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ecrotizing hyperplastic lymphadenopathy,NH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病,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可将本病分为单纯型和变应型两种.  相似文献   

2.
Castleman病是一种以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淋巴滤泡组织增生症[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内科于2008年2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家庆  高卫红 《现代保健》2010,(33):166-167
目的 探讨Kimura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报道1例儿童Kimura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为5岁男童,临床以肾病综合征起病,伴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明显升高,经予激素治疗后肾病综合征缓解.停药后复发,并出现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理学检查支持Kimura病,经手术切除颈部部分肿大淋巴结后,蛋白尿及颈部其他肿大的淋巴结自动消退,病情缓解.结论 Kimura病常见于中青年男性,但儿童亦可发病,可合并肾脏损害,临床甚至可单纯以肾病综合征起病.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有可能同时治疗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误诊2例大连机车车辆厂职工医院内科(116021)张意顺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临床少见,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及警惕性不高较易误诊,我们收治2例均误诊,现报告如下。例1,男,23岁,电工。以高热干咳咽痛伴恶心、头痛一周于1993年5月21日...  相似文献   

5.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临床诊断和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临床上研究分析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从而提高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2-2008年的94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具有以下特点:有低热病史,淋巴结肿大,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误诊,病理组织结构变化复杂.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病因多种,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只能提供诊断的线索,病理检查或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才是确诊病因的惟一依据.结论 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淋巴结肿大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仅限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统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混合性结缩组织病、Wegner氏肉芽肿病等。上述疾病多为系统性损害,血液中可测出多种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且相应靶器官受累后出现有关的症状,组织病变中以结缔组织(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基本病变为共同特点,呈粘液样水肿和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性血管炎以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该病侵犯淋巴系统的程度不同,如为轻度的淋巴结肿大,临床常被忽略,如为显著的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或其它淋巴结病,临床往往需要加以鉴别。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在SLE病情活动期约1/2病例有淋巴结肿大,在小儿比成人多见,多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局限于1~2处(组)淋巴结肿大,易发生于颈和腋窝淋巴结,一般为轻度或中度肿大,很少有象原发性淋巴疾病的重度肿大,质较  相似文献   

7.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由日本人Fikuchi和Fujimono于1972年首次描诉,因此又称Fikuchi病或Fikucbi-Fujimono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炎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顽固性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为主要诊断手段。本病误诊率高,激素有特效,故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于2000年1月~2008年12月经淋巴结活检确诊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4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HN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3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1例有发热,2例有皮疹.33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8例减低;34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2例分别在1个月和5年后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结果高倍镜检病理形态见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病变的背景下,出现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细胞内外见大量碎片.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及浆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见病灶中组织细胞CD<,68>(+),淋巴细胞CD3(+)、CD<,45RO>(+).结论 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多见于年轻女性,常为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与SLE等诸多疾病相关,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需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9.
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 diseaes,AOSD)是一组以发热、皮疹、关节痛、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缺乏特异性检查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易误诊为急性风湿热、败血症、淋巴瘤、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我院最近收治1例Still病误诊4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HN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3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1例有发热,2例有皮疹。33例外周血自细胞计数正常,8例减低;34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2例分别在1个月和5年后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结果高倍镜检病理形态见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病变的背景下,出现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细胞内外见大量碎片。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及浆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见病灶中组织细胞CD。(+),淋巴细胞CD,(+)、CD45RO(+)。结论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多见于年轻女性,常为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与SLE等诸多疾病相关,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需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1.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HNL)首先于1972年由日本Kikuchi和Fujimoto报道,故又称Kikuchi—Fujimoto病或Kikuchi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的自限性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小儿、中青年患者,尤以后者为甚,以顽固性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素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地区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500例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进行观察与分析,部分病例作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主要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其次为淋巴结结核和猫抓病,再次为其他疾病.[结论]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诊.对病因不明病例,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猫抓病(附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猫抓病(附12例报告)湖北省医学科学院贾淑敏猫抓病是一种以肉芽肿性和化脓性淋巴结炎为特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此病于1932年最先由Fosbay描述。临床上以低烧、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当时称猫抓热。此病过去国内报道少且临床上易误诊,近几年随着宠物热的兴...  相似文献   

14.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临床通常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皮疹,同时伴有外周血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血清中可测得嗜异性凝集抗体和EB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 necrotizing iymphadeniti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随访全部病例。结果:19例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7.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组织学显示淋巴结内出现程度不同的碎片状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坏死灶边缘可见浆样单核细胞、多形核细胞及免疫母细胞,无或很少有中性粒细胞浸润。随访5月~3年,全部存活。结论: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和独特病理特点;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有助于与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Kikuch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附1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Kikuch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Kikuchi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重新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随访全部病例。结果 10例中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2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组织学显示淋巴结内出现程度不同的碎片状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和浆样单核细胞增多,无中性白细胞浸润。组织细胞Mac-387和Lysozyrne( ),大多数淋巴细胞CD3和CD45RO( );滤泡生发中心及散在的少数淋巴细胞DC20( )。随访4个月~7年,全部存活。结论 Kikuchi病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和独特病理特点的淋巴结炎性病变,预后良好。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有助于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本病以10~11月份为发病高峰,属秋季型恙虫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造成临床的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1993~2003年经治的162例恙虫病的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敏 《医疗装备》2011,24(3):91-92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neous lymph nodesyndrome MCLS),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临床主要以急性发热、皮疹、双眼结膜充血、手足皮肤硬性肿胀、淋巴结肿大和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16例HN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100%),浅表淋巴结肿大(100%),多形性皮疹(25%),外周血白细胞减少(75%),ESR升高(81%),结核菌素试验阴性(100%)等;病理学特征为淋巴结凝固性坏死和组织细胞增生;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HNL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无特异性,极易被误诊,确诊依靠淋巴结活检,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川畸病(Kawa-sake disease,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1967年日本川畸首先报道,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多侵犯冠状动脉,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损伤(CAL),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多见,男女比例为1.5:1,我国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