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6.1心血管疾病(CVD)CVD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发病及直接或间接花费的主要因素。2型糖尿病是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它的主要共存疾病(如高血压与脂代谢紊乱)也是大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研究显示,降低心血管危险因子可预防或延缓C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项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风险,依据2008年美国ADA指南和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对于40岁以上、无禁忌证的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对于30~40岁合并任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也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推荐剂量为100(75~162)mg/d,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安全性较好,且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杭州路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调查2016年1~12月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杭州路社区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情况,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58例(合并冠心病)和对照组142例(未合并冠心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病程≤10年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有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是否吸烟、饮酒、伴有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血脂异常均与该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生冠心病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BMI≥24 kg/m~2、伴有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血脂异常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杭州路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较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吸烟、BMI≥24 kg/m~2、伴有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血脂异常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是降低该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年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分为青年早发冠心病组(199例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老年冠心病组(1737例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204例年龄≤40岁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者),对3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3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心率、吸烟、家族史等基础情况,以及并发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分析两组的差异性。结果 青年冠心病以前降支病变为主,主要为单支病变,且发病较急是其冠脉病变特点。青年早发冠心病组中男性、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并发高血压、糖尿病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青年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饮酒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青年早发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中国人与日本人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异同。 方法 应用由日本国立京都病院国家糖尿病研究中心设计的登录系统文件,对确诊的T2DM进行登录,计中国人 1578 例(中国人组),日本人 1813 例(日本人组)。用 HOMA IR评价IR,评价单纯性糖尿病者、糖尿病伴高血压者、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者及糖尿病伴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者 IR的异同,并将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 在中国人组与日本人组随着糖尿病伴有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伴有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的叠加,空腹胰岛素(FIns)值增加,HOMA IR值增大。中国人各组的FIns、HOMA IR值与日本人相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质指数(BMI)中国人组明显高于日本人组(t=2 61,P<0.01),患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的百分比中国人组比日本人组高(t=3.57、4.64, P<0.01)。以IR为因变量,以年龄、吸烟、饮酒、BMI、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为自变量,进行广义线形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组IR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有关(OR=1.384、1.253,P=0 0011、0.0049),日本人组IR与BMI、高血压有关(OR= 1.062、1.340, P< 0.0001、P= 0.0182)。 结论 在初诊的 T2DM 患者, IR 与BMI、高血压、脂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913例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2组,家族史阳性者522例(A组),平均年龄(53.02±13.76)岁;家族史阴性者391例(B组),平均年龄(51.59±14.03)岁。数据采用SPPS11.5软件包,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2组发病年龄、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吸烟、超重或肥胖、喜咸食、高血压家族史及缺乏体育锻炼,为2组高血压患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与无家族史患者比较,发病年龄较早,血压水平偏高,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P<0.05)。2组吸烟、喜咸食及缺乏锻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早,血压水平较高,更肥胖;吸烟、膳食口味偏咸、超重、肥胖及缺乏体育锻炼,是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年龄<40岁与≥40岁新诊断T2DM患者心血管病变(CVD)危险因素水平及聚集情况. 方法 选取既往无冠心病病史的新诊断T2DM患者568例,分为年龄<40岁组136例和年龄≥40岁组432例,收集一般资料和主要病史等,检测血糖、血脂、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24 hUAlb等指标. 结果 年龄<40岁组BMI、BP、血糖、血脂、HbA1c、hsC-RP、24 hUAlb、吸烟、CVD家族史、肥胖/超重、BP升高、血脂异常、蛋白尿阳性率以及合并不同CVD危险因素数量的发生率与年龄≥4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脂异常、BP升高的病情知晓率及治疗率低于年龄≥40岁组(P<0.01). 结论 年龄<40岁与≥40岁新诊断T2DM患者具有相似的CVD发生风险,但前者病情知晓率及治疗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本溪市中心城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本溪市中心城区2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1166例,女1110例,年龄31~90岁,平均(61±11)岁]进行分析,行散瞳眼底镜检查或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采集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及是否伴有其他并发症分组,比较各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31.81%.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增高(x~2=25.037,P<0.05),65岁以上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达37.37%.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增高(x~2=109.873,P<0.05),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高达53.81%.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高尿酸血症、糖化血红蛋白≥8%、合并冠心病和周围神经病变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较高.饮茶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低于不饮茶者(x~2=9.977,P<0.05),饮茶者视网膜病变程度低于不饮茶者(x~2=7.267,P<0.05).结论 高龄、病程延长、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高尿酸血症、糖化血红蛋白≥8%、合并冠心病和周尉神经病变均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而饮茶可延缓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早期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问  张春苓 《山东医药》1994,34(12):44-45
糖尿病从肾小球高滤过开始,经微量蛋白尿和蛋白尿,直至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需数年至数十年。如早期诊治,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DN)的预后。本文就DN的危险因素、肾脏改变及其早期诊治作一浅述。 一、危险因素 1.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家族史:Earle等发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有心血管家族史者DN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Krolewski等研究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罹患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92例SAS患者分为单纯SAS组与SAS罹患糖尿病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SAS患者罹患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2例SAS患者中,罹患糖尿病者50例(54. 35%)。与单纯SAS组相比,SAS罹患糖尿病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SAS病程、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及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是SAS罹患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SAS患者罹患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BMI、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家族史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加强SAS患者的体重控制、血压控制、控烟戒烟,降低罹患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对本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予以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均可提高PCI术后MACE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与PCI预后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PCI术后与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性别、年龄、吸烟及血脂等密切相关,临床应加强对该类因素预防,以降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钱荣立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7,15(3):I0001-I0004
4.预防/延缓T2DM建议 提醒糖尿病高危者认识减体重和参加规律运动的益处(A) 建议IGT患者减体重以及增加运动(A) 随访建议执行情况对取得成功是重要的(B)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每1~2年复诊一次(E) 密切关心和处理其他CVD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A) 因为可能有药物不良反应和花费,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药物预防(E)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老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CD筛查、并经其他影像检查确诊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299例,分为老年组(≥60岁)200例和非老年组(40~59岁)99例,记录血管疾病相关病史,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特点。结果老年组前循环狭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66.5%vs82.8%,P=0.002),前后循环狭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14.0%vs 4.0%,P=0.005),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9.0%vs 3.0%,P=0.04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4.0%vs72.7%,P=0.459)。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家族史是老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老年颅内外动脉和前后循环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存在长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家族史等患者应常规进行TCD检测。  相似文献   

14.
56例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工作中发现,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小于40岁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有逐年增多[1],通过对56例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探讨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危险因素与40岁以下患AMI的关系,为早期防治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抽样方式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入院的年龄60岁及以上的脑梗死患者450例,平均年龄(70.86±6.82)岁。入院当天进行病史采集,记录有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吸烟史,并于次日清晨对其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PG)的浓度进行检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斑块组及狭窄组。结果三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LDL-C及FPG水平差异显著(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后,年龄、吸烟、LDL-C为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其他三组比较,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患病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积分均较高(P<0.01)。结论年龄、吸烟、LDL-C、高血压及糖尿病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形成及发展有明显相关性,对于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早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以控制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延安市年龄≥60岁居民脑卒中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延安市年龄≥60岁的居民27 153例进行脑卒中筛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本地区年龄≥60岁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为4.4%;高危人群占16.1%;男性吸烟及低危人群检出率高于女性,高危人群、中危人群、运动缺乏、血脂异常、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糖尿病、超重/肥胖、脑卒中家族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出率低于女性(P0.01)。脑卒中人群年龄、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糖尿病、超重/肥胖、脑卒中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者[(71.23±7.76)岁vs (69.44±8.04)岁,26.9%vs 21.8%,24.6%vs 10.1%,63.8%vs 24.7%,12.8%vs 4.9%,12.7%vs 4.3%,16.5%vs 9.3%,8.8%vs 3.2%,P=0.000];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为年龄≥60岁人群脑卒中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B=1.427,B=0.712,B=0.640,P=0.000)。结论延安市年龄≥60岁人群脑卒中发病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家族史是本地区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SAS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SA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SAS组与SAS合并糖尿病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SAS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2例SAS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50例,发生率为54.3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纯SAS组相比,SAS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BMI指标、SAS病程、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及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是SAS合并糖尿病组的主要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BMI指数过高、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家族史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加强SAS患者的体重控制、血压控制、控烟戒烟,降低合并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国内动态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25(2):71-73.该文分析了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3例,进行发病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2组,家族史阳性者522例(A组),年龄(53.0±13.8)岁;家族史阴性者391例(B组),年龄(51.6±14.0)岁。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2组发病年龄、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大规模降脂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1].201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中强力推荐[2]:糖尿病患者合并CVD时,无论其基线血脂水平如何,都应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对于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具有1种或多种CVD危险因素,无论血脂水平如何以及是否有CVD,均能从他汀类药物中获益;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6 mmol/L(>100mg/dl)或者具有多种CVD危险因素,也需应用他汀类药物.然而,随着他汀类药物使用人群扩大,认知功能减退、癌症和新发糖尿病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增高,近年来关注的焦点是他汀类药物致新发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危险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糖尿病(DM)与结直肠癌患病的关系,明确糖尿病相关因素对结直肠癌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同时期住院的结直肠癌(n=364)与非肿瘤患者(n=733)与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差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患病情况、糖尿病家族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并发病情况、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以及血脂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2倍,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也明显增加(OR=1.64);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度(OR=3.23)高于无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OR=1.57);但通过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无论患者有无结直肠癌家族史,结直肠癌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及血脂对结直肠癌没有显著影响;糖尿病及结直肠癌家族史对结直肠癌患病具有显著影响(OR=2.99,P<0.01;OR=1.79,P<0.01).结论: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糖尿病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性,其是结直肠癌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