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生对抑郁症的不同识别情况,了解综合医院中抑郁症的特点,分析影响抑郁症识别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就诊于上海市9所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的680例初诊患者,使用复合式国际诊断检查(CIDI) 抑郁部分进行筛查,并进行专家复核,与首诊医师诊断进行比较.共连续收集抑郁症患者297例,对这些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MDZ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用上海市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非专科医师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抑郁症识别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680例初诊患者中,专科医师诊治380例,非专科医师诊治300例;共有297例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其中专科医师组180例,非专科医师组117例;专科医师正确识别出抑郁症170例,误诊为抑郁症33例,识别率为88.7%,非专科医师正确识别出抑郁症91例,误诊为抑郁症者58例,识别率为72%,两者对抑郁症识别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高于非专科医师(专科医师诊断正确337人,不正确43人;非专科医师诊断正确216人,不正确84人;χ2=30.73,P<0.001);专科医师组和CIDI复核诊断的一致性高,Kappa值为0.774,非专科医师与CIDI复核诊断的一致性偏低,Kappa值为0.439;(3)两组抑郁症患者在HAMD24、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布上均无显著差异,均有中等以上的抑郁症状,伴有普遍的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等临床特点;(4)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时间和每年接受精神科知识培训的时间越长,抑郁症的识别率就越高(OR值为1.475和1.769).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室中的非专科医师接受精神卫生专科知识培训不足,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不如专科医生,需加强对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室服务质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精神科门诊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误诊情况.方法 对符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60(标准分)的72例以躯体不适就诊于非精神科门诊,经多方查治无效而转入精神科门诊的患者,进行临床及量表分析.结果 72例中,有77.8%的初诊患者第一主诉是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而非抑郁症状.经氟西汀治疗6周后,HAMD、SD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 非精神科门诊抑郁症患者正确识别可减少误诊发生,抗抑郁剂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不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帕罗西汀治疗及两者联合治疗对轻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96例轻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6周,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6周末评定减分值及疗效,6个月时评定再燃率。结果①治疗第2周末3组HAM D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07,P=0.052);治疗第4周末3组HAM D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P=0.036);治疗第6周末联合治疗组减分值高于其它两组,但3组HAM D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8,P=0.061);②3组第6周末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6,P=0.04);③6个月随访3组再燃率有统计学意义(U=112.6,P=0.04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轻性抑郁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舒肝解郁胶囊对抑郁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为双盲随机对照治疗。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选取77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治疗组(n=38)与对照组(n=39)。在给予中药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频10Hz rT 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伪线圈刺激。共治疗2周,每周5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估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的变化和减分率。减分率≥75%为治愈;减分率50%~74%为显效;减分率25%~49%为有效;减分率25%为无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共有77例(98.7%)患者完成治疗。治疗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5)。2周后治疗组HAMD的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t=-7.071,P0.001)。另外,对4个重要的单一项目指标(抑郁情绪、睡眠障碍、焦虑、性症状)的评定中,治疗组在抑郁情绪症状(t=-2.999,P0.01)、睡眠障碍症状(t=-2.147,P0.05)和性症状(t=-2.175,P0.05)的改善程度上也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例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0Hz左背外侧前额叶rTMS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同时给予认知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氟西汀,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疗效依据HAMD减分率评定,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0.01,P0.05)。研究组焦虑/抑郁因子分在治疗4周低于对照组(t=2.37,P0.05),第8周低于对照组(t=2.56,P0.05),治疗第8周时研究组睡眠障碍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2.61,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4.02,P0.01),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3.68,P0.01)。结论认知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独认知行为疗法和帕罗西汀对轻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差异。方法将64例轻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6周,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6周评定减分值及6周后疗效,并评定各期依从性。结果①治疗第6周末两组HAM D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P=0) ②帕罗汀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第6周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16.5,P=0.06) ③治疗初期2周时药物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依从性上差异显著(u=385.5,P〈0.05),4~6周治疗后,患者依从性没有显著差异(u=424.5和348.0,P〉0.05)。结论单独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疗效相当,且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集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最终纳入对照组(n=25)与干预组(n=33),两组均服用度洛西汀30~120 mg治疗。干预组除药物外,接受集体认知行为治疗,每周1次,每次90 min,共8次。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评估量表(CGI)在基线、第4周及第8周进行评估。CGI包括病情严重程度(SI)、疗效总评(GI)和疗效指数(EI)3个条目。结果:HAMA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测量时间与分组处理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4.35,P0.05)。干预组HAMA第4周及第8周的相对于基线的减分值大于对照组,而第4周的痊愈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第8周测评点时,干预组HAMD相对于基线的减分值大于对照组,而CGI-SI与CGI-EI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独的药物治疗相比,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集体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早期起效,更为显著地改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总体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与5-HT、NE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患者40例作为入组对象,随机分为SSRIs组和SNRIs组,疗程12周,自入组、治疗2、4、6、8、12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症状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与入组的比较治疗2、4、6、8、12周两组患者的情绪障碍均得到持续改善:SSRIs组HAMD躯体症状(t=2.05,2.82,3.28,6.60,10.34;P0.05或0.01),心境症状(t=2.03,2.14,3.38,5.05,8.96;P0.05或0.01);SSRIs组HAMA躯体症状(t=2.12,2.47,3.31,6.21,8.86;P0.05或0.01),心境症状(t=2.03,2.38,3.38,6.24,7.08;P0.05或0.01),SNRIs组HAMD躯体症状(t=3.92,4.68,5.67,7.22,10.94;P0.01),心境症状(t=3.55,5.42,7.41,9.14,12.31;P0.01),SNRIs组HAMA躯体症状(t=4.42,5.57,7.00,10.43,13.06;P0.01),心境症状(t=2.81,3.12,5.32,6.86,23.40;P0.01);治疗各周SNRI组HAMD躯体症状(t=2.76,2.71,2.44,6.15,18.00;P0.05或0.01),心境症状(t=2.06,2.15,3.14,5.35,7.22,10.75;P0.05或0.01),HAMA躯体症状(t=3.04,3.63,4.70,4.28,9.26;P0.01),心境症状(t=2.81,3.12,5.32,6.86,23.40;P0.01)改善程度明显优于SSRI治疗组。结论 SSRIs与SNRIs药物均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的情绪障碍,两者比较SNRIs药物整体疗效明显优于SSRIs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使用盐酸氟西汀治疗(20mg/d)的56例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在用药后的第2、4、6周末进行随访,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测评的总分及因子分变化及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临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HAMID量表总分及因子分的测评,第4周末病情好转(减分率>50%);在第6周末治疗效果满意(减分率>65%)(p<0.01).病程较短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而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与药物的治疗反应无差异.结论氟西汀对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副作用少且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心理教育时社区抑郁障碍患者及高危人群的近期效果.方法 干预对象为社区抑郁障碍患者12例及阈下抑郁者40例.干预形式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及讲座形式,内容包括抑郁障碍知识及认知行为治疗取向的心理教育.结果 干预后抑郁障碍知晓率显著提高,熟悉率由7.5%升至30.5%(x2=11.80,P=0.00).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及应对方式消极应对分均显著降低(t=2.01,P=0.05;t=2.28,P=0.03).女性汉密尔顿抑郁(HAMD)、汉密尔顿焦虑(HAMA)减分值均显著高于男性(P分别为0.01、0.00),内向者HAMD减分值亦显著低于性格外向及一般者(F=3.38,P=0.04),女性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消极应对分减分值亦显著高于男性(F=9.77,P=0.00).年龄与HAMD减分值呈显著负相关(r=-0.27,P=0.05).干预1年后随访,HAMD、HAMA总分均显著低于基线(t=3.82,2.97;P<0.01).结论 心理教育能提高社区抑郁症患者及高危人群抑郁症知晓率,改善抑郁症状及应对方式,女性改善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