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视频脑电图(VEEG)在不同血糖水平足月儿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为辅助评估不同血糖水平下患儿脑损伤及脑功能变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淮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入院血糖低于<2.8 mmol/L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后最低血糖水平分为轻度低血糖组39例(2.2 mmol/L≤血糖<2.8 mmol/L),中度低血糖组31例(1.1 mmol/L≤血糖<2.2 mmol/L),重度低血糖组13例(血糖<1.1 mmol/L);选取同时期入院血糖正常,但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低血糖患儿均每3 h检测1次血糖,连续2次检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后行aEEG检测6 h,对照组在入院后72 h内检测aEEG。所有患儿完成aEEG后12 h内检测VEEG;入院1 d、3 d、5 d检测血清NSE。对aEEG及VEEG采用秩和检验,NSE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1)各组新生儿母亲妊娠期血糖升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低血糖组患儿的NSE均明显升高;不同血糖水平足月儿的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5.759,P<0.001),时间与血糖值对NSE水平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31.14,P<0.001)。3)轻、中、重度低血糖组aEEG周期性评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192、17.824,P<0.01),重度低血糖组的总分、周期性、带宽与下边界振幅低于对照组,其总分和周期性低于轻度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重-对=113.0、111.5、188.0;U重-轻=132.5、110.5,P<0.05);中度低血糖组的总分及周期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及轻度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中-对=366.0、348.5;U中-轻=420.5、344.5,P<0.05)。4)各组患儿视频脑电图均无异常。结论 不同血糖水平下NSE存在差异性,可作为辅助临床医师评估单纯低血糖患儿脑损伤的可能性及程度的指标之一;中重度低血糖可导致新生儿aEEG改变,以周期性改变为主,VEEG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视频脑电图(VEEG)在不同血糖水平足月儿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为辅助评估不同血糖水平下患儿脑损伤及脑功能变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淮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入院血糖低于<2.8 mmol/L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后最低血糖水平分为轻度低血糖组39例(2.2 mmol/L≤血糖<2.8 mmol/L),中度低血糖组31例(1.1 mmol/L≤血糖<2.2 mmol/L),重度低血糖组13例(血糖<1.1 mmol/L);选取同时期入院血糖正常,但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低血糖患儿均每3 h检测1次血糖,连续2次检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后行aEEG检测6 h,对照组在入院后72 h内检测aEEG。所有患儿完成aEEG后12 h内检测VEEG;入院1 d、3 d、5 d检测血清NSE。对aEEG及VEEG采用秩和检验,NSE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1)各组新生儿母亲妊娠期血糖升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低血糖组患儿的NSE均明显升高;不同血糖水平足月儿的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5.759,P<0.001),时间与血糖值对NSE水平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31.14,P<0.001)。3)轻、中、重度低血糖组aEEG周期性评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192、17.824,P<0.01),重度低血糖组的总分、周期性、带宽与下边界振幅低于对照组,其总分和周期性低于轻度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重-对=113.0、111.5、188.0;U重-轻=132.5、110.5,P<0.05);中度低血糖组的总分及周期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及轻度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中-对=366.0、348.5;U中-轻=420.5、344.5,P<0.05)。4)各组患儿视频脑电图均无异常。结论 不同血糖水平下NSE存在差异性,可作为辅助临床医师评估单纯低血糖患儿脑损伤的可能性及程度的指标之一;中重度低血糖可导致新生儿aEEG改变,以周期性改变为主,VEEG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Tau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BIPI)及其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为BIPI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连续性纳入2020年1—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2例早产儿,按照矫正胎龄40周时的头颅B超及MRI诊断结果分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组(n=2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组(n=10)及无脑损伤组(n=58)。比较三组的血清Tau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中国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Tau蛋白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的评估价值。结果 出生后1、3、7天,三组间血清Tau蛋白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27、20.273、18.569、16.375、17.283、18.144,P<0.001),且PIVH组与PVL均显著高于无脑损伤组(P<0.05),PIVH组与PV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出生后1周内aEEG评分、矫正胎龄40周时aEEG评分及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52、14.903、16.284,P<0.001),且PIV组与PVL组均低于无脑损伤组(P<0.05),PIVH组与PVL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au蛋白水平与血清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2,P<0.05),与出生后1周内aEEG评分、矫正胎龄40周时aEEG评分及NBNA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695、-0.647、-0.682,P<0.05)。血清Tau蛋白评估BIPI的最佳阈值为183.39 pg/ml,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20、76.3%、85.2%,与出生后1周内aEEG评分、矫正胎龄40周时aEEG评分及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au蛋白水平能够反映BIPI及其近期预后,当超过183.39 pg/ml时应当警惕BIPI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亚低温使用过程中部分环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短期预后的影响,为HIE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8月3日—2018年12月31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90例中重度HIE患儿亚低温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中度HIE患儿73例,重度HIE患儿17例。按照不同时间窗(6 h vs.12 h)分组,在6 h组再按照窒息复苏后是否进行复温分为升温组及降温组两组,收集亚低温治疗前后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数据、住院时间、一般临床特征。结果 重度HIE患儿窒息复苏后6~12 h开始亚低温治疗,不同时间窗治疗后aEEG图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4±2.06 vs.3.00±1.41,t=2.27,P<0.05)。窒息复苏后尽快进行主动降温组与进行保暖复温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结束后24 h主动降温组的aEEG图形评分更高,且重度患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3±2.06 vs.7.00±1.00,t=-2.37,P<0.05)。结论 窒息复苏后尽早进行亚低温治疗可升高治疗后aEEG图形分值,改善神经系统表现,一定程度上改良短期预后,长期预后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生化标记物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以期为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刑台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145例高危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aEEG检测结果并以改良aEEG评分、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对结果进行评估。根据患儿有无脑损伤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EEG评分、NCIS评分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并对改良aEEG评分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与NCI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法分析改良aEEG评分联合生化标记物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145例患儿中79例诊断为脑损伤,66例无脑损伤。两组患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患儿出生体重及1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无脑损伤组(t=-3.149,-8.401,P<0.05)。脑损伤组患者改良aEEG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脑损伤组,脑损伤组NCIS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显著低于无脑损伤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EEG评分、NSE、GFAP与NCI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18,-0.694,-0.583, P<0.05),BDNF与NCI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8,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EEG评分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cut-off值为9.18分,AUC为0.902(95%CI:0.845~0.959);NSE cut-off值为15.04 μg/L,AUC为0.885(95%CI:0.821~0.949);BDNF cut-off值为1.16 ng/ml,AUC为0.894(95%CI:0.834~0.954);GFAP cut-off值为4.61 ng/L,AUC为0.764(95%CI:0.666~0.862),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敏感度89.87%,特异度75.76%,P<0.05)。结论 高危新生儿脑损伤者改良aEEG评分、NSE、BDNF及GFAP水平可出现明显异常,且上述指标均与患儿病情程度显著相关,aEEG评分、NSE、BDNF及GFAP均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 监测在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早产儿脑损作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34~37周晚期早产儿146例,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脑白质损伤组(观察组,66例)及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3 d内aEEG 监测的图形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Cy)、下边界值(LB)、带宽(B)、总分(T)及与相应胎龄aEEG平均分差值均值情况,分析各评分指标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头颅MRI结果、纠正胎龄12月时Gesell量表结果与aEEG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aEEG 监测的Cy、B、T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相应胎龄正常早产儿aEEG平均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y、LB、B及T评分与MRI结果均显著相关(r=0.261、-0.271、-0.253和-0.184,P<0.05)。aEEG监测结果与头颅MRI检查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χ2=5.547,P=0.019)。aEEG监测结果与纠正年龄12月龄时Gesell量表评价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χ2=5.979,P=0.014)。结论 aEEG 监测对于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有效地评估早产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生化标记物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以期为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刑台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145例高危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aEEG检测结果并以改良aEEG评分、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对结果进行评估。根据患儿有无脑损伤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EEG评分、NCIS评分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并对改良aEEG评分及脑损伤生化标记物与NCI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法分析改良aEEG评分联合生化标记物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145例患儿中79例诊断为脑损伤,66例无脑损伤。两组患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患儿出生体重及1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无脑损伤组(t=-3.149,-8.401,P<0.05)。脑损伤组患者改良aEEG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脑损伤组,脑损伤组NCIS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显著低于无脑损伤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EEG评分、NSE、GFAP与NCI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18,-0.694,-0.583, P<0.05),BDNF与NCI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8,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EEG评分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cut-off值为9.18分,AUC为0.902(95%CI:0.845~0.959);NSE cut-off值为15.04 μg/L,AUC为0.885(95%CI:0.821~0.949);BDNF cut-off值为1.16 ng/ml,AUC为0.894(95%CI:0.834~0.954);GFAP cut-off值为4.61 ng/L,AUC为0.764(95%CI:0.666~0.862),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敏感度89.87%,特异度75.76%,P<0.05)。结论 高危新生儿脑损伤者改良aEEG评分、NSE、BDNF及GFAP水平可出现明显异常,且上述指标均与患儿病情程度显著相关,aEEG评分、NSE、BDNF及GFAP均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2岁时神经心理发育状况,为促进儿童早期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早期发展门诊定期随访的1 04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生胎龄分为4组,即早期早产儿(28~33+6周)组、晚期早产儿(34~36+6周)组、早期足月儿(37~38+6周)组和完全足月儿(39~41+6周)组,并在其校正年龄2岁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结果 4组儿童Gesell发育量表5个能区发育商(DQ)比较,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2、2.821、5.256,P<0.05);组间两两比较,早期早产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均落后于早期足月儿和完全足月儿,晚期早产儿精细运动落后于完全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儿童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0、27.128,P<0.05),且表现为完全足月儿<早期足月儿<晚期早产儿<早期早产儿。与完全足月儿相比,晚期早产儿2岁时精细运动发育落后的风险增加(OR=1.809,95%CI:1.102~2.970,P<0.05)。结论 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在2岁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发育落后,需延长随访并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接触正己烷致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神经丝轻链蛋白(neuronal light chain protein,NF-L)等早期水平改变特征,并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值改变进行比较,探讨作为效应性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方法 分析正己烷中毒企业员工,按接触正己烷不同时间段分组,运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指标改变和之间相互关系。 结果 员工接触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223.0 mg/m3情况下, NSE、NF-L水平随时间逐渐增高,NSE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P=0.001),但NF-L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P=0.40)。最早自1~3个月组别始,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F-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别人群NCV均随接触正己烷时间增加而减慢,且组间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早自6~9月组别始,与对照组比较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值改变最明显。NSE水平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值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值呈明显负相关(P<0.05)。NF-L水平与正中神经NCV值呈明显负相关(P<0.05)。 结论 NSE可作为正己烷致周围神经损害的效应性生物标志物,早于NCV值改变,作为接触正己烷人群职业健康大规模筛选指标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湖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及预后,以便早发现ROP患儿的高危因素,从中筛出严重ROP患儿使其得到及时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 000 g及34~37周合并有吸氧、窒息、宫内感染等高危因素的早产患儿784例,采用Ret Cam Ⅲ对眼底进行筛查。结果 78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病率为11.23%,发生ROP患儿手术率13.48%。ROP的发病率与出生体重(F=58.78,P<0.01)、出生胎龄(F=24.05,P<0.01)及出生8周后体重增长率缓慢有关(F=3.605,P<0.05)。严重ROP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孕周与出生体重以及连续7 d以上的吸氧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体重增长率缓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P的发病率与出生体重、胎龄、长期吸氧及出生后体重增长缓慢有关,预后与出生后体重增长缓慢无关。应在眼科筛查中密切注意患儿全身的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窒息新生儿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分析aEEG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度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HIE及严重度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20年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胎龄35周以上并在生后12 h内进行床旁脑功能监测的窒息新生儿88例,分为正常组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延迟亚低温保护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40只新生幼鼠全脑灌流和氧糖剥夺模型,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亚低温32 ℃延迟0 h、24 h、48 h、72 h干预。用Western Blot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蛋白表达情况;用免疫荧光鉴定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用ELISA测定TNF-α、IL-6浓度情况。结果 在亚低温32 ℃延迟24 h、48 h和72 h的MBP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 h(F=478.007,t=-18.180、22.940、-29.670,P<0.001),可发现蛋白表达量与延迟亚低温时长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延迟亚低温时间的延长,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受到抑制,24 h、48 h和72 h的Iba-1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 h(F=99.892,t=5.879、9.295、18.760,P<0.001),可发现荧光表达增高与延迟亚低温时间呈显著负相关;TNF-α、IL-6浓度均较对照组0 h显著降低(TNF-α:F=454.197,t= 2.184、15.300、15.000,P<0.05;IL-6:F=123.995,t=5.650、13.120、13.910,P<0.001),可发现IL-6浓度与延迟亚低温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延迟亚低温能保护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和下调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祖辈、父辈喂养行为差异及其与学龄前儿童进食行为的关系,进一步明晰喂养人身份、喂养行为对进食行为的可能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月,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8所幼儿园和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喂养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主要喂养人身份,采用1∶2倾向性评分匹配,形成祖辈组(72例)和父辈组(144例)。结果 祖辈组和父辈组在饮食内容限制(t=4.72, P<0.001)和饮食行为限制(t=2.13, P=0.036)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对应儿童在主动进食能力(t=-4.76, P<0.001)、外因性进食(t=-5.07, P<0.001)和情绪性进食(t=1.99, P=0.050)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方差分析发现,喂养人的饮食行为限制(F=1.82,P=0.086)、鼓励健康饮食(F=2.46,P=0.019)和饮食内容限制(F=3.69,P=0.001)对学龄前儿童进食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喂养人身份与儿童进食行为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10)。结论 与祖辈相比,父辈喂养人更频繁地使用饮食行为限制和饮食内容限制,喂养行为而非喂养人身份与学龄前儿童的进食行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某国有大型煤矿工作场所噪声对工人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新泰市某国有大型煤矿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随机选择长期接触高噪声(82.8~100.1 LAeq dB(A))428人为观察组,接触低噪声(53.9~71.0 LAeq dB(A))506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工人血糖和血脂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工人血清葡萄糖为(5.32±0.79)mmol/L、总胆固醇为(4.72±0.82)mmol/L、甘油三酯为(1.67±1.31)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41±0.30)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79±0.68)mmol/L。观察组工人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工龄的增加,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也增高,各工龄组之间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接触高噪声可能是煤矿作业工人血糖和血脂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脐血中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表达水平与胎儿窘迫及不良结局的相关性,为预防胎儿窘迫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收治的134例急性胎儿窘迫新生儿作为研究组,1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待胎儿娩出后立即采集脐动脉血检测MDA和AOPP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脐动脉血MDA、AOPP水平与胎儿窘迫发生情况、胎儿窘迫持续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脐动脉血MDA和AOP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8.481、14.501,P<0.05),胎儿窘迫持续时间≤30 min组、>30 min组与对照组脐动脉血MDA和AOP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522、185.460,P<0.05),随着胎儿窘迫时间延长,新生儿脐动脉血MDA和AOPP水平显著增加(F=777.902、234.601,P<0.05)。1 min Apgar评分0~3分、4~7分和8~10分新生儿动脉血MDA和AOP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3分组最高,8~10分组最低。Pearson分析表明新生儿脐动脉血MDA和AOPP与胎儿窘迫发生、胎儿窘迫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792、0.819,0.835、0.867,P<0.01),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96、-0.763,P<0.01)。分娩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新生儿脐动脉血MDA和AOP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相应不良结局新生儿(P<0.05)。结论 脐动脉血MDA和AOPP水平与胎儿窘迫密切相关,其水平能够反映胎儿窘迫持续时间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