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中Livin、EG‐FR、VEGF的表达,并分析Livin表达与EGFR、VEGF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 P <0.01);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有关,而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结直肠癌组织中 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 P <0.01);EGFR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中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 P <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Duke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 EGFR ,VEGF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EGFR蛋白阳性表达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推测Livin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EGFR、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推测EGFR、VEGF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时性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因素与同时性肝转移的关系。结果:1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8例(11.5%)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直肠是结直肠癌的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及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CEA水平及血管浸润有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CEA水平及血管浸润等因素与同时性肝转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李佽  陈志英  刘莉  刘都礼 《四川医学》2009,30(8):1195-1197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p27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38.9%(P〈0.05);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0.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5.9%(P〈0.01)。结直肠癌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hMSH2和p2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申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MSH2表达异常和抑癌基因p27表达下调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Smo蛋白及Gli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和Gli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和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mo和Gli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结直肠黏膜(P〈0.001),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Dukes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P〈0.001),相关分析显示Smo及GIi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0(P〈0.001)。结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Smo和Gli1蛋白的高表达有关,可能与Smo蛋白高表达上调其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VEGF-C和MMP-2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NSCLC组织中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管密度、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临床复发、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42例NSCLC组织中.有23例VEGF—C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54.8%;有26例MMP-2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1.9%。VEGF-C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MMP-2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69,P〈0.05)。结论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它们的高表达提示NSCLC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研究,探讨PTEN和VEGF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大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PTEN和VEGF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的表达(P〈0.01),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PTE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VEGF呈负相关(P〈0.05)。结论PTEN失活或蛋白表达降低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且与VEGF呈负相关。联合检测PTEN、VEGF有助于提高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or,VEGF)和VEGF—C在鼻咽癌中的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4例鼻咽癌标本中P53蛋白、VEGF及VEGF—C进行了检测。结果:鼻咽癌中P53蛋白、VEGF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68.75%和54.69%。P53蛋白表达和VEGF存在相关性(P〈0.05)与VEGF-C无相关性(P〉0.05),而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P53、VEGF及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VEGF表达可能由P53蛋白调节,P53蛋白与VEGF~C调节可能无关,VEGF及VEGF—C与鼻咽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53蛋白可能参与调节,共同参与颈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 BRCA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标本80例、腺瘤标本20例、正常黏膜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CA1和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BRCA1蛋白、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BRCA1蛋白、EGF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 BRC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低于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其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也低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2)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高于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P<0.05);肿瘤直径>5 cm、中(低)分化腺癌、Duke C+D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更高(P<0.05)。(3)结直肠癌组织中BRCA1与EGFR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19, P<0.05)。结论 BRCA1及EGFR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异常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管密度(LVD)、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复发情况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有45例VEGF-C蛋白表达呈阳性(58.4%1;有41例survivin蛋白表达呈阳性(53.2%)。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组肿瘤大小和LVD均高于阴性组(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组的LVD高于阴性组(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r=0.324,P〈0.05)和临床复发呈正相关(r=0.233,P〈0.05),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VEGF-C和survivin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性f,=0.266.P〈0.05)。【结论】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得定短期治疗后结直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方法 结直肠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生长抑素受体2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善得定皮下注射2次/d,7d后行手术治疗。ELISA法检测用药前和川药后第1、3、7d血清VEGF和b—FGF的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术前和术后肿瘤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PCNA的变化。结果 结直肠患者用药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下降显著(P〈0.05);组织VEGF和b-FGF表达降低(P〈0.01);肿瘤组织PC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善得定对抑制结肠癌VEGF、b-FGF和PCNA的表达,提示其作用与抑制肿增组织的血管形成,进而抑制肿瘤生成、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占新  王启贤 《医学综述》2008,14(22):3474-3477
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促进血栓形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组织因子的内源性抑制剂,有两种同族异形体,即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二者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有独特作用。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作用及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Snail及黏附分子E-cadher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并结合组织阵列检测正常鼻咽黏膜、鼻咽癌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癌石蜡组织中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37.84%)显著低于正常鼻咽粘膜组织(100%)(P<0.001),高于淋巴结转移癌组(0/12)(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是否具有远处器官转移密切相关(P<0.05)。鼻咽癌组织中Snail表达阳性率(59.50%)显著高于正常鼻咽组织(36.67%)(P<0.05),低于淋巴结转移癌组(91.67%)(P<0.05),Snail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是否具有远处器官转移密切相关(P<0.05)。鼻咽癌组织中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nail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联合检测Snail和E-cadherin对预测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与脑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NTFs)是近年来引起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的特异蛋白分子。神经营养因子不仅调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存活,而且能够阻止成年神经元损伤后神经元的死亡以及调节包括突触可塑性和神经递质传递等许多神经系统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ever growth factor NGF)是最早发现、也是最典型的神经营养因子。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人类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p45相关因子2(Nrf2)、人类线粒体转录因子A (TFAM)的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Nrf2与TFAM的表达,应用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统计方法分析Gleason评分与Nrf2、TFAM表达强度的关系。结果 Nrf2和TFAM的表达均与Gleason评分正相关(P值为0.0052,0.0003); Nrf2与TFAM的表达也有相关性(P=0.0006)。结论 Nrf2与TFAM是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因素之一,Nrf2与TFAM很可能通过同一机制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17.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肿瘤转移级联反应的早期阶段可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EMT),Snail可诱发EMT,在肿瘤的黏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现对Snail的结构、功能、与E-钙黏附素的相关性、诱导信号及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予以综述,可以进一步为Snail相关的上皮性肿瘤治疗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多肽生长因子与肾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年来多肽生长因子在梗阻肾细胞凋亡、间质纤维化中起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春琼  王晓斌 《医学综述》2014,(8):1358-136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的抗抑郁药主要是通过增加突触间隙单胺类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来发挥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抑郁症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变化致大脑该区域结构和神经化学性改变有关。抗抑郁药以及抗抑郁治疗方法,可能与恢复BDNF水平有关。所以,BDNF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及治疗过程。该文就BDNF在抑郁症和抑郁药作用方式中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Risk Fact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do  David W. 《JAMA》2000,283(14):18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