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粘膜活检标本幽门螺杆菌的检出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采用组织切片染色和快速尿素酶相结合,从临床、细菌、病理等方面对幽门螺杆菌(Hp)进行研究,重点观察胃粘膜活检Hp阳性标本中病理形态学的改变。1 材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1997年10月~1998年4月间来我院作胃镜检查并活检的259例主诉有上消化道临床症状的患者。男169例,女80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5.2岁。1.2 组织学及Hp细菌学检查全部病例行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学检查,Hp检查用胃粘膜细菌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法)和组织切片石碳酸、碱性品红染色两种方法进行检测。1.3 评判标准以组织切片石碳酸、碱性品红染色或快速尿素…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已普遍开展了纤维胃镜检查,切取粘膜组织做病理学观察。这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时因组织块过小,病变不典型而不易诊断。本文对5,285例胃粘膜活检材料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分析。材料与方法自1977年5月至1983年12月,我科共收胃粘膜活检材料5,285例。每例1~8块微小组织,常规石蜡间断性连续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均经复查。  相似文献   

3.
应用AgNORs染色技术对88例胃粘膜活检病例进行了颗粒的计数及形态观察,探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s)颗粒在胃粘膜活检中的诊断价值。正常胃粘膜与胃癌之间、重度不典型增生与胃癌之间颗粒均数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颗粒的分布及形态亦不相同,说明AgNORs染色对胃粘膜活检良恶性病变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500例纤维胃镜粘膜活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敏 《海南医学》2003,14(9):40-42
近年来 ,纤维胃镜 (以下简称纤镜 )检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5 0 0例胃粘膜活检的详细观察 ,探讨各种胃粘膜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和病理诊断工作中的一些问题。1.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 1996 .0 1— 2 0 0 1.12间应用纤镜采取胃及十二指肠粘膜活检 5 0 0例。活检取材每例 3— 8块 ,平均 4块。所送胃粘膜标本部位 ,大多数为胃窦部粘膜 ,体部粘膜只 4 4例 ,移行部粘膜 2 9例。组织经 10 %福尔马林液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H -E染色及W -S银染 ,少数病例行AB 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CEA .SP法 )。按全国胃癌病理协作组协定的胃粘膜活…  相似文献   

5.
材料和方法本文报告经胃镜钳取活检的胃粘膜微小癌4例,占胃粘膜活检总数的0.17%;手术及尸解后大体标本经系列切块,石蜡包埋,HE染色及病理学检查作为对照。对胃原发微小癌灶的组织学诊断,按全国微小胃癌协作研究组的标准。对多发性胃癌的判定,按Moertel等的标准。结果和分析一、4例胃粘膜主要病变及活检结果(表1)  相似文献   

6.
自1982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致慢性胃炎做了大量研究,并报道50%以上胃病患者的胃粘膜可检出H.P。 (一)资料和方法对115例胃粘膜活检标本均采用其中一块进行H.P试剂盒培养48小时以上再行石腊切片、H.E染色,其余组织块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腊切片H.E染色在光镜(或油镜)下观察。在不知细菌  相似文献   

7.
<正>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我院1995~1998年间接受内镜检查诊断消化性溃疡(PU)980例,男690例,女290例,年龄16~74岁。其中胃溃病(GU)401例,十二指肠溃疡(DU)579例,复合性溃疡201例。均由内镜、胃粘膜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在取胃粘膜作病理活检的同时,用Warfnm-sfarry染色及病理检查方法。GUHP阳性360例(89.9%),DUHP阳性538例(92.9%)。所有病人经用铋剂为主的和以质子泵为主的三联疗法,停药1月后,均由内镜复查证实溃疡愈合,随访2年观察。  相似文献   

8.
75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英  李巧新 《农垦医学》2000,22(5):340-341
为了解胃粘膜临床病变的病理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Pylori,简称HP)的关系,我们做了如下调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995年1月~1999年10月间胃粘膜活检标本750例,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除做普通HE染色外,全部做Warthin-starry银染,以检验是否有HP感染。2 结果与分析2.1 年龄分布与分型 750例患者中,男性503例,女性247例。最大79岁,最小9岁,主要分布在21~60岁之间(659例,占87.9%),其中在21~30岁间尤为集中(282例,占37.6%)。胃癌患者33例,占患者总数的4.4%,年龄在21岁~76…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胃癌相关抗原的表达状况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我们于1989年7月至1990年4月,使用兰州军区总医院制备的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GMG_1:1D_(1-2)对192例内镜活检组织印片进行了免疫荧光染色检查,结果如下。 1 材料方法和结果胃粘膜活检标本来自我院内镜检查,男147例,女45例,年龄28~78岁,平均49岁。诊断根据内镜及活检病理结果,胃癌26例,胃溃疡30例,肠化型萎缩性胃炎8例,单纯型萎缩型胃炎17例,胃息肉2例,浅表性胃炎95例,大致  相似文献   

10.
内镜活检切片与印片联合对提高胃癌确诊率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秀云 《中国全科医学》2003,6(12):1042-1042
为了提高胃癌的确诊率,避免误诊和漏诊,我们对283例临床和胃镜下怀疑胃癌的患者采取了活检切片胃粘膜组织学检查与印片细胞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对胃癌的确诊率,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83例均为1996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胃镜室提供的胃粘膜活检标本,男181例,女102例,男女之比为1.77∶1。年龄29~79岁,平均52.7岁,258例进行1次联合检查,25例复查1次。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通过本院一九八九年七月至一九九九年七月摘选1000例胃粘膜活检详细观察,探讨各种胃粘膜病理组织学表现,并提出一些在病理诊断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材料和方法 我院应用纤维胃镜采取胃粘膜活检标本统计100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口服美蓝胃粘膜染色4小时后进行纤维胃镜检查和术中观察诊断早期小胃癌1例、微小胃癌2例的经验。初步认为生物染色方法有助于发现微小癌灶;有助于指导活检,提高活检阳性率;有助于指导手术定位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诊断已有多种方法〔1〕。在这些方法中,以直接涂片和快速尿素酶试验(HPVT)最为简便、快速。为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我们于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对门诊胃镜活检取出的胃粘膜标本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 门诊胃镜检查采取的胃粘膜活检组织433份。2.直接涂片 将胃粘膜活检组织粘膜面均匀涂于洁净玻片上,直径>1.5cm,每人2张,自然干燥后,在火焰上固定,用石碳酸复红(革兰染色第4液)染色1min,待片子自然晾干后,油镜下镜检。3.快速尿素酶试验 采用浙江鄞县威胜微生物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并加以改良,检查胃粘膜活检组织中的幽门弯曲菌.经对30例共41份组织标本的对照观察结果,改良的Warthin-Starry银染法染色质量有所提高,时间缩短.与苏木素-伊红染色法相比,前者的细菌检出率明显增高,染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对166例胃粘膜活检进行了 HE,Warthin-Starry 和 Giemsa 染色,检出幽门弯曲菌(CP)113例(68%)。结果发现 CP 在慢性胃炎,溃疡病病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其检出率与炎症的程度及活动度成正比。进一步观察了 CP 的形态特征,细菌与粘膜上皮接触部位及粘膜上皮本身的形态变化。讨论了 CP 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中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最近研究表明 ,端粒酶与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密切关系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 ] 。本研究通过使用PCR ELISA技术对胃镜胃粘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探讨端粒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临床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93例胃粘膜活检标本取自济南市中心医院胃镜室。胃癌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37~ 78岁 ,平均 5 9 4岁 ;相应癌旁 (距肿瘤 3cm以上 )正常组织 10例 ;癌前病变5 2例 ,其中不典型增生 2例 ,肠上皮化生 10例 ,萎缩性胃炎2 8例 ,胃溃疡 12例 ;浅表性胃…  相似文献   

17.
本组应用纤维内镜对105名健康蒙族青年进行胃粘膜肉眼观察及胃活检。被检者男68人,女37人、年龄为17~20岁、结果内镜检出浅表性胃炎40例(38%),萎缩性胃炎7例(6.7%),浅表萎缩性胃炎11例(10.5%),胃粘膜正常47例(44.8%)。胃活检病发率为85.7%、并认为慢性胃炎在内镜诊断时应和胃活检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诊断才能更全面。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诊断方法有多种。一般认为,活检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检查,结果较可靠,但不便于复查随访;血清抗HP抗体测定,则便于随访复查。为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我们对83例胃炎和胃溃疡患者,应用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在同一患者中同时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病例与方法1 病例选择 83例患者,均经胃镜及活检病理确诊,胃炎40例,胃溃疡43例,年龄范围14岁~84岁,平均年龄44.73岁±15.04岁。2 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后取胃粘膜活检组织行组织切…  相似文献   

19.
姚海山  郎晓霞 《海南医学》2004,15(10):68-68
对胃粘膜活检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病变及取材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往往出现漏取的现象,给胃癌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其它镜下特点对胃癌的诊断是否有所帮助,我们对1168例胃粘膜活检组织的病理切片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1168例胃粘膜病理切片均为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间收检的纤维胃镜活检胃粘膜组织。组织均用95%酒精固定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多侧面切片,常规HE染色。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肠道多种疾病有关。 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认为HP为 1级致癌物。本文通过对我院 1999~ 2 0 0 1年 2 115例胃镜活检标本的相关病理研究 ,探讨HP感染在胃粘膜疾病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2 115例胃粘膜活检病理标本中 ,慢性浅表性胃炎 12 7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476例 ,胃十二指肠慢性溃疡10 1例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 81例 ,胃癌 178例 (其中高、中分化腺癌 5 1例、低分化腺癌 12 7例 )。1.2 方法 所有标本均经 10 %中性福尔马液固定 ,常规制片 ,作H -E及Giemsa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