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脉象参数的变化,探讨将脉象参数作为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参考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ZBOX-1型中医脉象仪收集43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压力脉图,对压力脉图进行时域特征参数h1、h3、h4、h5、h3/h1、h4/h1、w、w/t、t1、t4、t5、t、Ad和As分析,并采集其应用西药治疗后(选择ACEI/ARB和或钙离子拮抗剂)的脉图,比较治疗前后脉图时域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点。结果: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脉图时域参数的比较:h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3、h4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s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其余各参数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降压治疗的作用只是近期效果,表现在降低了外周阻力,扩张了外周小动脉,降低了后负荷,使心脏每搏输出量趋向于正常,减少了对动脉壁的机械损伤,脉图参数作为评价高血压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痛经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48例不同证型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脉象及脉图参数,探讨原发性痛经不同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ZM-Ⅲ型智能脉象仪进行检测。结果:肝肾亏损型和气血亏虚型与肝郁湿热型和寒湿凝滞型在h1、h3、h4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血亏虚型与气血瘀滞型在h1、h3、h5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脉图参数的变化可作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IgA肾病(IgAN)脾肾气虚型患者治疗前后寸关尺三部脉图参数变化,结合各项实验室指标,探讨脉图作为中医辨证客观指标之一的可行性。方法:选取IgAN脾肾气虚型患者60例及健康成年人30例,采用ZBOX-I型脉象仪对两组进行寸关尺三部脉图测定,分析各组脉图的参数变化,并采集肾病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疗效评价指标,分析其与脉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肾病组尺部脉图参数h1、h3/h1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脉象参数h3/h1、h5、h1、w/t和24 h尿蛋白有明显相关性,其中与h3/h1、w/t呈负相关,与h1、h5呈正相关。结论:①IgAN脾肾气虚型患者尺部脉象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气的强弱,各组脉图参数均存在一定差异,且与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所表现的趋势一致,表明脉图可以作为IgAN脾肾气虚型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②24 h尿蛋白与脉图参数h3/h1、h5、h1、w/t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IgAN脾肾气虚型患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脏腑推拿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每日1贴;推拿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脏腑推拿手法治疗,每周7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经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变化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推拿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脏腑推拿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腹痛、痉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脉图参数的变化。方法 52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脉诊仪采集左手关部脉象,治疗采用中药逍遥散加减。观察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主波波幅(h1),重搏波波幅(h5),w/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HAMD积分和SDS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h1和w/t治疗后明显下降,h5治疗后明显上升,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脉诊仪可作为临床脉象检测的工具,脉图参数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血压昼夜节律患者脉图参数特征。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3例,其中杓型血压患者20例(杓型组),非杓型血压患者65例(非杓型组),反杓型高血压患者48例(反杓型组);另选择同期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6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SMART-Ⅰ型中医数字化脉象分析仪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血压昼夜节律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脉图参数差异。结果:杓型组患者脉图参数t1、h3/h1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非杓型组患者脉图参数h3、t1、t4、t5、h3/h1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h4/h1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反杓型组患者脉图参数t1、t4、t5、h3/h1、w/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反杓型组患者脉图参数h4/h1显著高于非杓型组(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血压昼夜节律患者脉图参数有差异,提示脉图参数可作为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血压昼夜节律患者血管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肿瘤分期的脉图变化特点。方法:应用ZM-Ⅲc型脉象仪,对2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脉图描记,通过对脉图波形及其指标的统计学比较分析,结合血液动力学理论,初步探求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肿瘤分期的脉图变化特点。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各分期脉图在整体类型上基本相同,均以abc型为主。而脉图指标h1t、1、h4/h1t、4t、5、h3、h4、h5、As、Ad、At、、h3/h1、A1均呈逐步下降趋势。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随着肿瘤分期的不断增加,脉图指标亦存在规律性变化,在临床上可通过脉象仪描记患者脉象,进而辅助临床辨证治疗及判别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变化。方法: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推拿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子宫动脉、弓状动脉、放射动脉、螺旋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值。结果:子宫动脉、弓状动脉、放射动脉、螺旋动脉RI和PI值均变小,子宫动脉的细小分支,如放射动脉和螺旋动脉的RI和PI变化更加明显。结论:推拿手法可以改善痛经患者子宫动脉高阻低速血流状况,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医治疗前后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寻找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规律,客观评估舌、面、脉诊图像信息在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中医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中医舌诊、面诊数字化检测仪以及Z-box脉诊仪采集冠心病患者中医治疗前后的舌、面、脉诊图像,运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寻找患者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1治疗前后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R、G、B、H、S、V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R、G、B、H、V值呈现下降趋势;2治疗后患者的面诊图像参数H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余治疗前后的面诊图像参数R、G、B、S、V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R、G、S、V值呈现下降趋势,B值呈现上升趋势;3治疗前后患者的脉诊图像参数h1、h3、h4、h5、t、w、h3/h1、h4/h1、h5/h1、w/t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h4、h5、t、h5/h1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h1、w、h3、h3/h1、w/t值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舌、面、脉诊图像参数可以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指标,同时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EMBASE、PUBMED等数据库,以"推拿""药物""原发性痛经"等为关键词,检索自建库以来到2017年2月公开发表的研究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运用系统评价软件Rev 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共纳入14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JADAD量表评分均≥2分。一共有1 092例患者,其中采用推拿治疗570例,药物治疗5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推拿比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更好[RR=1.23,95%CI(1.16,1.30),P 0.000 01]。漏斗图提示本次研究结果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大。结论治疗原发性痛经,推拿比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刺及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及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针刺组、推拿组和药物组(服用去痛片),每组各3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观察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3组疼痛分值均下降(P<0.05),针刺组的疼痛分值(0.60±0.67)分,推拿组(0.53±0.63)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2.30±1.73)分(P<0.01)。治疗后3组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针刺组〔(176.58±17.85)ng/L〕与推拿组〔(171.32±17.15)ng/L〕亦显著低于药物组〔(220.56±54.47)ng/L,P<0.01〕。推拿组的疼痛分值和经血前列腺素F2α水平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及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口服去痛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疗效,探讨其对PD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清前列腺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下肢阳性反应点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4例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之间招募的PD患者。通过手指循经按压下肢,以痛感较强的阳性反应点作为针刺点。于痛经发作日开始进行连续3日的毫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24例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6.17±1.85)分,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VAS评分为(3.52±1.36)分,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93,P<0.05)。24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3%(23/24)。 结论针刺下肢阳性反应点治疗PD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按揉脾经郄穴地机对原发性痛经即时的止痛作用以及时效特点。方法 60例患者分为两组,痛经发生当时,治疗组通过按揉地机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不做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开始15 min后、30min后的中医痛经评分量表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按揉地机治疗痛经即时疼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配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推拿科及妇科门诊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腹部推拿配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于治疗3个月后随访并观察复发率。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期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615、36.120,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痛经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39,P<0.05)。治疗3个疗程后,试验组完成全部研究的38例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0例,愈显率84.21%(32/38);对照组36例患者中治愈1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愈显率41.67%(15/36)。2组患者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86,P<0.05)。 结论腹部推拿配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口服香附四物汤配方颗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第2月经周期、第3月经周期月经来潮12小时内凝血功能.结果:经香附四物汤治疗后,1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后凝血功能示APTT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较好,且能延长APTT,可能为其治疗本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医专女生原发性痛经多发证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校在校女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了解其常见证候类型并探求其有效治疗方法。结果: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最多,占42.9%,人的心理和精神素质对疼痛感受的影响很大,故中医推拿结合心理治疗即“身心按摩”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松振腹法联合心理疏导是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比较有效的“身心按摩”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异常的F2a含量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经期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60例)和药物组(50例)。眼针组根据辨证分型选取下焦区、肝区、肾区、心区和脾区等,采用眼针治疗。药物组于月经来潮前1~2 d或有症状时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 mg,每12 h 口服1次,连服3~5 d。两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PGF2α含量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眼针组痊愈率为55.0%(33/60)、总有效率为95.0%(57/60),均优于药物组的34.0%(17/50)、82.0%(41/50)(均P<0.05);治疗结束6个月经周期后随访,眼针组复发率为9.1%(3/33),明显低于药物组的35.3%(6/11);两组治疗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眼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并能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外周血PGF2α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纤维肌痛合剂配合推拿治疗对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口服纤维肌痛合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压痛点数量及FIQR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有效率为62.0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压痛点数量及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肌痛合剂配合推拿治疗PFS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