、ηr、ηp、Hct、ESR、EAI、ERI均降低,其中Hηb、Lηb、ηp、Hct、ESR与麻醉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术后早期各血液流变学指标逐渐升高:(1)Hηb、Lηb、ηr、ηp、ESR、EAI至术后72h时超出正常值范围;(2)EDI在术后24h-72h明显降低(P〈0.05)。结论:(1)直肠癌患者患者在麻醉手术前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性变化,表现为血液粘滞性增高;(2)麻醉手术期间血液流变性指标降低,血液粘度降低;(3)术后早期患者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逐渐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对保持微循环灌注和避免术后早期血栓形成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2月采用PKP手术治疗的58例老年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资料,其中胸椎骨折21例,腰椎骨折27例;观察术后椎体复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疼痛即缓解,术后3~4d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2~3天复查X线片显示,58例中有56例椎体高度恢复满意,Cobb's角矫正12°~30°,平均16°.无一例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椎体后壁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5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症状均无复发,椎体高度未见丢失;治愈48例、好转8例、可2例,优良率占96.5%(56/58).结论 PKP能达到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与强度的目的,术后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脊柱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处理。方法对2000-2010年间108例高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病人均作胃癌限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1%,其中切口感染19例(17.6%),肺部感染12例(11.1%),吻合口漏4例(3.7%),泌尿系感染2例(1.9%),高渗性昏迷1例(0.9%),死亡1例(0.9%)。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9d。结论控制血糖和选择合理的术式、手术时机,高龄胃癌并糖尿病患者可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