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寻一种能够评估胃肠器官衰老情况,反映胃肠器官形态学变化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评价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技术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北京荣祥再生医学研究所会员按自然年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分为1~6组,入会时分别进行SB胶囊内镜检测,并截取典型图片,用IPP软件测量近端空肠的绒毛长度、密度及黏膜皱襞厚度,计算黏膜指数,综合判断胃肠器官衰老情况;入会后执行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计划,规范服用美宝胃肠胶囊和美宝膳素,并定期复查SB胶囊内镜,比较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前后胃肠衰老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受试者入会时近端空肠绒毛密度、长度、宽度及黏膜皱襞厚度和黏膜指数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技术后,各年龄组受试者近端空肠绒毛密度、长度、宽度及黏膜皱襞厚度和黏膜指数与入会时对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实施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技术后,胃肠呈现出年轻化状态。结论胃肠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衰老的状态,但这种衰老可以通过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技术延缓,甚至复原或还童,使胃肠器官在形态学上回归并维持年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胃肠黏膜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进一步总结“胃肠黏膜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的核心内容,对过去所进行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提供理论依据。胃肠黏膜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口服再生营养物质——美宝胃肠胶囊,其修复病损胃肠黏膜的机制可概括为四大功效和一个生物钟饮食计划,即:①根除和减少胃肠黏膜溃疡的瘢痕愈合;②预防胃肠黏膜器官损伤与调节胃肠功能;③抗胃肠黏膜器官衰老;④解除便秘患者的长期困扰;⑤依胃肠生物钟规律制订饮食计划,同时介绍了实施方法和临床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美宝胃肠胶囊在"胃肠黏膜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总结人体胃肠黏膜病变再生复原的规律.方法:组成"胃肠黏膜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临床研究课题组, 通过临床应用"胃肠黏膜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的290例大样本资料,按照"胃肠黏膜溃疡创面的诊断和愈合的评价标准"(草案),对消化道黏膜良性病变进行美宝胃肠胶囊临床疗效和服用一个月周期的临床观察,重点对溃疡病变黏膜损伤的生理性复原无瘢痕愈合率进行胃镜观察.对研究资料进行了综合统计学分析,为验证"胃肠黏膜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胃肠黏膜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在已经发生的胃肠溃疡创面上利用潜能再生细胞,原位再生新的胃肠黏膜组织器官,完全不同于药物治疗的瘢痕愈合方式.对290例样本病例中的160例消化道溃疡病变,一个月无瘢痕再生愈合实现率为:胃溃疡96%;十二指肠溃疡99%;溃疡性结肠炎100%.结论:规范应用"胃肠黏膜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服用美宝胃肠胶囊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可以使胃肠溃疡创面达到无瘢痕生理性愈合复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应激性溃疡与原位再生复原技术推荐治疗方案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针对应激性溃疡发病机制,提出并验证原位再生复原技术的疗效。方法:根据对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分析,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断依据,提出应用美宝胃肠胶囊采用人体组织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治疗方法。结果:经临床应用观察,美宝胃肠胶囊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止血和促进溃疡创面生理性复原无瘢痕愈合的目的。结论:美宝胃肠胶囊在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消化道溃疡中,疗效可靠,持久,可有效保护和促进胃肠黏膜生理性再生。  相似文献   

5.
衰老皮肤再生还童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往今来, 衰老都是人类无法对抗的世界性难题, 其实质是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解剖结构的逐渐改变和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 最终结果是生命的终止, 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客观规律。 为了对抗这种自然规律, 生命科学领域曾多次试图通过改变人类基因、 制造新物种等方法延缓人类的衰老, 并在这些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付出了大量心血, 但最终都随着20世纪著名生命科学家、 基因学之父———沃森的“否定基因治疗” 的演讲而宣告失败。 这说明任何没有科学结果的试验都只属于科学探索, 不代表科学真理。 而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则是以实实在在的科学结论为主导, 秉持顺应生命属性规律的原则, 研究人体自身存在细胞的再生潜能和所需的再生营养物质。 该技术利用人体再生潜能和外源性再生营养物质, 原位再生复原自身组织和器官的后天缺损、 提前衰老、 异变、 严重疾病、 提前凋亡, 从而保障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 实现预防和治疗疾病、 预防和中止人体提前衰老、 原位再生复原提前衰老的组织和器官等。 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做到中止人体组织器官衰老、 实现人体组织器官再生复原和还童的科学, 也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个获得科学结果验证的真实性科学体系。 正是在这个科学体系下, 完成了人体最大器官———皮肤组织器官的再生还童, 当然, 这只是该体系中的一项科学成果, 本讲座便是针对这项成果的再生还童机理进行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与对照组(n=15),治疗组予以胃肠再生复原技术治疗,即口服美宝胃肠胶囊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疗程1个月;对照组单纯口服SASP,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疾病完全缓解率为66.67%,总缓解率90.33%;对照组:完全缓解为26.67%,总缓解率60%;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再生复原技术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简便有效方法,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发病机制及胃肠再生复原技术防治该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规范。方法通过对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断依据的分析,提出早期、全程、规范应用胃肠再生复原技术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结果 胃肠再生复原技术可以达到止血和促进溃疡创面生理性无瘢痕愈合的目的。结论 胃肠再生复原技术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可靠、持久,可有效保护胃肠黏膜并促进损伤胃肠黏膜生理性再生复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瘢痕形成的新机制,以及新机制治疗瘢痕后获得的优良效果。方法通过观察身体各部位损伤后瘢痕组织的结构,强调瘢痕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激活干细胞的再生营养物质,而非创面愈合时的湿性环境: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纤维细胞不规则排列是瘢痕形成的结果而非原因。结果大量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的再生系列产品中所含有的再生营养物质,能够对人体衰老皮肤、新生瘢痕、胃肠瘢痕、小白鼠心肌等组织产生直接防止瘢痕形成的作用;对于人体陈旧性瘢痕,通过配合激光技术,能够起到良好的瘢痕治疗效果。结论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可有效解决身体各器官瘢痕及纤维细胞异常问题,可防止皮肤器官衰老,并能解决胃肠器官的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人类再生生命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5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暨首届国际烧伤创疡学术会议”在江苏南通召开,徐荣祥教授在会议上做了主题学术报告,报告分为再生生命、再生还童以及再生生命的再生复原和再生还童的机制三部分,涉及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的应用实践,采用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病例图片,深入浅出地分析和展示了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断指原位再生复原;通过导入再生营养物质激活启动潜能再生细胞,和利用再生营养物质使纤维细胞凋亡实现衰老皮肤和瘢痕皮肤的还童:胃肠组织器官再生还童;详细介绍了再生营养物质以及再生营养物质细胞内代谢的机制,展示了心脏、动脉、肺脏、肝脏、肾脏、骨髓、骨骼、肌肉、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人体再生复原的应用性研究结果。本报告公布的人体再生还童的理念和成果为人类解开生命健康与返老还童之谜开辟了一条解决之道。本文节选了报告的核心内容,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实践研究结果见本刊所附光盘.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是体内最大的分泌腺,所分泌的胃肠激素调节胃肠的分泌、运动和吸收功能,其分泌失调可导致胃肠道疾病,为深入研究飞行人员中慢性胃肠疾病的发病原因,本文对35名飞行员在特技飞行前后血清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研究,以探讨飞行对其分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疾病的MDCT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属于一种形态结构和位置多变的空腔脏器,其MDCT检查技术则显得至关重要,只有予以很好的胃肠道清洁、充分的肠腔内充盈、选择恰当的肠内造影剂、追加静脉增强以及完善的扫描和重建方式,才能获得具有诊断价值的胃肠道影像资料.胃肠道MDCT之优势是能直接而全面地显示腔壁、肠外结构和病灶,因而对胃肠道病变定位、定性和分期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肠粘膜屏障功能修复在烧伤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阐明胃肠膜粘膜屏屏障功能损害与修复在烧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综合有关文献和临床体会,分别从胃肠粘膜屏障构成,胃肠粘膜屏障损害的发生原因、胃肠粘膜屏障的修复以及几各才的的修复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表述。结果:完整的胃肠粘膜屏障应包括胃肠道解剖结构,正常的生物菌群和健全的免疫功能,一方受到损害,胃肠屏障即不存在,直接后果是肠源性染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生,烧伤旋即进入持续性危重状态。结论:严重  相似文献   

13.
黄文花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30-1231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护理干预。方法:收集胃肠镜患者160例,按是否用药分成:无痛胃肠镜(观察组)80例,其中4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40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同期选取常规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患者80例(对照组)。观察2组疼痛结果、入镜时间等。结果:对照组肠镜和胃镜检查:平均入镜时间、平均心率、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t=2.451,t=2.601,t=2.457,t=2.461,P均〈0.05;t=2.711,t=2.811,P〈0.01);观察组平均呼吸频率用药前(21.30±2.98)次/min高于用药后(13.11±3.25)次/min(t=2.461,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安全可行,可明显减轻痛苦和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再论焦痂薄化术再生烧伤再生疗法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烧伤再生疗法”的前身是“烧伤湿性医疗技术( MEBT/MEBO)”,它由烧伤湿润暴露疗法(MEBT)和湿润烧伤膏(MEBO)组成,1991年被列入国家“十年百项”成果首批十项推广技术之一.为了加速创面坏死组织早期液化过程,附加了“耕耘疗法”等项技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烧伤医疗体系.因为这种疗法能够激活自身成体细胞,使创面实现生理性愈合,又被称为“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目前已成为我国治疗烧伤的主体技术.为了总结“烧伤再生疗法”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经验,探讨加速创面坏死组织液化和缩短再生修复过程的有效方法,作者复习了与之有关的文献.结果发现,耕耘疗法能促进深Ⅱ度深型创面坏死组织液化,使这些创面实现原位再生修复;用其处理Ⅲ度创面,焦痂液化期偏长,从而也延长了烧伤皮肤再生愈合过程.Ⅲ度创面若附以“焦痂薄化术”处理,可有效地缩短液化期,在MEBT/MEBO培植的肉芽组织上移植自体皮肤很容易成活.同时观察到愈合后的皮肤形态近似于正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到具有类似于真皮组织的结构.据此认为,“焦痂薄化术”在“烧伤再生疗法”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烧伤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是我国学者徐荣祥教授发明的一项新的烧伤治疗技术.该项技术的核心之一是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为创面营造生理的湿润环境,唤醒潜能再生细胞,并增殖分化使体细胞转化为干细胞,再原位再生皮肤器官,最终实现皮肤原位再生修复;核心之二是在正确处理创面的同时,强调系统治疗.为了更好的发挥系统疗法在烧伤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方面的治疗作用,作者复习了有关资料,对烧伤早期休克复苏,抗感染治疗,心、肾、肺等脏器的功能维护治疗要点进行了归纳、分析,供广大读者参照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口服等渗甘露醇胃肠低张造影结合能谱成像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消化道病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检查当日口服2.5%甘露醇等渗溶液行肠道充盈并低张。采用双能CT宝石能谱成像技术行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应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组织最佳对比噪声比(CNR)的单能图像,结合水一碘分离图及能谱曲线分析,并在ADW4.5工作站上进行MPR、MIP和VRT。结果56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胃肠道适度扩张、充盈密度均匀,气粪影干扰少,胃壁及肠壁与低密度的胃腔和肠腔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楚显示胃肿瘤15例,小肠肿瘤9例,小肠Crohn病2例,小肠过敏性紫癜1例,小肠血管畸形2例,结肠肿瘤13例,结肠息肉8例,直肠肿瘤6例,直肠息肉2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缺血3例。结论口服等渗甘露醇胃肠低张造影可以提供良好的胃肠道显示背景,是一种安全、方便、高效的胃肠检查方法,同时结合能谱成像,可突显小病灶,优化血管成像,判断病灶同源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且可真正达到胃肠道一站式检查。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胃肠道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胃肠道营养护理的实用方法。方法:5年来对32例严重烧伤病人实行了早期营养液消化道管饲方法,同时加用促胃动力药物。营养液喂养方法本着尽早开始,少量多餐、全面、平衡、循序渐近的原则。结果:32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较好的耐受性,在提供足量营养成份的同时,也减少了血浆及全血的输入量,保持了水、电解质的平衡,有利于休克复苏。结论:烧伤面积在50%以上的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早期恢复肠道营养方法实用,疗效可靠,有利于休克复苏和全病程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