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联合卡介苗(BCG)治疗对Lewis肺癌小鼠CD4+CD25+Treg细胞和效应细胞功能的影响及CD4+CD25+Treg细胞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将传代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右腋皮下,建立Lewis肺癌模型。采用CTX联合BCG治疗,观察各组动物的肿瘤体积、脾脏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结果CTX联合BCG治疗组肿瘤生长较肿瘤组缓慢;联合治疗组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数量明显低于肿瘤组(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脾脏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明显高于肿瘤组(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脾脏CTLs细胞的杀伤活性略高于肿瘤组(P>0.05)。结论CTX联合BCG治疗可明显降低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并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使肿瘤生长延缓。  相似文献   

2.
柴胡龙牡汤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柴胡龙牡汤对 Lewis 肺癌小鼠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IFN-γ、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Lewis肺癌细胞株接种于C57BL/6J近交系小鼠右侧腋部皮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中药组(柴胡龙牡汤)、化疗组(顺铂)、综合组(柴胡龙牡汤+顺铂)分别给药.剥离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红景天提取物(sachalin rhodiola rhizome extract,SRR)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 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SRR组,紫杉醇(paclitaxel,PTX)阳性对照组和PBS组,记录各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并观察小鼠生存期。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荧光定量PCR 检测移植瘤组织中 Foxp3 和TGF-β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在建模第20天,SRR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PBS组\[(719.6±2.4) vs (1030.5±3.1)mm3,P<005\],但与阳性对照PTX组无显著差异(P>0.05)。SRR组小鼠生存期较PBS组显著延长\[(36.0±1.0) vs (22.0± 2.0)d,P<0.01\],而与PTX组无显著差异(P>0.05)。SRR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PBS组\[(8.5±0.3)% vs (11.2±0.2)%,P<0.01\],但与PTX组无显著差异(P>0.05)。SRR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 Foxp3 mRNA \[(1.2±0.2) vs (2.1±0.2),P<0.05\]、TGF-β mRNA \[(1.2±0.1) vs (2.1±0.2),P<0.05\]表达均明显低于PBS组,而与PTX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SRR可能通过下调肿瘤组织中CD4+CD25+Treg比例、 Foxp3 和TGF-β mRNA的表达,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该研究探讨不同浓度IL-2(50、200和1000 U/mL)对体外诱导表位肽特异性CTL培养体系培养的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的影响,以及高剂量IL-2是否会诱导该体系中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Treg)的富集。方法:选取HLA-A2超型的肿瘤患者和健康供者各10例,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使用环氧合酶-2(Cox-2)来源的CTL表位肽P321(ILIGETIKI)与不同浓度IL-2体外诱导肽特异性CTL。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Treg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CD8+T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B(granzyme-B)、干扰素IFN-γ的能力。使用Elispot实验检测实验组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高浓度的IL-2有利于细胞的增殖。肿瘤患者组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健康供者组,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健康供者组低;不同浓度IL-2对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Treg细胞亚群比例以及CD8+T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IFN-γ的能力没有影响。随着IL-2浓度的增高,Elispot实验出现的阳性斑点数越多。结论:不同浓度IL-2条件对体外诱导表位肽特异性CTL培养体系培养出的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没有影响,在50~1000 U/mL IL-2浓度范围内,高剂量的IL-2不会诱导该体系中的Treg的富集。但高浓度的IL-2可以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促进细胞分泌IFN-γ,而高浓度的IL-2可以使培养体系中存在的NK细胞或NKT细胞能够非特异性产生IFN-γ,从而对Elispot实验产生干扰。因此,在体外诱导肽特异性CTL时选用50 U/mL的IL-2浓度可以很好地维持T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并且最大程度地降低对Elispot实验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树突状细胞(DC)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收集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采用DC-CIK联合放化疗(化疗方案为依托泊苷+顺铂/依托泊苷+卡铂/伊立替康+顺铂,放疗方案为适形调强放疗技术)为联合治疗组;28例进行放化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结束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NK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IFN-γ、IL-2、IL-10、TGF-β1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IFN-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IL-10、TGF-β1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8+、CD3+CD4+、NK细胞治疗后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reg细胞、IL-10、TGF-β1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NK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无变化。虽然联合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0%vs 71.43%,P﹥0.05)。结论自体DC-CIK治疗可以改善小细胞肺癌联合放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是否能改善生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 OXA)联合PD-1 抗体对结肠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选用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HT-29,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PD-L1 的表达。采用T细胞共培养的方法检测OXA预处理HCT-116 细胞联合PD-1 抗体作用后细胞因子分泌及CD4/CD8 亚型变化。建立BALB/c 小鼠的结肠癌细胞CT26 移植瘤模型,用OXA联合PD-1 抗体治疗,评估其抗肿瘤活性;同时采用CD8 抗体清除小鼠CD8+T细胞,评估CD8+T细胞在OXA抗肿瘤中的作用。结果:OXA能够显著上调结肠癌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OXA预处理后的结肠癌HCT-116 细胞和T细胞共培养后,与单纯培养的T细胞相比,能降低其培养上清中IL-2、IFN-γ和TNF的水平(均P<0.05)及体系中CD4+记忆性T细胞和CD8+TEMRA比率(P<0.05)、增加CD4(+ P>0.05)和CD8+(P<0.05)初始T细胞比率;联合PD-1 抗体后,与OXA预处理的HCT-116 和T细胞共培养组相比,T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 和IL-10含量(P<0.05)以及CD8+ TCM和TEMRA比率增加(P>0.05)。体内抑瘤实验表明,OXA联合PD-1 抗体可以增强其抗肿瘤活性,抑瘤率显著高于单用OXA组和αPD-1 组(58.2% vs 25.6% 、29.1%,均P<0.05);清除CD8+ T细胞后,OXA的抗肿瘤活性由68.4%下降到46.2%(P<0.05)。结论:OXA联合PD-1抗体具有联合增效的作用,同时CD8+T细胞在OXA的抗肿瘤活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检测来探讨化疗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组对照研究,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实验组)41例,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2 个周期结束后10d 两次检测外周血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数目。正常健康组35例(对照组)。 对相关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健康组相比,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CD3+、CD4+比例和CD4+/CD 8+比值及NK细胞明显下降,CD8+比例及CD4+CD25+调节性T 细胞(Tregulatory cells ,Treg )明显升高(P<0.05)。 经过2 个周期的化疗治疗,化疗有效组化疗后CD3+、CD4+比例、NK细胞比例、CD4+/CD 8+比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比例、CD4+CD25+Treg 明显下降(P<0.05)。 化疗有效组化疗后除CD4+、CD8+比例外,其他指标与正常健康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组患者化疗后CD4+比例、CD8+比例、CD4+/CD 8+比值、NK细胞数目比化疗前则进一步下降(P<0.05)。 结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NK细胞明显下降。有效化疗可通过杀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轻肿瘤负荷,减少CD4+CD25+Treg ,排除某些免疫抑制因素;改善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化疗无效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则继续恶化。通过检测患者的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数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对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顺铂对肺鳞癌肿瘤免疫微环境模型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及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顺铂(0、05、1、2、4、8 mg/L)处理对NCI-H520细胞表面PD-L1表达的影响。分别将顺铂(1.0 mg/L)预处理前后的NCI-H520细胞与活化的淋巴细胞进行共孵育,共分为6组:T-为仅有未经顺铂处理的淋巴细胞组;T+为仅有经顺铂预处理的淋巴细胞组;T-H-为未经顺铂处理的淋巴细胞与未经顺铂处理的NCI-H520细胞系共孵育组;T-H+为未经顺铂处理的淋巴细胞与经顺铂处理的NCI-H520细胞系共孵育组;T+H-为经顺铂处理的淋巴细胞和未经顺铂处理的NCI-H520细胞系共孵育组;T+H+为分别经顺铂处理的淋巴细胞与NCI-H520细胞系共孵育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CD4+及CD8+T细胞)的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分泌情况。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顺铂可呈浓度梯度抑制NCI-H520细胞增殖;顺铂处理组较未处理组NCI-H520细胞系表面PD-L1表达上调(P<0.05);各组CD4+及CD8+T细胞亚群中,PD-1+T细胞的凋亡率高于PD-1-T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经顺铂预处理的NCI-H520细胞共孵育组相比,与经顺铂处理的NCI-H520细胞共孵育后,CD4+及CD8+T细胞的凋亡率均较高,且IFN-γ分泌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可能通过诱导肺鳞癌细胞系PD-L1表达抑制免疫微环境,为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抗PD-L1靶向治疗肺鳞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LT3-L)、CpG虽可作为免疫调节剂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单独用于治疗肿瘤效果不佳.本研究旨在探讨FLT3-L+肿瘤抗原+CpG联合应用对肝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并探讨FLT3-L与GM-CSF在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小鼠H22肝癌模型为研究对象,分为FLT3-L+CpG组、GM-CSF+CpG组和PBS组.皮下注射给药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体内免疫细胞激活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及局部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体液免疫激活情况,同时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期的差异,评价各组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FLT3-L+CpG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被抑制,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同GM-CSF+CpG组和PB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FLT3-L+CpG组CD3+T细胞比例显著上升,CD4+、CD8+亚群比例较PBS组与GM-CSF+CpG组均明显上升,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肿瘤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FLT3-L+CpG组可见大片的组织坏死和显著的淋巴细胞浸润.(4)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分析显示,FLT3-L+CpG组肿瘤局部NK细胞、DC细胞、CD8+T细胞明显增加,较各治疗组均有明显变化,与PB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FLT3-L+CpG组与GM-CSF+CpG组小鼠体内细胞因子IFN-y、TNF-α、IL-2、IL-12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FLT3-L+肿瘤抗原+CpG联合应用可发挥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此方案可能通过打破肿瘤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加循环中T细胞,并趋化NK细胞、DC细胞、CD8+T细胞到肿瘤局部,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可活化免疫因子网络,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援  阮林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2):1433-1436
目的 探讨不同的阿片类药物对肝癌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及IL-2和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接种的方法建立H22肝癌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肝癌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 /CD8+数值,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2和TNF-α数值.结果 与0.9%氯化钠溶液组相比哌替啶组中肝癌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CD8+没有明显变化(P>0.05),吗啡组、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均明显降低(P<0.05);与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哌替啶组小鼠血清IL-2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与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吗啡组、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血清IL-2和TNF-α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对肝癌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TNF-α明显抑制.哌替啶对肝癌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不明显,能提高血中IL-2含量,对TNF-α水平无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顺铂或吉西他滨在KRAS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免疫系统-肿瘤双人源化A549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将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10只/组),分别为对照组(200μL/kg PBS)、PD-1单抗组(20 mg/kg PD-1单抗)、顺铂组(3 mg/kg顺铂)、PD-1单抗+顺铂组(20 mg/kg PD-1单抗+3 mg/kg顺铂)、吉西他滨组(30 mg/kg吉西他滨)和PD-1单抗+吉西他滨组(20 mg/kg PD-1单抗+30 mg/kg吉西他滨)。TUNEL和DAPI双染色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测量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成功构建免疫系统-肿瘤双人源化NSCLC A549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PD-1单抗+顺铂组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肿瘤生长抑制率均最高,移植瘤体积、质量和MVD均最小,与其他5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顺铂与PD-1单抗具有协同活性,而吉西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择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耐受的调控作用。方法3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NSCLC患者,采用健择、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化疗前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化疗后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鳞癌、腺癌及腺鳞癌3组间化疗前、化疗后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择联合顺铂化疗可调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机体的肿瘤免疫耐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抗衰老蛋白Klotho 对荷宫颈癌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 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7)细胞介导宫颈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宫颈癌U14 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并设Control 组(正常小鼠组)、Model 组(荷宫颈癌小鼠模型组)、Klotho 处理组(荷宫颈癌小鼠经Klotho 蛋白处理组,200 ng/d)。分别在处理7、14 d 时称取各组小鼠体内宫颈癌移植瘤质量,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Treg和Th7细胞比例变化,qPCR检测各组小鼠Treg和Th7细胞关键转录因子Foxp3、RORγt的表达情况,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L-17、IL-6、IL-10、TGF-β、IL-23 等因子的含量变化,WB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Klotho、TGF-β1、Foxp3、RORγt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4 d 时,Klotho 组宫颈癌荷瘤小鼠肿瘤抑瘤率显著高于Model 组[(52.16±8.25)% vs (23.33±6.29)%,P<0.05]。Model 组与Control 组相比,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reg、Th7 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0.05),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3+CD4+)比例及免疫指数(CD3+CD4+/CD3+CD8+)显著下降(均P<0.05),Foxp3、RORγt 基因mRNA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IL-17、IL-6、IL-10、TGF-β、IL-23 等因子分泌显著增加(均P<0.05),Klotho 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TGF-β1、Foxp3、RORγt 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Klotho 处理组与Model 组相比,上述指标均出现了相反的变化(均P<0.05),但与Control 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Klotho 蛋白可能通过调控TGF-β1/Foxp3/RORγt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荷瘤小鼠体内Treg和Th7 细胞介导的免疫逃逸,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191 株(MV-Hu191)在体内外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4T1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MV-Hu191 对MDA-MB-231 和4T1细胞增殖的影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MV-Hu191 处理对MDA-MB-231 细胞中蛋白质谱的影响,多重数据库筛选蛋白质谱中的典型差异蛋白质并进行GO、 KEGG、亚细胞定位与功能注释。瘤内注射1×106 TCID50 MV-Hu191 干预4T1细胞移植瘤模型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组织中T细胞亚群,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MV-Hu191 具有抑制MDA-MB-231 和4T1细胞增殖的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MV-Hu191 作用MDA-MB-231 细胞后明显上调蛋白质有38个、下调有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黏附、信号受体激活、细胞代谢、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22个差异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位于细胞外,KEGG功能分类显示与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的差异蛋白质最多且均为上调蛋白,包括C4A、C8B、 SERPINF2、A2M、SERPINC1、CTSB、SERPING1、C5;PPI 预测发现免疫相关差异蛋白与CD4、CD8、TNF-α 及IL-6 相互关联。体内实验结果显示,MV-Hu191 干预组小鼠脾组织中CD4+ T 细胞数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 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MV-Hu191 显著抑制MDA-MB-231、 4T1细胞增殖及拮抗4T1细胞荷瘤小鼠成瘤性,其机制可能是MV-Hu191通过激活免疫效应分子实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发乳腺癌和妊娠及分娩后不同时间,TA2小鼠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的变化,探讨妊娠及分娩在TA2小鼠自发乳腺癌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TA2小鼠分为正常未妊娠组、自发瘤组、妊娠5、10、20天组和分娩后1、7、14、21天共9组,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测定小鼠脾脏CD3+、CD4+、CD8+T细胞亚群,计算CD4/CD8,并测定血清IL-2水平.结果:与正常未妊娠组比较,TA2小鼠妊娠及分娩后不同时间内CD3+T细胞亚群百分比均有下降(P<0.01),在妊娠10天下降至最低(P<0.01),CD4+细胞百分比、CD4+/CD8+在妊娠20天降至最低(P<0.01;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升至最高(P<0.01).与自发瘤组比较,除妊娠10天CD3+T细胞亚群百分比与荷瘤小鼠无明显差别外,其他各组均高于自发瘤组(P<0.05或P<0.01);妊娠期各组CD4+、CD8+、CD4/CD8均与自发瘤组无差别.IL-2在妊娠期间有所下降,以10天和20天组下降显著(P<0.05),分娩后1天恢复至正常未妊娠时水平,但在分娩后7、14、21天又逐渐下降,在分娩后21天明显低于正常未妊娠组(P<0.01),甚至与自发瘤组接近(P<0.01).结论:妊娠和分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TA2小鼠T细胞亚群分布和IL-2水平的变化,使其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成为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的可能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裂解物(TCL)联合IL-2对黑色素瘤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及其免疫机制。方法 超声破碎仪制备B16F10黑色素瘤细胞TCL。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予PBS、IL-2、TCL及TCL+IL-2预防性免疫3周,第4周对侧植瘤。观察小鼠出瘤时间及肿瘤大小,连续采集外周血行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CD4+T及CD8+T细胞。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脾脏及肿瘤组织CD4+T及CD8+T细胞。结果 TCL+IL-2组预防性免疫后明显延迟了小鼠的出瘤时间(P=0.034),且肿瘤体积(P=0.023)及瘤重(P=0.0015)也明显小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结果提示TCL+IL-2组及单纯TCL组外周血中CD8+T细胞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上升(P=0.0016, P=0.012)。TCL+IL-2组的CD4+T细胞在植瘤后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089)。脾脏及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及CD8+T细胞的结果与外周血中的表达趋势相同。结论 TCL联合IL-2的肿瘤疫苗通过激活CD8+T细胞途径,预防小鼠黑色素瘤的发生并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对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45例采用RFA治疗的肺癌患者,检测肺癌患者RFA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比较RFA治疗前后CD4+T细胞亚群的差别,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RFA治疗效果与CD4+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RFA治疗2周后,患者Th1细胞水平及Th1/Th2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h2、Th17和Treg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期、KPS评分≥60分及消融体积≥病灶70%患者RFA治疗后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Ⅲ~Ⅳ期、KPS评分<60分及消融体积<病灶70%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RFA治疗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得到改善,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作为肺癌RFA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CD8+T细胞表达CD39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的肺腺癌(LUAD)组织及正常肺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CD39在LUAD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CD39表达与T细胞浸润、激活的关系。用小鼠LUAD Lewis细胞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FCM检测淋巴结、脾脏以及移植瘤组织中CD8+CD39+T细胞。收集Lewis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CCM),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8+T细胞、CD11b+细胞;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CCM、IL-6和采取非接触或接触培养方式进行培养,探索CD8+T细胞表达CD39的可能机制。结果:CD39在LUAD组织中呈低表达(P<0.01),其表达水平与LUAD患者OS、T细胞浸润和激活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01)。FCM检测结果显示,在移植瘤组织中CD8+CD39+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淋巴结及脾脏(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周岱翰教授的经验方益气除痰方(Yiqi Chutan Formula,YQCTF)具有“培土生金”的作用,已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其精确抗肿瘤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探讨YQCTF对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影响.方法 构建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的小鼠移植瘤模型,以检测YQCTF对小鼠体内移植瘤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以CD11b-PE和F4/80-FITC标记抗体测定移植瘤中TAMs,测定YQCTF对小鼠肺癌移植瘤中TAMs产生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YQCTF能较强地抑制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2.5 g/kg YQCTF处理组的抑瘤率达51.37%,5.0 g/kg YQCTF处理组的抑瘤率达68.46%.并且,YQCTF能较强地抑制小鼠移植瘤中TAMs的产生,相比较于溶剂对照组的CD11b+ F4/80+ TAMs占所有CD11b+细胞比例为(21.81±2.66)%,2.5 g/kg YQCTF处理组的CD11b+ F4/80+ TAMs占所有CD 11b+细胞群比例为(11.47±1.64)%,5.0 g/kg YQCTF处理组的CD11b+F4/80+ TAMs占所有CD11b+细胞群比例为(6.53±1.57)%,且YQCTF处理组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YQCTF可抑制肿瘤微环境中TAMs的产生,从而达到抗肿瘤免疫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海口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5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肺癌患者均接受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或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于治疗前1天、治疗1周期结束、治疗4周期结束时进行静脉血采集,治疗4周期后进行CT或MRI检查评价肿瘤大小,将评价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和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的患者归为免疫应答组 ,评价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归为免疫无反应组。评估PD-1抑制剂治疗对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 细胞、Treg 细胞及 Th1/Th2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5)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Th1/Th2细胞、IFN-γ和IL-2水平明显下降,而CD8+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IL-4和IL-5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期和4周期后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4周期后,40例入免疫应答组,10 例入免疫无反应组,治疗有效率为 80%。与治疗无反应组比较 ,免疫应答组血清 CD3+T 细胞、CD4+T 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免疫应答组患者经4个周期治疗后,与PD-L1低表达(<50%)患者(8例)比较,PD-L1高表达(≥50%)患者(32例)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能够影响晚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细胞分布,改善患者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