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沈进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506-507
目的比较静脉麻醉、骶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优越性。方法将90例宫腔镜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30例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第二组30例采用骶神经阻滞麻醉;第三组3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观察围术期BP,SPO2,HR的变化,术中患者皱眉、肢体扭动、牵拉反应等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静脉全麻和骶麻、蛛网膜下腔阻滞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镇痛效果,均顺利完成手术,静脉麻醉组注药后,BP,SPO2明显低于注药前(P<0.05);皱眉,肢动,牵拉反应,蛛网膜下腔阻滞组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骶麻组;静脉麻醉组未出现尿潴留,而腰麻组出现1例;骶麻组出现1例轻度局麻药毒性反应,1例因镇痛效果不满意而全麻药辅助。结论静脉麻醉、骶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这三种麻醉方法用于宫腔镜下手术均能安全、有效,患者不适感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在低位肛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因肛肠疾病住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鞍麻。观察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后各时段的MAP、SpO_2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延长,术后肛门收缩恢复率及直肠牵拉反射率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轻度疼痛比例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可为临床手术提供较好的便利条件,患者应激反应以及术后疼痛轻,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李玲 《北方药学》2015,(1):82-82
目的:研究分析腰麻、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麻醉的安全性,为决定老年下肢手术临床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老年下肢手术患者7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使用连续腰麻,II组患者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I组患者MAP半小时内高于II组患者(P<0.05),HR及SPO2改变差异不明显;I组患者与II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等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I组患者麻醉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率低于II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下肢手术的患者使用连续腰麻的效果更好,可以维持较好的麻醉效果并减少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黄泽汉  韦克  韦忠良 《江苏医药》2012,38(12):1422-142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腰麻下行下肢手术老年(65-81岁)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腰麻药物:A组,罗哌卡因15mg;B组,罗哌卡因10mg;C组,罗哌卡因10mg+舒芬太尼5μg。记录注药前后MAP和HR变化、神经阻滞效果、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腰麻给药后,A组MAP明显低于麻醉前和B、C组(P<0.05);C组MAP下降比A组轻(P<0.05)。C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与A组相仿,明显长于B组(P<0.05)。与B、C组比较,A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高,Bromage肌力评级高,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术后尿潴留病例多(P<0.05)。结论罗哌卡因10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腰麻,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是老年患者腰麻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氢吗啡酮复合局麻药应用于骶管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7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骶管阻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采用复合局麻药物进行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氢吗啡酮进行骶管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HR、MAP、感觉阻滞起效与维持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HR、MAP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在术后3h、6h、12h及24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骶管阻滞麻醉选择氢吗啡酮复合局麻药麻醉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增强阻滞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骶管麻醉联合地西泮、阿托品预处理对择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患者生命体征、牵拉反射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至2016年行择期PPH术的患者104例,并应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在PPH术术前1 h使用适量的地西泮、阿托品行预处理,对照组患者使用相同量的生理盐水行预处理,对所有患者行骶管麻醉以及PPH术,同时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MAP、HR、SpO2、VAS评分、牵拉反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行PPH术时的生命体征较对照组稳定(P<0.05);观察组患者行PPH术时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行PPH术时的牵拉反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行PPH术后的疼痛度较对照组减轻(P<0.05);观察组患者行PPH术后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PPH术患者在术前1 h行骶管麻醉联合地西泮、阿托品预处理,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PPH术中牵拉反射发生率,更好地控制患者生命体征,有利于患者术中的安全,而且其术后的并发症更低,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临床上宜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芬氟合剂腰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期行下腹部以下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一组腰麻单用布比卡因(SB组);另一组腰麻用布比卡因复合芬氟合剂(MB组)。用针刺法测试痛觉阻滞平面,用改良Bromage分级法评定运动阻滞。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和运动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腰麻注药后对循环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在持续吸氧下无低氧血症发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无明显差异,SB组有2例出现术后头痛、4例腰骶痛,MB组有2例腰骶痛;M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增快(P<0.01),与SB组比较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为延长布比卡因腰麻作用时间,配伍芬氟合剂是可取、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丁朝梁 《海峡药学》2013,25(1):195-196
目的观察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观察组给予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患者生理指标、牵拉反应、阻滞不完全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SBP、DBP、HR和SpO2等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SBP、DBP和HR与麻醉前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可有效保持心血管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9.
袁晓东  朱建光  项云如 《江西医药》2012,47(10):922-923
目的观察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的效果。方法择期手术60例ASAI-Ⅱ级子宫肌瘤的病人,随机均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I组),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进腹探查和牵拉宫颈时HR、SBP、DBP、SpO2、ECG的变化和手术牵拉反应、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麻醉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麻醉前降低,其中Ⅱ组患者的SBP、DBP下降明显;I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心率减慢,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牵拉时无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应。Ⅱ组麻醉起效快,局麻药总量和需要辅助静脉用药的病例数明显少于I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具有麻醉起效快,效果好。肌肉松驰.内脏牵拉反应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腰麻(腰椎麻醉)在混合痔行吻合器庤固定术(PPH)或吻合器痔上黏膜固定术(SPH)术围术期的效果.方法 观察择期手术的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均在腰麻下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n=50):A组患者选择腰麻用药为7.5 mg罗哌卡因;B组:腰麻用药为7.5mg罗哌卡因+苏芬太尼5μg.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区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T1)、术后手术区域疼痛出现时间(T2)、术后当天内最高疼痛评分,记录术后应用镇痛药患者例数,统计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组间比较T2,术后最高疼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的腰麻方式,可延长腰麻镇痛时间,术后镇痛早期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王两忠  董理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31-1932,193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予2%盐酸利多卡因10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5mL行硬膜外麻醉(Ⅰ组)、2%盐酸利多卡因7.5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7.5 mL行硬膜外麻醉(Ⅱ组)、2%盐酸利多卡因5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10 mL行硬膜外麻醉(Ⅲ组).三组患者均选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 mL作为试验剂量,再注入10mL局麻药作为初始量,三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和术者满意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监测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情况(采用针刺皮肤法)、切皮前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采用Bromage评分法)以及入室(T0)、术前(T1)、切皮(T2)、术毕(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结果 三组患者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MAP低于Ⅰ、Ⅱ组,HR快于Ⅰ、Ⅱ组(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Ⅱ、Ⅲ组低于Ⅰ组(P<0.05),BCS评分Ⅱ组高于Ⅰ、Ⅲ组(P<0.05).Ⅰ、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显著短于Ⅲ组(P<005),切皮前Ⅱ、Ⅲ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优于Ⅰ组(P<0.05).Ⅰ、Ⅱ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Ⅲ组(P<0.05)Ⅱ、Ⅲ组术者满意度优于Ⅰ组(P<0.05).结论 2%盐酸利多卡因7.5 mL复合盐1%酸罗哌卡因7.5 mL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n=30)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n=30),I组应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Ⅱ组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比较2组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躁动.结果 术中血压、心率、呼吸频率,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Ⅰ组苏醒时躁动明显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满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阑尾手术中的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行阑尾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30),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0.2mL/kg,术中以氯胺酮一丙泊酚持续静注;另一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n=30),术中氯胺酮一丙泊酚持续静注。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阑尾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外科医师更满意,在小儿麻醉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ASA分级Ⅰ~Ⅱ级60例拟行前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0.3%甲磺酸罗哌卡因)和B组(0.25%布比卡因)。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观察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作用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P〉0.05);但运动阻滞作用时间A组长于B组(P〈0.05)。两组SBP、HR和SpO2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甲磺酸罗哌卡因臂丛麻醉用于前臂手术安全有效,和0.25%的布比卡因相比,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龄小儿手术过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低龄小儿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氯胺酮基础麻醉,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切皮时、缝皮以及清醒时等不同时刻的SpO2、RR、HR及MAP,并记录镇静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2、T3及T4时刻4项血气指标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及T4时刻的SpO2、RR均明显低于T1时刻(P〈0.05),HR及MAP于T2时刻上升,T3时刻下降,与T1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刻时恢复正常,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4项血气指标在T1时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以及T4时刻的SpO2、RR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T3时刻的HR及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3.33%,麻醉药物的用量为(2.3±0.4)ml,低于对照组的(8.4±2.7) ml,苏醒所用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既可以满足相应的手术麻醉需要,又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儿呼吸顺畅,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效果显著,更适合在低龄小儿手术中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按照平均性原则分为2组,每组患者30例,即观察Ⅰ组(单纯全身麻醉)与观察Ⅱ组(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2组患者均通过4个阶段(术前、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对肾上腺素、皮质醇、内皮素含量以及HR(心率值)、血流动力学MAP(平均动脉压值)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Ⅱ组患者在手术60min及拔管时的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的内皮素水平也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患者的HR在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拔管时的MAP也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老年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拟在肋间神经阻滞下行乳房病损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于肋间神经阻滞前5min静脉推注布托啡诺20μg/kg,B组于肋间神经阻滞前5min静脉推注安慰剂(生理盐水)。两组均施行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术中麻醉满意程度进行评价,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术后1、4、12、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术中麻醉满意程度A组优于B组,术后4、12h时疼痛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P〈0.05),麻醉维持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静脉推注布托啡诺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效果,能够增强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急诊剖宫产ASA分级为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CSEA组(n=30)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和EA组(n=30)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娩出Apgar评分、麻醉合并症及副反应。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比EA组短(P<0.05);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合并症及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肌肉松驰好,副反应发生率低,是基层医院急诊剖宫产手术理想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40例,A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用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B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缝皮时的MAP和HR变化及两组患者复苏时恶心呕吐、躁动和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缝皮时的MAP、HR均高于诱导前、诱导后及A组(P〈0.05)。两组复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定义(P〉0.05)。B组复苏时躁动及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于洪涛  周刚  马龙 《中国药业》2012,21(17):59-61
目的观察3种椎管内麻醉方式用于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实施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麻醉(A)组、脊椎麻醉(B)组、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滴注丙泊酚(C)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每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将麻醉效果进行分级,观察并记录麻醉镇痛效果;观察术后12 h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镇痛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B组不良反应出现最多,共20例(66.67%),A组和C组不良反应均为9例(30.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滴注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麻醉质量高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作为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