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9):178-180
目的综合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MR(磁共振)及临床特点,为治疗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的45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2例患者接受CT检查诊断(作为A组),23例患者接受MR检查诊断(作为B组)。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B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临床资料。结果 A组患者中有10例(占45.45%)实性肿块,5例(占22.73%)囊实性肿块,7例(占31.82%)囊性肿块;平扫密度占85.5%,增强CT扫描呈现轻度强化趋势;B组患者中有11(占47.82%)例实性肿块,6例(占26.09%)囊实性肿块,6例(占26.09%)囊性肿块;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稍低/等信号,增强MRI扫描呈现轻度强化趋势;A组患者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92.1%、93.4%,B组患者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90.5%、91.2%(P>0.05)。结论充分认识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MR(磁共振)表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张郡  王淑兰 《河北医药》2013,35(11):1645-1646
目的通过分析误诊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CT特点和误诊原因,提高其CT诊断及鉴别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7例8个卵泡膜细胞瘤的CT特征,寻找其误诊防范措施。结果肿瘤单侧6例,双侧1例。类圆形5例,长条形1例,分叶状2例。肿块边界较清晰7例,不清1例。腹水4例,少量积液1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不均6例。增强扫描:不均匀低强化7例,强化明显1例;延时强化5例。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3例,误诊为肌瘤2例,误诊为卵巢纤维瘤1例,肿块起源误诊1例。结论 CT诊断中除了要掌握其主要特征外,更应注意分析其不典型表现,与盆腔肿块鉴别,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图像,分析并归纳其声像图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其中病灶表现为实性肿块10例,囊实性2例;实性肿块后方伴回声衰减,囊变区内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血流不丰富;病理结果均为良性病变,未见恶变。结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超声检查方便、经济,可作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收集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及术前CT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且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25例。年龄15~82岁,平均54.4岁。绝经后患者19例。临床表现腹痛伴下腹部包块10例,其中4例腹痛持续性加重,  相似文献   

5.
吴敏 《中国新医药》2004,3(8):61-62
目的 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应用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进行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熙。结果 声像图呈实性肿块24例(66.67%),囊实性12例(33.33%),肿块周边和内部均见斑片状、条状或星点状血流信号显示,动脉峰值流速45-115cm/s,RI:0.37-0.75。超声与病理良、恶性诊断结果相比较,超声诊断假阳性和假阴性各2例,良恶性诊断符合率88.89%病理类型:纯卵泡膜瘤16例、颗粒-卵泡膜细胞瘤8例,均为良性,仅2例黄素化胞膜细胞瘤为低度恶性。36例中合并子宫内膜增生20例。子宫肌瘤16例,血HCG升高16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临床实验室资料相结合是提高卵泡膜细胞瘤诊断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16例的声像图及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术前均行彩超检查,肿块的超声图像特征可分为两种:①盆腔低回声实性肿块12例,其中后方回声衰减明显者3例;②囊实性肿块4例。肿块内血流信号图像情况可分为三种:①内无血流信号4例;②内有少许血流信号10例;③内有较丰富血流信号2例。16例超声均误诊,提示为子宫浆膜下肌瘤4例,卵巢畸胎瘤1例,纤维瘤5例及未能明确诊断的卵巢肿物者6例。结论典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图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包膜完整,内部呈均匀实性低回声,后方伴有或不伴有回声衰减,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进行诊断,以提高超声检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影像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侧性肿块,其中呈类圆形、椭圆形10例,呈不规则状、生姜状5例。肿瘤直径范围4~12 cm,平均6.4 cm,15例边缘均较清晰。信号或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6例。11例行MRI检查,T2WI序列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明显低信号1例,3例T2WI序列伴不同程度高信号,T1WI序列均呈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9例病灶呈不均匀性轻度强化,延时扫描强化程度稍有增加,2例病灶强化不明显。病灶伴有盆腔积液8例,均未见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及MRI综合影像分析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varian thecoma,OT)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少见良性肿瘤,属于卵泡膜一纤维瘤组的一个类型.与卵巢其他实性肿块影像学表现相似,故术前误诊率较高。现有1例年轻女性多发OT的病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术前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作者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方法 选择经组织学证实为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17例;其中,X线平片检查7例,CT检查15例,CT增强扫描6例,MRI检查8例,4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17例中,病变位于脊柱11例,下颌骨1例,肋骨2例,胸骨1例,胃1例,蝶窦和筛窭1例.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轻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侵入椎管内形成硬膜外肿块,脊髓四周环绕肿块者呈围管征,MRI增强常见脊膜强化征;孤立性浆细胞瘤瘤体内骨小梁残留,发生于脊柱者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是“微脑”征;髓外浆细胞瘤和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中度到显著强化,MRI可见间隔强化.结论 脊柱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发生率最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I联合应用能提高孤立性浆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卵巢颗粒卵泡膜细胞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雪兰 《淮海医药》2005,23(4):306-307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卵泡膜细胞瘤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41例颗粒-卵泡膜细胞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声像图表现为实性肿块29例(70.7%)、囊实性肿块12例(29.3%),肿块中等大小,形态多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但包膜均较完整,后方回声呈增强效应,实性肿块内部回声均质或不均质,以不均质多见,多呈低回声,囊实性肿块以条状或块状实质性回声为主,间以不规则无回声区及混合性回声,36例肿瘤周边和内部显示星点状、线条状或斑片状动静脉血流信号,动脉峰值流速46cm/s~113cm/s;RI:0.38~0.77。单纯卵泡膜细胞瘤19例,超声正确提示诊断10例;颗粒细胞瘤13例,超声正确提示诊断5例;颗粒-卵胞膜细胞瘤9例,超声2例正确提示诊断。结论颗粒-卵泡膜细胞瘤是具有临床特色的肿瘤之一,超声检查与有关临床资料结合,大多数病例还是可以与其它卵巢肿瘤相鉴别的,并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表现。结果良性间质瘤表现为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至明显强化,肿块强化以静脉期明显。恶性间质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主要向腔外突出,密度不均匀,中央密度低,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中央见低密度坏死区不强化。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13.
62例原发性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痛双期增强表现。结果:62例中发现104个病灶。平扫76个病灶呈低密度,28个病灶呈等密度;肝动脉期91个病灶有强化,13个病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83个病灶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增强呈“快进快出”的变化特点。结论:通过螺旋CT双期扫描能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提高对肝痛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资料。结果发生于胃部15例,小肠14例,结肠1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均匀者10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5例,肿块内有钙化者3例,边缘清晰者22例,病灶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CT值在40-10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良性10例,恶性20例,良性肿块直径小于5cm10例(10/10),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cm16例(16/20)。结论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良、恶性上有更大优势,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景旺  许美  刘秀丽  张戟风  李健 《淮海医药》2010,28(3):205-206,217
目的探讨肩胛部弹力纤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肩胛部弹力纤维瘤的CT表现及其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多平面重组,5例行静脉增强检查。结果平扫显示肩胛下角内侧前锯肌、背阔肌及菱形肌深层与胸筋膜间不规则实性肿物。双侧12例,肿物呈扁丘形,基底在胸筋膜侧,肿物弧形压迫相邻肌肉,周围脂肪间隙清晰。肿物其密度不均匀,呈肌肉密度与脂肪密度间隔排列。5例行CT静脉增强扫描,肿物轻度强化,与肌肉强化程度相似。结论螺旋CT是诊断肩胛部弹力纤维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沈磊  王俭  袁家长 《安徽医药》2012,16(5):634-636
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CT、MRI及PET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MRI及PET影像资料。结果 CT、MRI及PET影像,9例IRF患者均表现为腹主动脉周围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伴周围脏器受压。所有患者均出现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PET上FDG摄取异常增高。结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MRI及PE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输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输尿管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扫描的52例输尿管癌患者资料。结果52例患者术前CT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癌7例,输尿管中段腔内肿块16例,输尿管下段癌29例,均伴管腔不规则狭窄或闭塞;输尿管软组织肿块部分CT增强后呈轻度至中度强化;最终病理证实52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及CT尿路成像能够明确输尿管肿瘤部位、范围,对输尿管癌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早期发现输尿管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三期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20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平扫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5个病灶密度欠均匀,中央区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明显异常强化(16个)、中等度异常强化(5个),中央星状瘢痕均无异常强化,其中病灶中央或周边见迂曲血管7例,门脉期、延迟期病灶密度有所减低,中央星状瘢痕延迟期均有强化。结论FNH有特征性的CT影像学表现,对其正确诊断有助于拟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避免创伤。  相似文献   

19.
胆管癌46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管癌患者的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经皮穿刺活检并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的资料,总结其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12例肝内胆管癌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不规则形的低密度肿块,肝内胆管扩张66.7%(8/12),肝叶萎缩41.7%(5/12),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周边轻度强化;延迟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逐步强化,尤其9min后,所有病灶均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肝门部胆管癌24例均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形态呈"软藤样",21例显示肝门区软组织肿块,另3例仅显示胆管壁增厚、狭窄或中断,可合并肝门淋巴结、后腹膜淋巴结、网膜转移及腹水.肝外胆管癌10例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突然截断或胆总管不规则狭窄.结论 CT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对早期发现胆管癌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特点及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PEComa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21年12月30日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例肾脏恶性PEComa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合搜索2000—2021年期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