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贯煎加味治疗黄褐斑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色素斑,颜色多为黄褐色,也有咖啡色或淡黑色,一般是对称分布在眼周围附近、额部、颧颊部、鼻旁和口唇周围,边界清楚,表面皮肤光滑,没有脱削,虽不痛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是发生于颜面部位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片,在祖国医学又称"肝斑","黎黑斑"等。多发于颜面,呈大小不等,色素不一的色素斑,颜色多为淡褐色、黄褐色,大多分布于额部、两颊、口唇周围,其表面皮肤光滑,不痛不痒,常因阳光、月经前后、妊娠期等而使色素加深,严重影响美观。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  相似文献   

3.
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不高出皮肤,常发生在颧部、前额、颊部、鼻背、唇周等颜面部,无痒痛,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中医多属"黧黑斑"、"面尘"、"面皯"范畴.<外科证治全书·面部证治·面尘>中谓:"面尘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大小黑斑,与皮肤相平."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古谓"面尘",也称"肝斑".是对称性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斑.  相似文献   

5.
正黄褐斑,是一种以颜面皮肤色素改变而呈现出局限性、或浅或深的褐色斑的常见面部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黧黑斑""肝斑""蝴蝶斑""面尘"等。中医认为"皮肤乃五脏之境",本病虽表现在皮肤,却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司及气血瘀滞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黄褐斑的诱因与遗传、内分泌失调相关,从而导致色素沉积~([1])。  相似文献   

6.
杨煜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34-234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为对称性发于皮肤的浅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斑,好发于鼻、额、颊、口周等处。笔者近三年在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针灸配合耳部放血诊治黄褐斑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加味丹栀逍遥散为主治疗面部黄褐斑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伟 《中医研究》2004,17(6):37-37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又称"肝斑"、"黑斑"等.因其皮肤损害常为对称分布于脸面部的黄褐色斑片,呈蝴蝶形,故习称"蝴蝶斑",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笔者采用加味逍遥散治疗3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颊、额部、鼻和口唇周围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状皮肤疾患,青壮年女性多发.中医学对此早有记载,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称之为"皮干黯",明<外科正宗>称"黑斑".黄褐斑属皮肤科常见病,近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报道很多,但对其病因病机的探讨却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面部黑色病变是指面部发生各种各样的暗褐色或黄褐色等的色素性病变,常见的有雀斑、黄褐斑,各种皮疹、疮疖或手术治疗后遗留的色素斑,以及内脏病变呈现于面部的色素斑等。本文主要介绍雀斑,黄褐斑的防治,而皮疹、疮疖、手术后遗留的色素斑多可自行消退,但若消退不理想,尤其是一些范围较大的面部手术后,如磨皮、冷冻等遗留的色素斑,在3个月后仍无明显消退或色素有所加重,应及时进行防治,可参照本法也有一定的效  相似文献   

10.
许多西方小女孩脸上,长满细细的斑点,但是,笑起来甜甜的,十分可爱迷人。可是,东方人却多数无法接受自己脸上长满斑点。常出现在脸上的斑点,包括:肝斑、雀斑、黑斑及老人斑等。这里,我们要谈的就是脸部最常见的斑点“肝斑”(或称“黄褐斑”,chloasma)。黄褐斑是一种色素性皮肤病,患者脸部皮肤会出现淡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斑。黄褐斑多发生在脸颊与额头,大小形状不一,呈淡茶褐色的斑。患者皮肤表面光滑,没有其他症状(即不痛不痒)。男女都有可能患上黄褐斑,但是,较多发生在孕妇或月经不调的妇女以及某些慢性病人(如:结核、癌症、慢性酒精中毒或肝…  相似文献   

11.
黄褐斑亦称"肝斑"、"蝴蝶斑",是指颜面部皮肤出现局限性浅黄色或褐色的色素改变.中医一般认为该病因肝肾亏损、气血不和、血瘀经脉所致.故疏肝理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之法常用.但笔者根据中医经络的理论,认为面部与阳明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本病从阳明论治常可获效.  相似文献   

12.
李季叔 《河北中医》2006,28(12):954-956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颜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对称分布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为特征,多分布于颧颊部、额部、眼眶周围、上唇及鼻部,一般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本病男女均可发生,女性多见,尤其育龄期妇女最多,与日晒、季节、妊娠、长期服避孕药以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目前对黄褐斑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对黄褐斑的诊治情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黄褐斑在古代文献中有面尘、黧黑斑、肝斑、面上杂病之称。“有诸内必形诸外”,其病位在皮肤,病因在内。《医宗金鉴》总结为:“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色素性疾病,其皮损特征为对称性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淡黑色色素斑,好发于鼻部、额部、颧部、口周和面颊等处,皮疹形状不规则,表面无鳞屑,曝晒后色素可加深,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中医称之为"黧黑斑",广东省中医  相似文献   

14.
林世和  周利  周秀莉 《光明中医》2014,29(1):208-211
<正>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属中医学"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畴,在自然人群中患病率较高,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育龄期女性较多[1],以颜面部位的对称性分布、大小不一、形态不定、无自觉症状的淡褐色至淡黑斑片为临床特征,通常分布于颧部、颊部、眼眶周围、鼻部以及前额等,皮损表面光滑,不高于表皮,没有炎症,无脱屑,无痛痒感,日晒后加重。现代研究认为,黄褐斑由多因素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褐斑中医称为"肝斑"、"黧黑斑",俗称"蝴蝶斑"。是常见的获得性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以中青年女性多见。黄褐斑发病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遗传、药物及化妆品使用、紫外线照射、氧自由基及局部微生态病变等因素有关。皮肤组织学特征为表皮中黑素和色素小体均增加,黑素细胞活性增强。笔者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面部刮痧、治疗本病29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黄褐斑是一种面部出现对称性黄褐色、淡黑色斑或斑点的无自觉症状的色素异常性皮肤病,中医文献中又称之为"黧黑斑""面皯""面尘"等。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常于日晒后加重。中医药在黄褐斑的治疗上有其独特优势,现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概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早有论述,《外科正宗》载"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现代认为本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多  相似文献   

17.
黄褐斑属中医"肝斑"、"黧黑斑"、"面尘"范畴,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特征为色素对称性沉着,呈蝶翅状,轻者为淡黄或浅褐色,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日晒、妊娠、化妆品使用不当、口服避孕药及抗癫痫药等均为本病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8.
梁发胜 《光明中医》2007,22(5):85-86
黄褐斑多发生在面部,呈对称性淡褐色或深褐色斑,为颜面局限性皮肤色素改变.一般认为与内分泌有关,中医文献记载有"黧黑斑"、"肝斑"之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以自拟"消斑汤"治疗黄褐斑,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型5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褐斑从“调理气血”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黄褐斑是一种颜面部出现局限性色素沉着的皮肤病。主要表现面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色素斑片,颜色多为淡褐色、黄褐色,也有咖啡色或淡黑色。以眼部下外侧多见,亦对称分布于前额、颧、眉、鼻、上唇、口周、颏等处,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表面皮肤光滑,不痛不痒,无皮屑,抚之不碍手。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病程长,难治愈。从气血理论论治黄褐斑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黄褐斑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笔者认为本病多为瘀,故自拟理血消斑汤从瘀论治黄褐斑3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