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北京市大兴区2003~2011年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及特点,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2003~2011年食物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大兴区2003~2011年共报告发生食物中毒27起,中毒人数539人;27起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10起,化学性食物中毒2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14起,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1起;食物中毒主要以第三季度为高峰,共发生15起,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5.56%;职工食堂的发生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结论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提高食物中毒查明率,加强监管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
天气变暖,气温不断升高,各种细菌生长进入活跃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的专家建议.人们应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包括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等。  相似文献   

3.
食物中毒事故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物中毒处置的有效手段。减轻食物中毒的危害。[方法]分析食物中毒处理措施的成效。[结果]通过规范食物中毒的处置工作,食物中毒报告及时、处置适当。食物中毒的危害性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不能完全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情况下。正确处置食物中毒事件,是减少其危害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郴州市1983~1996年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郴州市食物中毒流行规律,对辖区内十一个县(市)区1983~1996年食物中毒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全市发生食物中毒69起,中毒1512人,死亡15人。食物中毒呈逐年下降趋势,常年均有发病,第三季度为高峰期。化学性食物中毒高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以有机磷农药污染蔬菜为主。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本文对食物中毒特点提出了预防措施,以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育波 《中国保健》2010,(3):185-186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各种类型的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由于中毒的病原菌不同,全年皆可发生,并且具有人群易发性和普遍性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可按致病菌分类,分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等。临床上可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与神经型食物中毒两大类。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的展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现对近年来我市由于食用餐馆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检测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对1983-201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收集、统计各年食物中毒资料分析。结果 1983-2012年共发生455起食物中毒事件,食物中毒4479人,死亡57人,食物中毒发生率0.017人/10万,病死率1.27%。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总数的26%,第三季度发生是全年的高峰,占食物中毒起数49.2%,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 卤肉制品、自制豆制品、野磨菇、粮食等占食物中毒的50%以上。结论 应加强宣传,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昆山市近年来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昆山市食物中毒报告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全国同期食物中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昆山市近3年来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发病率为7.93/10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在第3、4季度,其中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占总数的51.52%,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结论昆山市食物中毒形势较严峻,尤其不明原因及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比例过高。建议通过强化集体用餐单位针对性监督管理措施,提高检测能力,完善食物中毒预警机制,加强对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新乡市食物中毒的流行规律和特点,对辖区内1973~1996年食物中毒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24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396起,中毒14178人,死亡94人。食物中毒7~9月为高峰期,细菌性食物中毒高于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植物性食物中毒。中毒食品种类依次为肉类及其制品、植物油类、瓜果类及四季豆类。农村中毒起数高于城市,以居民家庭中毒多见。本文对食物中毒特点提出了预防措施,以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秋玉  孙建成 《上海预防医学》2007,19(8):378-379,382
确定食物中毒病例的定义是国际通用的食物中毒基本调查步骤,也是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的关键点和难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对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由食品卫生医师以上(含食品卫生医师)诊断确定”。而在《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等各类单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中,并未对各类食物中毒的病例提出明确定义。  相似文献   

10.
2006-2010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全国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及分布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将所有食物中毒报表和调查资料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软件按食物中毒发生时间、中毒原因、场所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 024起,中毒62 828人,死亡973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61起;食物中毒时间主要集中有7、8、9月份;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微生物为主;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结论加强突发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执行效力,加大防控食物中毒事件的宣传力度,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孟津县食物中毒情况,揭示其分布、类型和原因,并探索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使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7-2009年孟津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食物中毒报表、调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孟津县食物中毒呈逐年下降趋势,共发生食物中毒81起,中毒2 400人,死亡7人,病死率0.29%。食物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中毒类型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病死率最高。结论应针对中毒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减少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某地卫生监督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探索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征,总结分析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可以为预防食物中毒,制定安全有效的食物中毒监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1983—2005年合肥市食物中毒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方法1.1材料收集合肥市1983~2005年食物中毒发生的统计资料、食物中毒报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准确及时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提高对食物中毒综合处置能力。方法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食物中毒的类型,影响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及应急处置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食物中毒的样品检出率得到提高。结论把握好食物中毒各个环节的勘察要点,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4.
2006—2010年某市食物中毒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竞  钱宗升 《职业与健康》2011,27(6):653-655
目的了解某市食物中毒发生变化趋势及发生原因,为制订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某市2006—2010年食物中毒资料,对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趋势、中毒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05起,中毒867人,第3季度食物中毒发生率占42.9%,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占62.9%,细菌性食物中毒占61.9%,四季豆在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中占52.6%。结论第3季度为高发季节,集体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是高发场所,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主要病因,四季豆是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主要致病因素。应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宣传和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2000-2006年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宁波市食物中毒发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做好食物中毒的防制工作,文章对宁波市2000--2006年度各县(市)、区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食物中毒发病率各年度均控制在4.5/10万以下,2005、2006年度食物中毒起数和食物中毒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食物中毒致病因子以细菌性为主,占总起数的63.9%。食用河豚鱼、毒蕈及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说起食物中毒,大家并不陌生,但具体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什么引起的?遇到食物中毒该怎么办?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了。下面就来让我们系统认识一下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省食物中毒病因变迁规律 ,为今后食物中毒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不同时期对全省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中毒场所、中毒原因食品、致病因素等进行归类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全省食物中毒发生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年均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食物中毒发生规模逐渐减小。在各个时期 ,家庭食物中毒的构成均占首位 ,且在死亡人数中占 70 %以上。动物性食物中毒所占比重下降 ,植物性食物中毒比例上升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比例下降 ,农药及化学物食物中毒比例上升 ;在死亡人数中 ,由有毒动植物中毒引起的所占比例在下降 ,由植物性食物中毒引起的所占比例逐步上升。结论 应重视和加强植物性食品、农药及化学物食物中毒防治工作 ,重点要做好农村及家庭食物中毒防治措施的研究和落实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J随食物摄人大量活菌或细菌外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食物中毒的流行特点。根据发病机理,可分为感染型及毒素型两大类。感染型食物中毒系由大量活菌及细菌内毒素所致,如沙门菌属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等;毒素型食物中毒系由细菌外毒素所致,如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宁波市食物中毒发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做好食物中毒的防制工作,文章对宁波市2000—2006年度各县(市)、区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食物中毒发病率各年度均控制在4.5/10万以下,2005、2006年度食物中毒起数和食物中毒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食物中毒致病因子以细菌性为主,占总起数的63.9%。食用河豚鱼、毒蕈及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刘志鸿 《职业与健康》2001,17(12):57-57
防制食物中毒是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掌握我县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与趋势,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的监督管理和制订对象,现将我县1983~1999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如下。1 食物中毒发生情况 1983~1999年,我县共发生食物中毒24起,发病人数845人,其中死亡9人。1.1 食物中毒类别 细菌性食物中毒14起,占总数的58.3%;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7起,占总数的29.2%,化学性食物中毒3起,占总数的12.5%。1.2 中毒人员分布 发病的845人中,细菌性食物中毒673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