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预防紫杉醇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作用。方法将64例接受紫杉醇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性治疗组患者在应用紫杉醇化疗同时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化疗方案与前组相同但未接受左卡尼汀预防性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结果预防性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中预防性给予左卡尼汀,可减少化疗相关的周围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改良艾灸对奥沙利铂化疗后外周神经毒性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化疗后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改良艾灸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改良艾灸组给予艾灸盒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弥可保注射液治疗.结果 改良艾灸在治疗化疗后神经毒性分级、生活质量方面与传统药物弥可保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疗效(P<0.05).结论 应用改良艾灸治疗由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宇鹏 《临床医药实践》2009,(3Z):1507-1508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四逆汤预防治疗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5例采用加味当归四逆汤+化疗,对照组35例采用卡马西平+化疗,比较两组间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34.3%和54.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四逆汤预防治疗奥沙利铂所致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给药减轻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中心静脉滴注奥沙利铂减轻外周神经毒性反应。方法抽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患者(n=30)接受第一、二周期化疗采取外周静脉给药(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治疗。实验组患者(n=30)第一、二周期化疗接受中心静脉给药治疗(PICC 20例,CVC 6例),两组均采用奥沙利铂加氟脲嘧啶行化疗,并按奥沙利铂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标准进行评价。两组在病种、文化层次、年龄、性别、病情及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外周浅静脉给药方法发生神经毒性反应的结果:0级5例1~3级的有25例;采用中心静脉给药(CVC、PICC)方法发生神经毒性反应的结果:0级18例1~3级的有12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心静脉给药法能降低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或减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采用奥沙利铂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传统疗法,不应用谷胱甘肽;研究组患者化疗前后应用谷胱甘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52.5%,研究组患者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良好,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奥沙利铂治疗后致运动神经协调障碍的毒性的认识.方法 临床观察大肠癌应用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的出现外周感觉神经毒性,通过临床及辅助检查排除骨转移等引起相关症状的可能因素,明确为奥沙利铂的毒性反应.结果 两例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应用奥沙利铂,完成5周期或以上化疗周期,总剂量均在1000mg或以上;化疗的过程中出现外周感觉神经毒性,进行性加重和间歇期不能恢复为特点,并最终导致下肢运动协调障碍;短期的对症治疗无好转并在以后大于3月随访的时间中症状没有恢复.两者均通过ECT骨扫描、核磁共振以及相关的肿瘤标记物检查排除了肿瘤转移和复发迹象.结论 外周感觉神经毒性是奥沙利铂的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少数患者可能会严重的影响到运动协调障碍.临床上出现Ⅲ级或以上感觉神经毒性时,建议停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输液途径对结直肠肿瘤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化疗减轻不良反应效果。方法结直肠癌患者7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使用 PICC 导管输注,对照组使用外周留置针输注。比较2种输液途径对奥沙利铂化疗致神经毒性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直肠肿瘤使用奥沙利铂化疗患者用 PICC 输注可减少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奥沙利铂(OXA)引起的慢性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接受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的105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化疗的同时分别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54例)和生理盐水(51例),观察两组慢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化疗2个周期时,两组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是37.1%和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时,两组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是58.5%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个周期时,两组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是74.0%和89.7%,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奥沙利铂引起的慢性神经毒性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参附联合维生素B6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参附联合维生素B6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自临床疗效。方法206例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3组,A组单用参附,B组单用维生素B6,C组联用参附和维生素B6防治神经毒性。神经症状采用奥沙利铂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评定。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3组不同药物干预下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总发生率分别为A组:40/68(58.8%);B组:42/69(60.9%);C组:27/69(39.1%),C组防治方法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参附剂联合维生素B6能有效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蔡飞霞 《海峡药学》2010,22(9):92-93
目的观察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预防奥沙利铂相关外周神经毒性及静脉炎。方法 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需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患者随机分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沿化疗药物输液侧静脉走向外敷水胶膜,对照组不予外敷,2周期化疗后评价外周神经毒性及静脉炎情况。结果在外周神经毒性上,干预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静脉炎发生率上,干预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能有效防治奥沙利铂相关外周神经毒性,减轻化学性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术后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病人的保护作用。方法80例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参麦+化疗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含奥沙利铂3周方案化疗。单纯化疗组不加保护剂;参麦+化疗组每次化疗期间连用参麦注射液5d。均完成6疗程化疗,化疗后比较两组病人中医症状积分、化疗需时、血粘度、外周感觉神经毒性、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情况。结果参麦+化疗组中医症状积分较单纯化疗组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麦+化疗组化疗后血粘度低切、中切值较单纯化疗组低、化疗需时较单纯化疗组短,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麦+化疗组外周神经毒性3~4级例数较单纯化疗组少,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两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以单纯化疗组明显.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化疗不适症状、调节血粘度、减轻奥沙利铂相关神经毒性.确保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预防奥沙利铂致末梢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将接受FOLFOX6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神经节苷脂组、钙镁合剂组及单纯化疗组。利用奥沙利铂专用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观察其神经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神经节苷脂组、钙镁合剂组及单纯化疗组急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64.28%,66.67%,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周期和8周期时3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钙镁合剂组Ⅰ-Ⅲ度神经毒性均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钙镁合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 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 developed in a patient with metastatic colon cancer, receiving oxali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The 53-year-old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first-line chemotherapy consisting of oxaliplatin 45 mg/m2, 5-fluorouracil 450 mg/m2 and folinic acid 200 mg/m2, all given on the same day in a weekly schedule. After 13 weeks of treatment and a cumulative oxaliplatin dose of 585 mg/m2, the patient developed unsteadiness of gait, dysphagia, and weakness of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s, as well as impairment of all sensory modalities. Clinical examin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s of the brain, blood tests,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analysis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GBS.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 was administered for 5 days and the patient recovered fully. Oxaliplatin can cause acute and delayed neurotoxicity, but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GBS in a patient receiving oxali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Elev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interleukin-6, induced by oxaliplatin, may represent the relevant causal links involved in the cascade of events which have led to the immune-mediated demyelination in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in this pati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防治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将96例应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化疗的胃癌或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6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化疗前一天开始将参麦注射液5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qd,连用14 d为1个周期。对照组不加用参麦注射液,单纯化疗。4个化疗周期(每个化疗周期21 d)后评价疗效,观察神经毒性反应的变化,并测定周围神经功能。结果:试验组神经毒性发生率32.6%(15/46),对照组为72.0%(3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功能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分别为(40.5±3.2)m.s-1和(34.3±3.1)m.s-1,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9.0±3.8)μV和(7.2±3.3)μV,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所致的神经毒性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洁  董岩  张春霞 《中国药房》2012,(8):700-70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防治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将125例应用含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4例,对照组61例。试验组化疗前1d开始加用参麦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qd,连用14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观察神经毒性反应的变化、测定周围神经功能。结果:试验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6.6%(17/64),对照组为57.4%(35/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功能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分别为(41.9±2.2)m·s-1和(36.3±3.2)m·s-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分别为(42.5±4.2)m·s-1和(35.5±3.3)m·s-1;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分别为(4.1±1.5)ms和(4.7±1.1)ms;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9.1±4.2)μV和(7.3±3.3)μV,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所致的神经毒性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并比较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情况,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组(A组)25例,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B组)29例.所有病例治疗4~8个周期后,评价其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近期疗效评价,A组有效率为44.0%,B组有效率为4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肝功能损害、外周神经毒性、脱发,其中A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脱发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A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两种方案近期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均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奥沙利铂是一种新的铂类抗癌药,具有广谱的体外细胞毒性及体内抗肿瘤活性作用,对顺铂耐药的肿瘤模型仍然有效,常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或辅助治疗原发性肿瘤完全切除后三期结肠癌,也适用于经5-氟尿嘧啶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转移患者。但其突出的不良反应是外周感觉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和(或)感觉异常,遇冷加重,这种毒性作用与其剂量有关,可表现为急性神经毒性和迟发型感觉神经障碍,影响其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治疗前后给予肿瘤患者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化疗的疗效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本文对健康指导、预防、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四个方面的护理体会进行了归纳,以期为奥沙利铂毒副反应的有效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洁  戴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44-45,47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在防治奥沙利铂化疗所致毒性的作用。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空白对照组,化疗单用奥沙利铂100mg/m2;实验组,奥沙利铂100mg/m2化疗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80mL/d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每个患者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参加评价。结果合用参麦注射液患者化疗后较单纯使用奥沙利铂化疗者免疫功能增强,神经毒性降低。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减轻奥沙利铂化疗所致毒性。  相似文献   

19.
钙镁合剂联合护理干预缓解草酸铂所致神经毒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应用钙镁合剂对减轻草酸铂神经毒性反应的效果。方法进行草酸铂化疗的60例患者第1周期化疗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第2周期化疗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应用钙镁合剂的方法,比较神经毒性反应发生情况与程度。结果使用常规方法发生神经毒性60例,2级以上的有30例;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后发生神经毒性反应60例,2级以上的有10例。干预后神经毒性反应减轻,有显著性差异(χ2=17.692,P<0.01)。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应用钙镁合剂可以降低草酸铂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能减轻神经毒性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