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和龈沟液中 Th 亚群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浓度水平差异,为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6例进行研究,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进行对照,分别对受试者血浆和龈沟液中 Th 亚群细胞相关因子水平(Th-1、Th-2、Th-17和 IL-17)的表达差异的浓度进行分析,观察比较各细胞因子其浓度水平的差异,其中牙周炎患者经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的水平,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慢性牙周炎组血浆中 Th1、Th17的浓度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慢性牙周炎患者中 Th2比例明显下降,与正常牙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龈沟液中 IL-17浓度明显升高,与健康牙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 Th1、Th17的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中 Th1、Th17的浓度较健康者升高,且在龈沟液中 IL-17浓度明显升高,这提示 IL-17可能是牙周炎发生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呈双向关系,即糖尿病会增加牙周炎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而牙周炎是糖尿病的易感和促进因素。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改变既参与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促进这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发展。这其中涉及一系列机制,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功能受损,抗炎信号转导受阻,骨髓中中性粒细胞大量释放其相关的抗菌物质和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同时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延迟,细胞毒性物质释放进一步增加,从而引发宿主的过度免疫应答,最终导致牙周组织的损伤和血糖的控制不佳。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中性粒细胞在牙周炎和糖尿病双向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并探索针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的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探讨IL-17基因缺失对小鼠重症哮喘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通过鼻腔给予纯化尘螨提取物对野生型(WT)和IL-17基因敲除(IL-17KO)小鼠建立重症哮喘模型,造模结束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盥洗液(BALF)及肺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L-17在WT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检测BALF中细胞数量?分型(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通过ELISA测定BALF中IL-17?IL-4?IL-5?IL-13?TNF-?琢?IFN-γ?KC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通过尘螨提取物的长期慢性刺激可成功制备重症哮喘模型,而且在模型小鼠中的IL-17表达明显增高?与WT模型小鼠相比较,IL-17KO模型小鼠中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Th2细胞因子包括IL-4和IL-5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KC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IL-17可通过募集炎性细胞以及调控Th2型细胞因子和KC的产生而在重症哮喘的肺部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促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促进各种前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释放并募集中性粒细胞至炎症部位的作用。研究发现它与多种炎症性疾病,包括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密切相关。IL-17作为Th17细胞的效应性细胞因子,还可由多种固有免疫细胞分泌,参与固有性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各种病原体导致的肺部感染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防御作用,但对于不同病原体IL-17的重要性及后续影响不  相似文献   

5.
王茹 《医学综述》2013,(23):4261-4264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主要由Th17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通过诱导内皮细胞等释放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通过刺激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参与炎性反应、免疫应答等过程,IL-17与其受体结合后,作用于多种细胞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目前研究证实,IL-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抵御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IL-17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及其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黄冬梅 《医学综述》2012,18(12):1835-1837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募集中性粒细胞,诱导多种趋势因子、免疫炎性因子及金属蛋白酶释放和增强自身抗体表达等促进炎症作用。研究显示IL-17在哮喘的慢性炎症与呼吸道重构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可能实现IL-17基因的靶向治疗,为哮喘防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C(IL-17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间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s)患者的鼻息肉标本50例(鼻息肉组),同时收集同期住院行鼻中隔成形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中鼻甲黏膜标本10例(对照组).根据HE染色结果再将鼻息肉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17C在鼻息肉组及对照组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鼻息肉组50例中嗜酸性粒细胞型24例(48.0%),非嗜酸性粒细胞型26例(52.0%);IL-17C主要在鼻息肉组织的上皮细胞中表达.鼻息肉组IL-17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中的IL-17C阳性表达率为87.5%,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为73.1%,对照组为20.0%,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C在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的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评分明显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P<0.05).[结论] IL-17C是参与CRSwNPs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8.
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对于哮喘常规治疗方案反应不佳,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主要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来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可诱导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杯状细胞增生、黏液高分泌、肌纤维母细胞分化和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大,在该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总结分析Th17/IL-17在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气道炎症、激素抵抗和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机制,以进一步认识Th17/IL-17在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以其为靶点治疗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可行性及最新进展,以便系统深入地探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IL-17的发现已有20年,IL-17由CD4+T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TH17细胞分泌的IL-17结合于靶细胞后可以促进炎症趋化因子、急性期蛋白、中性粒细胞聚集,从而在机体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在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的研究发现在这些疾病中均存在IL-17的高表达,IL-17与其他分子协同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宫颈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等的研究中均发现存在IL-17的高表达。IL-17可以促进慢性炎症的进展,引起组织增生,促进组织癌变,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对IL-17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深入,可以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生活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病理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肺炎时,致炎因子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后可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如TNF-α、IL-6、IL-8等,促进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同时机体可释放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如IL-10等.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在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系统与抗炎反应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6与IL-10是研究较多的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之一,就两者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IL-17及其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7是最近新发现的具有强大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有Th17细胞分泌。IL-17能有效地介导中性粒细胞动员的兴奋过程,从而有效地介导了组织的炎症反应。大量研究表明,IL-17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就IL-17的基本生物学性状及其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邱亚娟  王为 《医学综述》2013,19(6):978-980
炎性肠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共同参与及免疫紊乱在炎性肠炎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23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属于前炎性因子,参与机体控制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白细胞介素23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在炎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芳  王慧芬 《医学综述》2009,15(7):1000-1003
2005年,以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为特征的辅助T细胞Th17细胞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Th细胞亚群,改变了人们对Th细胞的传统分类认识。Th17细胞参与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很多疾病的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在Th17的生物学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Th17的活化需要转化生长因子β、IL-6、IL-23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活化的Th17细胞进一步促进细胞因子分泌,Th17主要通过分泌IL-17、IL-21、IL-22、IL-26等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和疾病发生。通过学习Th17相关细胞因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Th17的分化过程和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袁睿 《医学综述》2013,19(13):2322-2324
白细胞介素(IL)17/辅助性T细胞(Th)17是近年来被发现并认识的。Th17细胞是CD4+T细胞亚群之一,而IL-17则主要是由其分泌产生的。IL-17/Th17细胞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在感染性疾病领域中,如细菌及真菌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就IL-17/Th17细胞结构、功能及其与相关感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辅助性T细胞分为调节性T细胞、Th1、Th2和Th17亚型。Th17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个细胞亚群,其分泌的IL-17A和IL-17F是重要的致炎因子。本文综述了Th17分化和维持所需的微环境、Th17与其他主要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及Th17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重点阐述了Th17相关的IL-23与Th1相关的IL-12之间的关系、树突状细胞对Th17分化的影响及Th17细胞对各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通过对Th17细胞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认识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进一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新型的CD_4~+T细胞:Th17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栋  张爱元  邵静波 《医学综述》2008,14(17):2603-2606
Th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CD4+T细胞亚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分泌产生几种致炎细胞因子,包括新发现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Th17产生的细胞因子与Th1、Th2不同并且与其相互对抗。Th17细胞很可能对防御胞外病原菌的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产生影响。影响Th17细胞从T细胞前体分化的因素也很快被发现,本文综述了Th17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因素、产生的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宁  郑祥雄 《医学综述》2009,15(22):3376-3378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最近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的一种IL-1家族的细胞因子。IL-33分布广泛,在胃、肺、脊髓、脑和皮肤中高表达,在如Crohn病的患者肠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等慢性炎症组织中也能检测到。IL-33具有双重作用,作为分泌性细胞因子能够参与调节Th2免疫反应,并具有前炎性因子的作用;作为核因子则能定位于细胞核内,起转录抑制作用。IL-33在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炎性疾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其的研究将为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Th17细胞是近来发现的一类不同于Th1,Th2的另一种CD4+T细胞的新亚型,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等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H17相关细胞因子如IL-17,IL-23,TGF-β等能够加重气道炎症及促进气道重塑,气道炎症反应又能够破坏Th17/Treg平衡,从而促进哮喘发作。因此以Th1/Th2/Th17等为靶点,通过抑制或者调节这些细胞的功能,从炎症反应的上游进行阻断、调节Th17/Treg平衡,影响哮喘基因调控及编码的蛋白,进而改善体质,为哮喘的治疗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6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由免疫细胞及多种相关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中,IL-6对机体有保护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理和诊断治疗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诸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各种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诱因且在感染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白介素-17在感染的病理生理学以及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较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者胃黏膜中IL-17增加,从而通过MAPK/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IL-8的分泌表达.IL-8可趋化中性粒细胞而促进炎症反应,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该炎症反应.目前,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炎症反应的机制尚未被完全清楚,宿主和病原菌均可促进炎症反应,如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空泡毒素A.白细胞介素-1β (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IL-17、IL-18、IL-21以及IL-22均与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胃黏膜炎症反应有关,但具体细节与炎症反的不同模式仍然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IL-17在急性及慢性炎症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本文就IL-17在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相关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