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摄平片,6例CT检查,2例MRI检查,1例DSA检查。结果:21例ABC发生于长管状骨16例,脊柱2例,骨盆2例,跖骨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破坏,CT常可显示骨性分隔及液-液平面,MRI检查多表现为多囊长T1、长T2信号特点,CT和MRI检查8例中有3例出现液-液平面。DSA表现实质期可见中等量肿瘤染色。结论:CT特别是MRI对ABC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Fahr病影像学特征,提高Fahr病影像学认识.方法 3例Fahr病患者分别行CT与MRI检查,结合文献分析Fahr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3例Fahr病患者头部CT均有基底节对称性钙化,丘脑区、齿状核及半卵圆中心对称性钙化2例,钙化边缘呈细线样.3例患者钙化灶在MRI上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同时存在低信号、稍高信号及明显高信号.结论 Fahr病钙化部位及CT表现具有特征性,MRI信号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4年间28例PC的临床、相关检查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对所有PC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28例PC,男性19例,女性9例,中青年为24例;7例有基础疾病;9例无任何症状,其余18例有咳嗽、咳痰、低热等轻度呼吸道症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肺穿刺、经纤支镜肺活检(TBLB)病理和细菌学确诊,其中26例行苏木素伊红和组织化学染色,均有隐球菌阳性提示;13例行核医学肺显像检查,12例诊断为恶性病变。28例PC影像学表现分为3种类型:肺结节、肿块(16例),肺炎样改变(7例),混杂性改变(5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1)PC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病变者临床症状较轻,而表现为炎症样改变和混杂性改变者临床症状较重。(2)有基础病变的PC患者多呈炎症样改变或混杂性改变,并且其临床症状相对较重。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临床应重视PC的存在,认识此病的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能力,并应积极开展病灶经皮肺穿刺及TBLB检查,减少开胸手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该病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颅内GS 9例的影像学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本组CT及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浸润伴出血4例,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3例,脑膜侵犯2例。2例影像学检查诊断为GS;7例误诊,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及转移瘤各2例,脑肿瘤、颅底软骨肉瘤及颅内低压综合征各1例。9例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例;3例先确诊白血病,后诊断GS,6例因颅神经症状首发经脑脊液检查发现典型GS细胞确诊GS。经相应治疗疾病进展死亡1例,缓解8例。结论颅内GS CT与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浸润伴出血、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及脑膜侵犯伴梗阻性脑积水等征象,CT和MRI联合检查有助于GS确诊,且对预后评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Caroli病 ,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病 ,是一种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的先天性疾病。本病的影像学诊断一般不难 ,但合并胆道结石等病时 ,应结合多种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鉴别。本组 5例 ,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及检查方法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2 1.3岁。临床表现为腹痛 3例 ,发热 3例 ,皮肤巩膜黄染 2例 ,病程最长 17年零 4个月。实验室检查 :GPT >5 0u/L 2例 ,TBIL >17.1μmol/L 4例 ,DBIL >6.0 μmolL 3例。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 2例 ,胆管炎 2例。 3例手术中见肝…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临床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咳嗽及胸痛.无症状8例.影像表现为多发结节团块影10例,孤立不规则团块影5例,单发结节2例,实变影3例.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区.经过治疗,短期内(2~6个月)结节病灶可快速进行性缩小,数目减少;随后病灶吸收消散较慢,约1~2年,部分长达5年.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肺部影像表现多样,CT检查有助于PPC的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影像学评估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的价值。方法 以3例HHT患者为核心,分析对应3个家系共42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颅脑MRI、颅内动脉MR血管造影和颅内静脉MR静脉成像、胸腹平扫及增强CT检查,依据Curacao标准进行临床综合诊断。结果 家系1共20例,4例确诊、7例疑诊HHT,6例影像学可见阳性表现;家系2共17例,3例确诊、5例疑诊HHT,7例影像学可见阳性表现;家系3共5例,2例确诊、1例疑诊HHT,2例影像学可见阳性表现。结论 影像学检查或可作为早期识别HHT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骨肉瘤亚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4例行MR检查.重点描述肿瘤的位置、骨皮质改变、髓腔内侵犯等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分别位于股骨骨干和股骨远端,X线及CT显示病灶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影明显.1例小细胞型骨肉瘤位于胫骨近端,X线显示渗透样髓内骨质破坏,临近骨皮质破坏.5例皮质旁骨肉瘤中4例位于股骨远端,1例位于胫骨近端.3例肿瘤围绕骨表面生长,2例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透亮间隙,3例CT扫描显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1例骨膜骨肉瘤位于胫骨骨干,X线表现为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呈垂直状排列延伸至周围软组织肿块内.2例多发性骨肉瘤病灶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及骨盆,为云团状瘤骨,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及临近软组织肿胀.结论: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胸骨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胸骨肿瘤患者X线胸片、CT及MRI影像资料,其中17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1例行X线胸片+CT检查.结果 1例X线胸片与CT均表现为骨性突起,与术后组织病理相符;17例行CT检查者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2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骨性突起1例;其中软组织肿块9例,与组织病理相符14例;MRI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混合性骨质破坏1例同,软组织肿块2例,与术后组织病理相符2例.结论 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为原发性胸骨肿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用于胸骨肿瘤术前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韧带样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 of bone,DF)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材料和方蜘顾分析5例术后病理证实的DF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复习。患者术前均行x线检查,2例行MRI检查,1例行CT检查。结果:5例DF中,病变位于肱骨干上段2例,股骨粗隆部l例,股骨远端1例,髂骨l例。X线表现为囊样骨质破坏2例,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地图样骨质破坏边缘硬化1例,侵蚀样骨质破坏并大量斑片状、根须状瘤骨形成及巨大软组织肿块1例。2例行MRI检查可见病变区呈等长T0WI、等短T2WI为主的不均匀信号,1例见自肱骨干向外延伸的根须状低信号瘤骨形成。结论:DF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骨肿瘤,X线表现复杂,分型方法不一,诊断具有一定难度,需与MRI检查及临床表现综合考虑,其中以“小梁型”更为罕见,但其X线及MRI表现具有较为特征的影像征象,结合临床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eries is to describe the sonographic findings of lymph nodes of the neck involved b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 Methods. We reviewed and interpreted available images of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lymphadenopathies involved by LCH for the past decade. In all patients, each abnormal lymph node was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by the use of a sonographically 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 or an incisional biopsy. Results. We characterized 3 different kinds of imaging findings for cervical lymph nodes involved by LCH: (1) a lymphomalike lesion, (2) a lesion similar to reactive lymphadenopathy, and (3) a cystic lymph node. Conclusions. There was no specific imaging finding to diagnose lymphadenopathy involved by LCH. In our study, we characterized 3 different imaging patterns of lymph node involvement by LCH. This study represents an initial step to organize specific findings for LCH.  相似文献   

12.
颈椎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颈椎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表现及其演变过程.方法 回顾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颈椎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其中14例随访病例的CT表现.结果 33例共34个病灶,病变以同时累及椎骨的前、后部结构最常见.全部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椎体有不同形态及程度的压缩,骨皮质不完整及软组织肿块形成.21个病灶有膨胀性改变,9个病灶骨皮质增厚,4个病灶周围骨质硬化,8个病灶有相邻椎骨的骨侵犯.随访病例CT表现为病灶范围缩小、骨密度增高,周围软组织肿块缩小或消失,病灶周围出现骨质硬化、骨皮质增厚,压缩椎体的高度有一定程度恢复.结论 颈椎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其表现与病变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该病的诊断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腹部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评估肝功能正常者及肝功能受损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方法 将9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者分为Child-Pugh A级(Child-Pugh A级组;n=48)、B级(Child-Pugh B级组;n=40)、C级(Child-Pugh C级组;n=11),以21例无慢性肝病肝功能正常者为肝功能正常组(n=21)。行Gd-EOB-DTPA增强MRI,于注射对比剂后3 min、10 min、20 min图像计算全肝及各肝段相对强化程度(RE),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组间、各肝段间(S1~S8)肝脏RE的差异。结果 增强后3 min、10 min、20 min,Child-Pugh A级、B级、C级组与肝功能正常组间全肝RE和各肝段RE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后3 min、10 min、20 min,肝功能正常组及Child-Pugh A级组各肝段间R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ild-Pugh B级组增强后10 min、20 min和Child-Pugh C级组增强后20 min各肝段间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可准确评估全肝及各肝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儿童和青少年各种垂体病变的临床和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临床、MRI及病理证实的31例患者的各类垂体病变共49个,其中21例有局限性垂体病变,10例有多处垂体病变共28个.结果垂体性侏儒症(n=13)主要病因有垂体矮小(n=8)和大腺瘤(n=5).4例垂体矮小合并垂体柄纤细和异位后叶.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n=13)均有垂体后叶异常,8例有垂体柄的异常(2例纤细,6例增粗).Langhan's细胞增多症(LCH)与转移瘤各3例,它们均有垂体柄增粗和后叶短T1信号消失,但LCH有扁骨的破坏,而转移瘤均见垂体柄外的颅内转移灶.本组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均未见侵袭性生长.5例微腺瘤均为催乳素瘤.3例垂体大腺瘤(3/7)有卒中.无卒中的大腺瘤与垂体增生在MRI表现相似,但临床表现不同.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儿童和青少年各类垂体病变, 临床与影像特点相结合能正确诊断该类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18F-FDG PE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LCH患者PET/MRI所示各系统病灶部位、数目、形态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 11例LCH中,8例为症状或影像学未缓解、3例为影像学缓解病例;其中7例累及全身多系统,4例仅累及骨骼系统或垂体,临床表现与病变累及范围相关。8例未缓解LCH中,PET/MRI共检出38个病灶,多表现为不同程度FDG摄取增高,SUVmax为1.23~13.00。结论 LCH累及范围多较广,PET/MRI中病变多呈不同程度FDG摄取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累及甲状腺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 LCH)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明确诊断有甲状腺受累的6例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  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例, 女性2例, 起病年龄9~24岁, 平均年龄(16.1±5.7)岁; 6例患者均有垂体后叶受累, 4例有肺脏受累, 3例有肝脏受累; 4例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 2例阳性; 4例患者通过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证实; 5例患者采用化疗方案治疗; 随访4例患者中3例病情稳定无进展。  结论  在有多器官受累的甲状腺肿大患者中, 需进一步排除LCH甲状腺受累的可能性, 必要时进行甲状腺穿刺, 特别是粗针穿刺以明确病理诊断, 同时在LCH甲状腺受累患者中要特别注意有无肝脏受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筛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2-2010间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例组织切片,查找其伴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及基因重排检测并随访.结果 筛选出病例2例,男女各1例,平均年龄20岁.均为无诱因出现浅表多发淋巴结肿大.镜下均可见两种细胞即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组化前者CD3、TdT和CD7(+);后者CD1a和S-100(+).基因重排结果为TCR-γ基因未见重排.2例分别于诊断后7个月和8个月时死亡.结论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现象非偶然现象.患者均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有或无B症状,预后差.病因考虑为:①TCR-γ基因重排结果阴性支持T淋巴母细胞分化处于胸腺前阶段,可能具有前体细胞的作用,具备分化成其他细胞系的能力.②为朗格汉斯细胞介导对恶性淋巴瘤的免疫反应,而非真正的瘤性病变.③两种肿瘤克隆相关.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脊柱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9例成人脊柱LCH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评估病变数目、部位、骨破坏形式、椎旁及椎管内情况、MRI信号及增强特点。结果 29例患者脊柱病变48处,其中颈椎26处、胸椎17处、腰骶椎5处;11例累及脊柱多节段。骨破坏累及椎体15例(15/29,51.72%),椎体和附件均累及14例(14/29,48.28%);34.48%(10/29)伴硬化边,13.79%(4/29)伴邻近骨硬化;75.86%(22/29)病变突破骨皮质;48.28%(14/29)合并椎体压缩,其中7例(7/29,24.13%)表现为扁平椎。T2WI呈等或低信号占57.89%(11/19),高信号占31.58%(6/19),混杂信号占10.53%(2/19);增强扫描94.12%(16/17)呈明显强化,5.88%(1/17)呈轻度强化。结论 成人LCH好发于颈椎;骨破坏以椎体为主;可累及多个脊柱节段、呈连续或跳跃分布,扁平椎不少见、骨破坏周围的骨硬化对提示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柱多发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CT、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多发LCH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13例均接受CT检查(1例增强扫描),其中12例接受MR检查(6例增强扫描)。结果 13例中,单中心病变8例,多中心病变5例。共34个病变脊椎,其中核心病变脊椎19个,邻近侵犯脊椎15个。18个(18/19,94.74%)核心病变脊椎存在不同形态、程度的压缩骨折。13例患者共34个病变脊椎CT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19个核心病变脊椎中,18个(18/19,94.74%)骨皮质不完整、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MRI显示12例患者共33个病变脊椎,包括核心病变脊椎18个,邻近侵犯脊椎15个,T1WI均呈等、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17个(17/18,94.44%)核心病变脊椎有椎旁软组织肿块。结论 脊柱多发LCH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加深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可提高诊断和鉴别水平,但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累及肝脏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LCH侵犯肝脏的22例患儿的CT及MRI表现。结果 22例患儿均表现肝脏肿大。20例Glisson鞘增宽及汇管区轨道征、晕征,其中16例CT呈低密度,5例CT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4例MRI表现为T2WI高信号,2例MRI增强后轻度强化。14例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直径约0.51~2.35 cm,其中10例沿门静脉分布、4例呈弥漫性分布;11例CT呈低密度,5例CT增强呈轻、中度强化,3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MR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较大结节呈环形强化。8例肝内胆管呈节段性狭窄及不同程度扩张。结论 儿童LCH累及肝脏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