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程云仙  刘静  朱丽红 《护理学报》2018,25(21):43-46
目的 了解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17年6-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产二胎后返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产后返岗适应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总均分为(2.48±0.77)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育二胎年龄、科室工作强度是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水平的保护性因素;民族、返岗天数、是否开展返岗培训是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水平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 本组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得分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尤其关注生育二胎年龄较小、少数民族、工作强度较大科室、返岗时间较短及无返岗培训的护士,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返岗后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Chinese nurses sources scale, CNSS)、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CSQ)于2017年1月-2018年8月对福州市5所三甲医院急诊科的70名二胎妊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70名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总均分为(2.48±0.43)分,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上感受职业压力最大(2.75±0.4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一孩年龄及护龄是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总分及5个维度得分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P<0.001)。 结论 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呈中度水平,护理管理者应促进其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降低急诊科二胎妊娠护士职业压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在临床护士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心理应激自评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1 05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应激与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1;r=-0.41,P<0.01;r=0.66,P<0.01);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62,P<0.01; r=-0.60,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1)。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在临床护士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为0.12,间接效应占总效应比值为15.2%。结论 心理应激既可以直接预测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又可以分别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湖北省某三甲医院ICU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知信行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症医学科的11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体约束知信行问卷调查护士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ICU护士身体约束知识得分为(66.74±8.54)分,态度得分为(21.02±4.54)分,行为得分为(52.0±6.18)分。参加过身体约束理论学习培训的护士,在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得分均高于未参加培训的护士(t=0.346,P=0.002;t=3.038,P=0.003;t=2.744,P=0.007),参加过身体约束体验活动的护士,身体约束行为维度得分高于未参加者(t=2.047,P=0.043),内心为负性体验的护士约束态度维度得分高于内心正性体验的护士(t=-2.977,P=0.004)。护士的身体约束知识得分同约束态度、约束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460,P<0.001;r=0.322,P<0.001),约束态度与约束行为呈正相关(r=0.579,P<0.001)。结论 ICU护士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有待提高。理论学习培训、参加身体约束体验活动、改善身体约束情感体验可以提高护士身体约束知信行水平,管理者可以从知识培训、树立正确态度、制定规范引导良好实践行为维度着手逐渐改善身体约束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郑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5所三甲医院的228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总分为(49.41±13.35)分,职业倦怠总分为(63.51±17.2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学历、工作年限的急诊护士的道德困境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30,P=0.015; F=6.302,P=0.001);不同年龄急诊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328,P=0.005),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呈正关性(r=0.412,P<0.05)。结论 郑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普遍存在,护士的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肿瘤内科护士共情疲劳现状,探讨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对大连市7所综合医院291名肿瘤内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法分析共情疲劳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肿瘤内科护士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共情满足(34.79±5.87)分、二次创伤(24.75±5.20)分、倦怠(24.92±5.46)分。(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五人格与共情疲劳各维度密切相关,其中宜人性、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维度与共情满足成正相关(r=0.311~0.496,P<0.01),与倦怠成负相关(r=-0.304~-0.404,P<0.01);神经质人格与二次创伤、倦怠呈正相关(r=0.338~0.422,P<0.01),与共情满足呈负相关(r=-0.178,P<0.01)。结论 肿瘤内科护士共情疲劳现象普遍,总体处于中度水平,而在不同人格特征的肿瘤内科护士中,神经质人格者最易出现共情疲劳。建议管理者应根据个体特有的人格特征,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并积极进行干预,降低共情疲劳的发生,提高肿瘤护理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签约式饮食管理模式在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就诊于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随访组和签约管理组。常规随访组采用门诊常规饮食教育进行干预;签约管理组采用签约式饮食管理的方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规范复诊率、血糖控制水平、饮食自我管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签约管理组规范复诊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随访组(χ2=47.994,P<0.001;t=2.729,P<0.001);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常规随访组(t=7.532,P<0.001;t=5.404,P<0.001;t=9.040,P<0.001);饮食自我管理水平优于常规随访组(t=10.090,P<0.001)。结论 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运用签约式饮食管理,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水平,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患者认可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硕士学位护士自我效能在科研能力与职业嵌入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择河南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97名硕士学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以及职业嵌入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硕士学位护士科研能力得分为(82.14±19.68)分,处于高水平。科研能力、自我效能与职业嵌入均呈正相关(r=0.329,P<0.001;r=0.448,P<0.001),科研能力总分与自我效能总分呈正相关(r=0.472,P<0.001)。自我效能在科研能力与职业嵌入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11,占总效应的52.11%。结论 自我效能在科研能力和职业嵌入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医院管理者在制定硕士学位护士职业嵌入干预措施时,可以通过提升科研能力和自我效能的方式来提高其职业嵌入水平,稳定高层次护理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移动终端智慧护理信息系统各模块功能的应用,对提高儿科护士临床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9年5-7月在儿科住院的患儿699例设为对照组,运用传统的移动护理工作站核对患儿信息、人工采集生命体征并录入电脑、使用表格清点记录急救设备等;选取2019年8-10月在儿科住院的患儿671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移动终端智慧护理信息系统干预,观察2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命体征采集平均时长及绘制正确率、护士对工作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88.355,P<0.001),生命体征采集平均时长短于对照组(t=20.807,P<0.001),绘制正确率及护士对工作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4.877,P<0.001;t=-10.045,P<0.001)。结论 移动终端智慧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降低临床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生命体征采集时长,降低记录错误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护士对工作模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消化道早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 MUIS-A)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2017年8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初次治疗的4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平均得分为(89.12±10.41)分,89.6%的患者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不明确维度、信息缺乏维度与应对方式问卷中的屈服维度呈正相关(r=0.387,P<0.01;r=0.379,P<0.01; r=0.354,P<0.05)。信息缺乏维度与面对维度呈负相关(r=-0.345,P<0.05)。 结论 消化道早癌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消化道早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屈服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增强患者对消化道早癌的正确认识,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出勤主义行为与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的关系。方法 2018年1-12月应用出勤主义行为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2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32名急诊护士出勤主义评分为(4.25±0.58)分,社会支持总评分为(25.87±4.23)分,工作压力源评分(87.62±5.45)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诊护士出勤主义评分与社会支持总评分及支持利用度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410,P<0.001;r=-0.352,P<0.001),而与工作压力源总评分及患者护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管理及人际关系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368,P<0.001;r=0.425,P<0.001;r=0.410,P<0.001;r=0.385,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管理及人际关系是影响急诊护士出勤主义的危险因素,而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评分是影响护士出勤主义的保护因素(F=13.252,P<0.001)。结论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均会影响护士出勤主义,给予护士足够的社会支持将有助于降低护士出勤主义行为频率,从而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新入职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核心应急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应急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市3所三甲医院的456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医务人员重大传染病疫情核心应急能力问卷和逆境商量表对其开展调查。结果 新入职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核心应急能力总分为(97.53±20.26)分,得分率为53.89%。新入职护士逆境商与核心应急能力呈正相关(r=0.65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入职时间、入职前实习医院级别、是否参加传染病应急培训及逆境商是新入职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核心应急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R2= 0.326,R2=0.321,F=13.251,P<0.001)。结论 新入职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核心应急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对实习护生和新入职护士应加强关于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相关培训,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入职护士逆境商,以提升新入职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核心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3.
洪瑾 《中国临床护理》2020,12(4):306-309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正念水平在职业倦怠感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为护士的培训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护士12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护士职业怠倦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急诊科护士的正念水平得分为(54.15±12.41)分,职业倦怠感得分为(23.25±4.31)分,主观幸福感得分为(9.28±2.03)分,护士正念水平、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感呈负相关(r=-0.747, P<0.001;r=-0.718,P<0.001),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843,P<0.001),急诊科护士正念水平在职业倦怠感和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结论 急诊科护士的正念水平在职业倦怠感和主观幸福感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对护士进行正念培训来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改进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764人为研究对象,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准进行规范化培训模式改进,包括重新设置课程内容、培训方案、考核方案、培训师选拔标准和质量监控方案,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护士规范化培训。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调查改进模式实施前后护士的核心能力。结果 实施改进培训模式后,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均分高于实施前(t=-43.766,P<0.001)。结论 改进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5.
邹康  陈红  吴波  盛芳 《中国临床护理》2022,14(8):503-506
目的 探讨BOPPPS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体位安置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90名低年资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分院区的45名手术室护士设为对照组,将本院区的45名手术室护士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培训,比较2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手术体位安置时间,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低年资护士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10.910,P<0.001;χ2 =3.850,P<0.001),体位安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χ2=5.159,P<0.001),且实验组对BOPPPS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结论 BOPPPS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理论及操作成绩,缩短手术体位安置时间,提高学员培训体验,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