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实验应用Tet-On基因表达系统,通过强力霉素调控血板生成素(TPO)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质粒pTRE-TPO。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本转染技术,pTRE-TPO与pTK-Hyg共转染CHO-Tet-On细胞株,得到双稳定细胞株CHO-Tet-On-TPO,并筛选高表达、低背景克隆。当培养基中不加强力霉素时,RT-PCR和Western印迹未见TPO表达,ELISA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RevTet-On基因表达系统,通过四环素衍生物强力霉素(doxcycline,Dox)调控血小板生成素(TPO)基因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首先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TPO基因的重组质粒pRevTRE/TPO,然后将Rev-Tet-On基因调控系统的pRevTet-On和pRevTRE/TPO分别感染TP67细胞,从而包装RevTet-On和RevTRE/TPO重组逆不病毒,同时将此两种病毒感染NIH3T3细胞,建立整合入RevTet-On和RevTRE/TPO逆转录病毒的阳性细胞株(RevTetOn3T3/TPO)。通过Dox调节TPO基因在此细胞株中表达,培养基中加入2mg/L Dox或不加Dox,然后用RT-PCR,Western印迹和ELISA方法检测TPO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Rev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放免法测定TPOAb及其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甲朱过氧化物酶抗体不同测定方法结果的差异性及其意义,以免疫亲和纯化的TPO制备TPO单克隆抗体兔抗人TPO抗血清,建立了测定TPOSAb的三种方法:液相双抗法RIA、单抗固相RIA及液相竞争RIA。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生成素(TPO)是参与巨核细胞系充造血的系特异性因子,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提纯TPO,纯度不高,Wendling等人在骨髓增殖性白血病病毒中发现了特异性参与巨核细胞系统造血的原癌基因c-mpl。在此基础上,1994年,美国、法国、日本的5组科学家各自独立地克隆了TPO的cDNA,并获得了重组了TPO;人、狗、小鼠和猪的TPOcDNA的开放读码框架分别可以编码353、352、356和353个氨基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生成素在体内造血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TPO在体内注射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其cDNA过度表达或基因敲出的后果,对各系细胞的作用以及血清中的TPO浓度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计数的关系等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促血小板生成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血小板生成素也叫巨核细胞增殖成熟因子或c-mpl配体,它由332个氨基酸组成,由位于染色体3q27-28上的一个单基因编码,体内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关系。TPO与c-mpl受体结合后,活化酪氨酸激酶,激活信号传递系统,Jak2、Shc和Grb2是参与信号传递过程的信号分子。TPO能显著、特异地刺激巨核细胞生成和血小板产生。  相似文献   

7.
肝脏是血小板生成素 (TPO)生成的主要脏器 ,TPO调节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作用。为了研究受损TPO基因表达在肝功能衰竭患儿血小板减少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作者应用肝RNA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肝硬化或急性肝衰 (ALF)患儿肝组织中的TPOmRNA水平进行定量测定 ,并用商品化的ELISA进行了ALF患儿在施行常位肝移植术前后血清TPO免疫测定。43名住院患儿 (平均年龄 15个月 ,范围 1个月~ 17岁 )中 ,胆道闭锁 (n =2 1)、代谢性疾病(n =4)、新生儿肝炎 (n =4)、Mor busByler(n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改变在肥胖引起儿童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104例「正常对照(NT)37例,正常血压肥胖(NOT)34例,高血压肥胖(OHT)33例」12~16岁中学儿童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膜Ca^2+结合力和磷脂含量。结果:ONT组和OHT组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及膜Ca^2+结合力显著低于NT组,OHT组  相似文献   

9.
氧自由基血清离子变化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宝森  王辰 《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2):717-718
目的 为了探讨哮喘患者体内氧自由基、镁离子与红细胞膜ATP酶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与疾病发生程度和相关关系。方法 观察了40例哮喘发作期、30例缓妥期者和健康对照组40例正常人,用生化方法测定了黄嘌呤氧化酶(XOD)、红细胞膜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和血清镁钾、钠离子变化情况。结果 ①哮喘发作组红细胞膜钙镁ATP酶、钠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嘌呤能P2z受体在介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表达P2z受体[P2z(+)]与不含P2z受体[P2z(-)]的两组CLL细胞分别同1.0mmol/L三磷酸腺苷(ATP)体外培养8小时,以电镜、DNA凝胶电泳和定量DNA3′端TdT法检测细胞凋亡;并对ATP、苯甲酰苯甲酸ATP(BzATP)、2甲基硫ATP(2MeSATP)、γ硫代ATP(ATPγS)及其它核苷的诱导效应和氧化型ATP(OxATP)、1[N,O二(5异喹啉碘酰基)N甲基L酪氨酰]4苯哌嗪(KN62)的抑制效应做定量研究。结果:①P2z+细胞能在ATP诱导下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和DNA梯形条带;②不同的P2z受体激活剂可通过P2z受体诱导细胞凋亡并产生不同量的DNA降解片段,诱导能力的强弱顺序是BzATP>ATP>2MeSATP,而ATPγS或其它核苷几乎无诱导能力;③OxATP和KN62可完全阻止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P2z受体在介导由ATP等诱导CLL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对脑梗塞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UBIO与传统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20例仅用传统药物治疗,进行两组疗效比较,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经过Ridit法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UBIO治疗1个疗程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比治疗前显著增强(P<0.001),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UBIO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UBIO对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增强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孤子”受体c-MPL为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其配体血小板生成素(TPO)具有能特异性地刺激世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和促进巨核细胞成熟的活性,临床前期试验显示重组TPO具有乐观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腺苷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腺苷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组(IR)、给予腺苷后缺血-再灌注组(AD)。除病理组织学变化外,分别检测各组不同灌注时间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AD组和CON组均明显低于IR组,AD组和CON组之一无显著性差异。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在AD组和C  相似文献   

14.
心肌缺血再灌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使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蛋白质破坏,DNA链断裂,尤其是单线态氧(‘O2)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肌膜的Na^+-K^+-ATP酶,肌浆肉Ca^+^+-APT酶,严重影响肌浆网功能,使心脏出现明显的再灌性心律失常。组的有清作缺血再灌时产生的羟自由基(.OH)和‘O2,从而保护肌膜Na^+-K^+-ATP酶,肌浆肉Ca^+^+-ATP酶,其作用优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  相似文献   

15.
抗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胰酶消化法纯化高纯度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建立了酶免疫法测定抗-TPO抗体的方法。结果试验CV在8.1% ̄10.9%之间。甲亢病人血清阳性率为42.2%,桥本氏甲状腺炎为77.7%,RA为3.1%,SLE为27.8%,甲状腺瘤为42.1%。与抗TM抗体测定的结果比较r=0.731。  相似文献   

16.
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肝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延迟复苏大鼠肝脏损伤情况。方法 SD大鼠30%Ⅲ度烧伤后,随机分成烧伤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伤后9h取肝组织,测定脏器血管通透性、组织含水量、Na^+-K^+-ATP酶活性和Ca^2+-Mg^2+-ATP酶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量。结果 与烧伤组与早期复苏组相比,伤后9h延迟复苏组大鼠肝脏的血管通透性和含水量明显增高,Na^+-K^+-ATP酶活  相似文献   

17.
U—74006F对脊髓创伤后线粒体系列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擎东  肖建如 《现代康复》2000,4(7):1034-1035
目的:为了探讨U-74006F对脊髓创伤后线粒体系列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法造成猫脊髓损伤,观察线粒体Ca^2+-Mg^2+ATP酶,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U-74006F治疗组ATP酶及SOD酶活性下降幅度较低,MDA含量增加不明显。结论:U-74006F在脊髓线粒体在病理生理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廖大杰 《华西医学》1996,11(4):415-416
应用ATP与CO-A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2株,获得985的总有效率,本文介绍其治疗方法,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应用ATP(三磷酸腺苷)与CO-A(辅酶A)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2例,获得98%的总有效率,本文介绍其治疗方法,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山莨菪碱在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ATP及乳酸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An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Rulsinelli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Ani在再灌注期间对NO、ET-1及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Ani可以抑制再灌注早期(1小时组)NO、ET-1及乳酸的过量产生,提高脑组织ATP含量。结论 Ani可以通过对NO、ET-1及能量代谢的影响对脑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